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伊烈

月刊

1003-3033

csstlp@263.net;cssj@cosha.org.cn

010-64464782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九区甲4号安信大厦A306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Journal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自从1983年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CSSTLP)成立以来,1991年创刊了《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它已经成为促进中国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不断进步,完善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传播科研成果及制定有关政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它是中国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领域的高层次学术性刊物,具有理论性、创新性、应用性及信息性等特点。 大幅度扩版后,它以崭新的面目出现,进一步拓宽了报道的范围,增加新的栏目及页数(2006年为144页),更广泛的反映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经验和各种见解;增加了社会和行为科学及生活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报道,如灾害预防和减灾,风险评估、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标准化、产业安全、大众安全、社区安全、安全文化建设等,使原来本刊所报道的传统的职业安全健康所涵盖的内容进一步得到延伸。 在报道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报道相关政策的论述,其宗旨是引导公众对安全与健康政策安全科技实践、安全活动技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大众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及其活动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并鼓励和指导公众能掌握安全与健康的规律,能过上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和谐的生活。对于能提高对各种安全问题的了解和认识,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研究成果、原著仍将放在报道的重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细螺旋雾化喷头降尘技术及其应用

    荆德吉王志恒葛少成张天...
    8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煤矿粉尘污染问题,根据气水喷雾原理与涡旋气流生成特性,研制一种雾滴粒径小、降尘能力强的新型超细螺旋雾化喷头.首先,利用数值模拟软件探究不同参数下风流导向器内部风流场速度流线分布特征,得到风流导向器最佳螺旋效果参数;然后,搭建试验平台,测定超细螺旋雾化喷头性能参数;最后,通过超声波干雾抑尘效率对比试验,研究超细螺旋雾化喷头降尘性能,设计一套高效除尘设施,并将其应用于敏东一矿06回风巷.结果表明:当螺旋槽体与锥形壁面的夹角α为30°、风流导向器顶面直径与其高度比d为1.25时,风流导向器定向风流螺旋效果最佳;喷雾压力为0.4 MPa时,超细螺旋雾化喷头的雾化角最大,雾滴数量中占比90%的雾滴直径小于19.7(im,综合雾化性能最优,此时全尘降尘效率为92.18%,较超声波干雾抑尘全尘降尘效率提高10.21%.以超细螺旋雾化喷头为核心的全断面螺旋气动雾幕对呼吸性粉尘的降尘效率为88.8%~91.58%.

    超细螺旋雾化喷头螺旋气流雾化性能回风巷降尘效率

    水电工程施工安全隐患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陈述刘文濯邵波习俊博...
    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安全隐患时空分布特征,挖掘某大型水电工程施工期间32 060条安全隐患数据,采用基于词频-类别关联因素(TF-CRF)算法的短语提取技术,建立隐患类型和隐患部位的词云图,反映隐患关键信息的词频分布特征;绘制安全隐患关联桑基图,反映隐患特征、隐患部位、隐患类型之间的信息流动特征;构建安全隐患的时序复杂网络,分析不同隐患类型的时间特征及其动态联系.研究结果表明:施工排架、钢模台车、排架搭设等隐患在地下洞室、洞内、平台等部位是排查的重点;从桑基图可得,与钢模台车和施工排架相关的信息流最密集,与它们有关的隐患问题最多;由网络图可得,触电安全隐患在11月和12月发生最频繁,1月和2月发生次数最少;将3种隐患类型整合到同一网络进行验证,证明此方法可行,同时,发现与文明施工有关的安全隐患数量最多,这些应引起管理者高度重视.

