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处方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处方药
中国处方药

陶剑虹 

季刊

1671-945X

cpdrug@163.com

020-37886861

510080

广州市东风东路753号天誉商务大厦西塔5楼

中国处方药/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查看更多>>本刊属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以药学、医学为基础,以新闻形式来深度报道和分析有关医药行业学术及经济活动、学术科研等方面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给业内业外以启发和思考。本刊将突出深刻、生动、全面、兼容的特点。我们希望能向医生和药师传递最新的药物研发动态、权威的药物评价;同时构筑医生和药师相互交流的平台、共同分享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围绝经期伴心律失常患者心率变异特点及稳心颗粒对心率变异的影响

    高杨丁丽吴文萍
    14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伴心律失常患者心率变异特点及稳心颗粒对心率变异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7 月~2023 年 7 月纳入的 88 例使用稳心颗粒治疗围绝经期伴心律失常患者(观察组)和 68 例健康女性(对照组)。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心功能,并对比分析两组 24 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结果 治疗 28 d后,观察组显效 27 例(30。68%),其中房室交界性 9 例(33。33%),室性 8 例(29。63%),房性心律失常 10 例(37。04%)。治疗前,观察组心率变异指标和对照组相比,PNN50 高于对照组,而SDANN、RMSSD、SDNN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变异指标RMSSD、SDANN、SDNN和治疗前相比均升高;而PNN50 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LVESV、LVEDV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BNP、CRP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率变异能够作为判断围绝经期伴心律失常患者发病的观察指标,对围绝经期伴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稳心颗粒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且治疗后心率变异参数接近正常水平。

    心率变异临床特点稳心颗粒围绝经期临床疗效

    肠内补充双歧杆菌联合初乳口腔涂抹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预防作用

    何永辉王妍林蕾
    147-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肠内补充双歧杆菌联合初乳口腔涂抹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 2021 年 6 月~2023 年6 月收治的 76 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8)和研究组(n=38),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初乳口腔涂抹,研究组患儿采用肠内补充双歧杆菌联合初乳口腔涂抹。评估两组患儿预防效果、生长情况以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 两组患儿开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例数(4 例)、胃潴留发生次数(1。82±0。22)次、胃潴留量(4。50±0。45)ml明显少于对照组[16 例、(3。06±0。29)次、(9。38±0。71)ml],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18。65±2。79)d低于对照组(21。66±2。68)d且胃肠摄入能量(564。30±22。11)kJ/kg高于对照组(459。80±21。44)kJ/kg(P<0。05);研究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所用时间(5。41±1。20)d少于对照组(9。58±1。54)d,体重、身长、头围增长速度[(22。23±3。47)g/d、(0。89±0。15)cm/周、(0。60±0。09)cm/周]均高于对照组[(17。78±3。09)g/d、(0。76±0。11)cm/周、(0。55±0。10)cm/周)](P<0。05);治疗后研究组IgA、IgG、IgM[(0。012±0。003)、(10。01±0。45)、(0。022±0。004)g/L)]显著高于对照组[(0。006±0。002)、(9。83±0。26)、(0。019±0。002)g/L](P<0。05)。结论 肠内补充双歧杆菌联合初乳口腔涂抹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预防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儿免疫球蛋白水平、生长速度。

    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双歧杆菌初乳口腔涂抹

    近视患者眼球生物学参数及脉络膜厚度研究

    郑峥峥郭振峰
    150-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近视患者眼球生物学参数及脉络膜厚度研究。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在门诊就诊和体检的儿童 260 例520 眼,年龄 6~14 岁,按照最佳矫正视力和等效球镜度数及裸眼视力将研究对象分为 5 组(n=52,104 眼),即对照组、低度组、中度组、高度组、超高度组,由 2 名资历丰富医师应用光学生物测量仪Lenstar测量患者双眼生物学参数,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深度增强成像技术,测量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比较对照组和病例组的脉络膜厚度及病例组间的眼球生物学参数,并分析屈光度与眼球生物学参数及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的F部位、T1 部位、S1 部位、I1 部位、N1 部位的脉络膜厚度与病例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T3 部位、I3 部位、S3 部位、N3 部位与低度组的脉络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内患者眼轴(AL)、平均角膜曲率(KM)、前房深度(ACD)、眼压(IOP)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央角膜厚度(C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内的AL、IOP、Km均随着等效球镜度数增加而升高,呈正相关性(r=0。846、0。102、0。154,P均<0。05),ACD随着等效球镜度数的增加而降低,呈负相关性(r=-0。125,P<0。05),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与等效球镜度数呈正相关(r=0。913,P<0。05),屈光度增加,脉络膜厚度就越薄。结论 随着屈光度的增加,脉络膜厚度越薄,且黄斑中心凹变化明显,近视患者的Km增高,AL增长,IOP增高,ACD变浅。

    脉络膜厚度近视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生物学参数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控糖方案及用药依从性调查分析

