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杨耀光

双月刊

2095-3887

xumuchj@163.com

0931-2656124,2115279

730050

兰州市小西湖硷沟沿335号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Journal China Herbivore Scienc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畜牧科技期刊。《中国草食动物》杂志的前身是由全国农口具有广泛影响,并拥有众多读者群的原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农业科技期刊《中国养羊》、《草与畜杂志》两刊合并更名而成。在两刊合并前,《中国养羊》、《草与畜杂志》就已经分别出版发行了18年和17年。《中国草食动物》主要刊登包括羊(重点)、牛、兔、马、驼、鹿、鸣、鸭、鹅、驼鸟等在内的各种节粮型草食动物的品种资源、遗传育种、繁殖技术、饲养管理、饲草料生产、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畜牧业经营管理和生产经验,同时刊登国内外畜牧科技动态和商品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绵羊GSTA2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真核表达载体构建

    邱丽霞林秀曹忻杨华...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阐明绵羊谷胱甘肽S转移酶α2(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alpha 2,GSTA2)基因功能,利用牛GSTA2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提取绵羊皮肤组织总RNA,应用RT-PCR、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对GSTA2基因进行研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绵羊皮肤成纤维细胞,应用qPCR技术检测GSTA2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克隆到绵羊GSTA2基因672 bp编码区序列(GenBank登录号:OR440604.1),编码223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5.39 ku.氨基酸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绵羊与牛的GSTA2相似度最高,达87.39%.GSTA2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GSTA2转染绵羊皮肤成纤维细胞后,GSTA2基因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01).说明成功克隆了绵羊新基因GSTA2的CDS序列,并成功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

    绵羊GSTA2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真核表达载体

    牦牛TBC1D7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张娟香欧杰次仁喇永富马晓明...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西藏牦牛Tre2-Bub2-CDC16 结构域家族成员7(TBC1D7)基因的特征及结构,利用RT-PCR克隆了TBC1D7基因的CDS区序列,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了TBC1D7基因在牦牛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肌肉及脂肪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牦牛TBC1D7基因的CDS区全长为882 bp,共编码293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西藏牦牛与野牦牛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兔的最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牦牛TBC1D7蛋白不存在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属于亲水性蛋白,主要存在细胞核中,且该蛋白具有24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蛋白的高级结构由α-螺旋(65.53%)、延伸连(3.75%)、β-转角(3.75%)和无规则卷曲(29.96%)构成.qPCR检测结果显示,TBC1D7基因在西藏牦牛脾脏组织中的表达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

    西藏牦牛TBC1D7基因克隆生物学分析组织表达

    日粮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生长期牦牛瘤胃发酵参数及瘤胃菌群的影响

    姜南李学威张楠李锐...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日粮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生长期牦牛瘤胃发酵参数及瘤胃菌群的影响,选取体重、体况相近且健康的1.5周岁娘亚牦牛48头,采用3×2双因素试验设计,按不同综合净能(7.63、8.25、8.88 MJ/kg)和蛋白质(10.84%、12.82%)水平随机分为6组,每组8个重复(公母各半),每个重复1头牛.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①瘤胃液中,高能量组的乙酸摩尔百分比显著高于中能量组(P<0.05),中能量组的丙酸摩尔百分比显著低于高、低能量组(P<0.05),而丁酸摩尔百分比显著高于高、低能量组(P<0.05);高蛋白质组的异丁酸和异戊酸摩尔百分比显著高于低蛋白质组(P<0.05);日粮能量与蛋白质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异丁酸、异戊酸和戊酸摩尔百分比有显著影响(P<0.05).②瘤胃菌群中,低能量和中能量组的Chao1和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高能量组(P<0.05);低蛋白质组的Chao1和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高蛋白质组(P<0.05);日粮能量与蛋白质水平的交互作用对Chao1和Shannon指数有显著影响(P<0.05).③中能量组鸢尾花菌门(Kiritimatiellaeot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低能量组(P<0.05);日粮能量与蛋白质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互养菌门(Synergist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有显著影响(P<0.05).高能量组细菌F082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低能量组和中能量组(P<0.05),中能量组理研菌科RC9肠道群(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高能量组(P<0.05);高蛋白质组细菌F082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低蛋白质组(P<0.05),拟杆菌目RF16群(Bacteroidales_RF16_group)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低蛋白质组(P<0.05);日粮能量与蛋白质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克里斯滕森菌科R-7群(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细菌F082和瘤胃球菌科NK4A214群(Ruminococcaceae_NK4A214_group)的相对丰度有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当生长期牦牛的日粮综合净能为8.25 MJ/kg、蛋白质为12.82%时,更有利于促进瘤胃发酵,改善瘤胃菌群环境.

