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伊烈

月刊

1003-3033

csstlp@263.net;cssj@cosha.org.cn

010-64464782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九区甲4号安信大厦A306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Journal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自从1983年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CSSTLP)成立以来,1991年创刊了《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它已经成为促进中国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不断进步,完善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传播科研成果及制定有关政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它是中国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领域的高层次学术性刊物,具有理论性、创新性、应用性及信息性等特点。 大幅度扩版后,它以崭新的面目出现,进一步拓宽了报道的范围,增加新的栏目及页数(2006年为144页),更广泛的反映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经验和各种见解;增加了社会和行为科学及生活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报道,如灾害预防和减灾,风险评估、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标准化、产业安全、大众安全、社区安全、安全文化建设等,使原来本刊所报道的传统的职业安全健康所涵盖的内容进一步得到延伸。 在报道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报道相关政策的论述,其宗旨是引导公众对安全与健康政策安全科技实践、安全活动技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大众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及其活动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并鼓励和指导公众能掌握安全与健康的规律,能过上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和谐的生活。对于能提高对各种安全问题的了解和认识,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研究成果、原著仍将放在报道的重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EKF-GRU的车辆轨迹预测

    张传莹徐国艳陈志发周彬...
    164-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行车安全,实现自动驾驶车辆正确的决策规划,提出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EKF)-门控循环单元(GRU)的车辆轨迹预测方法,结合学习方法与物理模型,在提升预测精度的同时,提高轨迹预测的合理性.首先,基于GRU构建预测网络,通过提取车辆的历史轨迹特征预测车辆的纵向加速度及横摆角速度;其次,基于车辆非线性运动学构建EKF状态估计器,结合观测值生成车辆未来有限时域的行驶轨迹;最后,在高速公路多车轨迹数据集NGSIM I-80 和US-101 上进行轨迹预测方法验证.结果表明:采用传统的物理模型生成预测轨迹,其最终距离误差(FDE)、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距离误差(ADE)值分别为6.48、7.69 和3.03 m.相比之下,利用EKF-GRU生成的预测轨迹表现出更高的准确性,对应的数值分别为5.45、6.67 和2.56 m,分别提升15.90%、13.26%和15.51%.

    扩展卡尔曼滤波(EKF)门控循环单元(GRU)车辆轨迹轨迹预测NGSIM数据集神经网络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危化品爆炸事故隐患关联与溯源分析

    姜子建周荣义石云霄刘灿...
    173-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隐患排查工作实效,基于贝叶斯网络(BN),提出一种危化品爆炸事故隐患推理模型.首先,依据燃烧爆炸理论和专家经验,确定影响危化品爆炸的主要隐患类别,构建爆炸、泄漏超限、点火源的BN模型,并采用三角模糊数厘定隐患的先验和条件概率;然后,利用贝叶斯正向推理计算危化品爆炸发生概率,结合反向推理,查明最可能导致爆炸事故发生的隐患并追溯形成隐患的风险因素;最后,应用贝叶斯敏感性分析方法,确定影响危化品爆炸的关键隐患及事故隐患间的关联,并通过储油罐爆炸案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以因果推理方式计算出的储油罐爆炸风险概率约为4.7%;设备超压和电火花两者后验概率最大,是最可能导致储油罐爆炸的隐患,追溯其原因是未定期检查储罐或未使用防爆设备;电火花和阀门或法兰损坏是储油罐爆炸的关键隐患,事故隐患关联以致患链"阀门或法兰损坏→油品异常涌出→泄漏超限→遇火源(电火花)→发生爆炸"的形式呈现.

    危化品爆炸贝叶斯网络(BN)事故隐患三角模糊数后验概率

    典型优化措施下的瓶颈疏散试验研究

    罗琳秦添雨杨高博严政懿...
    181-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典型优化措施对疏散瓶颈通行效率与安全性的影响,开展耦合人员特征因素的疏散试验.试验根据不同优化措施与人员特征分为 28 种工况,获取所有工况的疏散时间、瞬时速度、瓶颈处局部密度等数据.结果表明:瓶颈优化措施的实施效果受到瓶颈宽度、人员是否携带行李以及是否固定疏散方向的影响,工程应用中需要结合人员特征与现场管控策略的需求进行针对性选择;瓶颈中加入立柱的优化措施更适合不携带行李的人员,在瓶颈宽度较低时能提升瓶颈通行的安全性,密度最多可降低15.30%,在瓶颈宽度较宽时能提高疏散效率 13.18%;加入栏杆比较适合瓶颈宽度较宽时携带行李的人员,配合固定疏散方向的管控策略,能在保障安全性的同时显著提高疏散效率21.90%;改变瓶颈形状的3 种措施中,瓶颈前增加漏斗型通道优化效果较好,既能提高安全性,降低密度9.59%,还能缩短疏散时间9.14%;而加入等宽通道或漏斗型与等宽通道的组合,从疏散安全性和效率2 方面看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疏散瓶颈疏散试验优化措施瞬时速度局部密度

    面向多功能储备通用仓库的整体性安全评价方法

    崔鹏程徐宇陈鑫张涛...
    188-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评估多功能储备通用仓库面临的多种安全风险,提出面向多功能储备通用仓库的整体性安全评价方法.首先,总结多功能储备通用仓库动态-静态一体、主观-客观一体、直接-间接一体的风险特征;其次,基于静态风险指标体系和动态风险评估模型相结合的路径,提出衡量多功能储备通用仓库安全风险的触发效应和剩余风险计算方法;最后,划分安全评价标准.并以某国家物流枢纽核心区为应用对象,评估该区域安全风险,讨论所提整体性评估方法对多功能储备通用仓库的适用性和不足之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反映仓储系统的安全风险及变化趋势.实例应用证明,触发关系和剩余风险的确定是有效表征和评价多功能储备通用仓库安全状况的关键.

