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吴江

月刊

1003-2754

zf_bjb@126.com

0431-88782862

130021

长春市新民大街6号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Apoplexy and Nervous Diseas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国家医学类核心期刊,总编辑为著名神经病学专家饶明俐教授。本刊1984年3月创刊,现为双月刊,每期定价6.00元。本刊以刊载脑血管病为主,兼报道其它神经内外科的疾病及临床各科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等。发表的论文严格执行三审制度,能够反映本专业、学科较高水平。读者对象为以神经内外科、内科、儿科为主的临床医师及研究、进修生以及基础医学教师及研究生。欢迎广大作者、读者投入及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中12种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张玥郑璐陈园园裴蕴锋...
    923-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12种细胞因子(IFN-α、IFN-γ、TNF-α、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和IL-17)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脑脊液中的变化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徐州市中心医院临床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52例,对采集的脑脊液进行脑脊液常规、生化以及脑脊液细胞学检测;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脑脊液中12种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检测的12种细胞因子中仅IL-5、IL-6和IL-8 3个细胞因子的浓度显著升高,阳性率分别为23。08%、42。31%和96。15%;与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与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呈负相关。另外,与白细胞计数结果相一致,细胞因子IL-5、IL-6和IL-8在患者治疗获益后均明显下降。结论 脑脊液中IL-5、IL-6和IL-8水平的检测可作为今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诊治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的依据。

    脑脊液细胞因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法

    颅内动脉钙化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中的应用价值

    李鑫郎文娟王晓亮张伟...
    928-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测算颅内大、中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颅内动脉钙化(IAC)改良Wood-cock钙化评分,推测其对血管内治疗和手术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青岛市市立医院2017年1月—2021年7月,因大或中等血管闭塞导致的缺血性卒中接受机械取栓的患者,统计人口统计学和变量包括年龄、性别、NIHSS评分等。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线性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建模,确定症状性IAC与结局之间的相关性,使用与结局具有统计学显著相关性变量分析进行调整,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高达53。6%(74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入院CT成像上可识别颅内血管钙化。同时发现病变血管同侧的改良Woodcock评分在预测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预后有一定的价值,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同侧钙化评分与改良Rankin评分(mRS)呈负相关(P=0。026)、使用球囊与Rankin呈正相关(P=0。035)。分析发现低密度脂蛋白高的患者,住院总费用、手术材料费用、植入支架的可能性越高,再通比例更低。结论 颅内动脉钙化评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低密度脂蛋白高的患者,住院总费用、手术材料费用、植入支架可能性更高,术后再通比例更低。

    颅内动脉钙化改良Woodcock钙化评分血管内治疗脑梗死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炎症因子水平与临床预后相关性

    封瑞余浩佳辛世萌
    933-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R(IL-2R)、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对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156例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及炎症因子(IL-2R、IL-6、TNF-α)等实验室指标,机械取栓术后90 d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经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评估炎症因子水平与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炎症因子对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 术后90 d预后不良发生率67。9%,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调整混杂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水平IL-2R、血小板计数、桥接治疗以及拉栓1次即再通是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90 d预后的保护性因素(OR<1,P<0。05),空腹血糖及取栓后NIHSS评分是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而IL-6及TNF-α并不是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AIS患者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IL-2R、取栓后NIHSS评分以及两者联合指标预测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曲线面积分别为0。801、0。804、0。892,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且联合指标的预测价值更高。结论 高水平IL-2R与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AIS患者术后90 d预后良好独立相关,且取栓后NIHSS评分联合IL-2R对患者预后情况的预测效能优于单独应用取栓后NIHSS评分;暂未发现IL-6、TNF-α对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AIS患者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

    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白细胞介素-2R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临床预后

    伴有感觉平面的抗GM4-IgM抗体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报告

    李艳商丹丹张许平王浩...
    938-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一类免疫介导的急性炎性周围神经病,大多表现为急性、对称性、弛缓性、麻痹性多神经根及周围神经病变,伴或不伴脑神经受累。最常见的两个亚型为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AIDP),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AMAN)。其他少见类型包括:急性感觉运动轴索型神经病(AMSAN)、Miller-Fisher综合征(MFS)等。同时越来越多的变异形式,如咽颈臂型、多发脑神经型、截瘫型等被报道。因此,GBS被逐渐地认识到是一个疾病谱。既往研究发现并被证实神经节苷脂抗体与GBS相关,包括GM1、GM2、GM3、GM4、GD1a、GD1b、GT1a、GT1b、GQ1b等。而国内外关于伴有感觉平面的GBS的文献报道极少。本研究报道1例抗GM4 IgM抗体阳性的胃肠道术后具有感觉平面的GBS患者,在既往研究中未见报道,旨在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感觉平面GM4抗体吉兰-巴雷综合征

    以脊髓炎表现为主要症状的疱疹病毒性脑脊髓炎1例报告

    李星君郎悦白晶
    941-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疱疹病毒性脑脊髓炎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疱疹病毒性脑炎合并脊髓炎病例少见。本文报道1例以脊髓炎表现为主要症状的疱疹病毒性脑脊髓炎患者,主要症状为头痛、双下肢活动不灵、排尿困难,分析其病例资料及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疱疹病毒脑脊髓炎二代测序治疗

    脑小血管病与血管储备及认知障碍相关性研究进展

    黎莹田庆华姜亦欣王丽华...
    945-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小血管病(CSVD)发病率逐年上升,CSVD的早期筛查与诊治具有重要意义,认知障碍是CSVD中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的表现之一。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以早期判断CSVD患者血管储备能力,CSVD患者MRI总负荷相较于独立的病灶能够更全面的计算出CSVD病变程度,本文旨在探讨CSVD与CSVD患者MRI总负荷、血管储备及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进展,研究CSVD的早期筛查与诊疗。

    脑小血管病MRI总负荷血管储备认知障碍

    线粒体生物发生与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

    陈峰林石晓花王姣琦徐忠信...
    950-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卒中已成为中国成人致死和致残的首要原因。脑缺血后通过氧自由基增加、炎症反应、钙超载、能量代谢障碍等多种病理生理途径致细胞内稳态失衡,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线粒体生物发生(MB)通过产生新的功能性线粒体替换受损线粒体,恢复线粒体功能,是维持线粒体内稳态的主要机制,在线粒体质量控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对缺血性脑卒中损伤机制研究的深入,线粒体生物发生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潜在治疗效果的新靶点。本文就线粒体生物发生在脑缺血性损伤过程中作用和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缺血性脑卒中线粒体生物发生神经保护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高馨付守芝
    956-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是一种新型复合炎症指标,SII包含了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血小板,或许能够通过炎症细胞的特性更全面地评估脑卒中与免疫、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SII与脑卒中的疾病过程及进展关系密切,本文将就SII对脑卒中的疾病过程中的潜在价值,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脑卒中炎症预后

    人物介绍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