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艾滋病性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艾滋病性病
中国艾滋病性病

沈洁

月刊

1672-5662

aids2006@sina.com;aidsbjb@126.com

010-63030828

100050

北京市宣武区南纬路27号

中国艾滋病性病/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IDS & ST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主办,专门介绍国内外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最新动态,科研成果和有关信息的公开性的学术性刊物。1995年创刊以来,为中国的艾滋病性病预防工作者,管理者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成为本领域内唯一的不可缺少的刊物,深受广大读者欢迎,读者群遍及全国各个领域的部门,编委会为全国本领域内的知名专家组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生态瞬时评估的男男性行为者高危性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陈珍席苗苗张泽文吕朝康...
    924-9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生态瞬时评估技术,探讨MSM高危性行为的危险因素.方法 依托乌鲁木齐市社会组织,基于网络招募MSM,基线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及近14天性行为信息,使用生态瞬时评估法连续14天调查,基于"经验抽样"在一天内两次收集MSM性行为信息、毒品(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情况和"每日日记"调查方法收集调查对象过去24 h内的性行为、毒品使用情况以及计划性行为情况.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模型分析乌鲁木齐市MSM发生高危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56名MSM,平均年龄(33.61±8.88)岁.基线调查中,MSM无套肛交(无保护肛交)发生率为17.3%(24人).广义估计方程多因素结果显示,在经验抽样调查中,使用毒品(OR=4.084,95%CI:1.820~9.167)、性伴服用PrEP(OR=3.302,95%C1:1.139~9.572)是MSM发生高危性行为的危险因素.在每日日记调查中,服用 PrEP(OR=6.400,95%CI:1.689~24.249)、使用毒品(4.404,95%CI:1.234~15.716)以及安全套使用意图(OR=6.684,95%CI:1.565~30.093)是MSM发生高危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 生态瞬时评估调查显示MSM发生无套肛交性行为仍有一定比例,安全套的使用今后仍然是MSM社区HIV干预中的一项重要策略,尤其针对有计划发生性行为的MSM亚群.

    男男性行为者高危性行为生态瞬时评估

    《中国艾滋病性病》入选"第6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929页

    西宁市男男性行为者HIV暴露后预防的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黄胜南李伟赵长成赵英...
    930-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西宁市MSM HIV PEP的知晓情况及其相关需求,分析影响需求的因素.方法 2022-2023年4-7月,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招募研究对象进行现场一对一问卷调查.收集MSM一般人口学资料、艾滋病相关行为以及对PEP服务需求情况及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497例,70.42%(350/497)的人在调查前听说过PEP服务,68.61%(341/497)的人在了解过PEP服务后认为存在PEP服务的需求.随机森林算法显示,当lambda(λ)值为0.003 2时,误差最小,筛选出影响因素的数目为4个,重要性排序居前4位的自变量为PEP药物不良反应、HIV感染风险认知、调查前是否听说过PEP服务和PEP药物价格.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EP药物不良反应(OR=2.851,95%CI:1.768~4.598)、调查前听说过 PEP 服务(OR=2.984,95%CI:1.917~4.644)、HIV 感染风险认知(OR=2.982,95%CI:1.670~5.325)是PEP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论 西宁市MSM对PEP服务存在较大的需求,应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PEP服务的宣传教育,提高MSM对PEP服务的认识,尽快推进PEP服务的开展,以控制艾滋病在MSM中流行.

    艾滋病暴露后预防男男性行为者随机森林

    青岛市使用男同社交软件的男男性行为者HIV暴露后预防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天莹罗倩倩崔田雨巩路遥...
    935-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青岛市使用男同社交软件的MSM HIV nPEP使用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3年8-12月,通过山东省青岛市某社会公益组织招募年龄≥18周岁、生理性别为男性、开展调查前6个月内发生过男男性行为、自报HIV感染状态为阴性或未知、使用过男同社交软件的MSM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自行设计的电子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信息、HIV检测史、nPEP使用史、高危性行为史等资料,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PEP使用的影响因素,利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进一步分析男同社交软件使用频次(天/周)与使用nPEP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共收集有效问卷315份,12.7%(40/315)的研究对象使用过nPEP.非同性性向(OR=4.95,95%CI:1.37~17.84)、nPEP知识得分越高(OR=1.36,95%CI:1.04~1.77)、使用过PrEP(OR=8.51,95%CI:2.90~24.95)是nPEP使用的促进因素;不方便获取nPEP相关药品(OR=0.24,95%CI:0.06~0.93)是nPEP使用的阻碍因素.男同社交软件使用频次越高(OR=1.03,95%CI:0.85~1.27),研究对象使用nPEP的可能性越高.结论 青岛市使用男同社交软件的MSM nPEP使用率较低,未来应重点关注男同社交软件在促进MSMHIV生物学预防措施利用方面的作用机制及效果.