    牦牛能量蛋白质瘤胃发酵微生物区系

    CRISPR/Cas9系统敲除山羊CDK2基因载体构建及转染效率检测

    万苗苗阳倩陈吉璐陈丹丹...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2(CDK2)是细胞通过和进入S期所必须的细胞周期调节激酶,与许多癌细胞的生长有关.然而,目前在山羊上关于CDK2基因敲除及相关功能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研究采用CRISPR/cas9系统,首先设计CDK2基因的sgRNA片段,在合成CDK2 sgRNA核苷酸序列后,构建能够同时表达sgRNA和Cas9 D10A的质粒PYSY-CDK2 sgRNA,连接并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对转化子进行验证,最后转染HEK293T细胞,检测细胞荧光和细胞增殖.酶切和测序结果证明,CDK2基因敲除载体构建正确;荧光显微镜检测显示,细胞转染效率在75%以上;细胞增殖检测表明,山羊CDK2敲除质粒不会对人源细胞增殖产生影响.说明采用CRISPR/Cas9构建的载体,可为后续获得山羊CDK2基因缺失型细胞系,研究支原体肺炎感染引发的细胞凋亡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CRISPR/Cas9山羊CDK2基因敲除

    牦牛源肠道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周海欧李兆龙李翠婷闫露...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离鉴定牦牛肠道有益菌的菌种资源,采集了西藏牦牛的肠道内容物,从中分离、纯化优势菌种,经16S rDNA序列比对和生化试验鉴定种属,通过革兰染色观察其形态,并进行抗逆性能、黏附能力、溶血活性、体外抑菌能力和药敏特性等生理生化试验鉴定了其菌种特性.结果从牦牛肠道内容物中成功分离纯化获得4株菌株,分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XZMN-1)、短小芽孢杆菌(XZMN-2)、贝莱斯芽孢杆菌(XZMN-3)和蜡样芽孢杆菌(XZMN-4).4株分离菌株均为γ-溶血、不具有生物膜,耐胆盐性、耐酸性强,能在pH值为3.0的培养基中存活;XZMN-3和XZMN-4具有耐高温性,其菌液在80℃下孵育30 min仍能检测到活性.4株菌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在不同溶剂中的疏水性相差较大(1.91%~93.15%),自凝集性在13.29%~60.63%之间;4株菌均对沙门氏菌有抑制作用,XZMN-1和XZMN-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综上说明,分离纯化的4株芽孢杆菌抗逆性高,黏附性能强,其中XZMN-1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可作为开发高活性益生菌饲料添加剂的候选株.

    牦牛肠道芽孢杆菌有益菌

    西藏牦牛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

    余道宁王佟马晓明张德荣...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集西藏地区5个牦牛类群(西藏高山牦牛,类乌齐牦牛,帕里牦牛,斯布牦牛,娘亚牦牛)共49头牦牛的血样,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其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西藏牦牛遗传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SNP变异检测结果表明,经过滤后得到7 655 923个SNP位点;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西藏地区不同牦牛群体之间的基因杂合度差异并不显著,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杂合度下降现象,类乌齐牦牛的观测杂合度最高,为0.336 4;群体结构分析发现,5个牦牛类群之间存在基因交流现象.说明目前西藏牦牛各群体整体存在遗传多样性下降的潜在风险,需要进一步加强群体保种工作,以确保不同品种资源的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西藏牦牛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

