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CT和MRI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CT和MRI杂志
中国CT和MRI杂志

王成林

双月刊

1672-5131

ctmri@vip.163.com

0755-83695203,83695204,13510331556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华一路国际商会大厦1902号

中国CT和MRI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办刊宗旨是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的方针,及时反映我国CT和MRI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气管支气管变异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郭雅君王新文孙凯郝丽娇...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临床上经PFT诊断为COPD的患者应用MSCT图像后处理方法收集气管支气管变异的特征及参数,以探讨气管支气管变异与COPD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1132例本院诊断为COPD的患者的影像资料,确定气管支气管变异及分型,测量变异侧及对侧LAA%、LA、WT、WA%,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一般资料及CT定量参数:4种气管支气管变异类型与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气管憩室的CT定量参数LAA%-950、LAA%-910与其他3种气管支气管变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他3种气管支气管变异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CT定量参数及支气管参数:气管性支气管、副心脏支气管、双肺上叶分段异常变异侧与对侧的CT定量参数LAA%-950、LAA%-910及支气管参数LA、WT、WA%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气管憩室LAA%-950、LAA%-910左右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CT定量参数与支气管参数的相关性分析:气管性支气管、副心脏支气管、双肺上叶分段异常变异侧的LAA%-950、LAA%-910与WT、WA%均呈正相关,与LA呈负相关.结论 气管支气管变异的变异侧较对侧的肺气肿程度、气道壁厚度更严重,且存在气管支气管变异的患者可能更易患COPD.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支气管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易误诊的纵隔型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临床及影像特点

    李姝琪李杰范璐孙玮...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纵隔型支气管源性囊肿(mediastinal bronchogenic cyst,MBC)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以期降低误诊率、提高其临床诊断率.方法 收集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胸腔镜手术切除并病理证实的MBC 27例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术前22例被误诊,分析这22例被误诊病患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表现,据此归纳其影像特征及误诊原因.结果 27例术前确诊率为18.5%,误诊22例,误诊率为81.5%,其中前纵隔病变20例(占比74.1%),6例误诊为胸腺瘤,4例考虑淋巴结,误认为心包囊肿及胸腺囊肿各2例,囊性畸胎瘤1例,中纵隔病变2例(7.4%),均误诊为平滑肌瘤,后纵隔病变5例(18.5%),误诊为神经源性肿瘤3例、食管囊肿及食管平滑肌瘤各1例.27例全部为单发病例,其中液性密度8例,CT值范围约-3-12HU,平均13HU;19例为软组织密度影,CT值范围约23-73HU,平均41HU.结论 将纵隔型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临床表现和影像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可有效降低误诊率,提高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对临床医生做出正确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纵隔型支气管源性囊肿易误诊临床影像特点

    结核与尘肺所致的纤维素性纵隔炎CT征象鉴别

    蓝海龙黎昌霖邓宇肖叶玉...
    67-69,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结核与尘肺所致纤维素性纵隔炎(fibrosing mediastinitis,FM)的CT影像学特征,旨在探索CT征象在鉴别两种病因相关FM的价值.方法 统计分析结核组(24例)、尘肺组(22例)病人的以下六组CT特征:1.中央气道表现,包括主气管狭窄、一级支气管狭窄、二级支气管狭窄;2.肺动脉表现,包括肺动脉与主动脉直径比值、肺动脉一级分支狭窄、肺动脉二级分支狭窄、是否继发肺动脉栓塞;3.肺静脉表现,包括肺静脉干狭窄;4.上腔静脉表现,包括上腔静脉狭窄;5.淋巴结表现,包括是否伴随淋巴钙化、测量淋巴结非钙化区CT值;6.其他表现,包括纤维增殖灶是否呈弥漫分布以及是否呈轻度均匀强化、是否合并心包积液、食道是否受压或粘连性狭窄、是否伴随类似恶性侵袭.结果 肺动脉二级分支狭窄(结核4/24、尘肺12/22)、上腔静脉狭窄(结核4/24、尘肺11/22)、淋巴结钙化(结核7/24、尘肺18/22)、淋巴结非钙化区CT值(结核44.0±15.8HU、71.1±16.6HU)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结核组相比,尘肺组更易致肺动脉二级分支及上腔静脉狭窄,其淋巴结钙化率及非钙化区域CT值较高.