    艾滋病病毒男同社交软件男男性行为者非职业暴露后预防

    四川省部分地区男男性行为者Rush使用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李双如何欢李苑何勤英...
    940-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四川省部分地区MSM中Rush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影响使用的因素,为制定针对MSM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立意抽样与滚雪球抽样相结合的方式,于2022年8-10月对成都市和德阳市的281名MSM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HIV抗体检测,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社会人口学和性行为特征的MSM中Rush使用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ush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281名MSM中,报告使用过Rush占32.7%,≤31岁者占63.0%,大专及以上者占57.3%,月收入≥5 000元占30.6%;36.3%近6个月有过同性临时性伴,10.8%存在群交行为,38.1%存在异性性行为.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性向为同性恋者相比,性向为双性恋者(aOR=0.32,95%CI:0.16~0.64)使用Rush的概率更低;与初次男男性行为年龄>22岁者相比,初次男男性行为年龄≤22岁者(aOR=2.14,95%CI:1.07~4.30)使用Rush的概率更高;与近6个月没有同性临时性伴者相比,近6个月有同性临时性伴者(aOR=3.29,95%CI:1.75~6.16)使用Rush的概率更高;与没有过群交行为者相比,存在群交行为者(aOR=2.72,95%CI:1.20~6.16)使用Rush的概率更高.结论 四川省部分地区MSM Rush使用率较高,应该关注初次男男性行为年龄≤22岁、近6个月有同性临时性伴、发生过群交行为特征的MSM,针对具有以上特征的MSM开展成瘾性物质使用的健康教育,宣传Rush的危害性,减少HIV在该人群传播的可能性.

    男男性行为者亚硝酸盐吸入剂相关性

    大理州中学生性心理健康现状及需求分析

    杨巧娟赵慧娟李月严文静...
    945-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大理州中学生性心理健康现状及性教育需求,为促进边疆地区中学生性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3年8-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大理州中学18所,采用自填式问卷,对抽到中学的学生进行匿名式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3 197名中学生,中学生性心理健康量表总得分为(127.23±14.14)分,平均分为(3.35±0.37)分,不同学校类型的中学生性心理健康分量表的各项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在性心理健康各分量表中的得分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6.56%(3 087/3 197)的中学生希望知道的性健康知识是生理知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学生比较认可的性教育形式,62.50%(1 998名)的中学生选择学校教育,58.87%(1 882名)的中学生选择家庭教育.结论 大理州中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处于中等水平,对性适应相关知识了解有限,对性相关问题的态度需要加强,应根据其特点及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全面、系统的性健康教育.

    中学生性心理健康性需求性教育少数民族

    浙江省重复报告的HIV/AIDS患者特征分析

    蒋均杨介者徐云周欣...
    949-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浙江省重复报告HIV/AIDS患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艾滋病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获取截至2023年底浙江省HIV/AIDS患者报告卡,根据报告卡识别编码、性别和出生日期等条件筛选纳入本研究的HIV/AIDS患者,他们的首次和第二次确证报告记录被纳入分析.采用频数分析和卡方检验的方法描述并比较重复报告HIV/AIDS患者特征.结果 截至2023年底,浙江省累计报告82 881条HIV/AIDS患者记录,因重复报告原因删除9 107条,占11.0%.根据筛选流程,共有2 509例HIV/AIDS患者的首次和第二次报告记录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 904例(75.9%),外省户籍1 180例(47.0%),主要来自西南(547例,21.8%)和中南(261例,10.4%)省份.跨年重复报告共1 812例,占72.2%.在浙江省同一县区、省内不同县区和省内外报告过的分别占12.6%(317例),53.1%(1 332例)和34.3%(860例).与两次都在浙江省内报告的研究对象相比,跨省重复报告的HIV/AIDS患者更为集中在20~39岁年龄组(483例,56.2%),且两次都在医疗机构报告的比例更低(396,46.0%).研究对象中10.5%(264例)的第二次在性病门诊检测发现.结论 浙江省重复报告HIV/AIDS患者主要为跨年重复报告,存在跨省流动、性行为活跃的特征.建议优化报告流程,减少重复报告工作量,强化已确证HIV/AIDS患者健康教育,降低HIV再传播风险.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重复报告艾滋病病毒传播

    HIV/AIDS患者传播风险评估与分类干预策略实施前后效果分析

    王雅婷汪剡灵王婷婷谢亚莉...
    956-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HIV/AIDS患者传播风险评估与分类干预策略在台州的实施效果.方法 对现住址为台州市的HIV/AIDS患者进行传播风险评估,开展为期1年的随访干预工作,随访期间针对不同传播风险的患者实施不同的干预策略,分析分类干预前后HIV/AIDS患者传播风险并进行干预效果评估.结果 研究共纳入4 329例HIV/AIDS患者,经过1年的分类干预,172例(3.97%)HIV/AIDS患者被排除.高和极高传播风险患者从17.37%(722/4 157)降低至9.62%(400/4 157),分类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827,P<0.001),不同性别、年龄组(除20岁以下年龄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基线调查时病程、传播途径(除吸毒及其他传播途径)、检出途径患者的高和极高传播风险比例在分类干预后均显著下降(P<0.05).通过风险评估与分类管理策略的实施,高和极高传播风险艾滋病患者接受cART比例从82.41%上升到86.84%(x2=5.451,P<0.05);现症梅毒阳性比例从7.43%下降到2.77%(x2=15.712,P<0.05).结论 艾滋病患者传播风险评估与分类干预策略在台州实施初见成效,能够有效降低HIV/AIDS患者中高和极高传播风险比例,提高HIV/AIDS患者中高和极高传播风险者cART比例,降低现症梅毒阳性比例.应进一步优化HIV/AIDS患者风险评估与分类干预管理策略,降低病毒载量,有效控制传染源的二代传播.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风险评估分类干预

    云南省部分地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低病毒血症患者耐药特征分析

    何保翠李健健刘家法王佳丽...
    961-963页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低病毒血症基因型耐药

    征稿启事

    963,9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