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伊烈

月刊

1003-3033

csstlp@263.net;cssj@cosha.org.cn

010-64464782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九区甲4号安信大厦A306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Journal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自从1983年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CSSTLP)成立以来,1991年创刊了《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它已经成为促进中国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不断进步,完善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传播科研成果及制定有关政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它是中国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领域的高层次学术性刊物,具有理论性、创新性、应用性及信息性等特点。 大幅度扩版后,它以崭新的面目出现,进一步拓宽了报道的范围,增加新的栏目及页数(2006年为144页),更广泛的反映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经验和各种见解;增加了社会和行为科学及生活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报道,如灾害预防和减灾,风险评估、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标准化、产业安全、大众安全、社区安全、安全文化建设等,使原来本刊所报道的传统的职业安全健康所涵盖的内容进一步得到延伸。 在报道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报道相关政策的论述,其宗旨是引导公众对安全与健康政策安全科技实践、安全活动技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大众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及其活动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并鼓励和指导公众能掌握安全与健康的规律,能过上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和谐的生活。对于能提高对各种安全问题的了解和认识,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研究成果、原著仍将放在报道的重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混杂工况下校车常开式安全气囊的多目标优化

    洪亮刘刚葛如海李梁...
    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混杂工况下校车儿童乘员的安全性,对常开式安全气囊的保护性能开展优化设计.首先,明确6、12岁儿童的损伤阈值;然后,基于台车试验数据,构建与验证校车仿真模型,并搭建校车—常开式安全气囊耦合模型;最后,基于校车碰撞工况与儿童年龄的不同组合,建立6种混杂工况,决选常开式安全气囊的主要设计参数为优化因素,以加权伤害指标为优化目标,构建响应面代理模型.结果表明:利用改进型NSGA-Ⅱ算法,权衡确定上部拉带长度0.258 8 m,安装点高度0.385 6 m,泄气阀开启压力1.199 6×105 Pa,泄气阀开度1.98为最优配置;混杂工况下,具备最优配置的常开式安全气囊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儿童乘员的损伤风险.

    混杂工况校车常开式安全气囊多目标优化儿童损伤阈值

    定量风险评估视域下的多组分混合物危险特性

    辛保泉喻健良党文义白永忠...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多组分混合物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基于风险理论研究高含硫天然气(SNG)、液化石油气(LPG)和汽油这3类典型混合物的危险特性.根据多组分模型理论和混合物特性,计算17种场景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ESPD);对比分析单组分和多组分模型在定量风险评估(QRA)中的差异,提出预测多组分混合物事故风险的最优简化模型.研究表明:对于SNG,单组分比多组分的ESPD低估19.9%~61.4%;对于LPG,采用纯丙烷替代时低估13.6%~26.0%;采用"丙烷+丁烷"替代时高估43.3%~273.5%.对于汽油,采用正己烷替代时高估了 2%~9.7%,采用辛烷替代时低估78.8%~95.3%.将多组分混合物等效为1类或多类单物质的方法,可能显著低估或高估混合物风险,建议在风险评估中采用2组分混合模型.

    多组分混合物定量风险评估(QRA)高含硫天然气(SNG)外部安全防护距离(ESPD)热力学特性

    加筋尾矿稳定性及界面剪切模型

    金洪松易富戚旭鹏于汇泽...
    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加筋尾矿坝的边坡抗滑移稳定性,探讨上覆荷载和尾矿砂含水率对加筋尾矿界面初始剪切刚度的影响,采用土工合成材料直剪拉拔试验摩擦系统,对加筋尾矿开展直剪试验并建立剪切模型,通过拟合试验结果求得初始剪切刚度值.结果表明:在加筋尾矿直剪试验过程中,剪切应力达到峰值后会略有降低;新剪切模型计算出的试验结果接近实际值,初始剪切刚度值误差在1 kPa以内,优于常规剪切模型;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初始剪切刚度先增大到峰值,后逐渐减小.当上覆荷载增加到一定值时,初始抗剪刚度将保持稳定.依据试验结果,可求出各组试验的最大初始剪切刚度值,从而判断尾矿坝是否稳定.

    加筋尾矿边坡滑移稳定性界面剪切模型土工格栅直剪试验初始剪切刚度

    锂离子电池火灾烟雾不对称比研究

    李聪周勇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飞机货舱火灾探测器易受环境中粉尘等气溶胶影响而引起误报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波长、多观测角的飞机货舱火灾探测方法,通过试验,得到锂离子电池火灾烟雾与ISO 12103-1 A1粉尘、ISO 12103-1 A2粉尘、Dolomite 90粉尘、细水雾等干扰气溶胶的不对称比(前后向散射信号的比值),利用不对称比的值,区分锂离子电池火灾烟雾与干扰气溶胶.结果表明:波长为405 nm时,能区分的锂离子电池火灾烟雾不对称比为7.25~10.54;波长为870 nm时,能区分的锂离子电池火灾烟雾不对称比为6.56~6.82.

