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CT和MRI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CT和MRI杂志
中国CT和MRI杂志

王成林

双月刊

1672-5131

ctmri@vip.163.com

0755-83695203,83695204,13510331556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华一路国际商会大厦1902号

中国CT和MRI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办刊宗旨是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的方针,及时反映我国CT和MRI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人工智能重建算法对颅内3D FLAIR图像的优化

    于雨洁陈楚玥李茗王茂雪...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Sensitivity Encoding,CS-SENSE)技术,人工智能重建(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construction)对头颅3D FLAIR图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10月-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检查头颅3D FLAIR显示异常高信号的患者共43例.采用不同压缩因子(4和8)获取3D FLAIR图像,分别以常规重建和人工智能重建方法重建出CS4、CS8、CS_AI4、CS_AI8四种图像.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定量比较不同序列图像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两位具有5年以上神经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定性评分,采用Kappa检验判断两名医生对图像质量定性评估的一致性.结果 CS_AI4(SNRLesions:801.32±318.79,SNRWM:463.50±209.23,CNR:337.83±158.30)及CS_AI8(SNRLesions:887.94±445.27,SNRWM:500.99±261.71,CNR:386.95±224.98)的CNR 及SN R 显著优于 CS4(SN RLesions:553.53±135.79,SNRWM:320.86±93.46,CNR:232.67±91.67)及CS8(SN RLesions:482.50±132.29,SNRWM:279.41±85.92,CNR:203.09±86.52)(P值均<0.001).CS4的CNR及SNR显著优于CS8(P<0.001).定性分析结果显示,CS_AI4(8.87±0.40)、CS_AI8(8.55±0.63)及CS4(8.34±0.82)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均>0.008),但是显著优于CS8(5.07±0.78,P均<0.001).结论 Al重建之后的3D FLAIR图像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显著优于常规重建的FLAIR图像.

    3DFLAIR头颅图像人工智能压缩感知

    四种品牌CT机空间分辨率的检测与评价

    韩倩
    3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扫描头部体模,测量四种品牌CT机的空间分辨率值,并比较不同CT机之间空间分辨率值的差异,为临床应用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 分别用四种品牌CT机对头部体模进行扫描,采用两组不同的扫描计量(常规剂量和100mAs),并分别采用两种不同重建算法(迭代和FBP)对图像进行重建,将常用的10%MTF值作为空间分辨率的评价指标.结果 通过对四组重建图像的MTF值进行比较,可以看出通用电气(GE),机型Discovery HD-750(宝石CT)的空间分辨率明显优于其它三种CT.结论 要想追求高的空间分辨率,在临床进行头部轴位扫描时,建议优先选择GE的宝石CT机进行扫描.

    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设备质量检测Catphan500体模空间分辨率

    增强CT影像组学在鉴别TI-RADS 4A、4B类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的价值

    陈鹏张成孟周艳艳丁治民...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组学在鉴别超声甲状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诊断为4A、4B类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入组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经过术后病理证实甲状腺结节患者300例(115例良性,185例恶性).从增强CT图像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分别构建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及多期联合(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影像组学模型,联合诊断效能最高的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特征构建综合诊断模型并绘制诺莫图.使用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评估模型的诊断性能,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价模型的临床效用.结果 多期联合组学模型的诊断表现(训练集AUC vs测试集AUC:0.814 vs 0.718)优于单一期像组学模型(动脉期:0.730 vs 0.601;静脉期:0.794 vs 0.678;延迟期:0.793 vs 0.622);与临床模型(训练集AUC:0.732;测试集AUC:0.766)和多期联合组学模型相比,综合诊断模型在训练集(AUC:0.876)和测试集(AUC:0.813)均具有更好的诊断表现.决策曲线分析表明,该综合诊断模型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增强CT影像组学能够在术前有效鉴别TI-RADS 4A和4B类甲状腺微小结节的良恶性.

