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吴江

月刊

1003-2754

zf_bjb@126.com

0431-88782862

130021

长春市新民大街6号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Apoplexy and Nervous Diseas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国家医学类核心期刊,总编辑为著名神经病学专家饶明俐教授。本刊1984年3月创刊,现为双月刊,每期定价6.00元。本刊以刊载脑血管病为主,兼报道其它神经内外科的疾病及临床各科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等。发表的论文严格执行三审制度,能够反映本专业、学科较高水平。读者对象为以神经内外科、内科、儿科为主的临床医师及研究、进修生以及基础医学教师及研究生。欢迎广大作者、读者投入及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成人日间过度思睡与心血管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薛盛文程金湘刘宇航张丽萍...
    195-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日间过度思睡(EDS)与心血管健康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NHANES全国代表性数据库调查数据,根据日间思睡频率问卷将成年人样本分为4组,A组:无日间思睡(DS)组,问卷回答频率为"从不";B组:轻度DS组,问卷回答频率为"很少、有时(1个月1~4次)";C组:EDS组,问卷回答频率为"经常(1个月5~15次)";D组:高频EDS组,问卷回答频率为"几乎总是(1个月16~30次)"。使用Logistic回归分别估计EDS与心血管风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肥胖)、心血管事件结局(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卒中)的关联程度。结果 本研究从2005-2008年和2015-2018年期间4个NHANES研究周期中纳入了12 786例未加权参与者,得到以下结果:(1)与无DS相比,高频EDS患者中年轻参与者、女性、超重、腹型肥胖、吸烟、饮酒、OSA、睡眠时长<6 h、存在睡眠问题和共病抑郁症的比例较高;(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频EDS是冠状动脉疾病(OR=1。02,95%CI 1。00~1。04,P=0。044)和卒中(OR=1。02,95%CI 1。00~1。03,P=0。031)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频EDS是冠状动脉疾病和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重视EDS并加强EDS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管理。

    日间过度思睡心血管健康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

    替洛利生治疗中国发作性睡病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研究

    张益萌程岳阳刘艳慧盛情...
    202-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替洛利生在治疗成人发作性睡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在国外的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但目前没有在中国患者应用的数据,本研究旨在替洛利生治疗中国成人发作性睡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30例受试者,采用个体化滴定给药8周,每日单次给药。采用Epworth嗜睡量表(ESS)和日均猝倒次数(DCR)作为主要疗效标准,临床总体印象严重程度量表(CGI-S)和临床总体印象病情变化量表(CGI-C)作为次要疗效指标,安全性指标包括不良事件(AE)记录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结果显示用药后ESS评分和猝倒次数与基线期相比均有明显改善。至治疗结束时,ESS评分相较基线下降了(7。63±4。79)分(P<0。001)。受试者基线日均猝倒次数为0。83次,接受替洛利生治疗3周和5周的日均猝倒频率为(0。39±0。82)和(0。38±0。79)相较于基线的下降是显著的(P<0。05)。治疗结束后,日间过度思睡(EDS)的CGI-S评分中位数由基线时"严重"改善为"轻微"(P<0。001),猝倒的CGI-S评分由基线时"轻微"改善为基本"正常"(P<0。001)。绝大多数AE均为轻度且未采取任何药物治疗,其他用于监测受试者一般情况的化验指标在治疗前后也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替洛利生治疗中国成人发作性睡病的日间过度思睡和猝倒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替洛利生发作性睡病组胺日间过度嗜睡猝倒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刘惠苗李艳敏张永志薄倩澜...
    209-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睡眠结构特征、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22年4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101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UPDRS-Ⅲ和H-Y分期对患者运动功能及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对PD患者进行PSQI量表、ESS量表、IRLS量表、RBD量表等测试,并测量患者身高、体重、BMI、颈围、腹围、询问既往病史等,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标准化的夜间多导睡眠监测。结果 (1)101例PD患者中有 87例(86。14%)存在睡眠障碍。(2)PSG显示PD患者的睡眠障碍常见的有RBD、PLM和OSAHS。(3)PD-RBD患者REM期睡眠比例为(13。14±8。11)%,主观睡眠质量较差且伴有明显的抑郁情绪。(4)PD患者PLM易伴随RLS同时出现。(5)PD-OSAHS在颈围及腹围较大的PD患者中更易发生,与BMI值并无明显相关性,PD-OSAHS患者EDS更常见,对患者日间功能影响更大。结论 PD患者睡眠障碍的患病率较高,PD伴发睡眠障碍患者多表现为RBD、PLM和OSAHS等方面,PD-RBD患者睡眠质量较差且伴有明显的抑郁情绪,PD-OSAHS在颈围及腹围较大的PD患者中更易发生,与BMI值并无明显相关性。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睡眠结构特征影响因素

    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自我睡眠管理改善慢性失眠的临床初探

    龚珏如黄庆玲邓平刘海深...
    215-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初步探讨基于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CBT-I)的自我睡眠管理改善慢性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3年9月―2023年11月于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睡眠心理科门诊就诊的失眠患者175例。所有入组患者接受为期2周的CBT-I,随后制定为期2周的睡眠自我管理方案。采用睡眠日志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omnia Severity In-dex,ISI)量表评估患者睡眠情况及失眠严重程度。采用贝克焦虑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BAI)和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基于CBT-I的自我睡眠管理对患者总睡眠时间无显著影响(P>0。05),而患者的睡眠潜伏期显著缩短(P<0。001),睡眠质量得分、睡眠效率在治疗2周后显著高于治疗前(P<0。001),觉醒次数和觉醒时间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患者的日间精神状态明显要优于治疗前(P<0。05)。PSQI量表和ISI量表结果表明,在自我睡眠管理2周后,患者的PSQI得分和ISI得分均显著降低(P<0。001)。在完成2周的自我睡眠管理后,患者的BAI得分和BDI得分均明显下降(P<0。001)。结论 基于CBT-I的自我睡眠管理能显著改善慢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情绪状态,为缺乏开展标准CBT-I的临床机构提供了一种新的执行策略。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自我管理焦虑抑郁