    纤维素性纵隔炎结核尘肺鉴别淋巴结上腔静脉

    CAC评分结合临床特征预测冠心病CCTA的价值研究

    刘扬宋彦丽姚旭成周建昌...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钙化(CAC)评分对非典型胸痛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953名因非典型胸痛而接受CCTA和CAC扫描的患者数据,包括心血管危险因素、CAC评分等在内的63个变量被用来建立随机森林(RF)模型.参与者中70%作为训练模型,30%为验证模型.将RF模型的预测性能与两种传统的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 梗阻性冠心病的发生率为16.4%.射频模型的受试者特征下面积为0.841,CACS模型为0.746,临床模型为0.810.RF模型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模型(P<0.05).此外,校正曲线和Hosmer-Lemesow检验表明,RF模型具有良好的分类性能(P=0.556).CAC评分、年龄、血糖、同型半胱氨酸和中性粒细胞是RF模型中最重要的五个变量.结论 RF模型在预测梗阻性CAD方面优于传统模型.在临床实践中,RF模型可以改善风险分层,优化个体管理.

    随机森林模型冠状动脉钙化评分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基于CTA探究冠周脂肪体积、FAI、PCATMA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斑块性质及预后关系

    朱铭冯长明郑琦周琪...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探究测量冠周脂肪体积、冠周脂肪衰减指数(FAI)、冠周脂肪平均衰减(PCATMA)与冠心病冠脉狭窄、斑块性质及预后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来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21例,所有患者均行CTA检查,测定冠周脂肪体积、FAI、PCATMA.根据冠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中度组和重度组,根据斑块性质分为非钙化组、钙化组和混合组;同时展开1年随访,根据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对比各亚组冠周脂肪参数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对患者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重度组冠周脂肪体积、PCATMA低于中度组,FAI高于中度组(P<0.05).不同斑块性质患者冠周脂肪参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钙化组冠周脂肪体积高于混合组,PCATMA高于非钙化组、混合组,FAI低于非钙化组、混合组(P<0.05).MACE组病变血管两支及以上、冠脉重度狭窄占比、FAI高于非MACE组,PCATMA低于非MACE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冠脉重度狭窄、高FAI值是患者随访1年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FAI和PCATMA单独应用预测AUC分别为0.736(0.634~0.838)、0.673(0.572~0.774),联合应用AUC为0.857(0.785~0.930),高于上述指标单独应用(P<0.05).结论 不同冠脉狭窄程度和斑块性质的冠心病患者表现出不同的冠周脂肪CTA特征,冠脉重度狭窄、高FAI值是患者随访1年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FAI和PCATMA对患者MACE发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冠心病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冠周脂肪体积冠周脂肪衰减指数冠周脂肪平均衰减

    冠状动脉CT成像定量参数与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王天昊饶胜国王乔张惠英...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CT成像定量参数与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临床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9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对比冠心病患者病情程度,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定量参数与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斑块数量、非钙化斑块体积、钙化斑块体积、斑块总体积、非钙化斑块负荷、钙化斑块负荷、斑块总负荷以及血管狭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MI、LVESV、LVEDV以及平均室壁应力均大于对照组,LVEF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数量、非钙化斑块体积、钙化斑块体积、斑块总体积、非钙化斑块负荷、钙化斑块负荷、斑块总负荷以及血管狭窄程度与LVEF呈负相关,与LVMI、LVESV、LVEDV以及平均室壁应力呈正相关;重建指数与LVEF呈正相关,与LVMI、LVESV、LVEDV以及平均室壁应力呈负相关,均P<0.05.血管体积与心功能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冠状动脉CT成像定量参数与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可用于评估患者治疗预后效果.