    多功能储备通用仓库风险评估安全评价触发效应剩余风险

    不确定条件下大型铁路建设工程的物资储备基地选址优化

    张锦杨文广孙文杰申皓...
    197-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复杂环境下铁路建设工程物流设施网络的可靠性,首先,使用情景削减技术生成最小中断情景子集及其中断概率,以描述运输通道的中断情景;然后,采用多面体不确定集刻画物流需求的不确定性,以运输成本、建设成本、运营成本以及惩罚成本等综合成本最低为目标,应用两阶段的随机优化技术与鲁棒优化技术,构建物资储备基地选址不确定优化模型,并基于一种列与约束生成(C&CG)算法求解模型;最后,以复杂环境下的C铁路建设工程为例,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随机中断情景中,模型获取方案的成本变异系数是传统模型的 4.3%,在极端需求波动情况下,模型获取方案的成本波动幅度可达传统模型的 38%,两阶段不确定优化模型能有效减少物流设施网络因运输通道中断及需求波动导致的成本变动.

    铁路建设工程物资储备基地选址优化工程物流情景削减鲁棒优化列与约束生成(C&CG)算法

    应急情境下管制员情境意识可靠性研究

    王燕青吴思雨杨可月
    207-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管制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从管制员的个人能力、管制任务特点和管制设备 3 个方面构建管制员情境意识(SA)可靠性模型;利用塔台管制模拟软件和SA全面评价技术(SAGAT)测量管制员在应急情境下的SA水平;基于贝叶斯网络(BN)对SA可靠性进行定量分析,进而预测管制员的SA水平,并基于贝叶斯推理分析影响管制员SA可靠性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应急情境下,管制员SA可靠性和SA水平显著正相关,可通过管制员的SA可靠性预测SA水平;通过BN推理分析发现,对管制员的SA可靠性影响程度和敏感程度较高的因素为调配飞机可用时间、管制设备的精准度和管制员的记忆力;对管制员SA可靠性影响最大的致因链为调配飞机可用时间→任务特点→SA可靠性.

    应急情境管制员情境意识(SA)可靠性贝叶斯网络(BN)

    应急社会动员研究热点与趋势的知识图谱分析

    张小兵陈哲
    216-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准确地为应急社会动员研究提供参考方向,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期刊收录的 296 篇应急社会动员研究文献为样本,综合运用文献计量、知识图谱等可视化分析方法,系统分析该领域研究的历年发文数量、期刊分布、发文机构、研究议题与热点、变化趋势等情况.结果表明:2003 年以来,应急社会动员研究的年发文数量经历 3 个阶段的发展,期刊分布日渐广泛,发文机构比较松散;研究议题愈来愈多,主要集中在突发事件响应阶段应急社会动员的触发情景、实施机制和功能效果;热点议题不断涌现,深度广度持续拓展,研究方法相对局限;后续研究发展空间较大,可侧重于应急社会动员的多方法、全过程、智慧化等研究内容.

    应急社会动员研究热点知识图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CiteSpace

    地铁站消防应急火灾逃生虚拟教学实证研究

    杨斯雯代沁伶徐百利祁梦梦...
    225-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地铁站消防应急火灾逃生教学过程中,不同学习场景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影响,发掘虚拟现实学习优势,采用调查问卷和MP160 生理仪,获取纸质学习、移动端视频学习和虚拟现实学习场景下,学习者不同的行为反应数据,并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研究结果表明:3 种学习场景下,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存在显著差异,相较于移动端视频学习和纸质学习场景,虚拟现实学习场景能够促进学习者对地铁火灾逃生知识的理解,显著提高学习成绩;3 种学习场景下,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存在显著差异,虚拟现实学习场景在提升学习者对地铁火灾逃生知识的学习兴趣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虚拟现实学习场景在生理指标方面体现出更高水平的生理唤醒.

    地铁站消防应急火灾逃生虚拟现实学习效果生理指标

    基于脑电信号特征的高铁调度员疲劳状态识别

    张光远邓龙王亚伟孙自伟...
    235-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增强铁路行车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有效识别调度员的疲劳状态对行车组织的影响,基于脑电(EEG)信号特征,提出一种调度员疲劳状态识别方法,根据作业时间段划分调度员的疲劳状态,设计高铁调度模拟试验获取脑电信号数据,通过小波级数展开和傅里叶变换提取高铁调度被试的3 种脑电波频域幅值作为特征值,结合调度员作业特征和脑电信号特征,验证疲劳状态的划分结果,通过Python语言环境搭建ResNet18+SoftMax和MobileNet V2+SoftMax这 2 种模型,基于深度学习方法,将输入特征转换为三维立体矩形模型,并优化调整权重,获得最优模型,从而判断高铁调度员的疲劳状态.研究结果表明:ResNet18+SoftMax和MobileNet V2+SoftMax神经网络模型对高铁调度试验参与人员的疲劳状态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2.78%和99.17%;相较于支持向量机(SVM)模型,这2 种模型可提升清醒状态和疲劳状态的识别精度,并降低运算时间,其中,MobileNet V2+SoftMax模型的识别准确率和运行速度最优.以MobileNet V2+SoftMax模型原理为内核,可以更快速准确地识别高铁调度员在长时间作业条件下的潜在疲劳风险.

    脑电(EEG)信号高铁调度员疲劳状态识别MobileNetV2网络ResNet18网络SoftMax回归

    校园安全风险规制与安全教育融合研究——评《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规制研究》

    陈星
    247-2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