    不同绵羊群体多羔主效基因FecB的检测

    杨建琦贺小云陈凯刘瑞军...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FecB基因在不同绵羊群体中的分布情况以及对产羔数的影响,利用TaqMan探针分型技术检测了27 774只不同绵羊群体的FecB基因,结合12 304只个体的前3胎产羔数据,探索多羔主效基因FecB在提高绵羊繁殖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分型结果显示,湖羊群体含有最高的B等位基因频率,达0.90以上,且随着群体中湖羊血统含量的增加B等位基因频率也增加.湖羊、皮山红羊、杜湖杂交羊、杜湖(♂)×湖羊(♀)杂交羊以及利用湖羊培育的鲁中肉羊FecB基因的不同基因型产羔数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这不仅展示了FecB基因对于绵羊产羔数的重要影响,也显示出通过引入本土绵羊FecB基因改良肉用品种繁殖力的可行性和潜力.

    绵羊FecB基因产羔数

    云南圈养亚洲象肠道菌群特征初探

    王寓涵王艺璇袁瑞玲郑静...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云南亚洲象的肠道微生物组成以及两地不同圈养方式对其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于2022年9-11月采集昆明市圆通山动物园(采用圈舍、纯人工饲养模式,n=2)和西双版纳勐海县勐阿镇管护站(采用自然地圈养模式,偶有人工投喂,n=3)的5头亚洲象粪便,提取DNA后,利用16S rDNA V3—V4区扩增子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从亚洲象粪便样本中共获得611 857条有效序列,聚类产生2 485个操作分类单元(OTU),分属20个门和173个属,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是所有亚洲象粪便样本中的优势菌门,毛螺菌科、瘤胃球菌科、F082、Rikenellaceae为优势菌科.Ace指数(t=4.831,P=0.021)和Chao1指数(t=3.96,P=0.32)分析结果表明,勐海亚洲象粪便的菌群丰度显著高于圆通山组(P<0.05);不同地区生活的亚洲象的粪便菌群结构和功能有所不同.综上,两地亚洲象的肠道菌群有一定的共性,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说明不同生活环境会导致亚洲象肠道的微生物菌群差异,野生模式的圈养方式会使亚洲象肠道微生物群落更加丰富.

    亚洲象肠道微生物圈养

    叶面喷施硼肥对燕麦生长发育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徐正辉耿小丽武慧娟付萍...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土壤缺硼地区燕麦种子生产适宜的硼肥用量,试验以'草燕1号'燕麦为材料,于开花期喷施不同水平硼肥(B1组:0.50 kg/hm2,B2组:0.40 kg/hm2,B3组:0.30 kg/hm2,CK组:0 kg/hm2),系统测定了各硼肥水平下燕麦植株的生长发育、种子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开花期叶面喷施硼肥对燕麦的植物学性状影响不明显,但提高了燕麦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降低了种子空壳数,提高了种子千粒重和种子产量.其中,开花期喷施0.40 kg/hm2硼肥对促进燕麦种子产量的效果最好,种子产量达4 152.72 kg/hm2,较CK组提高了21.97%(P<0.05),千粒重较CK组提高了24.73%(P<0.05).

    叶面喷施燕麦硼肥种子产量

    酵母培养物及活性干酵母对瘤胃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苏满春何玉鹏陈文东李讨讨...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一直是畜牧行业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抗生素替代品的研发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众多的研究表明,酵母培养物和活性干酵母有维持胃肠道环境、刺激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吸附真菌毒素、增强抗氧化能力和改善生产性能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反刍动物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关于酵母制剂调控反刍动物瘤胃功能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而且作用机理也不明晰.因此,文章系统性地阐述了酵母培养物和活性干酵母的作用机理及其对瘤胃发酵和微生物区系等方面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它们对瘤胃环境、微生物区系和瘤胃营养代谢的调控作用,旨在为酵母制剂在反刍动物瘤胃功能调控上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为酵母产品在畜牧业上的绿色安全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酵母培养物活性干酵母瘤胃功能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