    水电工程施工安全隐患时空分布桑基图时序网络词频-类别关联因素(TF-CRF)算法

    裂隙介质氡迁移的分形离散裂隙网络模型

    冯胜洋李策刘永康虔...
    97-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有效地开展氡污染防治、氡示踪研究,根据分形理论与离散裂隙网络(DFN)建立裂隙介质氡迁移模型;采用双幂律模型描述裂隙位置与长度,多级联乘方法获得裂隙中心点位置,von Mises-Fisher分布函数确定裂隙方向,对数正态分布方法确定裂隙开度分布;采用自研试验装置验证理论模型,并使用理论模型分析某天然裂隙岩体氡迁移特征.结果表明:理论模型计算氡活度浓度与试验结果相差最大不超过4%,该裂隙岩体的平均氡析出率为0.002 58 Bq/(m2·s),岩体内连通裂隙构成氡迁移的主要通道,裂隙密集处的最大氡通量比裂隙稀疏处的大约3个数量级.裂隙介质平均氡析出率随分形维数的增加而增大,随长度指数的增加而减小,与对流速度呈非线性增加关系.

    裂隙介质氡迁移离散裂隙网络(DFN)氡析出率分形维数

    属性识别理论下的岩溶隧道地表塌陷风险评价

    周泽林张凯张恒陈寿根...
    105-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预测岩溶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塌陷风险,运用属性评价方法建立岩溶隧道地表塌陷的风险评价体系.选取控制岩溶地表塌陷的关键因素作为溶区隧道地表塌陷风险的评价指标;构建属性测度函数用于计算各风险评价指标的属性测度;运用综合赋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运用置信度准则确定地表塌陷的风险级别,并通过工程应用验证其可行性.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所建立的可拓风险评价体系得出的地表塌陷风险结果与工程实际吻合较好;体系中属性测度函数形式固定,指标权重的确定考虑了人的客观认知和事物的客观信息,这些特点可显著提高风险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属性识别岩溶隧道地表塌陷风险评价综合权重

    涌现性视角下机载系统人机交互安全性分析

    赵长啸李浩张伟董磊...
    113-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航电系统新技术应用带来的人机交互行为风险难以被现有安全性评估方法覆盖的问题,梳理航电系统人机交互适航要求,基于涌现性视角构建机载系统层次化涌现模型,引入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方法,识别与分析不安全控制行为(UCA),形成人机交互风险安全性分析流程,以进近过程中机载平视显示系统的人机交互行为为案例,完成人机交互任务分解.结果表明:基于涌现性视角,通过构建安全控制结构可以有效地识别机载系统人机交互风险,针对各风险致因因素提出缓解措施可以在系统设计阶段有效降低风险影响.

    涌现性机载系统人机交互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风险识别

    高倍泡沫抑制低温液体泄漏扩散试验研究

    张亦翔朱建鲁彭友梅杨洁...
    12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场的消防处理手段和应急处置能力,明确高倍泡沫抑制低温液体泄漏扩散的内在机制和环境影响,首先通过室内泡沫发生装置和小型风洞装置,试验研究高倍泡沫抑制液氮泄漏扩散的过程;然后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测试不同环境风和热辐射条件下高倍泡沫的析液性能以及对低温液体蒸发速率的抑制效果.研究表明:在初始阶段泡沫的析液速率较快,随着泡沫体系内液体质量的不断减少,析液速率逐渐下降,泡沫的析液速率呈指数式下降趋势,而随着施加环境风和热辐射,析液速率提升;当高倍泡沫覆盖在液氮表面时,蒸发速率呈现动态变化趋势,且分为快速蒸发、稳定蒸发和快速下降等不同阶段;随着风速从0增加到3.5 m/s,热辐射强度从0增加到350 W/m2,稳定阶段低温液体的蒸发速率呈线性增加趋势,最大平均蒸发速率分别增加了 43.5%和69.9%,导致泡沫的抑制作用下降.

