首页期刊导航|政法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政法学刊
政法学刊

张连举

双月刊

1009-3745

zfxk@163.net

020-34068457

510232

广州市滨江东路500号

政法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立足广东,面向全国,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术性、应用性,始终保持刊物的思想性、理论性、创新性和指导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公安机关处置网络涉警舆情危机路径探索

    李恒张学玺
    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公安机关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产生与发展,给公安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安全的中坚力量,在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处置等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进入新征程,公安机关要以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产生根源为出发点,客观分析处置涉警舆情危机的具体特点,全面把握处置网络涉警舆情危机面临的现实困境,深化创新网络涉警舆情危机事件处置的有效路径。坚定不移为公安机关执法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实现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提高执法公信力,以期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全面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公安机关警察执法网络涉警舆情舆情处置

    预测性警务赋能国家安全情报工作的逻辑进路与风险规制

    秦长森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预测性警务已经成为数字时代公安机关获取情报的主要动力,正在世界各国的警务情报工作中广泛推广。这种警务实践通过改变情报的生产要素、消除情况认知的不确定性、参与战略方案的制定,进而在目的上实现对犯罪的前端预防,在手段上调整警力的部署与犯罪的侦查。然而,预测性警务在赋能国家安全情报工作的同时,还存在着"由算法偏见引发的歧视公民风险""利用预测性警务滥用权利的风险"等多重问题。对此,可在规制向度与规制路径两个维度进行消解。前者包括:在规制目的上,以保障集体法益为核心;在规制理念上,以保障潜在受害人为重点;在规制方向上,要充分保障公民的救济权利。后者包括:事前明确算法监管机构、事中建立算法合同制度、事后明确责任承担主体。

    预测性警务国家安全情报算法歧视集体法益风险规制

    政治安全视域下境外非政府组织网络话语的象征形式探析

    袁晓宏
    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境外非政府组织设置的人权、环保、经济、安全等网络议题表现出意识形态倾向性、网络话语共享性、叙事方式故事性的特点。在"后殖民主义"理论背景下,境外非政府组织网络话语对殖民主义和殖民文化进行历史叙事,建构文化归属和身份建构的"混杂"范式,包含对言说者地位和权力的隐蔽性认同。同时,面对境外非政府组织网络话语从象征形式到殖民文化的转化逻辑和话语运行模式,"后殖民主义"的理论范式和批判视角又提供了一种对殖民文化进行话语批判的可能性。

    政治安全后殖民主义网络话语象征形式境外非政府组织

    人工智能时代数据安全风险防范体系研究

    刘琳璘
    3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激发了数据资源的价值和作用,使之成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数据安全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关键要素和基础保障,在数据自身质量、数据使用过程、数据技术发展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亟需针对数据安全治理中数据规范、数据开放、数据流转、数据监管、数据人才等方面存在的困境,从数据安全预警、政府治理监管、数字社会公平、数字经济发展等不同层面构建我国的数据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同时,从完善立法保障、强化数据安全管理措施、设置专门数据监管部门、制定数据开放共享标准规范和打造数据安全智能监管平台等路径展开推进,构筑数据安全风险防范体制,为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贡献力量。

    人工智能数据安全防范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的治理反思与模式重塑

    莫然陈焰
    4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需求日益增长,但三地数据治理规则衔接滞后,导致数据跨境流动面临诸多障碍。为解决这一问题,大湾区逐渐形成了"协商型"数据治理模式,旨在建立统一的数据治理规则和标准。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数据产业的蓬勃发展,该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数据环境,有必要从以下四个维度进一步探索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协同治理的新模式:顶层设计、治理架构、底线安全和纠纷解决。顶层设计层面应由中央进行整体立法,构建大湾区数据法治结构;治理架构层面应完善数据跨境流动制度架构,明确数据权属和定价标准;底线安全层面应建立数据出境风险评估制度、数据分级分类监管制度以及探索跨境安全流动的黑白名单规则;纠纷解决层面应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数据纠纷解决机制。

