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伊烈

月刊

1003-3033

csstlp@263.net;cssj@cosha.org.cn

010-64464782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九区甲4号安信大厦A306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Journal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自从1983年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CSSTLP)成立以来,1991年创刊了《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它已经成为促进中国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不断进步,完善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传播科研成果及制定有关政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它是中国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领域的高层次学术性刊物,具有理论性、创新性、应用性及信息性等特点。 大幅度扩版后,它以崭新的面目出现,进一步拓宽了报道的范围,增加新的栏目及页数(2006年为144页),更广泛的反映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经验和各种见解;增加了社会和行为科学及生活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报道,如灾害预防和减灾,风险评估、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标准化、产业安全、大众安全、社区安全、安全文化建设等,使原来本刊所报道的传统的职业安全健康所涵盖的内容进一步得到延伸。 在报道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报道相关政策的论述,其宗旨是引导公众对安全与健康政策安全科技实践、安全活动技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大众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及其活动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并鼓励和指导公众能掌握安全与健康的规律,能过上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和谐的生活。对于能提高对各种安全问题的了解和认识,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研究成果、原著仍将放在报道的重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N-K模型的地铁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耦合演化分析

    方俊郭佩文朱科陈正福...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地铁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因素作用机制,科学预防施工安全事故,引入N-K模型演化分析地铁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耦合.在施工安全风险因素定义和耦合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耦合层次网络模型构建耦合交互场景,并按耦合数量进行组合分类;建立基于N-K模型的耦合效应度量模型,进行耦合信息交互、耦合效应量化计算;以我国近20年发生的231起地铁隧道施工典型事故为例,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安全事故的发生与风险耦合值成正比,耦合因素越多则风险值越大;入-管耦合风险值最大,管-环耦合风险值最小;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耦合更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地铁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耦合演化机制N-K模型

    地铁施工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靶向干预方法*

    佟瑞鹏范冰倩孙宁昊姚健庭...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行为安全的干预效果,有效控制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提出一种不安全行为靶向干预方法.以地铁施工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为干预目标,通过靶向干预数据分析、节点定位及策略实现3个步骤实现不安全行为的靶向干预.首先,通过分析385条地铁施工不安全行为泛场景数据,提取时间、行为个体、专业类别和不安全动作等数据信息;然后,挖掘不安全行为分布特征和交互规律,得出强关联规则定位干预节点;最后,提出16项具体干预措施,经过测评发现干预效果良好.结果表明:靶向干预方法可为不安全行为矫正提供新的思路,实现不安全行为的准确识别、干预和管理.

    地铁施工施工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靶向干预泛场景

    铁路工人人体行为识别模型

    黄珍珍肖硕王钰陈伟...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铁路工人施工安全系数,采用基于人体行为识别(HAR)的智能化监测方法,估计铁路工人在施工过程中的动作;使用端到端自动提取数据特征的深度学习方法搭建网络,提高行为识别精度和模型泛化性;鉴于循环神经网络并行能力差,收敛时间长,提出结合空洞卷积与自注意力机制的深度学习模型;使用WISDM和MobiAct公开数据集,分别识别2个数据集上的基本动作和跌倒、撞击等行为.结果表明:相比于卷积神经网络(CNN)、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深度卷积LSTM网络,该模型具有更好的识别精度和性能,能够实现更准确的工人行为划分.

    铁路工人人体行为识别(HAR)深度学习空洞卷积自注意力机制

    铁路机务检修人员人因失误影响因素研究

    李响李消王松雷描描...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铁路机车的故障率,保证铁路行车安全,将决策实验室分析法(DEMATEL)与解释结构模型法(ISM)相结合,研究铁路机务检修人员人因失误影响因素.首先采用DEMATEL法研究各因素对系统的重要度和作用属性,然后通过ISM法明确因素间的层次结构和作用路径,分析各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结果表明:检修规程、教育管理、责任意识、认知模式及倾向、工作情绪及压力、安全行为、检修经验是铁路机务检修人员人因失误的关键因素,其中前6个因素形成主要作用路径.

    铁路机务检修人因失误影响因素决策实验室分析法(DEMATEL)解释结构模型(ISM)

    基于心电的铁路列车驾驶压力检测研究

    刘坤焦钰博张晓明陈晓宇...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时检测列车司机压力水平,基于高铁驾驶行为与安全仿真平台,获取16名被试不同驾驶速度下的主观压力量表和心电(ECG)信号.首先,通过分析主观压力量表,探究不同速度下司机的压力水平;其次,统计分析不同压力水平下的心率变异性(HRV)特征;最后,比较最邻近算法(KNN),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3种机器学习算法在压力检测方面的表现,并分析不同输入特征对分类器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速度的增加,司机的压力增大.连续R波之间的时间差间隔大于50 ms的数量(NN50),连续R波之间的时间差间隔大于50 ms的数量占比(PNN50),低频段功率值与高频段功率值之比(LF/HF),心脏交感神经指数(CSI)在不同的压力条件下具有显著性差异.在高速条件下,PNN50、HF、LF/HF减小,NN50增加,其中LF/HF值显著降低.此外,特征选择和特征标准化均有助于提高模型的表现;相比KNN和RF,径向基为核函数(RBF)的SVM分类器模型在检测驾驶压力方面的效果最好,准确度为71.2%.