    李晨苏世菲
    153-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控糖方案对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3 月~2022 年 9 月就诊的 110 例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控糖方案及用药依从性[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110 例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MMAS-8 分数平均(5。64±1。13)分,整体用药依从性较低;采取单药控制 37 例(33。64%),其中二甲双胍类 19 例(51。35%),α-糖苷酶抑制剂类 12 例(32。43%),胰岛素促泌剂 6 例(16。22%);采取二联控制 44 例(40。00%),其中使用二甲双胍+口服类药物 30 例(68。18%),二甲双胍+注射类药物 14 例(31。82%);采取三联及以上治疗 29 例(26。36%);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合并疾病、文化水平、居住情况、用药方案、不良反应是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单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合并疾病、用药方案、不良反应是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文化水平是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用药方案对用药依从性具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差,可受到病程、合并疾病、用药方案、不良反应、文化水平等因素独立影响,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并尽可能选取耐受性更高、用药方式更简便的药物,改善患者用药情况。

    老年患者2型糖尿病控糖方案用药依从性影响因素

    妊娠中期血清氨基酸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劳群秀谢重驹卢海英刘爱健...
    156-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中期血清氨基酸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 2021 年 1月~2022 年 12 月来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产检的 48 例GDM孕妇(GDM组)和 55 例非GDM孕妇(非GDM组)分组进行队列研究分析,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并对两组 22 种氨基酸水平进行差异性分析;随后以妊娠期糖尿病为因变量,差异氨基酸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s回归,找出与GDM相关的主要氨基酸。结果 两组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中谷氨酸(Glu)、甘氨酸(Gly)、脯氨酸(Pro)、丙氨酸(Ala)、天冬酰胺(Asn)、亮氨酸(Leu)、蛋氨酸(Met)、苯丙氨酸(Phe)、酪氨酸(Tyr)、缬氨酸(Val)水平均值均高于非G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排除混杂因素,Ala水平升高是GDM独立的风险因素[OR=1。041,95%CI=(1。011,1。072),P=0。007]。结论 GDM的发展及转归与氨基酸代谢密切相关,氨基酸变化可能对GDM的病情发展及转归有着重要提示作用,代谢组学的分析方法有望为GDM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参考。

    妊娠期糖尿病代谢组学氨基酸

    瑞芬太尼应用于小儿心脏手术麻醉的研究进展

    王昊琦
    159-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脏手术麻醉具有维持患者心血管功能稳定的作用,能够保护心功能衰竭患者围手术期的心脏。目前,临床上常用瑞芬太尼对患者进行手术麻醉,尤其用于小儿心脏手术的麻醉中更能凸显其优势。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阿片类麻醉镇痛药物,为μ受体激动剂,其药理学特点为半衰期恒定、起效快等,但作用时间短,而使用大剂量的瑞芬太尼会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排血量减少、肌僵直等现象。故小剂量瑞芬太尼在小儿心脏手术麻醉上面的临床应用前景较为广阔。

    阿片类麻醉镇痛药物瑞芬太尼小儿心脏手术麻醉研究进展

    抗GD2抗体治疗高危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应用

    唐跃黄晓英
    162-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瘤。近年来根据神经母细胞瘤表面特异性抗原GD2 设计了相应的靶向药物抗GD2抗体。但抗GD2 抗体因毒副作用大、国内用药经验较少、药物价格昂贵等原因在临床应用时受到限制。本文通过介绍抗GD2 抗体的作用机制、疗效,针对不良反应的预处理用药和成本效益分析等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抗GD2 抗体能显著改善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通过预处理用药后能提升患者对抗GD2 抗体的耐受性,但该药治疗成本较高,因此只有在其价格下降的情况下,才可能成为高危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成本效益治疗选择。

    神经母细胞瘤抗GD2抗体不良反应成本效益

    长链非编码RNA-LUCAT1在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的作用

    龚小川赵伟雷坚骆锡科...
    16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是指一种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缺乏蛋白质编码能力的RNA分子。它们通过与蛋白质、RNA和DNA相互作用调节基因表达。肺癌相关转录物 1(the lung cancer-related transcript 1,LUCAT1),又名SCAL1(Smoke and Cancer Associated LncRNA1),是首次于吸烟相关性肺癌组织中发现的一种lncRNA,它位于5号染色体q14。3区的反义链上。已有众多研究表明,lncRNA-LUCAT1在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消化系统肿瘤、肺癌、胶质瘤等肿瘤中均高表达,且与这些肿瘤的增殖、迁移、侵袭有密切的关系。另外已有研究明确表明,lncRNA-LUCAT1在肿瘤中的高表达与其不良预后显著相关。本文就lncRNA-LUCAT1在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的表达情况、致病机理、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为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早期诊断、靶向治疗、预测预后提供新方向和新策略。

    肿瘤泌尿生殖系统长链非编码RNALUCAT1靶向治疗

    Tofersen的临床研究进展

    王亚茹王丽双温雅静阚红亮...
    170-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Tofersen是一种鞘内给药的反义寡核苷酸药物,用于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其旨在通过诱导RNase H介导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mRNA降解来减少SOD1蛋白的合成。本文着重对首款针对ALS的基因靶向疗法Tofersen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反义寡核苷酸肌萎缩侧索硬化症TofersenSOD1蛋白

    西他沙星治疗肺炎的药代动力学及其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冯广伟石永传
    171-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他沙星作为新一代广谱氟喹诺酮类药物,之前主要在日本和泰国获得较多的临床应用,可用于治疗由细菌和非典型病原体引起的成人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等疾病,特别是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复杂性尿路感染。该药物于2019年在我国上市,三年来为我国肺炎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在病原微生物耐药性不断增加的趋势下,西他沙星为多种耐药性细菌所致肺炎的成功治疗提供了更有力的保证。

    西他沙星肺炎药代动力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