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测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测试
中国测试

高洁

双月刊

1674-5124

zgcsjs@163.com

028-84404872;84403072

610021

成都市成华区玉双路10号

中国测试/Journal CHINA MEASUREMENT & TESTING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测试》创刊于1975年,是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期刊。期刊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洁担任主编,毛二可等30多位院士和国内知名专家担任期刊的特邀编委和编委。 《中国测试》以追踪测试领域学科发展前沿,阐释测试理论方法和测试实践应用之精髓为宗旨,是集国民经济多行业、多领域、多学科测试技术特色为一体的权威性学术期刊。 期刊先后被收录为: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收录期刊 ·波兰《哥白尼索引》(IC)收录期刊 ·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期刊 主要栏目 :综述与研究报告、国家基标准研究、 计量检定与校准测试、产品质检与标准研究、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仪器仪表与传感技术、化学分析与生物技术、工程测试与控制技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航空平台地磁矢量匹配导航算法研究进展

    陈棣湘陈卓张琦潘孟春...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航空地磁矢量导航技术因其具有自主、无源、可靠性强的优势,在卫星导航系统受到攻击等情况下可有效发挥替代作用,在军民用领域均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和应用价值.航空平台具有飞行速度快、短时间跨越地域广的特性,对地磁矢量测量与导航方法提出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等要求.该文梳理近年来航空地磁矢量导航系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介绍地磁矢量导航的关键技术,重点对地磁矢量匹配导航算法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针对现有算法存在的不足,提出进一步提升算法的精度和鲁棒性、发展基于机器学习的地磁矢量匹配导航方法、推动无人机等新型航空平台地磁矢量导航技术发展等后续研究方向,意在促进航空地磁矢量导航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航空平台地磁矢量匹配导航算法神经网络模式识别

    磷石膏动模量及阻尼比试验研究

    蔡国军卫俊仁杨森林蒲洪...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磷石膏废渣的生产和堆积迅速增长,给库区安全以及环境带来不小的隐患.该文利用英国GDS公司的GDS-DYNTTS型微机控制振动三轴试验系统,对杨家箐磷石膏堆场库区不同取土深度下的磷石膏废渣进行动力特性试验,主要针对其在围压较大、偏压固结条件下的动弹性模量Ed、阻尼比λ进行较详细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密度相同条件下,动弹性模量随着固结比和围压的增加而变大,且在动应变εd增长初期曲线变化率不大,εd超过0.01%后动弹性模量会迅速减小,再逐渐趋于平缓;利用Kondner模型发现最大动弹性模量倒数和动应变的曲线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对动模量比(Ed/Ed0)曲线进行归一化分析,可以得出动模量与动应变的变化趋势,并且根据Darendeli模型对磷石膏动模量比的衰变阶段进行划分;利用最小二乘法对阻尼比与动弹性模量比λ-Ed/Ed0 分布进行拟合,得到归一性较好的经验模型曲线.

    动三轴试验磷石膏偏压固结动模量阻尼比

    双弯弯管水力特性数值模拟分析

    吴森林王秋良甘杜芬李恩...
    1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夹角、流道结构、雷诺数下双弯弯管水力特性,揭示其不同夹角、流道结构、雷诺数、局部水头损失相关关系,以DN192 mm为例,建立弯弯、弯折、折弯、折折 4种流道不同角度的三维结构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和后处理,得到DN192 mm双弯弯管不同夹角、流道结构、雷诺数下水力特性及流场分布.结果表明:DN192 mm双弯弯管的局部阻力系数与夹角主要呈现二次抛物线关系变化,随着弯曲角度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所有组合弯管在角度为π/6时局部阻力损失系数达到最小;相同条件下,弯弯组合弯管结构最好,弯折组合与折弯组合较好,折折组合最差;在双弯组合弯管设计中,入流方向与过渡段夹角应在π/6左右为宜.

    双弯弯管夹角数值模拟水力特性局部阻力系数

    基于灰色关联熵的冻融作用下混凝土力学性能与孔隙结构模型研究

    陈延飞艾杰车俊袁文金...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混凝土在冻融循环过程中孔隙结构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对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混凝土进行力学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低场核磁共振(NMR)等试验,并利用灰色关联熵方法建立冻融循环过程中抗压强度与孔隙结构之间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混凝土力学性能下降明显,孔隙度增加且 谱总面积T2逐渐增加;冻融循环过程中对力学性能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分别为少害孔孔隙占比以及自由流体饱和度(FFS),对应的灰熵关联度分别为 0.9893和 0.9952.以抗压强度为参考,以自由流体饱和度和少害孔孔隙占比为比较序列建立GM(1,3)模型,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平均值相对误差仅为 0.29%,表明预测模型可以为混凝土冻融循环过程中力学性能提供公式依据.研究成果有助于加深对冻融循环过程中混凝土结构损伤演化规律的认识.

    混凝土冻融循环力学性能孔隙结构灰熵关联度

    黏度对管内螺旋流径向压差的影响规律研究

    马智雄廖锐全杨汉杰时国伟...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管内油水两相螺旋流的径向压差特性在多相流测量方面表现出非常好的应用前景.文章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研究不同流量(10~80 m3/d)、不同含水率(30%~90%)及不同油相黏度(50~15000 mPa·s)对管内油水两相流螺旋流径向压差特性的影响规律.分析不同工况下管内油水两相螺旋流流场特性,揭示油水混合流量、含水率与径向压差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油相黏度较低时,油水两相流通过旋流器后会形成稳定的"油核+水环".当含水率和油水混合表观流速保持一定时,随着油相黏度增加,径向压差逐渐下降.当油相黏度超过 10000 mPa·s后,径向压差与黏度无关,只取决于油水的混合流量.且发现径向压差与油水混合流量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可以利用此机理,实现油水两相流流量测量.