    高倍泡沫低温液体环境风热辐射析液速率蒸发速率

    基于时滞估计的过程报警传播路径分析方法

    蔡爽万阿英徐晴晴
    126-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避免复杂大型系统中由于工艺设备众多、过程报警配置增加而导致关联报警泛滥的问题,针对现有因果分析方法存在主观性强及不确定性因素、缺乏对变量间时滞关系的有效性检验等情况,提出一种基于时滞分析的过程报警传播路径分析方法;基于K近邻替补法(KNNI)进行变量间时滞估计,确定过程风险传播方向,并通过计算Sorgenfrei相似性系数,确定2变量间的报警关联程度,建立过程报警传播路径图;将该方法应用于某校内集中供暖系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准确辨识出该过程中的2条关联报警传播路径,即X1(102号热交换器出口温度)→X2(校内热水供给温度)→X3(Tercero区域3号楼热水供给温度)和X1→X2→X4(Tercero区域食堂热水供给温度),所得时滞估计结果符合过程实际情况.依据所建模型,由于X2→X3的时滞(5 min)远小于X2→X4的时滞(24 min),但报警关联程度相近,基于二者间时滞大小的差异,若X1发生高报警,可提示操作人员优先采取措施(如减少热水流量),防止X3在短时间内发生超高报警,达到预防报警、保障过程安全的目的.

    时滞估计报警传播路径分析方法报警泛滥关联报警

    危化品事故人为因素关联规则挖掘与分析

    李鑫阳富强
    134-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加强生产企业危化品的安全管理,采用Apriori算法挖掘危化品事故中人为因素关联规则;以217篇危险化学品事故报告作为数据样本,基于事故统计数据,采用Apriori算法获取895条关联规则,其中,规则涵盖人为因素、事故发生时间、月份与泄漏、爆炸、火灾、中毒窒息4种事故类型的关联性;在人为因素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绘制非人为因素与违规动火作业提升度指向图,并绘制非人为因素与人为因素提升度指向图.结果表明:爆炸与火灾事故、泄漏与中毒窒息事故相互间具有强关联规则.每个事故具有相应的强关联事故时间和月份.违规动火作业行为与爆炸、火灾、泄漏3种类型事故均形成强关联规则.作业手续管理不到位、混合爆炸气体/物环境、盲板被拆除/未安装等9种非人为因素与违规动火作业产生强关联规则.

    危化品事故人为因素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违规动火作业

    人为攻击事件下考虑引导作用的人员疏散模型

    宋英华张悦马亚萍霍非舟...
    140-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人为攻击事件下引导员引导作用对人员疏散的影响,基于自驱动力的物理学思想,建立攻击者运动行为模型;引入引导员动态引导作用因素,提出引导员最优出口引导策略,构建耦合引导吸引场、静态场和攻击威胁场综合作用的人群疏散动力学元胞自动机模型;基于所构建的模型展开房间场景模拟试验,研究引导员引导作用、攻击者攻击威胁及攻击偏好对人员疏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导员引导作用有利于提高人群疏散效率并减少人员死亡人数;攻击者攻击威胁程度的升高不利于人员疏散,其延长疏散时间,增加死亡人数;攻击者对行人或引导员的攻击偏好对人员疏散存在影响,攻击者对行人攻击偏好程度越高,行人在空间的滚动行为越明显,疏散效率越低且死亡人数越多.

    人为攻击引导作用人员疏散疏散模型攻击偏好

    灾害链网络下城市区域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陈国华李佳玲陈学希杨琴...
    146-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准确地评估城市区域安全风险,提出灾害链网络下的城市区域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并建立灾害链网络结构表征模型,采用复杂网络的抗毁性调整灾害链网络安全风险;提出衡量灾害链网络的安全风险不确定性和历史数据客观性的方法,降低模型的历史依赖性和不确定性,利用源头管控和风险防范能力削减区域风险;以某城区为应用对象,利用所提评估模型,评估该区域安全风险.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同时考虑灾害之间的触发作用、灾害链网络的抗毁性,结合风险不确定性和历史数据客观性,评估城市区域安全风险.实例应用证明,城市灾害的触发关系以及形成灾害链网络结构会加剧城市区域安全风险.

    灾害链网络城市区域安全风险评估城市灾害复杂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