    心电(ECG)信号驾驶压力列车司机驾驶速度机器学习

    基于SimAM和SpinalNet的列车轮对踏面缺陷分类模型

    张昌凡胡新亮何静刘建华...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小样本问题下轮对踏面缺陷分类难题,提出一种基于简单无参注意力模块(SimAM)和脊柱神经网络(SpinalNet)踏面缺陷分类模型.首先,预训练网络提取原始图像各个类别特征图;其次,在有限的训练样本下,利用SimAM提取对缺陷图像表示性更强的类别特征;然后,利用SpinalNet关联特征图的局部和整体语义,得到缺陷类别特征的强区分性表示;最后,以强区分性表示特征输入带有L2正则化的softmax分类器,得到分类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小样本任务评估指标准确率1和准确率2分别为68.35%和100%,优于目前主流深度学习模型,能够有效分类轮对踏面缺陷从而避免列车安全事故发生.

    轮对踏面缺陷分类简单无参注意力模块(SimAM)脊柱神经网络(SpinalNet)L2正则化

    铁路隧道施工期冰块降温技术研究

    周佳媚沈文杰朱宇樊霁...
    4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化高地温隧道施工使用冰块降温时冰块用量和布置参数,基于凝固融化理论,建立隧道通风+冰块降温数值模型,以体积分数为研究指标,探究隧道中冰块用量、比表面积和放置高度对冰块本身融化速率的影响;对比分析不同工况下隧道温度场演变特征,得出降温效果最佳的冰块降温方案.结果表明:冰块用量从1 m3/侧增加到2.5 m3/侧,隧道内平均温度降低8霓;比表面积为6×10-6 m2/g的薄壁式冰块融化速率是比表面积为5×10-6 m2/g的块状冰块的1.6倍;冰块位置抬升2m后,相同时间隧道内温度相较于未抬升工况多降低2℃左右;选用1.5~2.5 m3/侧薄壁式冰块抬升2m放置的冰块降温方案,可在隧道施工中获得显著的降温效果.

    隧道施工冰块降温高地温体积分数温度场

    ZPW-2000轨道电路故障诊断算法应用研究

    李刚卢佩玲杨勇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预防铁路安全事件的发生,设计ZPW-2000轨道电路故障诊断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4大组成部分,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分析、数据服务及数据应用.首先,通过改进的旋转门转换(SDT)算法对轨道电路电气特性数据进行数据压缩;其次,分段线性拟合轨道电路不同状态下的模拟量数据,计算得到特征值;最后,通过密度聚类的特征提取方法诊断轨道电路故障,并通过系统验证9种常见轨道电路故障.结果表明:改进的SDT算法可以有效对轨道电路电气特性数据进行数据压缩,压缩后的数据经过分段拟合后可以有效提取特征值,应用密度聚类算法可以生成诊断模型,提升轨道电路故障诊断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信号设备维护效率和维护水平.

    ZPW-2000轨道电路故障诊断旋转门转换(SDT)算法密度聚类

    货运动车组安全保障需求及关键技术方案分析*

    梁永廷郭鹞李芳乔珂...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障货运动车组(EMUs)的运行安全,从快捷货运的特点和高铁快运的流程出发,探讨货运EMUs在货物装载、加固、搬运、途中管理等方面的安全保障难点问题,分析货运EMUs的安全保障功能需求,设计货运EMUs的标准集装器具方案、虚拟配载整体方案、便捷装卸系统整体方案、货物数据管理系统等安全保障关键技术方案,并验证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货运EMUs安全保障关键技术方案符合我国EMUs的相关技术标准和高铁快运安全要求,能够全程可视化管理货物.

    货运动车组(EMUs)高铁快运安全保障关键技术方案虚拟配载

    考虑最小延误状态的车站冗余时间再分配研究

    黄德青倪陈佳秦娜余威...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消除或减少扰动情形下列车群系统的总体延误时间,以车站延迟为延误状态,以加权平均延迟期望时间的最小化为目标,在总冗余时间一定的情况下,提出一种多车站延误情况下冗余时间再分配模型,并通过数学分析的方法求解分配模型;以京广高铁3个车站晚点数据分析验证该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在利用所提模型对冗余时间再分配后,可达到最小延误状态,总延误期望减小7.26%.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列车群晚点时间,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最小延误状态高速列车列车晚点冗余时间再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