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杨玉凤

月刊

1008-6579

cjchcl@163.com

029-87679391

710004

西安市西五路中段157号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hild Health Car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专属国家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技术性期刊。本刊以反映中外儿童保健学的学术动态和科研成果,交流优生、优育、优教知识及儿童保健管理经验,介绍新的适宜实用技术,提高儿保工作者的素质,促进儿童保健事业发展为宗旨。以广大儿保工作者、儿科医生、科研人员,计划生育人员等为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声明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编辑部
    290页

    运动干预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会功能的研究进展

    侯耀奇宋湘勤
    291-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社交障碍是其典型症状之一,会限制其与他人建立和维护正常的社交关系,对生活和发展产生严重负面影响。传统治疗方法虽有效,但耗时且成本高,而运动干预作为一种新兴治疗策略已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球类运动、格斗类运动、水上运动以及综合运动都已经在干预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梳理了针对ASD儿童社会功能而采用的运动干预相关研究,进行整合与分析,旨在为ASD儿童的治疗、干预方案的开发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孤独症谱系障碍运动干预社会功能沟通儿童

    药物遗传学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盐酸哌甲酯治疗的影响

    任苗苗陈立
    296-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神经发育障碍之一,以与发育水平不匹配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为主要表现,可能导致多种功能损害,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盐酸哌甲酯(MPH)是一种ADHD一线治疗药物,临床应用广泛,但部分患者对药物治疗无反应、出现不良反应等原因过早终止治疗。在治疗中引入药物遗传学的概念可能为ADHD的个体化干预开辟新的途径。本文旨在综述药物遗传学对ADHD儿童MPH治疗的影响,为临床药物治疗及管理提供参考。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药物遗传学盐酸哌甲酯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

    我国儿童维生素A和维生素D营养现状及缺乏共病问题

    荫士安杨振宇
    301-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维生素A和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仍然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儿童中同时存在维生素A和维生素D缺乏问题,0~12岁儿童中维生素A以边缘性缺乏为主(约30%);0~18岁健康儿童中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较普遍,其中严重缺乏率为2。46%、缺乏率为21。57%、不足率为28。71%,缺乏率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增高。由于维生素A和维生素D各自的生物活性代谢物视黄酸和1,25-二羟基维生素D3具有激素样特性,而且这两种代谢物都是由体内不同的组织和细胞从其维生素前体合成,通过与核激素受体结合远程对靶细胞两者可能发挥协同作用。在中低收入国家和贫困地区的5岁以下营养不良儿童中,同时存在较高比例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缺乏(共病),这会以高度特异性的方式影响机体的免疫反应,除了导致生长发育障碍(如生长迟缓、运动发育迟缓),还增加感染性疾病(如反复呼吸道感染、腹泻)、过敏性疾病(如哮喘、特应性皮炎)、神经发育障碍(抽动症、孤独症谱系障碍)等疾病的易感性。因此,对于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儿童维生素A和维生素D同时补充,可促进其健康发展。

    维生素A维生素D儿童共病营养状况

    青少年自杀意念及行为的家庭治疗

    陈建玲刘漪
    307-31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范围内,自杀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对自杀意念和行为的有效预防和干预是至关重要的。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心理治疗及支持性心理治疗对于改善青少年自杀意念和行为有积极的作用,但是青少年工作者常常不只与青少年一人进行工作,往往还需要纳入其家人、照料者以及其他相关人员。本文综述基于家庭的青少年自杀意念和行为的有效干预方法。

    家庭治疗认知行为治疗辩证行为治疗自杀自伤

    亲子同床睡眠的现状以及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徐敏单延春冉霓杨召川...
    312-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同床睡眠作为儿童睡床方式的主要形式之一,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备受关注。目前研究表明,同床睡眠在儿童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人群、不同地区及不同种族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也有研究同床睡眠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母乳喂养、婴儿获得足够的安全感等,另一方面却导致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发生率增加、夜醒次数增加等。因此,了解目前儿童同床睡眠的现状及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对指导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同床睡眠母乳喂养婴儿猝死综合征养育照护儿童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干预方法及发展趋势

    邹红朱健芳罗佳怡李丹丹...
    317-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社交交往和沟通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和兴趣范围狭窄等症状。目前,针对ASD的干预方法主要包括行为干预、药物干预、物理干预、体育干预及补充与替代医学干预方法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ASD的干预方法将朝着个性化干预、深度学习技术、基因治疗和神经反馈技术等方向发展。这些新的干预方法将有望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孤独症谱系障碍行为干预药物干预物理干预

