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杨耀光

双月刊

2095-3887

xumuchj@163.com

0931-2656124,2115279

730050

兰州市小西湖硷沟沿335号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Journal China Herbivore Scienc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畜牧科技期刊。《中国草食动物》杂志的前身是由全国农口具有广泛影响,并拥有众多读者群的原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农业科技期刊《中国养羊》、《草与畜杂志》两刊合并更名而成。在两刊合并前,《中国养羊》、《草与畜杂志》就已经分别出版发行了18年和17年。《中国草食动物》主要刊登包括羊(重点)、牛、兔、马、驼、鹿、鸣、鸭、鹅、驼鸟等在内的各种节粮型草食动物的品种资源、遗传育种、繁殖技术、饲养管理、饲草料生产、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畜牧业经营管理和生产经验,同时刊登国内外畜牧科技动态和商品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RNA测序技术鉴定和分析绒山羊毛囊不同生长期mRNA的可变剪接

    李莹莹董华娇梁千千张洁...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变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AS)是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为挖掘调控绒山羊毛囊周期性生长相关的关键可变剪接,通过比较绒山羊绒毛不同生长时期的皮肤转录组数据,以P<0.05,|Inc-LevelDifference|>0.1为标准筛选差异的可变剪接,并进行功能分析.结果显示,转换期Ⅰ、Ⅱ、Ⅲ、Ⅳ中分别鉴定到1 615、1 667、1 387和1 522个差异可变剪接,分别对应了1 202、1 268、1 073、1 170个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富集于Notch、Hedgehog、mTOR、AMPK、PI3K-Akt、Wnt、TGF-β等与毛囊发育相关的信号通路;蛋白互作网络结合富集分析表明,Ctnnb1、Gsk3b、Tgfbr1、Vegfa、Gli1等基因产生的可变剪接可能参与调控毛囊周期性生长.综上可知,可变剪接在绒山羊毛囊周期性生长过程中普遍存在,且在不同发育阶段间存在差异;鉴定到调控绒山羊毛囊周期性生长发育相关的关键差异可变剪接基因及其重要信号通路.

    绒山羊毛囊周期性生长可变剪接转录组测序

    湖羊miR-222前体序列克隆、组织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赵路王赛桥张丙雷贾万航...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miR-222在湖羊生长发育和繁殖功能中的作用,试验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克隆了湖羊miR-222的前体序列;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技术检测了miR-222在湖羊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中的表达规律;使用DNAStar对miR-222成熟序列进行了保守性分析;使用MEGA 11建立了基因进化树,并分析了miRNA-222在各物种间的亲缘关系;通过miRPathD8、TargetScan和StarBase软件预测了湖羊miR-222潜在的靶基因,并对靶基因进行了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试验获得了湖羊miR-222的前体序列;湖羊miR-222在卵巢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在下丘脑和垂体中的相对表达量(P<0.05);湖羊miR-222的成熟序列与猕猴的亲缘关系最近,在不同物种间具有高度的保守性;湖羊miR-222靶基因预测结果显示,miR-222的潜在靶基因中与繁殖相关的基因有PIK3R1、IGF1、GNAI2和THBS1等;富集到的信号通路包括PI3K-AKT、WnT等,且都在动物繁殖调控中有重要作用.因此,miR-222在湖羊的卵巢发育中可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湖羊miRNA前体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靶基因

    桑桑牦牛MYL7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马荣洛桑顿珠平措占堆卓玛次仁...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克隆西藏桑桑牦牛肌球蛋白轻链7(Myosin light chain 7,MYL7)基因CDS区,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检测该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为探究该基因功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桑桑牦牛肌肉组织cD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克隆其CDS区序列,并利用多种在线生物软件及工具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桑桑牦牛MYL7基因CDS区长447 bp,共编码148个氨基酸,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分子式为C743H1155N187O237S7,原子数为2 329个,理论等电点为4.37,不稳定系数和总平均亲水性分别为36.02和-0.364,属于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具有特异性的磷酸化位点11个,其中5个丝氨酸、5个苏氨酸和1个酪氨酸.MYL7蛋白无信号肽和跨膜螺旋结构,属于非分泌性蛋白.通过亚细胞定位发现,桑桑牦牛MYL7基因在线粒体、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中均有所分布.蛋白高级结构主要是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桑桑牦牛与野牦牛亲缘关系最近,符合实际情况,说明MYL7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桑桑牦牛MYL7基因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

