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电化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电化教育
中国电化教育

曾翔

月刊

1006-9860

cetzazhishe@188.com

010-66490927

100031

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60号

中国电化教育/Journal 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CSSCI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红色文化资源建设与应用探赜

    孟丽花田玉琪曹潇
    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内核的红色文化是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在发展数字教育、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背景下,探索红色文化数字资源的建设和应用的路径,能够为中小学德育教育提供强力支撑.当前面向中小学生的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是党史学习、爱国主义等德育子板块中的革命历史知识,尚需进一步优化资源供给,以满足中小学生通过数字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体验的多样化需求.该文基于中小学生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进行个性化学习以及平台资源继续扩容的现实需求,探索德育板块红色文化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可行路径,厘清红色文化数字资源建设的原则和内容框架,提出红色文化课程化资源的应用原则和方法,力求以红色理论、红色历史、红色精神、红色楷模、红色艺术、红色基地等多样化的资源优化平台的内容供给,满足中小学生学好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需求.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

    数字化转型赋能城乡教师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培育策略

    陈亮许姝燕成红丽
    94-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作为一种新质生产力,以数据为纽带精准联通城乡教育,助推城乡教师高效互动与紧密协同的达成.但由于数字生态向善的劳动伦理尚未形成,导致教师劳动生产缺乏内在道德规约,出现市场失灵、制度僵化、主体异化等问题,滞碍了城乡教师高质量发展进程.劳动伦理审视下,由数字化转型赋能的城乡教师高质量发展存在本体、理论、价值、实践四个维度的内在逻辑,有助于引导城乡教师谋求共同利益、生成责任伦理体系、培植数字劳动素养、创新劳动产品.基于此,城乡教师和相关责任部门应以劳动伦理为核心,围绕教师发展、政策保障、理念内化、资源配置四大方面重点发力,推进城乡教师共同体建设,形塑包容开放、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数字化转型城乡教师高质量发展劳动伦理内在逻辑数字未来

    乡村教师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责任伦理及风险应对

    龚洪陈恩伦唐旭
    102-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里,确保乡村教师坚守数字与信息责任伦理,已成为合理运用数字资源提升高质量教学的职业操守.当乡村教师在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失去责任伦理的规约与限制,易造成数字化信息茧房行为蔓延,致使数字化教学资源偏离乡土教情,损害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可信生态链.为提升乡村教师合理开发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需要明确数字责任伦理的特定取旨,从强化主体责任伦理意识、紧扣乡村教学实际、恪守求真务实底线向度,纾解"信息茧房"行为泛化隐忧,提升"数实融合"尽责能力水平,夯实"可信尚善"责任行为规范.

    乡村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高质量教学数字责任

    知识视域下中小学教师深度学习的定位与发生机制研究

    林美
    110-117,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教师工作充满的"不确定性"要求教师走出"惰性知识""秘诀知识"等知识学习的实践困境而走向深度学习.该研究以重审教师工作的内在属性为逻辑起点,借助学习科学探明作为深度学习之过程条件及结果的知识所需具备的良好结构特征,并基于此揭示教师深度学习的定位及发生机制.知识视域下中小学教师深度学习的定位在于实现"深度"的知识结构与知识应用的一体化,使教师在具备"具体性"、系统性等良好知识结构的同时,能深度理解知识并能将知识运用于新情境,解决复杂的新问题,实现知识的高通路迁移.指向知识迁移的教师深度学习过程可归纳为直觉投入、解释说明、理论化与整合、内化与迁移四个要素,同时需具备起始于有价值问题的"具身"探究,探究过程中的理论知识指导与"理智"在场,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的互动等内在逻辑特征.

    深度学习知识迁移教师知识学习实践智慧理论理性

    基于数字孪生与仿真推演的工程教育深度学习模式构建研究

    蒋林浩张艳鹿杨光
    118-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孪生与仿真推演的融合所具备的虚实映射、现实场景复刻等功能为工程教育深度学习的实现提供了具象表达的有力载体.数字孪生与仿真推演的融合构筑工程教育深度学习展开的载体基础、多向度实现工程教育认证核心理念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全方位重塑面向工程实践应用的工程能力和思维等是数字孪生在工程教育深度学习中得以推进的主要路径.该文在剖析基于数字孪生与仿真推演融合的工程教育深度学习包含开辟知识传递路径、建构立体化高效课堂、创建验证情境、重构师生角色及关系、支持实现持续改进的多维评价等维度的理论框架基础上,探索并构建了基于数字孪生与仿真推演融合的三阶段五环节工程教育深度学习模式,以期为工程教育深度学习的有效展开、提升工程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视角和思路.

    数字孪生仿真推演工程教育深度学习模式构建

    语义波理论指导下的虚拟英语写作课堂教学:理念与实践

    刘国兵任梦楠
    126-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不断积累成长的过程,学生只有不断地积累相关写作知识,才能拓展写作内容的丰富性,做到有话可写、有话能写、有话会写.如何借助智慧教育促进学生写作知识的建构与积累、提高写作场景的真实性,成为当前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该研究基于Karl Maton的语义波理论,以智慧教育为导向,旨在探索高中虚拟英语写作课堂教学的理念与方法,为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技巧、促进学生相关写作知识的建构与习得、提高英语写作教学效果提供新的视角,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智慧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语义波智慧教育虚拟现实(VR)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数智时代高校教育改革及实践教学探索——评《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管理及其信息化建设》

    任丙超李伟平
    2408-11页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音乐专业声乐课程设置的有效思路——评《"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声乐教学模式探索》

    孙定海
    2408-9页

    重庆"S2C"数字教育变革模式的洞察与展望——评《数据驱动下的智慧课堂精准教学》

    明中会
    2408-1-2408-2页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评《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探索》

    朱文伟
    2408-7-240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