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艾滋病性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艾滋病性病
中国艾滋病性病

沈洁

月刊

1672-5662

aids2006@sina.com;aidsbjb@126.com

010-63030828

100050

北京市宣武区南纬路27号

中国艾滋病性病/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IDS & ST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主办,专门介绍国内外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最新动态,科研成果和有关信息的公开性的学术性刊物。1995年创刊以来,为中国的艾滋病性病预防工作者,管理者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成为本领域内唯一的不可缺少的刊物,深受广大读者欢迎,读者群遍及全国各个领域的部门,编委会为全国本领域内的知名专家组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贯彻落实工作方案 推进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危害进程

    李健刘中夫严俊
    667-669页

    丙型肝炎消除进展

    晚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临床管理专家共识

    吕玮蔡卫平陈耀凯韩孟杰...
    670-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combination antiretroviral therapy,cART)的进步,全球艾滋病病毒(HIV)新发感染及相关死亡人数已显著下降,但"晚发现"(late presentation,即就诊时伴低CD4细胞计数或艾滋病定义性事件)HIV感染者比例高仍是艾滋病防治的重要挑战之一.晚发现HIV感染者临床风险高、管理复杂,且具有较高的传播风险,对达成"三个95%"及终结艾滋病流行目标造成较大挑战.然而,目前国内外均缺乏专门针对这一人群的临床管理规范.因此,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免疫缺陷监测与转化专业委员会组织领域内专家,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研究证据和临床实践经验,探讨晚发现HIV感染者的定义、临床特征和风险,以及抗病毒治疗策略等临床管理问题,并制定具体推荐意见,旨在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晚发现艾滋病病毒抗病毒治疗快速启动临床管理

    河南省2004-2021年报告丙型肝炎病例感染现状分析

    李宁刘露姬晓宇张国龙...
    683-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河南省既往报告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病例治疗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完善丙肝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下载并整理河南省录入日期为2004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已终审丙肝病例报卡,选取现住址为周口市鹿邑县、南阳市镇平县和宛城区、三门峡市灵宝市的既往报告丙肝病例资料,于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对存活且有联系方式的患者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丙肝防治知识、既往诊疗情况等,并抽取静脉血5 mL进行丙肝病毒核酸(HCV-RNA)检测.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患者HCV-RNA阳性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现场调查既往报告丙肝病例2898例,回收有效问卷2519份(86.92%).2 519例研究对象中男性占46.57%(1 173例),女性占53.43%(1 346例),40岁及以上年龄组占97.06%,农民或民工占81.54%,月收入在2 000元及以下者占80.94%.丙肝知识知晓率为38.94%(981例).调查前知道自己感染丙肝病毒的占77.41%(1 950例);既往报告确诊病例中接受过抗病毒治疗者占42.48%(765/1 801);未参加抗病毒治疗的原因主要是自觉无异常不需要治疗,占47.53%(663/1 395).HCV-RNA阳性率为36.09%(909/2 5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44,95%CI:1.13~1.82)、70岁及以上年龄组(OR=3.77,95%CI:1.79~7.24)、农民或民工(OR=1.87,95%CI:1.06~3.29)、无业或待业(OR=2.08,95%CI:1.11~3.90)、不知道自己患有丙肝者(OR=1.69,95%CI:1.26~2.26)HCV-RNA阳性概率更高.结论 河南省既往报告丙肝患者集中在40岁以上的农民或民工,需进行抗病毒治疗者占比较高,丙肝知识知晓率较低,应针对当前HCV-RNA阳性者特征及既往报告丙肝患者未治疗原因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对丙肝危害的认识和对国家防治政策的了解,促进主动检测和及时规范抗病毒治疗.

    丙型肝炎既往报告流行特征相关因素

    上海市社区戒毒人群丙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梁鹏飞沈晓沛王葳程华...
    68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掌握上海市社区戒毒人群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流行特征,为优化戒毒人群丙肝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多阶段分层整群抽取2022年上海市徐汇区、静安区和宝山区在管社区戒毒人员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其一般人口社会学信息、既往吸食毒品情况、家庭收入、医疗保险和丙肝治疗意愿等信息,采血开展丙肝抗体检测、核酸检测以及和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本次参加调查的社区戒毒人员1 590人,抗体阳性率为30.9%(492人),核酸阳性率为19.4%(308人),基因分型以6n(25.7%)、6a(18.0%)和3a(16.9%)为主,丙肝治疗意愿可达70.7%(1 124人).调查显示:女性、45~59岁年龄组、初中及以下学历、吸食阿片类毒品、有注射吸毒史是社区戒毒人员感染丙肝的危险因素.44岁及以下年龄组、已婚或同居、吸食苯丙胺类毒品、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个人缴纳医疗保险是治疗意愿的促进因素.结论 上海市社区戒毒人群丙肝感染率和治疗意愿均较高,但囿于收入水平和医疗保险缴纳不足,可能会影响实际治疗开展.建议重点针对女性、中老年、低学历、吸食阿片类毒品者和有注射吸毒史者等高风险人群开展丙肝防控,积极探索社区诊疗和家庭共济等支付模式,助力丙肝消除.

