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伊烈

月刊

1003-3033

csstlp@263.net;cssj@cosha.org.cn

010-64464782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九区甲4号安信大厦A306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Journal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自从1983年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CSSTLP)成立以来,1991年创刊了《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它已经成为促进中国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不断进步,完善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传播科研成果及制定有关政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它是中国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领域的高层次学术性刊物,具有理论性、创新性、应用性及信息性等特点。 大幅度扩版后,它以崭新的面目出现,进一步拓宽了报道的范围,增加新的栏目及页数(2006年为144页),更广泛的反映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经验和各种见解;增加了社会和行为科学及生活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报道,如灾害预防和减灾,风险评估、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标准化、产业安全、大众安全、社区安全、安全文化建设等,使原来本刊所报道的传统的职业安全健康所涵盖的内容进一步得到延伸。 在报道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报道相关政策的论述,其宗旨是引导公众对安全与健康政策安全科技实践、安全活动技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大众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及其活动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并鼓励和指导公众能掌握安全与健康的规律,能过上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和谐的生活。对于能提高对各种安全问题的了解和认识,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研究成果、原著仍将放在报道的重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地铁停车线区域通风排烟模式研究

    仇培云陈俊沣程辉航龙增...
    15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复杂结构、多排烟系统联动作用下,地铁停车线区域火灾烟气扩散特性,优化停车线通风排烟策略,针对广州某停车线区域开展了火灾现场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首先,基于全尺寸火灾试验结果,获取停车线区域典型火灾场景下的烟气扩散和沉降特性,并测量停车线区域不同通风模式下的气流流速;随后,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多种排烟模式下的烟气控制效果,并分析隧道风机和射流风机排烟风量对烟气扩散特征的影响形式.研究结果表明:自然通风场景下,火灾烟气起火后180 s内即可进入区间隧道及配线隧道,而启动隧道风机排烟可以减缓烟气扩散速率和沉降速率,但隧道风速未达到临界风速时,无法控制烟气向外扩散;隧道风机排烟组合区间射流风机向停车线送风的工作模式是停车线区域最佳排烟模式,建议隧道风机采用2台60 m3/s风量风机,射流风机采用2台30 m3/s风量风机,可同时降低停车线区域、区间隧道及配线隧道区域的烟气扩散和沉降速率,延长各区域可用疏散时间.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停车线风机选型及排烟模式设计,提升停车线区域火灾烟气控制能力.

    地铁停车线通风排烟全尺寸试验数值模拟火灾

    铁路客运站区应急管理体系改革发展逻辑探析:以北京市为例

    丛威青胡成姜传胜
    164-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从长周期视角厘清铁路客运站地区应急管理体系改革发展逻辑,以北京市铁路客运站区为例,回溯其过去近20年的应急管理体系改革发展历程,着重分析2019年改革前后的特征及其相关问题变化,借以辨析揭示变革优化背后的共性特征和趋势.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铁路政企分开改革后,仍然存在路地位置颠倒和属地管理分散等深层次体制问题,2019年北京改革解决部分应急体制问题,但2021年北京西站"5·1"旅客大规模滞留事件则凸显新体制下偏应急机制层面的问题,包括站区缓冲空间狭小、监测预警机制不健全、先期处置能力不足,以及统筹市级力量先天不足等.综合北京和上海、成都等地实践经验看,铁路客运站区应急管理体系改革发展的逻辑主线是动态跟踪解决铁路与属地、属地城市政府所建立的站区综合管理机构与车站所属具体行政区域之间的2个矛盾,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势是建立以综合协调、属地为主、铁路配合为特征的统一综合应急管理机构,应急体系建设的核心任务是提高铁路客运站区统筹协调指挥能力.

