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动物检疫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动物检疫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中国动物检疫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肖肖

月刊

1005-944X

cjaq@public.qd.sd.cn;zgdwjy@sina.com

0532-85623545

266032

青岛市南京路369号

中国动物检疫/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Health Inspec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中国动物检疫》杂志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主办,于1982年创刊,是我国动物防疫检疫与动物卫生领域的科技指导性期刊。本刊被入选为全国(兽医学类)中文核心期刊,并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生物学文摘数据库》收录,是国家兽医兽药、饲料和兽医器械行业的重点宣传媒介。本刊着重宣传我国动物卫生与动物流行病学领域的政策、法规、标准以及管理、科研成果、技术创新,并跟踪国际最新动态,服务于我国动物防疫检疫与动物卫生事业,为促进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为确保畜产安全献计献策。本刊发行对象主要是全国各级动物防疫、检疫部门、各地畜牧兽医站、肉品生产加工企业、肉制品营销单位、国家大型各级参考试验室、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以及畜禽饲养、兽药、饲料等生产销售单位等。 本刊设有政策法规类、监督管理类、技术研究类、技术推广类和信息资讯类五大类二十几个栏目,主要栏目有“政策法规”、“案例分析”、“口岸之窗”、“体系建设”、“防疫管理”、“行业报道”、“肉品安全”、“试验研究”、“专论综述”、“流行病学”、“防检技术”、“疫病防治”、“疫情报道”、“动检快讯”以及相关专栏等,具有学术性、时效性、科普性等特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起动物诊疗机构将人用药品用于动物案的评析与思考

    李科聂昂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7月,A市农业农村局接到群众举报,反映某宠物医院涉嫌将人用药品用于宠物治疗.经立案调查,认定当事人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根据《兽药管理条例》规定,经集体讨论和法制审核,作出"罚款32 0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本文对该案件的适格主体、违法事实、法律适用、自由裁量、处罚程序等内容进行了点评,并对案件进行了分析与思考,提出了增加兽药供应、加强兽药市场监管、严格规范公正执法、修改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普法宣传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同类案件的查处提供参考.

    动物诊疗人用药品监督执法思考

    尼帕病毒病疫苗研究进展

    张慧戈胜强刘爽王晓华...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尼帕病毒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1998 年在马来西亚首次出现.引起该病的病原为尼帕病毒,它是一种单负股RNA病毒,可感染猪、马、犬、猫等多种动物,对人的致死率可达75%以上.目前,尚无有效疫苗上市.该病毒的表面糖蛋白是目前疫苗研究的主要靶标.以此为靶标,已有多种候选疫苗在不同动物模型中表现出良好的免疫效果,其中亚单位疫苗、重组活载体疫苗和mRNA疫苗是当前研究热点,已有3 种相关人用候选疫苗进入临床试验.目前尼帕病毒病兽用疫苗研究进展缓慢,而兽用疫苗的使用可以有效预防病毒的跨种传播,符合"同一健康"理念,因此应加大兽用疫苗的研发力度.本文对尼帕病毒病不同类型疫苗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疫苗研究中的问题,以期为尼帕病毒病疫苗研究提供参考.

    尼帕病毒疫苗研究人兽共患病

    鸭瘟病毒载体疫苗研究进展

    封莹洁孟鸽房立春罗娟...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疫苗接种是控制疫病的有效方法一,其中病毒载体疫苗以其转染效率高、外源基因表达水平高等优点成为当前疫苗的重要研究方向.鸭瘟病毒基因非常适合作为插入和表达其他病原体的外源抗原基因,并且随着CRISPR/Cas9 技术、细菌人工染色体技术、同源重组技术等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鸭瘟病毒作为最有前途的载体被广泛应用于传染病疫苗研发.经试验验证,基于重组鸭瘟病毒载体的禽细菌病疫苗以及禽流感、鸭病毒性肝炎等多种病毒病疫苗均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本文综述了鸭瘟病毒作为疫苗载体的特点、鸭瘟病毒的基因编辑技术和鸭瘟病毒载体疫苗应用研究进展情况,以期为进一步研发鸭瘟病毒载体疫苗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新发传染病预防提供新策略.

