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6-2022年我国参与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组织MSM干预检测的成效与不足,为提升社会组织工作质量和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整理分析2016-2022年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CAFNGO)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MSM干预项目数据,针对历年不同类型社会组织、不同地区MSM干预检测转化,HIV初筛阳性,HIV确证检测,HIV确证阳性和HIV确证阳性转介指标等产出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22年,全国共有567个社会组织参与CAFNGO MSM干预项目,其中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NGO)159个,未在民政登记的社会组织(CBO)408个,覆盖了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MSM干预项目的HIV初筛阳性率从2016年的5.49%到下降至2022年3.18%,而阳性转介治疗率从2017年的83.87%上升至2022年的94.93%.CBO项目的干预检测转化率、初筛阳性率和确证阳性率高于NGO的项目(P<0.05),NGO项目的确证检测率和阳性转介率均高于CBO项目(P<0.05).华东、华北和东北检测人数较多,占项目检测总人数的64.80%(1089 966/1 681 977),西北地区检测人数最少,占5.63%(94 736/1 681 977).西北地区项目的初筛阳性率为3.19%(3 025/94 736)、确证检测率76.96%(2 328/3 025)、确证阳性率2.36%(2 236/94 736),均低于平均水平(P<0.05).结论 社会组织通过动员干预检测工作,更多的阳性病例被发现,减少进一步的传播,发挥了其优势和作用,应继续加强对社会组织开展MSM干预工作的支持力度,在初筛阳性到确证检测的环节中,应减少脱失人数.NGO和CBO在防艾工作中发挥了各自的优势,需要加强对CBO的能力建设.在艾滋病疫情重点地区,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社会组织提供技术支持和加强能力建设,推动社会组织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