    围绝经期女性客观睡眠参数的变化:基于PSG的思考

    龚紫薇邓丽影王晔
    219-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确定围绝经期前后患者在一般情况、临床特点和多导睡眠监测特征方面的差异。方法 以45岁和55岁为界限,将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划分为绝经前、围绝经期、绝经后3个组,比较各组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特点和多导睡眠监测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16例围绝经期前后患者,不同组间BMI值、烟酒嗜好、入睡潜伏期、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深睡眠及浅睡眠时长及占比无明显差异;围绝经期组和绝经后组夜间觉醒次数均较绝经前组增加,而夜间血氧饱和度更低;3组间AHI值均存在差异,且呈增加的趋势。结论 生殖状态的改变不会导致客观睡眠时长及效率的改变,主观感知的变化对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发生贡献更大;夜间睡眠连续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及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指标的变化暗示了激素水平的变化对女性睡眠的影响有着更复杂的神经分子机制。

    围绝经期睡眠视频多导睡眠监测

    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与步态的关系

    石婷盛志勇陈琳黄娟...
    224-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睡眠障碍和步态障碍是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通过睡眠量表和可穿戴的步态传感器,探讨睡眠障碍和步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原发性PD患者140例,按照匹兹堡睡眠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分为PD不伴睡眠障碍组(PwtSD组,PSQI<7分)和PD伴睡眠障碍组(PwSD 组,PSQI≥7分)。使用可穿戴的步态传感器采集患者在单任务行走、认知双任务行走、闭上双眼行走的步态数据。结果 140例 PD患者中,睡眠障碍发生率为61。43%(86例)。单任务和双任务行走范式时,与PwtSD 组患者相比,PwSD组患者步伐、节奏时相变异性(P<0。05)受到显著损害;闭眼行走范式时,PwSD组患者步伐变异性(P<0。05)显著降低。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单任务和双任务行走时PSQI-睡眠效率评分越高,步长、跨步长越短,步速越慢(P均<0。05);闭眼行走时较高的PSQI-睡眠效率评分与步伐变异性增加相关(P均<0。01)。结论 睡眠障碍与帕金森病患者的步伐、步伐/节奏时相变异性相关,和步伐/节奏时相不对称性之间没有发现关联。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步态障碍可穿戴传感器

    失眠障碍患者慢波睡眠与执行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叶圆圆李文涛陶敏田倩...
    230-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失眠障碍患者与正常睡眠者睡眠结构及执行功能差异,并探索失眠障碍患者执行功能障碍潜在机制。方法 纳入2022年3月—2023年12月就诊于重庆西区医院睡眠医学中心门诊的失眠障碍患者,并同期招募正常睡眠者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多导睡眠监测、Stroop色词测验等评估,统计分析2组焦虑、抑郁、睡眠参数(入睡潜伏期、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NREM1期及其百分比、NREM 2期及其百分比、NREM 3期及其百分比、REM期及其百分比)、执行功能(Stroop A、Stroop B、Stroop C耗时间及正确数、干扰耗时数和干扰正确数)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 失眠障碍组51例,对照组25例;失眠障碍组HAMA评分、HAMD评分、入睡潜伏期、NREM 1期百分比、NREM 2期百分比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失眠障碍组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NREM 3期时间、REM期时间、NREM 3期百分比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失眠障碍组Stroop色词测验C耗时数、干扰耗时数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失眠障碍组Stroop C耗时数及干扰耗时数与NREM 3期时间、NREM 3期百分比呈负相关,且与NREM 2期时间、NREM 2期百分比呈正相关,Stroop C耗时数与NREM 1期百分比呈正相关(P<0。05)。结论 失眠障碍患者存在入睡潜伏期长、总睡眠时间短、睡眠效率低、深睡眠减少和执行功能下降;执行功能下降与慢波睡眠减少相关。

    失眠障碍执行功能多导睡眠监测慢波睡眠

    不宁腿综合征共病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报告

    马旭霞尚丹清任佳封程金湘...
    235-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宁腿综合征(RLS)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神经精神疾病、营养代谢疾病、肾脏疾病及妊娠有关。本文报道1例特殊的RLS,该病例在诊断RLS之后出现了甲状腺功能亢进,并使得RLS症状加重。该报告目的是探讨甲亢导致RLS加重的发病机制,提高临床医师对RLS影响因素的认识。

    不宁腿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共病

    国内睡眠医学中心的现状及思考

    于逢春
    238-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全国数千所医院成立睡眠医学中心或睡眠实验室,对我国睡眠医学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睡眠医学中心的标准化建设、生存现状是值得关注的话题,本文梳理了目前国内睡眠医学中心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以期对国内睡眠医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睡眠医学问题建议

    心理康复在卒中后抑郁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戴剑王丽清程家欣钟金梅...
    241-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因患病率、致残率、致死率较高,给患者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带来负担。卒中后抑郁属于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对卒中幸存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极大,已逐步成为备受关注的公众健康问题。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为口服精神类药,但因患者依从性差,其临床效果不理想。而心理康复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正被患者及临床医生所接受,本文归纳了近年来心理康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拟定相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卒中后抑郁危险因素心理康复正念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