    关键生长期氮磷肥组合对本土老芒麦种子产量及萌发力的影响

    俞慧云韩天虎俞联平孟祥君...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关键期氮、磷配肥组合对高寒区本土老芒麦种子产量及发芽力的影响,设计Ⅰ、Ⅱ、Ⅲ、Ⅳ、Ⅴ组不同的氮磷肥追施组合,在分蘖-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分别追施Urea(尿素)+Urea=75 kg/hm2+75 kg/hm2、Urea+SSP(过磷酸钙)=75 kg/hm2+150 kg/hm2、SSP+SSP=150 kg/hm2+150 kg/hm2、SSP+Urea=150 kg/hm2+75 kg/hm2和DAP(磷酸二铵)+DAP=150 kg/hm2+150 kg/hm2,Ⅵ组为对照,不追肥,研究不同施肥组合对老芒麦种子产量及产量组分、种子发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采用DAP+DAP(V组)、SSP+Urea(Ⅳ组)和Urea+SSP(Ⅱ组)施肥组合通过增加穗数/株、分蘖数、生殖枝数、小穗数/穗、种子数/穗和小花数/穗等种子产量因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芒麦的潜在种子产量、表现种子产量和实测种子产量,也改善了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Ⅴ组、Ⅳ组和Ⅱ组实测种子产量分别较对照增产569.21、420.07和363.05 kg/hm2,种子发芽势提高了27.13%、29.78%和27.13%,发芽指数提高了28.26%、19.37%和23.51%,活力指数提高了47.85%、44.19%和49.51%.老芒麦种子产量与穗数/株、生殖枝数、分蘖数、小穗数/穗、小花数/穗和种子数/穗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长和种子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穗数/株、分蘖数和生殖枝数是影响本土老芒麦种子产量的主要因子,分蘖-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适时追施氮磷二元肥或交互施用氮、磷肥,可显著增加种子产量主要组成因子,提高种子产量,并改善种子萌发力.

    氮磷施肥组合本土老芒麦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种子产量产量组分种子发芽力

    野大麦肌动蛋白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其表达特征分析

    袁惠君关玉晨王春梅冯欢...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是重要的野生禾本科牧草,具有多种抗逆性.为深入挖掘野大麦的抗逆基因,本研究以RT-PCR法克隆了野大麦肌动蛋白基因(Actin,ACT)的核心片段.采用BLAST序列比对,qRT-PCR实时定量方法对其序列特征和表达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野大麦ACT的基因片段长518 bp,编码171个氨基酸.BLAST分析表明,野大麦的肌动蛋白基因片段与大麦(Hordeum vulgare)ACT基因核苷酸序列的一致性达97%,与ACT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达91%,并将其命名为HbACT.与11种相关植物进行ACT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HbACT含152个保守氨基酸和19个非保守氨基酸,说明HbACT蛋白具有高度保守性.qRT-PCR分析表明,在不同盐浓度处理条件下,不同处理时间野大麦各器官的HbACT的Ct平均值为19.30,地上部的变异系数为3.5,峰度系数为0.262;地下部的变异系数为5.3,峰度系数为0.409,均属于尖峰分布,Ct值的稳定系数均小于1.7.综上所述,HbACT基因表达稳定,可作为内参基因用于研究野大麦功能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野大麦肌动蛋白基因克隆表达模式分析

    天华肉羊与甘肃高山细毛羊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比较

    刘占经栗登攀马友记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天华肉羊与甘肃高山细毛羊两个品种的肉用性能差异,选择自然放牧条件下两个品种的6月龄育成母羊各6只进行屠宰,测定其屠宰性能、肉品质以及肌纤维特性.结果表明:①天华肉羊的宰前活重、肾脏重、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甘肃高山细毛羊(P<0.05).②天华肉羊肉色指标中的亮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均显著高于甘肃高山细毛羊(P<0.05),脂肪含量显著低于甘肃高山细毛羊(P<0.05).③天华肉羊的肌纤维直径和面积均显著低于甘肃高山细毛羊(P<0.05).④两个品种羊均表现为宰前活重与眼肌面积、胴体重、肾脏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脾脏重与肝脏重、肾脏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pH45 min值与红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肌纤维直径与宰前活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所述,与甘肃高山细毛羊相比,天华肉羊的肉用性能得到了很大提升,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天华肉羊甘肃高山细毛羊肉品质屠宰性能