    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数据立法数据安全

    单位犯罪归责模式之证立与义务违反说之提倡

    聂立泽李佳骏
    5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刑事合规改革中"双不起诉"的做法在实体法上并无根据,亟待对单位犯罪体系再审视。基于"存在—机能—规范"的分析框架,从"单位犯罪是谁的犯罪"、"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单位犯罪"和"规范中的单位犯罪应当如何解释和建构"三个方面证成单位犯罪本体责任的责任根据。虽然单位不是自然人般的生物体,但确是人格体,以义务违反作为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核心,有助于单位行为与罪过的认定、预防目的的实现以及本体责任论据的补强。同时,从纵向与横向两方面建构单位所担负的义务体系,不仅能够说明单位的责任根据,也能够说明单位成员的范围和责任根据。此外,归责模式应当采组织本体和职员类推的二重进路,处罚模式以双罚制为原则、单罚制为例外。

    单位犯罪责任根据本体责任归责模式义务违反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非法"的性质辨析与意蕴阐释

    黄陈辰
    6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判断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成立与否的前提性要素,"非法"的性质与规范意蕴对于该罪的合理适用至关重要。"非法"一词在我国《刑法》中被广泛使用,其性质与含义并不相同,具体可以分为两类,即提示违法要素与构成要件要素,从当前各学者的观点来看,其主要分歧也在于此二者之间的争论。基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范已经相对完备、技术与操作层面的问题不应成为否认"非法"实质意义的理由、信息自决权的观点无法直接推导出"非法"是对被害人同意这一违法阻却事由的提示、其他国家的法律规范并不能直接适用于我国等原因,构成要件要素说更加具有合理性。非法提供与非法获取作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最典型的行为类型,其二者在整个犯罪链条中的位置、环节、作用、危害性均相当,刑法为其设置的法定刑也完全相同,立法者没有理由在前提性要素上进行区别对待,因此"非法"与"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在含义上应保持一致。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提示违法要素构成要件要素

    自我危险化中被害人答责与参与人的救助义务

    金秋实金燕
    7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被害人实施自我危险化的行为参与人没有救助的场合,需要界定行为人在被害人自我危险化中的先参与行为和不予救助后行为的性质来厘清整体的可罚性构造。行为人的参与行为不满足过失犯的构成要件该当性,至多作为不作为犯成立的先前行为时,该种情形在整体上归属于不作为犯的框架之下进行判断。不予救助行为成为法律规范评价重点的实行行为。在自我危险化的场合,自我答责理论的处理方案能够公正分配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的行为自由与责任而值得提倡,该情形中被害人自我答责与参与人的救助义务之间的边界在于被害人在自我组织领域对结果自我负责的成立而消解了先前行为侵害他人消极自由的作为义务产生的根据,参与人因而不承担基于先行行为产生的救助义务。

    自我危险化先前行为自我答责作为义务

    论民事再审检察监督功能异化及其纾解

    代天钰
    8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事再审检察监督事实上实行"不告不理"模式,也是事实上的"第四审",在程序设计中呈现出"法院纠错在先,检察监督在后"的再审监督模式。然而,实践过程中民事再审偏离了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定位,呈现出功能异化的趋势。民事再审检察监督功能异化表现为功能目的异化、功能主体异化、功能结构异化、功能配置异化等多种形式。法律规范的模糊性、立法体例的救济权主导模式是目前再审检察监督功能异化的主要致成因素。为从根本上矫正功能异化的表现形式,需对民事再审检察监督制度进行改造,现代型监督理念的引入、区分申请再审事由与监督事由、区分再审检察建议事由与民事抗诉事由是民事再审检察监督功能异化的纾解良方。

    民事再审检察监督功能异化监督理念

    在线异步审理的理论检视与规则完善

    白杨
    92-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线异步审理是一种新型的法院审理方式,但也面临程序性质不清晰、违反直接言词原则、冲击集中审理原则、难以全面发挥纠纷解决效果的质疑。在线异步审理对现行审理模式产生的影响为,在实质上构成对法院审理形式的内部拓展,成为开庭审理的一种新的形式。但其不会影响现行审理模式对直接言词原则、集中审理原则以及终局性纠纷解决理念的追求。需在规范中调整开庭审理的内涵、强化直接言词原则于在线异步审理中的贯彻、突出在线异步审理对公正效率的价值追求以及优化在线异步审理纠纷解决的功能,完善在线异步审理的规则。

    在线异步审理电子诉讼法院审理形式直接言词原则集中审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