    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组学甲状腺微小结节甲状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与斑块内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朱涵婷熊瑞芳李承毅唐小平...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颈动脉周围脂肪炎症与斑块内出血(IPH)之间的关联,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技术,测量血管周围脂肪密度(PFD),以此反应脂肪组织的炎症情况.方法 收集我院连续行颈动脉CTA、颈动脉HR-MRI检查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及影像资料.测量患者颈动脉CTA斑块侧、对侧PFD.选取每位患者管腔狭窄最严重的颈动脉段进行分析,计算斑块侧PDF、非斑块侧PDF及二者PFD差值(△PFD).根据颈动脉高分辨MRI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内出血组(IPH组)、非斑块内出血组(非IPH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PFD的差异.采用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先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评估IP H组和非IP H组患者斑块侧与对侧PFD之间的差异,再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评估两组患者斑块侧与对侧PFD之间差异,最后将斑块侧颈动脉PFD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ROC曲线.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4例患者,平均年龄(67.9±8.9)岁.IPH组患者颈动脉斑块侧PFD高于非IPH组[(-44.21±14.75)HU vs(-64.87±13.25)H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IPH组患者颈动脉△PFD高于非IPH组[(53.91±24.82)HU vs(35.88±14.52)H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IPH组患者最大斑块厚度高于非IPH组[(4.76±1.97)mm vs(3.88±1.49)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6).两组患者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IPH组患者颈动脉斑块侧PFD 均值[(-44.21±14.75)vs(-97.20±20.43),P<0.001]高于对侧,非IPH组患者颈动脉斑块侧PFD 均值[(-64.87±13.25)vs.(-99.14±11.21),P<0.001]同样高于对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颈动脉斑块侧PFD(OR=1.194,95%CI:1.059~1.3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颈动脉PFD均值[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95%CI:0.761~0.946,P<0.001]对IPH的发生具有较高预测价值.结论 颈动脉PFD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特征IPH存在相关,PFD为IPH的早期预测和风险分层提供了依据.

    易损斑块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斑块内出血炎症颈动脉CTA

    超声检查辅助CT或MRI评估放疗头颈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研究

    霍晓恺宁欣欣鲍金双李福强...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超声(US)加/不加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评估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癌患者颈淋巴结病(LAP)的诊断性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69名在2014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接受放射治疗(RT)或同期放化疗(CCRT)的头颈部癌症患者.诊断方法包括:(1)单纯CT/MRI;(2)CT/MRI结合放疗后超声预测模型;(3)CT/MRI联合US+FNAC.我们使用ROC曲线比较了它们的诊断性能.结果 总共观察到141个(52%)恶性淋巴结和128个(48%)良性淋巴结.在诊断准确率方面,CT/MRI和US+FNAC联合检查的ROC曲线下面积最高(0.965),其次是联合CT/MRI和放疗后US预测模型(0.906)和单独CT/MRI(0.836).结论 在评估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癌症患者的LAP时,在诊断复发或持续性结节疾病方面,在CT/MRI中添加US检查比单独CT/MRI更高的诊断性能.

    淋巴结病超声细针吸取细胞学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

    增强CT联合血清ESM-1、UCHL1对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疗效评估分析

    刘远红吴雪健刘华雷蕾...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增强CT联合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向治疗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12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NSCLC组),均进行盐酸厄洛替尼片治疗,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者112例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ESM-1、UCHL1水平;比较NSCLC患者治疗前后及不同治疗效果NSCLC患者血清ESM-1、UCHL1水平及增强CT参数;评估增强CT联合血清ESM-1、UCHL1对NSCLC靶向治疗疗效.结果 靶向治疗后总有效61例,总有效率54.46%,无效51例,无效率45.54%;NSCLC组患者血清ESM-1、UCHL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SCLC患者治疗后,血清ESM-1、UCHL1水平及灌注值均显著降低(P<0.05),PH、M/A、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总有效组NSCLC患者血清ESM-1、UCHL1水平均显著低于无效组(P<0.05),治疗前总有效组与无效组灌注值与P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总有效组灌注值与PH均降低(P<0.05),无效组灌注值与PH均升高(P<0.05);一致性结果显示,灌注值与PH判定结果与实体瘤疗效评价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677、0.624,P均<0.001);灌注值联合血清ESM-1、UCHL1及PH联合血清ESM-1、UCHL1评估靶向治疗疗效的敏感度分别为91.80%、86.89%,特异度为92.16%、86.27%,准确度为91.96%、86.61%,均显著高于增强CT、血清ESM-1、UCHL1单独检测(P<0.05).结论 通过增强CT联合血清ESM-1、UCHL1有助于评估靶向治疗的疗效,可指导临床制定和调整进一步诊治方案.

