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研究
中国临床研究

徐肇敏

月刊

1674-8182

zglczz@163.com

025-83243580

210009

南京市山西路57号

中国临床研究/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search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促进我国医学科学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耳甲部电针对晚发型抑郁症增效治疗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神经机制分析

    范敏珍卢志伟陈俊浩
    591-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耳甲部电针对晚发型抑郁症的疗效,并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分析其可能的神经机制.方法 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治疗的晚发型抑郁症患者64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两组均常规服用抗抑郁药,观察组采用耳甲部电针治疗;对照组患者将治疗仪耳夹夹持在耳甲处,但不进行电流刺激.两组患者每次治疗30 min,每日2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17)、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量表(PHQ-15)、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量表(RBAN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的评分.治疗8周后行MRI扫描,采集静息态fMRI数据,计算差异脑区治疗前后各向异性(FA)值的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90.63%vs 71.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92,P=0.055).治疗后,两组患者HDRS-17评分和PHQ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RBANS量表延迟记忆、注意、言语、视觉广度和即刻记忆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PSQI量表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双侧额叶、丘脑、海马和杏仁核FA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以上各指标的改善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晚发型抑郁症,在常规抗抑郁药治疗基础上联合耳甲部电针,有望提高治疗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患者神经机制有关.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耳甲部电针晚发型抑郁症认知功能睡眠质量神经机制

    机器人远端胰脾切除术的现状与展望

    徐慕森莫绍剑付西峰
    596-6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器人远端胰脾切除术(RDPS)是胰腺体尾部肿瘤的手术切除方式之一.本文概述RDPS的发展历程、手术适应证、切除范围、术后并发症;同时将RDPS与传统手术方式进行对比;明确RDPS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学习曲线短、安全性高、淋巴结清扫彻底等优势,以期为临床医生针对胰腺体尾部肿瘤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提供科学指导.

    远端胰脾切除术机器人手术腹腔镜手术胰腺肿瘤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

    远端胰腺切除术后胰瘘的诊疗进展

    李春梅唐继红何敏白宇凡...
    601-6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远端胰腺切除术(DP)是治疗胰腺体、尾部良、恶性肿瘤以及慢性胰腺炎等疾病的标准术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约占所有胰腺切除术的25%.术后胰瘘(POPF)在胰腺术后并发症中发生率最高,严重的POPF还可继发出血、感染等局部或全身并发症,是一种潜在的严重的可危及生命的事件.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比,DP不需要进行胰肠、胆肠、胃肠的吻合,术式简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病死率不足1%,但POPF的发生率却远高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DP术后一旦发生胰瘘,患者病死率将会升高到20%~40%.近年来,随着手术方法和理念的发展,DP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有了明显改善,但POPF的发生率仍较高,疾病迁延不愈给患者带来经济和心理负担,同时降低其生活质量.本文主要从诊断、危险因素、预防及治疗三方面对POPF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POPF的认识.

    远端胰腺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胰瘘危险因素胰周引流内镜治疗外科治疗

    细胞叠套结构对胰腺癌免疫治疗的影响

    刘兆雄赵海平王飞
    607-610,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胰腺癌位列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七位,其治疗方法除了手术治疗,还有化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近年来,免疫治疗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重大进展,在胰腺癌的治疗中也有所突破.细胞叠套结构(CICs)因其与各种生理和病理条件的相关性、与炎症和癌的起始和进展的关系以及在转化医学中的潜在意义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CICs对癌细胞与免疫治疗的影响以及未来可能的作用位点进行综述,以期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细胞叠套结构胰腺癌免疫治疗细胞自食细胞套亡白细胞介素胆固醇角蛋白α-连环素早期生长反应因子

    信息化管理平台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现状

    严梓予肖煌怡袁建坤聂迎奥...
    611-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是医疗领域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脑卒中防治体系中的重要手段.本文从信息化的定义、信息化管理平台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领域、应用效果等方面综述国内外信息化管理平台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并阐述目前存在的局限性或不足,提出对信息化管理平台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研究的展望,为该领域进一步开展该平台的建设提供参考.

    信息化管理平台脑卒中智慧医疗延续性护理信任度院前急救健康管理风险预测

    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进展

    杨美旭陈文栋杨堃
    616-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血管疾病(CVD)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CVD患者的肠道菌群有着明显变化,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肠道菌群的紊乱是CVD发生和发展的主要机制,主要表现在其代谢产物三甲胺-N-氧化物(TMAO)的产生增加及短链脂肪酸(SCFAs)的生成减少.研究发现不仅CVD患者的肠道菌群发生明显的变化,而且受禁饮禁食时间、抗生素、体外循环时间、低体温时间等影响,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的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也可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但机理尚未明确.因此笔者就这一热点做一综述,从肠道微生态角度探讨改善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及促进人类心血管健康的新策略.

    围术期肠道菌群心血管疾病心脏外科手术

    对关键词的要求

    《中国临床研究》编辑部
    620页

    康复机器人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刘勤冯灵汪锐周乾晓...
    621-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康复机器人是机器人技术与康复医疗技术结合的产物,可帮助残疾患者重新恢复运动功能.偏瘫是脑梗死后遗症中发病率较高的残疾病症.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康复机器人在脑梗死偏瘫康复治疗中的显著效果,本文对康复机器人的分类、应用效果以及现存的问题进行综述,明确了其在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手部功能、下肢功能、平衡功能、认知功能方面均有显著效果,但也发现目前康复机器人存在标准化方案缺乏、安全性研究缺乏等问题,未来康复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并朝着标准化和安全的方向发展,以便为临床护理人员在脑梗死偏瘫患者高质量康复方面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康复机器人脑梗死偏瘫脑梗死后偏瘫上肢功能手部功能下肢功能平衡功能认知功能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伴恶变超声造影表现1例

    张广涛曲红梅张丽艳
    626-628,631页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超声造影恶变

    SMARCA4/BRG1缺失型非小细胞肺癌1例

    张哲吴文奇张乐宁许哲男...
    629-631页

    SWI/SNF染色体重塑复合体的亚基SMARCA4缺失非小细胞肺癌EZH2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