    铁路客运站区应急管理体系改革发展逻辑应急体制应急机制

    城市易涝区房屋结构安全集成预警模型

    段在鹏李帆郭进李炯...
    173-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挖掘影响城市易涝区房屋结构安全的重要因素,首先收集和选取房屋年份、楼层、面积等21个属性,构建预警指标体系,采用过采样、独热编码等方法解决样本离散化、不均衡问题;其次,采用4种不同的集成算法,使用6种机器学习模型,构建预警模型,学习并测试房屋结构安全数据;然后,综合应用准确率、查准率和召回率的调和平均、平均精确率、曲线下的面积(AUC)等指标,综合比较预警模型性能,并对各预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与重要度排序;最后,以福建省11个县市35个易涝区的2 215栋房屋为例,验证所构建的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是否属于重点排查房屋、施工团队是否专业、房屋面积、年份、地上层数的特征重要度均在150以上,是构建易涝区房屋结构安全预警最重要的5个指标.基于提升法策略构建的预警模型的预警精度最优,总体预测准确率为99.10%,该模型能够更为准确高效地检测易涝区房屋的结构安全.

    易涝区房屋结构安全集成算法机器学习预警模型

    基于三域融合的公共空间疏散引导标志布局优化

    张蜇木合塔拜尔·拜合提亚尔闫姝蓉贾利民...
    181-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公共空间人群快速引导疏散,优化设计疏散引导标志系统布局.基于行人和标志尺寸,较为精确地提取引导需求和标志可安装位置,建立基于安全经济原则的疏散引导标志系统布局优化设计模型.通过分析影响行人认知的主要因素,包括障碍物、视野、字体尺寸以及方向决策行为,构建基于感知域-识别域-决策域融合的行人与标志交互模型.为求解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提出基于安装角度离散化的模型求解算法,建立考虑行人与标志交互的疏散仿真模型,并采用仿真分析和模型比较验证交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模型更全面地考虑行人与标志交互影响因素,能够提供包含最优数量、安装位置、安装角度以及字体大小等信息的疏散标志布局方案,并且该方案可提升人群疏散效率和稳定性;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估标志字体尺寸和行人疏散跟随概率对疏散标志最优数量的影响.

    三域融合公共空间引导标志布局优化疏散仿真

    基于文本挖掘的城镇燃气事故致因及关联分析

    郑彬彬冯婷婷王佳贺肖远...
    190-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预防城镇燃气事故发生,采用文本挖掘与复杂网络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影响城镇燃气安全的事故致因及其关联性.首先运用文本挖掘技术,从2017-2021年间的1 256份燃气事故案例中提取城镇燃气事故致因因素,采用Apriori算法挖掘城镇燃气事故致因的关联规则,共得到49条强关联规则;然后基于共现矩阵构建事故致因网络图,通过度中心性、紧密中心性、介数中心性分析,明确燃气事故的关键致因项和事故致因集合.研究结果表明:管道破损,阀门未关,设备老化,操作、使用不当和软管破损、脱落是城镇燃气事故关键致因因素,气体泄漏是燃气事故常见的事故类型,主要与管道破损、阀门未关等具有强关联性.

    城镇燃气事故致因文本挖掘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

    地震诱发井工煤矿次生灾害系统研究

    王伟张思远齐庆杰刘文岗...
    196-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地震灾害诱发的井工煤矿次生灾害中承灾体与次生灾害的关联性,首先基于系统科学、区域灾害系统理论,构建地震诱发井工煤矿次生灾害系统,定义系统结构、特征、功能及子系统间关系;其次在地震灾害、孕灾环境、井工煤矿承灾体等3个子系统中确定次生灾害的调查对象;然后基于语义网络对系统内的承灾体、关联关系进行知识表示,得出承灾体、次生灾害的知识表示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地震灾害、原生灾害、次生灾害三者间具有链式关系,均会与环境共同作用于井工煤矿的承灾体.

