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博物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

马自树

季刊

1002-9648

als@ciae.com.cn

010-64031809

100007

北京市雍和宫大街戏楼胡同1号博物馆学会

中国博物馆/Journal Chinese Museum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中国博物馆》系中国博物馆界的领军学术刊物,至今已经走过了20年的发展道路。《中国博物馆》是于改革开放初期的1984年创办的一份学术季刊,由中国博物馆学会主办,故宫博物院协办。最初名称为《博物馆》,1985年改为现在的刊名。20年来,它致力于中国博物馆学的学科建设,在理论博物馆学、应用博物馆学方面进行了积极和富有成效的探索,促进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壮大和中国博物馆学的成长,提升了中国博物馆界的专业研究水平,促进中国博物馆学走向成熟。同时,它注意探讨与实践密切相关的学术问题,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紧跟世界博物馆界学术的发展动态,是国际同行了解中国博物馆发展的重要窗口。20年来,《中国博物馆》也担当着培育博物馆界学术人才、扶掖后人的作用。它不仅团结系统外博物馆和高校教研力量充实到编委会,作者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已成为博物馆界研究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北京汽车博物馆技术与工程素养教育课程研究

    郭宇婧李文欣白欣
    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具备科学素养是新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首要需要,从关注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工业博物馆、STEM教育、技术与工程素养的关系,明确培养技术与工程素养的课程开发需要学生参与完整的技术与工程实践活动,并以北京汽车博物馆"小小汽车设计师"为案例进行具体展示.真实情境下的课程开发与实践证实,推动学生学习科学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充分利用馆藏资源,馆校合作正在逐步成为社会大课堂中高质量科学素养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博物馆STEM教育技术与工程素养工业博物馆汽车博物馆

    高校人物纪念馆藏品数字化管理实践与思考

    孙逊
    8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人物纪念馆藏品有其特殊性,藏品数字化管理是高校人物纪念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简要分析高校人物纪念馆藏品特点,重点以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藏品管理系统为例,从馆藏分析、流程设计、功能模块及信息指标体系设计等方面进行阐释,并从顶层设计、馆藏信息资源开发及系统平台化等进行总结与反思,以期为人物纪念馆藏品数字化建设与管理提供借鉴.

    博物馆高校博物馆人物纪念馆藏品数字化管理系统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资源版权问题探析

    杨雪梅陈港泉何红军张婷...
    93-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物数字资源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资源,但产权界定不清、归属不明、保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制约着文物数字资源的开放利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敦煌研究院丰富的文物数字资源可被划分为九大类,在具有独创性的前提下,均受著作权法保护.目前,敦煌研究院已在文物数字资源版权的界定与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形成有效机制,同时也发现,还需出台相应法律法规、管理办法,文博机构自身加强文物数字资源管理,方能更快更好地推动构建文物数字资源有效管理利用体系,为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贡献研究力量.

    博物馆文物数字资源分类确权版权与保护著作权法

    如何激发新建博物馆的可持续生命力——来自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实践探索

    郑晶
    103-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众多国有博物馆尤其是新建博物馆,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如何激发新建博物馆的生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新建博物馆可以通过构建展览体系与藏品体系、优化开放服务以及打造品牌形象,迅速提升品牌价值,并以此为依托,激发自身的可持续生命力,获得公众的认可与喜爱.2021年建成开放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作为新建博物馆代表之一,开拓了独特的品牌建设创新路径,后续将进一步完善学术机构、合作平台,强化人才培养、创新思维,不断探索新建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经验做法.

    新建博物馆可持续生命力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展览数字媒介的阐释影响、特征与模式研究——基于观众体验视角

    黄婷婷顾婧
    11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物馆数字化展示浪潮中,数字媒介在展览中的阐释功能日益凸显,其影响、特征与模式等问题亟待探究,观众体验视角为此提供切入点.运用扎根理论,对展览数字媒介体验的阐释影响展开实证研究,得到体验动机、体验过程和体验结果3个维度、9种主要影响因素和34种具体阐释影响,形成展览数字媒介的体验框架,进而解析展览数字媒介的阐释要素及其特征,通过信息阐释需求、交互阐释方式和意义阐释目的三方面启发探索展览数字媒介的阐释模式.

    博物馆展览数字媒介阐释观众体验扎根理论

    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博领域的前沿实践及挑战

    赵婧张毅佳杨希彦
    119-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由OpenAl公司发布的ChatGPT引发广泛关注,大语言模型逐渐进人文博从业人员的视野.专家学者对大语言模型在文化遗产、博物馆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多次假设,也有一些艺术家和机构迈出了使用此类技术进行展览策划、观众分析、艺术创作等工作的第一步.大语言模型虽然在文化与博物馆领域已进行了诸多前沿实践,似乎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当前阶段在利用其进行数据分析、内容生成等工作时,仍然需要大量人工干预与监督.

    博物馆大语言模型ChatGPT信息生成人工智能

    以高品质展览实践与研究助力博物馆学高质量发展——《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策展笔记》丛书座谈会会议综述

    梅海涛顾婷林丫丫
    127-129页

    Abstracts

    130-131页

    《中国博物馆》征稿启事(2024年)

    《中国博物馆》编辑部
    后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