    益生菌对孤独谱系障碍患者核心症状干预效果的荟萃分析

    蔚然孔锐关陆阳王永露...
    32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益生菌对孤独谱系障碍(ASD)患者核心症状的治疗效果,为ASD的治疗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知网,英文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共7个数据库中有关益生菌干预孤独谱系障碍患者核心症状影响的文献,检索期限为2000年1月到2023年5月。采用Rev Man5。4进行Meta分析,计算效应量合并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分析和亚组分析。结果 共纳入10项研究343名患者。Meta分析显示,对于ASD核心症状得分干预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34,95%CI:-0。55~-0。12,P<0。05),亚组分析显示,在亚洲人种中展开的试验疗效不显著(SMD=-0。32,95%CI:-0。63~0。00,P=0。05),而在高加索人种中疗效显著(SMD=-0。35,95%CI:-0。65~-0。06,P<0。02)。按年龄分组,发现包含成人的试验疗效不显著(SMD=-0。12,95%CI:-0。57~0。33,P=0。61),只包含未成年人的试验中疗效显著(SMD=-0。40,95%CI:-0。65~-0。16,P=0。007)。按疗程分组,干预不超过3个月(SMD=-0。35,95%CI:-0。66~-0。03,P<0。05)和超过 3 个月(SMD=-0。33,95%CI:-0。62~-0。03,P<0。05)的疗效均显著。按菌株分组,单一菌群疗效不明显(SMD=-0。16,95%CI:-0。46~0。15,P>0。05),复合菌群疗效显著(SMD=-0。51,95%CI:-0。81~-0。21,P<0。05)。结论 益生菌治疗对于改善ASD患者的核心症状有效,但受人种、年龄和菌株等因素影响,在高加索人种、未成年人群中使用复合菌群的条件下有更好的疗效。

    孤独症谱系障碍益生菌核心症状系统综述Meta分析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饮食睡眠问题及相关因素

    胥柯周勤吴明磊宋丽...
    329-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睡眠和饮食行为问题的分布情况及其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的机制研究与临床干预奠定基础。方法 选取2023年1-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门诊就诊的211名2~7岁ASD患儿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91名正常儿童为ASD组和对照组。采用孤独症行为检查表(ABC)评估ASD儿童的行为,采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和自编问卷分别评估两组被试的睡眠问题和饮食行为。使用x2检验、t检验、非参数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ASD儿童睡眠问题和饮食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结果 ASD组睡眠问题和食物选择性问题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76、17。299,P<0。05)。ASD组患儿CSHQ总分[(48。55±6。07)分]高于对照组[(45。24±5。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94,P<0。05)。ASD儿童更有可能出现就寝习惯、入睡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夜醒、异态睡眠、睡眠呼吸暂停等睡眠问题(P<0。05)。在ASD儿童中,有饮食行为的儿童CSHQ总分增高,且在食物选择性(种类选择性、质地选择性和异食癖)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03,P<0。05)。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睡潜伏期延长受到ABC量表躯体运动分量表得分(OR=1。063)的正向影响,无食物质地选择性(OR=0。524)和无异食癖(OR=0。343)的负向影响。结论 ASD儿童常伴随更严重的睡眠问题和饮食行为问题。有饮食行为问题的ASD儿童睡眠问题更严重。ASD儿童入睡潜伏期延长受到躯体运动、食物质地选择性和异食癖的影响。

    孤独症谱系障碍睡眠问题饮食行为儿童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杀态度、意念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赵娟娟熊祖平王昆唐新龙...
    334-338,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杀态度、意念,并分析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旨在为临床治疗青少年抑郁症并降低其自杀率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0月六安地区确诊的376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病例组,另选取376例正常青少年设为对照组。采用自杀态度调查问卷(QSA)、Beck自杀意念评估量表(BSS)、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两组青少年的自杀态度、自杀意念及家庭环境进行调查,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杀态度、意念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杀态度、意念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的QSA、BSS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t=43。352、96。527,P<0。001);病例组FES-CV量表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得分低于对照组(t=25。487、14。573、22。160、18。906,P<0。001),矛盾性得分高于对照组(t=30。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0~25岁(OR=2。016、2。261)、病情重度(OR=2。115、2。192)、成长环境为城市(OR=2。442、2。557)均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对自杀持积极态度、自杀意念强的危险因素(P<0。05)。病例组的QSA、BSS量表得分与FES-CV量表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得分均呈负相关(QSA:r=-0。891、-0。933、-0。788、-0。698,BSS:r=-0。901、-0。832、-0。725、-0。637,P<0。05),与矛盾性得分呈正相关(r=0。848、0。883,P<0。05)。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态度、意念均高于正常青少年,年龄、病情、成长环境均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杀态度、意念的影响因素,且患者自杀态度、意念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青少年抑郁症自杀态度自杀意念家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