    非小细胞肺癌增强CTESM-1UCHL1

    多模态MRI在肺炎性结节与肺癌中的应用价值

    贾艳荣张凤翔张芳吴奇飞...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模态MRI在肺炎性结节与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肺炎性结节与肺癌患者各25例,所有病例均行胸部CT平扫及多模态MRI扫描,MRI序列包括轴位T1WI、轴位T2WI、轴位T2WI压脂、多b值DWI扫描,多b值DWI序列b值设定为600、800、1000、1200、1500、2000s/mm2,并测量病灶不同b值的ADC值.采用卡方检验比较肺癌的CT及MRI征象.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分别比较两组不同b值的ADC值.运用MedCalc 11.4软件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采用Delong检验对不同b值的ADC值的ROC曲线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结果 肺炎性结节组与肺癌组在显示支气管狭窄或截断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征象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肺炎性结节组在T1WI上以等信号和低信号为主,T2WI上以高信号为主;而肺癌组在T1WI上以等信号和混杂信号为主,T2WI上以高信号和混杂信号为主.肺炎性结节组与肺癌组不同b值的ADC值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肺癌组不同b值情况下,ADC值均低于肺炎性结节组;随着b值的升高,肺癌组ADC值下降显著.通过绘制不同b值ADC值的ROC曲线,得出b值1000的诊断价值最高,AUC为0.934(0.826-0.985),敏感度为96%,特异度为92%,诊断阈值为1.25×10-3mm2/s.结论 多模态MRI在肺炎性结节与肺癌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能够为肺部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更多信息.

    炎性结节肺癌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

    探讨MRI与CT的Haralick纹理参数诊断良恶性肺结节价值

    楼俭茹孟思覃群邓镇生...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提取肺结节MRI与CT图像的Haralick纹理参数,探讨其对于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40名就诊于三亚中心医院肺亚实性结节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组(n=20),恶性组(n=20).对所有入组患者分别进行CT以及MRI扫描,选取病灶较清晰的图像层面中提取角二阶矩、对比度、自相关、逆差矩、熵5个纹理特征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之间的纹理特征差异.结果 CT组的熵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纹理参数均有统计学意义;T1WI与T2WI组中的逆差矩和熵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二阶矩、对比度、自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组中仅对比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各组AUC值发现,CT组的AUC值普遍较高,MRI组的T1WI中熵的AUC值最高(AUC=0.970).结论 CT纹理分析仍具有一定优势,加入MRI多序列检查能够提高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准确性.

    肺结节纹理分析磁共振成像(MR)计算机体层摄影(CT)

    CT肺动脉血管造影联合血清Apelin-13、IL-38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马玉萍栾丽陶思冥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联合血清Apelin-13、白细胞介素-38(IL-38)在急性肺栓塞(APE)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116例疑似APE患者,患者均行CTPA,根据其检测结果分为APE组和非APE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pelin-13、IL-38水平;APE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Apelin-13、IL-38对APE的诊断价值.结果 116例患者经过CTPA诊断出APE 49例(42.24%),主要包括23例中心型,82例偏心型,15例附壁血栓型,19例完全堵塞型.APE组血清Apelin-13、IL-38水平显著高于非APE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Apelin-13、IL-38为影响APE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ROC曲线得知,血清Apelin-13诊断APE的AUC为0.859,血清IL-38诊断APE的AUC为0.864,二者联合诊断APE的AUC为0.952,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诊断(Z联合vsApelin-13=2.681、Z联合vs IL-38=2.739,P均<0.05).结论 Apelin-13、IL-38在APE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CTPA可显示APE的部位和类型,CTPA联合血清Apelin-13、IL-38可提高APE的诊断价值.

    CT肺动脉血管造影Apelin-13白细胞介素-38急性肺栓塞诊断

    重症肺炎患者HRCT图像特征及诊断价值分析

    明辉刘辉赵文献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重症肺炎患者的高分辨率CT(HRCT)图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31例和同期65例普通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纳入重症组和非重症组,均进行HRCT检查,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病变范围和HRCT图像特征,ROC曲线分析HRCT对重症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重症组患者发热、气喘、意识/定向障碍症状发生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C反应蛋白水平,医院获得性感染肺炎率,合并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吸烟史率均高于非重症组(P<0.05);重症组病变肺段15~18个的患者最多,23例(74.19%),其次为13~15个(12.90%),非重症组病变肺段7~12个患者最多,29例(44.62%),其次为13~15个(26.15%),2组病变范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证组患者小叶间隔增厚、索条影、淋巴结增大、淋巴结钙化、实性结节、胸膜增厚、胸腔积液、心包腔积液、肺气囊、气胸发生率均高于非重证组(P<0.05);索条影、淋巴结增大、淋巴结钙化、胸膜增厚、胸腔积液、心包腔积液、肺气囊、气胸等HRCT图像特征诊断重症肺炎的AUC分别为0.796、0.736、0.605、0.720、0.687、0.621、0.573、0.565(P<0.05).结论 HRCT图像特征诊断重症肺炎的特异性较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重症肺炎高分辨率CT影像学特征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