    地震灾害井工煤矿次生灾害系统知识表示承灾体

    考虑不确定性的复合灾害避难疏散风险评估模型

    魏米铃王威戎卿文刘晓然...
    203-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地震-暴雨典型复合灾害情景下避难疏散的不确定性,开展避难疏散风险评估研究.首先,基于我国避难疏散体系规划特征,提出地震暴雨复合灾害下城市避难疏散风险控制目标;其次,考虑避难疏散时间的不确定性,结合地震-暴雨复合灾害避难疏散特点,建立地震-暴雨复合灾害下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快速评估模型;然后,考虑不同避难需求点风险接受程度的不确定性,提出基于城市规划用地特征的可接受风险水平系数;最后,考虑以上避难疏散过程的不确定性特征,采用优化算法计算最大覆盖应急设施选址决策模型,构建基于地震-暴雨复合灾害避难疏散风险评估模型,并以某北方城市防灾疏散责任区为实证对象,探讨多风险控制目标与多规划方案组合下的风险情况,提出该防灾疏散责任区的最小疏散风险避难场所规划方案.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更为实际地评估地震-暴雨复合灾害情景下避难疏散风险,实现不确定因素的量化分析,达到风险评估和空间规划的有效衔接.

    不确定性复合灾害避难疏散风险评估模型规划方案

    城市地铁恐怖袭击事件应急能力综合评价

    魏琳李丽华秦立强肖延辉...
    213-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科学评估城市地铁应对恐怖袭击事件的应急能力水平,提高城市地铁应急体系建设,在统筹考虑应急能力指标因素关联性和评价过程中模糊性和随机性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二元语义决策实验室分析法(DEMATEL)-结构熵权法(SEWM)结合的城市地铁恐怖袭击事件应急能力云模型.首先,基于应急管理的全过程均衡视角,构建城市地铁恐怖袭击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二元语义DEMATEL-SEWM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客观反映评价指标间关联性和专家判断差异性对权重的影响;然后,运用云模型算法计算评价指标云数字特征值,绘制综合评价云图,结合组合模糊贴近度方法确定应急能力评价等级;最后,应用该方法综合评价Q市地铁恐怖袭击事件应急能力.结果表明:Q市地铁应急能力一级指标云相似度为0.826、0.48、0.705、0.379,评价等级均为较高,综合评价云相似度为0.68,评价等级为较高,评价结果与实际调研结果基本一致,证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科学性,可为城市地铁应对恐怖袭击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城市地铁恐怖袭击事件应急能力评价二元语义决策实验室分析法(DEMATEL)结构熵权法(SEWM)云模型

    基于HNAC-FD的高速公路网应急疏导措施效用评估

    刘星良谢厅刘唐志尚婷...
    22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安全有效地疏散突发事件造成的高速公路网拥堵,评估不同应急疏导措施的效用,首先,分析突发事件下高速公路网拥堵传播消散规律,基于提出的高速公路节点容纳能力(HNAC),结合基本图(FD)模型,建立HNAC-FD消散计算模型;然后,根据疏散案例交通流数据,使用Vissim软件搭建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不同疏导措施对疏散交通流速度的影响,并利用Logistic速密模型计算路网各个区段的交通流状态;最后,根据高速公路网突发事件案例,设计不同疏导措施方案,并通过HNAC-FD模型计算拥堵消散时间,从事件影响消散时间和拥堵队列车辆平均行程时间,评估不同疏导方案的效用.结果表明:疏导措施会延迟事件影响消散,但能提升疏散交通流的速度,减少拥堵队列的车辆平均行程时间,且组合方案的疏散效果与单一措施差别不显著;可逆车道具有最佳疏散效果.

    高速公路节点容纳能力(HNAC)基本图(FD)模型高速公路网应急疏导措施效用评估突发事件

    基于多式联运的应急物资供应多目标优化研究

    张艳萍崔娜张波
    230-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灾后应急物资供应问题,针对运输的紧迫性和逐级调配的现实模式,采用货车-飞机-货车联合运输的方式,结合由物资供应点-中转点-分配中心-需求点构成的4级服务网络,从政府、受灾者和救援人员3方的角度,建立以最小化系统总运营成本、总运输时间和运输车辆驾驶员心理成本为目标的多目标混合整数动态规划模型,并采用Epsilon约束算法求解模型,分析关键参数的灵敏度,结合案例计算验证模型运算效率.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得到一组有效的非支配解,即Pareto前沿,提供不同决策侧重点的多阶段物资调配方案;中转物资单位操作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导致救援总时间增加;系统总成本不会随着驾驶员心理极限运输时长的改变单调变化.

    多式联运应急物资供应多目标优化驾驶员心理Epsilon约束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