    鸭瘟病毒病毒载体疫苗基因编辑技术疫苗研发

    鸭坦布苏病毒病病原学及其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王淑英赵光平肖发沂朱绍辉...
    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引起的一种以病毒性脑炎(雏鸭、育成鸭)及产蛋下降(产蛋鸭)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DTMUV所包含的3个结构蛋白和7个非结构蛋白,各有其重要功能,对于DTMUV致病机制和疫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多种用于鸭坦布苏病毒病临床诊断或实验室检测的方法,如检测病毒颗粒的病毒分离鉴定和免疫组化,检测特异性蛋白或抗体的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以及检测病毒核酸的常规RT-PCR和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本文就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病原学和诊断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深入研究和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鸭坦布苏病毒病原学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骆驼蜱与蜱媒病研究进展

    孙明
    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骆驼可适应于自然界高热干旱、长期缺水的恶劣环境,具有巨大的使用价值.骆驼的生存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这些病原微生物严重危害骆驼的健康和生产.研究表明:嗜驼璃眼蜱是非洲大部分地区和亚洲部分国家在骆驼上寄生的优势蜱种,但随着动物及其产品在各大陆间的运输,骆驼蜱种的流行范围逐步扩大;寄生于骆驼的蜱可以传播立克次氏体病、无形体病、支原体病、Q热等细菌病病原,巴贝斯虫、泰勒虫、伊氏锥虫等寄生虫,以及多种病毒,其中很多病原是多种动物共患病和人兽共患病病原.骆驼蜱及其传播的病原不仅能够损害骆驼的健康和生产,也会对其他家畜及公共卫生产生重要影响,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对骆驼蜱的控制及蜱媒病的防控.本文通过梳理对骆驼危害严重的蜱以及通过蜱传播的疾病,以期掌握寄生于骆驼的蜱种及其传播的致病性病原,确保骆驼产业健康发展,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蜱媒病骆驼细菌病寄生虫病病毒病

    兔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左海莉张莹辉张晓茜程君生...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一种有效检测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PEC)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根据EPEC的eaeA基因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对引物和探针的最佳浓度分别进行了优化,并研究了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同时,应用该方法对临床兔粪样品进行了检测,并与国家标准推荐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EPEC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阳性质粒的最低检测限为2.97 拷贝/μL,批内重复和批间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均低于 3%,临床样品的阳性检出数量高于国标推荐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良好、敏感性高、重复性理想,能够准确检出兔粪球样本中的EPEC核酸,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荧光定量PCReaeA基因

    生鲜乳中16种致病微生物多重荧光定量PCR集成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肖沙赵格赵建梅向祝...
    86-95,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生鲜乳中微生物快速通量检测的需求,建立多重荧光定量PCR集成方法,从而快速检测生鲜乳中潜在的 16 种致病微生物,通过设计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目标菌株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验证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等,建立了稳定的 4 组多重集成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并利用人工污染的生鲜乳样品对所建立的方法和传统培养法进行了验证比较.结果显示:各对引物探针对目标菌株均能有效识别并扩增,每组体系中引物探针未发现交叉反应,对其余 3 组体系的 12 株非目标菌均未有特异性反应;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低于 3%;该方法对布鲁氏菌的最低检出限为 102 CFU/mL,对阪崎肠杆菌、志贺菌、沙门菌等7种致病微生物的最低检出限为103 CFU/mL,对蜡样芽胞杆菌、弯曲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8种致病微生物的最低检出限为 104 CFU/mL;所建方法和传统培养法对人工污染不同致病菌的各 25 份样品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多重集成荧光定量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及重复性好,可实现对生鲜乳样品中多种致病微生物的快速高效检测,为生鲜乳微生物性风险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致病微生物多重荧光定量PCR生鲜乳集成检测技术