    黏度螺旋流油水测量数值模拟多相流

    基于内压法的锆合金薄壁管泊松比试验研究

    赵兴华唐韵徐尹杰邢鲁...
    42-4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锆合金包壳管在核电应用中存在变形及破裂等问题,严重影响核电运行安全.为了更好地评价锆合金包壳管等薄壁管材受内压时的变形性能,给燃料组件的设计、计算、验证提供参考,设计基于内压法的泊松比测试方法.根据薄壁圆筒受均匀内压时的应力解,推导出基于内压加载的薄壁管泊松比理论公式.按照该理论公式设计合理的内压试验方法,采用该方法对N36锆合金薄壁管开展 20~400℃下的泊松比试验,同时通过拉伸法进行相应温度下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内压试验方法可以有效获得不同温度下锆合金薄壁管的泊松比,且内压试验方法得到的锆合金薄壁管泊松比与拉伸法结果较为一致,相对误差均在 2%以内.试验结果同时表明:N36锆合金薄壁管的泊松比随试验温度的增加呈增大趋势.

    内压法锆合金薄壁管泊松比

    基于VMD能量熵和GA-SVM的焊接冷裂纹声发射信号分类方法研究

    彭宁伟张颖王雪琴赵鹏程...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低合金高强钢焊接过程中存在焊接工艺不规范导致的延迟冷裂纹,提出一种监测与分类识别方法.首先利用声发射(AE)技术对焊后试件进行持续监测,之后根据出现冷裂纹试件的监测数据选取冷裂纹声发射信号中的起裂信号和氢聚信号,并对两者进行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MD)的能量熵特征提取,最后利用遗传算法(GA)将传统支持向量机(SVM)进行改进后对信号进行分类识别,并结合传统支持向量机(SVM)的识别分类结果进行对比.同时为了验证VMD能量熵相较于其他能量熵在特征提取上的精准性,将提取冷裂纹声发射信号的EMD能量熵和CEEMDAN能量熵进行分类识别效果对比.结果表明,利用VMD能量熵作为焊接冷裂纹声发射信号的识别特征相较于其他能量熵特征识别精度更高,且随着支持向量机的优化识别精度会进一步提高到95%.

    焊接冷裂纹声发射技术变分模态分解能量熵GA-SVM

    混掺纤维透水沥青混料的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张硕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掺纤维材料可在一定程度上综合提升透水沥青混合料的服役性能,研究对不同组合方案下的透水沥青混合料与普通透水沥青混合料进行性能对比分析.纤维组合方案包括单掺BF、单掺PP、复掺BF+PP在内共计 15种.分别对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疲劳性能及排水性能进行综合考察,认为玄武岩纤维可综合促进透水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疲劳性能,但对水稳定性的提升不明显.而经过适宜比例复掺的混合料(0.4%BF+0.2%PP和 0.4%BF+0.1%PP),能够对水稳性能在内的各项路用性能都进行显著提升,提升幅度可达到20%以上,这对于透水沥青路面的高品质发展及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混掺纤维透水路面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高通量高效快速净化方法结合UPLC-MS/MS测定粮食中黄曲霉毒素

    何洁余婷婷梁松王冰...
    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快捷高效的确证检测方法.通过对色谱及质谱分析条件、震荡提取方式、稀释倍数分别优化确定满足黄曲霉毒素B1、B2、G1、G2检测方法的最优条件,同时,开发一款自动过柱仪与快速净化柱配合使用对粮食中杂质进行高通量的高效净化,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进行检测分析.粮食样品经 84%乙腈水溶液提取、Speedy Prep®-Myco1流穿式净化柱净化,使用ACQUITY UPLC BEH C18 色谱柱分离,以 0.1%甲酸水和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采集信号,外标法定量.对于大米、小黄米、小麦、黄豆、面粉、大麦、黑米、花生、玉米基质,本方法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 0.06~0.12 μg/kg和 0.20~0.40 μg/kg,在其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0.9993,在 0.2、0.4、1、10、20、40 μg/kg添加回收率为 72.37%~118.4%,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 0.64%~14%,回收率和精密度良好.该方法前处理操作简单、稳定性好,适用于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检测.

    黄曲霉毒素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粮食高通量自动过柱仪高效前处理

    桂林桃金娘果实挥发油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陶静陈思
    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研究桂林桃金娘果实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活性成分以及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以正交实验确定桂林桃金娘果实挥发油活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GC-MS对该挥发油活性成分进行分析,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活性成分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效率.结果表明桃金娘果实挥发油活性成分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 1∶5,提取温度 85℃,提取时间 5h.从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 35种组分,主要成分为D-柠檬烯、芳樟醇,2,6-二叔丁基-4-羟基-4-甲基环己-2,5-二烯-1-酮和反式石竹烯等.抗氧化性研究表明:桂林桃金娘果实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OH)都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清除率皆达到 85%以上.其中,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要略强于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桂林桃金娘果实挥发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和较高的药用开发价值.

    桃金娘果实活性成分挥发油抗氧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