    丙型肝炎社区戒毒流行特征

    采血机器人在HIV感染者随访门诊应用障碍及促进因素的质性研究

    石义容陈伟梅朱玉玲张丽媛...
    693-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HIV感染者使用采血机器人采血的体验及需求,探索采血机器人应用在HIV感染者随访门诊的障碍及促进因素.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法选取2023年6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18个应用采血机器人采血的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 18名访谈对象中,男性17例;年龄22~50岁;疼痛评分为0~6分;采血时长为168~251 s;满意17人.障碍因素3个:患者缺乏采血机器人相关知识、人-机-环交互不流畅、人文关怀缺失.促进因素3个:HIV感染者感知益处、感知歧视、应用场景可推广.结论 未来可以提高HIV感染者对采血机器人技术认知、提升采血机器人硬件及功能设计,提升采血机器人感受体验,促使患者积极参与采血机器人采血决策.

    采血机器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障碍促进因素质性研究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在线投稿注意事项

    698页

    安徽省HIV/AIDS患者确诊后危险性行为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进戴色莺程晓莉刘爱文...
    699-7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安徽省HIV/AIDS患者确诊后的危险性行为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艾滋病疫情重点地区的4个市县为调查现场,对抽取的这4个市县辖区内现存活的、年龄≥18周岁的HIV/AIDS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共调查1 608名HIV/AIDS患者,其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5.8%(1 540/1 608),54.7%(478/874)的调查对象在确诊感染HIV后与配偶或同居者在最近一年有过性行为,其中14.0%(67/478)有过危险性行为;5.2%(84/1 608)的调查对象最近一年有过商业性行为,其中22.6%(19/84)有过危险性行为;8.4%(135/1 608)的调查对象最近一年有过临时性行为(如一夜情),其中20.0%(27/135)有过危险性行为;4.6%(54/1 186)的调查对象最近一年有过同性肛交性行为,其中40.7%(22/54)有过危险性行为;HIV/AIDS患者确诊后发生危险性行为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查地区为合肥市(OR=0.170,95%CI:0.075~0.385)和六安市(OR=0.226,95%CI:0.125~0.407)、文化程度低(OR=1.174,95%CI:1.039~2.834)、不知晓艾滋病防治知识(OR=2.556,95%CI:1.097~5.955)、最近6个月未获得安全套发放服务(OR=4.095,95%CI:1.435~11.683)、最近6个月未获得艾滋病宣传材料(OR=2.929,95%CI:1.004~8.544)是感染HIV后发生危险性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 安徽省HIV/AIDS患者确诊感染HIV后仍存在一定比例的危险性行为,存在对配偶或性伴造成HIV感染的风险,应持续加强对文化程度低HIV/AIDS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安全套推广使用干预,同时应定期给HIV/AIDS患者提供免费安全套和艾滋病宣传资料.

    艾滋病病毒危险性行为影响因素横断面调查

    HIV阳性中青年MSM社会疏离现状及影响因素

    游心怡顾嘉怡文琪王文慧...
    704-7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HIV阳性中青年MSM社会疏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应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一般疏离感量表、痛苦表露指数量表、HIV/AIDS相关羞辱和歧视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2023年9-12月在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感染科门诊随访的HIV阳性中青年MSM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社会疏离影响因素.结果 共180例HIV阳性中青年MSM纳入本研究,年龄为(32.03±6.89)岁,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95人(52.78%),工作状态为在职149人(82.78%).该群体的社会疏离得分为(38.39±5.82)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工作状态、自我表露、HIV/AIDS相关羞辱和歧视、社会支持是其社会疏离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工作状态为无业/病休(t=2.944,P=0.004)、学生(t=2.731,P=0.007),HIV/AIDS 相关羞辱和歧视水平较高(t=8.962,P<0.001)是社会疏离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较高(t=-2.651,P=0.009),自我表露水平较高(t=-2.584,P=0.011),社会支持水平较高(t=-3.870,P<0.001)是社会疏离的保护因素.结论 HIV阳性中青年MSM社会疏离水平处于中等偏上,需重点关注该群体中文化程度低、无业/病休、学生、低自我表露、HIV/AIDS相关羞辱和歧视水平高、社会支持水平低的亚群,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其社会疏离水平.

    艾滋病病毒男男性行为者中青年社会疏离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2024年征订启事

    709页

    浙江省男男性行为者HIV自我检测现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陈婉君何林陈琳姜婷婷...
    710-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MSM HIV自我检测现况及相关因素,为扩大MSM HIV自我检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22年4月至2023年10月,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招募MSM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性行为特征、HIV检测行为特征等内容.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对最近一年HIV自我检测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招募806名MSM,平均年龄(35.1±10.1)岁,25~39岁占51.2%,本省户籍占62.0%,最近3个月通过互联网寻找性伴占90.3%.最近一年MSM做过HIV自我检测比例为42.7%(344/806).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大专及以上(aOR=2.21,95%CI:1.41~3.48),性角色为"仅插入方"(aOR=1.97,95%CI:1.30~2.99),HIV 相关知识全部知晓(aOR=2.29,95%CI:1.65~3.18),最近 3个月通过互联网交友(aOR=2.84,95%CI:1.40~5.75),既往在医疗机构做过HIV检测(aOR=2.04,95%CI:1.46~2.84)的MSM最近一年进行HIV自我检测的比例更高.结论 浙江省MSM HIV自我检测比例为42.7%,建议探索利用互联网平台尤其是MSM交友软件开展HIV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重点对低文化水平MSM开展HIV检测知识的宣传教育,倡导促进MSM高危行为后进行HIV自我检测.

    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病毒自我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