    鸡NLRP3蛋白表达、多克隆抗体制备与初步应用

    许萌萌黄萌萌王国栋于航博...
    96-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禽病病原触发炎症的分子机制,通过克隆和分析鸡源NLRP3 基因,原核表达和纯化了NLRP3蛋白,随后用纯化的NLRP3 蛋白免疫小鼠制备了NLRP3 多克隆抗体,对该抗体进行了ELISA效价检测,并初步测试了该抗体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Western blot试验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成功表达重组蛋白NLRP3,其相对分子质量约87 kDa,能与His标签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成功制备鸡NLRP3蛋白多克隆抗体,其ELISA效价高达 1:32 000;Western blot和IFA检测中,NLRP3 多克隆抗体可与NLRP3 原核表达蛋白和真核表达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还可检测到由IBDV触发的以及LPS刺激产生的巨噬细胞HD11 内源性NLRP3 蛋白的上调表达.结果表明,制备的鸡NLRP3 蛋白多克隆抗体免疫原性较好、效价较高.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禽病病原诱发炎症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工具.

    NLRP3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炎症检测

    猪ETEC K88ac、K99黏附素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多表位疫苗载体构建

    张铭洋辛长卫赵格曲志娜...
    104-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猪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引起的仔猪腹泻是规模化猪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国内和国际上制备ETEC疫苗的靶基因多为其黏附素基因K88ac、K99.本试验通过分析ETEC K88ac、K99 黏附素蛋白的生物学信息,将抗原表位进行组合,设计了一种同时含有K88ac、K99 基因的多表位重组疫苗载体.首先应用ProParam、SOPMA和GOR软件分析K88ac、K99 蛋白的理化特性及二级结构,应用IEDB与ABCpred软件预测二者的B细胞抗原表位,应用RANKPEP软件预测Th细胞表位,应用IEDB与NetMHC-4.0 软件预测CTL细胞表位;然后将预测的B细胞、Th细胞和CTL细胞抗原表位加上接头序列,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组合,分别设计多表位连接多肽Ⅰ、Ⅱ和Ⅲ;最后通过分析抗原性、致敏性,筛选抗原性最强的连接多肽,并对其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共筛选出 9 个抗原表位,按照不同的排列组合获得了 3 种连接多肽,其中连接多肽Ⅱ抗原性最强,为 0.906 8;应用AllerTOP v.2.0 在线工具对连接多肽Ⅱ进行过敏性预测,发现其没有过敏性;应用ZpGJn4 在线工具对连接多肽Ⅱ进行三维建模,发现其结构表位暴露性较好,易与抗体结合,在蛋白分子构象上符合表位设计要求.将该多表位肽的氨基酸序列按照乳酸菌密码子嗜好性反向翻译为核苷酸序列,随后插入pET28a载体中获得了pET28a-KT质粒.结果表明,构建的连接多肽Ⅱ适合作为多表位疫苗的备选载体蛋白.多表位肽的设计及pET28a-KT质粒的获得为下一步构建表达ETEC多表位抗原的重组乳酸菌提供了技术支撑.

    ETEC多表位疫苗K88acK99

    草药白接骨醇提物对耐药性牛源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观察

    伍春红皮泉张森豆晓霞...
    112-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价草药白接骨醇提物对牛源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效果,先采用试纸扩散法分析从黔东南牛场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菌株的耐药性,再用琼脂扩散法测定白接骨醇提物对该耐药菌株的抑菌圈直径大小,并用微量稀释法和菌落计数法,测定白接骨醇提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分离的牛肺炎克雷伯菌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和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不敏感,对环丙沙星和头孢曲松敏感;白接骨醇提物对临床分离的具有耐药性的牛源肺炎克雷伯菌抑菌圈直径可达(30.54±0.55)mm,优于头孢曲松;MIC和MBC分别为 0.78 mg/mL和 1.56 mg/mL.结果表明,草药白接骨醇提物对多重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具有较好的体外抑菌效果,在当前耐药性普遍且严重的畜牧养殖中,草药白接骨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肺炎克雷伯菌白接骨中草药体外抑菌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