    补饲对冷季放牧娟犏牛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

    车陇杰魏立明薛瑞林石红梅...
    4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冷季补饲对娟犏牛瘤胃菌群的影响,选取14头5岁龄体况良好的娟犏母牛进行补饲,补饲前记为BQ组,补饲后记为BH组,试验期5个月,并在补饲前、后各采集14例瘤胃液样本进行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28例瘤胃液样本共获得3 581 307条原始序列(Raw reads),质控后得到3 580 024条有效序列(Clean reads).其中,有效标注(Tags)为2 994 663条,平均有效率在83.27%~83.95%之间.另外,BQ组和BH组的娟犏牛瘤胃中共同存在1 275个OTUs,单独的OTUs分别有259个和317个.补饲后娟犏牛瘤胃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脱硫杆菌门(Desulfobacterota)和热原体门(Thermoplasmatota)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在属水平,BH组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和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BQ组(P<0.05).PICRUST2分析结果表明,27个代谢相关通路在BQ组和BH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氨基酸代谢平均丰度最高,其次是辅因子、维生素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综上所述,冷季补饲可提高娟犏牛瘤胃中代谢相关菌群的丰度,进而改善冷季放牧娟犏牛的营养平衡状况.

    补饲娟犏牛瘤胃菌群结构

    脑多头蚴TPx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李永光曹艳桃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脑多头蚴(Coenurus cerebralis,Cc)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Thioredoxin peroxidase,TPx)的免疫原性,采集绵羊脑多头蚴原头蚴,提取总RNA;根据GenBank中亚洲牛带绦虫TaHc2-D11 mR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RT-PCR扩增脑多头蚴TPx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MD18-T-CcTPx,鉴定后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pGEX-4T-1-CcTPx鉴定正确后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脑多头蚴TPx重组蛋白,纯化脑多头蚴TPx重组蛋白后皮下多点注射免疫绵羊,ELISA测定其血清抗体.结果表明,脑多头蚴TPx基因序列长614 bp,含有1个591 bp的、完整的开放阅读框,脑多头蚴TPx重组蛋白分子质量为47 kD,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免疫接种绵羊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二免或三免后抗体水平逐步升高,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免疫脑多头蚴原头蚴抗原的绵羊.说明脑多头蚴TPx重组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可作为脑多头蚴疫苗的候选抗原.

    脑多头蚴TPx重组蛋白免疫原性疫苗

    蛋白磷酸化修饰调控卵母细胞成熟的研究进展

    郭韶珂郭宪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的有序进行是成功受精和随后胚胎发育的先决条件,也是有性生殖的基础.研究表明,许多蛋白质磷酸化修饰事件是调节减数分裂停滞或恢复、染色体分离以及纺锤体正确组装的关键.文章概述了磷酸化修饰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重点阐述了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细胞外调节激酶(ERK)、极光激酶(AURKs)、蛋白激酶B(PKB)、单倍体生殖细胞特异性核蛋白激酶(Haspin)和蛋白磷酸酶1/2A(PP1/PP2A)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期为提高哺乳动物繁殖力和指导雌性动物不孕提供参考.

    卵母细胞磷酸化减数分裂蛋白质

    组学技术在绵羊高效快繁领域的研究进展

    刘杭王娟红侯健陈彬龙...
    68-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繁殖力是绵羊的重要经济性状之一.如何提高繁殖力对绵羊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组学技术已逐渐应用到绵羊繁殖领域的研究中.文章从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转录组学等方面在绵羊高效快繁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提高绵羊繁殖性能提供参考,同时为应用组学技术加快高效快繁绵羊的育种进程提供借鉴.

    绵羊繁殖性能组学技术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转录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