    锂离子电池火灾烟雾不对称比干扰气溶胶探测器

    基于组合关联分析模型的电力人身事故关键致因链筛选

    赵楚凡米传民周志鹏方晶...
    99-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电力企业安全治理能力和安全生产水平,以国内2015-2019年的208起电力人身事故为样本,探究电力人身事故的发生路径和内在致因机制.首先针对关联规则挖掘阈值难以确定的问题和灰色关联分析无法发现数据隐藏联系的缺陷,提出关联规则挖掘和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关键致因链筛选模型;然后在实证分析中,利用关联规则挖掘出致因间较强关联规则,进而通过提高灰色关联度阈值,逐步筛选出最能反映事故发生路径的成对致因,形成电力人身事故的关键致因链;最后通过Jaccard相似度计算方法检验所得关键致因链与事故样本的相似度,结果表明:关键致因链与事故样本具有高相似度,同时也证明了组合模型的有效性.

    电力人身事故组合关联分析模型关键致因链关联规则灰色关联分析相似度系数

    基于不对称比的火灾烟雾探测器散射角优化

    施志成周勇程旭东
    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基于不对称比的火灾烟雾探测器的性能,优化散射角,通过对火灾烟雾粒径信息的收集,建立光散射物理模型,再采用离散偶极子近似(DDA)方法,计算一定粒径分布火灾烟雾的散射光强角分布,探讨颗粒形貌和尺寸参数对于散射特征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散射光强随观察角的增加在整体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散射光强最小值对应的角度随尺寸参数变化;基于不对称比的烟雾探测器散射角的优化设计关键在于后向散射角的选取,当尺寸参数较小时,后向散射角应选择110°,当尺寸参数较大时,后向散射角应选择135°.

    不对称比烟雾探测器散射角离散偶极子近似(DDA)烟雾颗粒

    煤层注CO2驱替CH4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姜延航白刚周西华王思琪...
    113-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多因素耦合对CO2驱替CH4过程中CH4产出与CO2封存效果的影响特征,开展不同注气温度θ、压力P和煤样含水率W条件下注CO2驱替CH4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条件下CH4产出率η和CO2储存率ξ变化特性,基于响应曲面法,构建η和ξ二次回归响应曲面模型,分别考察注气温度A、注气压力B、含水率C对η和ξ的单独影响及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η随ζ和P增加而增大,随W增大而减小;ξ随P增大而增大,随θ和W增加而减小.影响因素中A、B、C均为η的显著项,B和C是ξ的显著项,一次项对η和ξ影响程度均为C>B>A;交互项对η的影响程度为BC>AC>AB,且AC和BC交互作用显著,AB交互作用不显著;交互项对ξ的影响程度为AB>AC>BC,且AB和AC交互作用极显著,BC交互作用不显著;4组η和ξ编码区间外试验值与模型预测值平均偏差分别为3.64%、2.605%.

    CO2驱替CH4CH4产出率CO2储存率影响因素交互作用

    基于优化马尔可夫模型的煤矿事故死亡人数预测

    唐飞王云刚杜炳成孔祥岩...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预测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分析灰色模型、维新灰色模型和无偏灰色模型3种灰色模型在煤矿事故死亡人数预测方面的适用性和应用性.首先,采用后残差比、平均相对误差和小误差概率3个指标,分别分析3种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然后,用马尔可夫模型优化修正最佳的灰色模型预测结果;最后,预测2020-2022年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结果表明:原始数据的区间选择对预测精度影响较大,应尽量选择预测精度较好的数据区间段;通过对比分析3种模型的预测精度,无偏灰色模型为最佳模型;无偏灰色马尔可夫模型不但能消除灰色模型的固有偏差,而且能提高预测精度.该模型平均预测精度达到93.8%.

    煤矿事故灰色模型无偏灰色模型维新灰色模型马尔可夫模型死亡人数预测

    气体压力降低对煤岩变形和渗流的影响机制

    吴学海李波波高政许江...
    129-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瓦斯抽采过程中压力降低引起的煤岩变形和气体渗流行为,基于气体压力降低的渗流试验及三轴压缩试验,得出煤岩变形和渗流变化特性;考虑吸附损伤修正基质收缩变形,构建煤岩渗透率模型,并用试验结果验证模型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随气体压力降低,煤岩渗透率呈现出"V"型变化趋势,轴向变形和径向变形线性升高,且通入CO2的煤岩比通入CH4的煤岩变形更大,径向变化量是轴向变形量1.89倍;通入CO2煤岩的弹性模量、峰值主应力差比通入CH4的有不同程度降低;为保证安全生产,使用CO2驱替或CO2致裂增透技术时,应重视CO2注入煤层后所引起的煤岩强度降低问题.

    瓦斯抽采气体压力降低煤岩变形基质收缩吸附损伤渗流试验

    应急物资供应链快速构建模式

    梁瑾璠赵晗萍张家乐
    135-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我国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效率,首先,梳理应急物资的特点,明确应急物资供应链的定义和结构特征;其次,整合处理政府储备信息、社会企业信息和社会媒体信息等多层级供需信息,快速完成应急物资供需信息动态更新;然后,实现供需信息共享,搭建应急物资调度平台,满足物资的高效调度;最后,在实现信息流和物资流科学充分流动的基础上,整合总结应急物资供应链快速构建模式.结果表明:应急物资供应链致力于将应急管理从传统的政府推动、政府执行,变成政府监督、数据推动、市场执行;从整体上缩短物资供给时间,加强了物资保障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物资供应链快速构建社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