    冠状动脉CT成像冠心病相关性

    MRI人工智能辅助压缩感知心脏电影序列在心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范伟雄张添辉钟炜钟鑫威...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RI人工智能辅助压缩感知(ACS)心脏电影(cine)序列在心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连续纳入2022年5月至12月在我院行心脏MRI检查的63例受检者.所有受检者均进行常规cine和ACS-cine两种序列扫描,采用5分法进行图像质量评价.应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对2种心脏cine序列的扫描时间、图像质量评分及心室功能定量参数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 分析评价两种序列测量心室功能定量参数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 常规cine与ACS-cine序列扫描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904,P<0.001),后者可将扫描时间大幅缩短约92.82%.常规cine与ACS-cine序列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16,P>0.05).在心功能定量参数评估方面,常规cine与ACS-cine序列之间的LVEF、LVESV、RVEF、RVEDV、RVESV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LVEDV参数存在统计学差异(Z=-2.958,P<0.05).常规cine与ACS-cine序列之间的心功能定量参数(LVEF、LVEDV、LVESV、RVEF、RVEDV、RVESV)均有良好的相关性(r=0.865~0.963,P均<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常规cine与ACS-cine序列图像获取的左心室及右心室功能定量参数(LVEF、LVEDV、LVESV、RVEF、RVEDV、RVESV)平均差异均接近于零,且变异范围很小,一致性高.结论 相较于常规cine序列,ACS-cine序列能显著缩短成像时间的同时保证图像质量,并可准确分析左心室及右心室功能定量参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磁共振成像人工智能压缩感知心脏电影成像心功能分析

    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在学龄儿童心脏CTA中的应用

    谢汉民张若仙李悦龙刘永熙...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与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SSDE)两种测量方法测得的辐射剂量在学龄儿童心脏CTA检查中的差异并探讨其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77例学龄儿童心脏CTA检查的影像资料,手工勾勒中心层面轮廓作为感兴趣区(ROI),测量ROI的平均最大左右径(LAT)、CT值(CTROI)、面积(AROI).依据LAT进行分组:A组LAT<22cm,33例;B组22cm≤LAT<25cm,26例;C组25cm≤LAT<30cm,18例.记录并计算转换因子FDW和SSDEDW,分析CTDIvol与SSDEDW的差异,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性别、年龄、AROI和LAT与SSDEDw的相关性.结果 A、B、C组SSDEDW较CTDIvol分别高 197.37%、192.01%、187.68%,各组间CTDIvol与SSDEDw均存在差异(P<0.05).LAT与SSDEDW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性别、年龄、AROI与SSDEDW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 SSDEDW相比CTDIvol评估学龄儿童心脏CTA辐射剂量更为准确.LAT与SSDEDW呈正线性相关关系,LAT每增加1cm,SSDEDW增加0.44MGy.

    容积CT剂量指数心脏CTA学龄儿童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

    增强CT联合血清DSG2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陈金金陈东旭张仲伟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增强CT联合血清桥粒芯蛋白2(DSG2)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ESCC患者(ESCC组)以及同期42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食管平滑肌瘤组)的临床资料,均行增强CT检查、血清DSG2水平检测.比较两组间增强CT特征、血清DSG2水平差异.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增强CT特征、血清DSG2水平诊断ESCC的效能.结果 ESCC组肿瘤位于食管胸中段、范围超过食管壁1/2、边缘不光滑、周围间隙不清晰以及淋巴结转移所占比例、血清DSG2水平显著高于食管平滑肌瘤组(P<0.05),而ESCC组与食管平滑肌瘤组之间强化方式、坏死区域以及溃疡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独诊断相比较,增强CT特征联合血清DSG2水平对ESCC评估的AUC、约登指数、敏感度、特异度最高.结论 增强CT特征联合血清DSG2水平对ESCC的诊断具有更高的评估价值,可为ESCC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增强CT血清桥粒芯蛋白2食管鳞状细胞癌诊断价值

    CT增强联合SCC、Ca724预测食管鳞癌放化疗后复发转移的评估价值

    刘玲李涵刘玉霞孙长侠...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CT增强联合SCC、Ca724预测食管鳞癌放化疗后复发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进行放化疗治疗的103例食管鳞癌患者,根据治疗6个月后是否出现复发、转移,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73例)、预后不良组(30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CT增强纹理特征值、血清SCC、Ca72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其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临床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预后良好组入院时平均CT值、CT强化程度、血清SCC、Ca724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临床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SCC、Ca724、平均CT值、CT强化程度为放化疗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各指标单独、联合预测的AUC均>0.6,但联合预测的AUC最高,为0.864(P<0.05).结论 CT增强联合SCC、Ca724可为临床预测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后复发、转移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CT增强鳞状细胞癌抗原糖类抗原724食管鳞癌联合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