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魏丽惠

双月刊

1672-1861

zgog@163.net

010-88324270;88324179

100044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11号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2000年5月,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的妇产科专业学术期刊。办刊的方针:以临床实用性为主,主要面向临床应用及其相关基础研究,力求及时、准确地反映我国妇产科疾病诊治水平及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果,同时介绍国内外最新进展,促进学术交流,提高妇产科医师的专业理论及临床经验,提高我国妇女疾病的诊治、预防及保健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子宫内膜癌诊疗已经进入分子时代

    李立伟王建六
    97-98页

    影响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患者复发的临床因素分析

    肖泽睿王益勤周蓉鹿群...
    9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EH)及子宫内膜癌(EC)患者保留生育功能完全缓解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至2023年3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保留生育功能随访时间6个月以上并且完全缓解的EC及AEH患者240例。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比较无复发生存时间,logistic回归分析及Cox生存分析评估影响复发相关因素。结果 240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4。70个月(23。93 个月,80。25 个月),复发率为 24。58%(59/240),其中 EC 的复发率为 30。9%(34/110),AEH 为 19。2%(25/130)。患者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为19。58个月(10。16个月,41。53个月)。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病理类型(P=0。014)、口服孕激素时间(P=0。024)、身体形态指数(P=0。009)、合并肥胖(P=0。005)及身体圆度指数(P=0。01)是影响完全缓解后的EC及AEH患者的复发的主要因素。K-M生存分析显示,病理类型(P=0。015)和是否接受维持治疗(P=0。020)组间的无复发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生存回归分析显示,病理类型(P=0。017),身体形态指数(P=0。003)和肥胖(P=0。009)是影响EC及AEH患者完全缓解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C及AEH患者在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完全缓解后,病理类型、身体形态指数、合并肥胖、身体圆度指数及是否接受维持治疗为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

    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保留生育功能肿瘤复发身体形态指数

    宫腔镜下"5+x"冷刀活检法在早期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崔夏夏王益勤何翊姣刘媛媛...
    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一种精准评估早期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保育治疗患者子宫内膜活检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3年3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行初次治疗并定期评估的保留生育功能的早期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71例,保育治疗期间通过宫腔镜下"5+x"冷刀活检法(宫腔镜下分别于子宫腔的5个点,即前壁、后壁、左侧壁、右侧壁、宫底和x点,即宫腔病灶组织)钳取子宫内膜组织或刮宫术进行取样,动态评价子宫腔各壁组织情况和病理变化;根据评估方法分为3组:宫腔镜下"5+x"冷刀活检法(5+x组)22例、宫腔镜下刮宫术(刮宫术组)16例、宫腔镜下"5+x"冷刀活检+刮宫术(联合组)33例,比较三组的临床特征和保育治疗及生殖结局。结果 ①宫腔镜"5+x"冷刀活检法在保育治疗≤6个月、7~9个月、10~12个月、>12个月的宫腔5壁(包括宫底、前、后、左、右子宫壁)取材数分别为(4。9±0。4)个、(4。8 土 0。4)个、(4。7±0。7)个、(4。8±0。6)个,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壁活检位点取样失败率分别为12。7%、21。4%、26。1%、20。0%,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宫底取样失败率为80%,高于其他四壁;宫腔x位点取材数分别为(1。4 土0。7)个、(1。5±0。6)个、(1。3±0。6)个、(1。0±0。0)个,x点所在位置左侧壁占42。1%、右侧壁占36。8%,高于其他壁;保育治疗>9个月未缓解病变率分别为前壁16。0%、后壁24。0%、左侧壁20。0%、右侧壁20。0%、宫底20。0%。②保育治疗期间漏诊率刮宫术组(12。5%)高于5+x组(4。5%)和联合组(3。0%),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率5+x组(31。8%)高于刮宫术组(12。5%)和联合组(15。2%),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下"5+x"冷刀活检法作为早期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保育治疗评估系统具有临床操作性,并同时可处理直径<5 mm的宫腔病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宫腔镜"5+x"冷刀活检早期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保留生育功能

    子宫内膜癌中腺病毒早期2区结合因子1表达情况及与错配修复蛋白关系的研究

    陈舒月冯文
    10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腺病毒早期2区结合因子1(adenovirus early region 2 binding factor 1,E2F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错配修复蛋白(mismatch repair proteins,MMR)之间相关性。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RT-qPCR)法检测6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E2F1表达量,免疫组化SP法测定子宫内膜癌组织中4种MMR蛋白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E2F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mRNA表达量(1。62±1。2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37±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E2F1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在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脉管间质浸润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神经侵犯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R蛋白缺失组较MMR表达正常组E2F1表达量更高(P<0。001)。结论 E2F1在子宫内膜癌中高表达,且可能与MMR之间存在一定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

    子宫内膜癌错配修复蛋白腺病毒早期2区结合因子1林奇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和体重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陈轶前王益勤龚晶晶白莲花...
    113-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和体重对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108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治疗前体重、糖脂代谢指标及治疗中体重变化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胰岛素抵抗是影响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完全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OR=0。156,95%CI:0。032~0。756,P=0。021);治疗期间体重增加的患者未成功妊娠的风险更大(OR=0。084,95%CI:0。015~0。461,P=0。004);体重及糖脂代谢指标预测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和妊娠结局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6和0。754。结论 胰岛素抵抗是影响肿瘤完全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中体重增加是影响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保留生育治疗过程中应对患者的体重及糖脂代谢指标进行重点监测及管理,以提高疗效。

    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保留生育治疗体重糖脂代谢

    基于血管生成因子构建并验证子宫内膜癌风险预后模型

    张果杨潇王建六
    118-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因子(angiogenic factors,AFs)与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预后风险的关系,构建并验证基于AFs相关基因的EC患者预后模型。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EC患者基因表达谱数据和临床资料,采用limma包筛选差异表达的AFs基因。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筛选与552例EC患者预后相关的AFs。将TCGA整体人群依据1∶1比例分成测试集和验证集,基于训练集人群进行Lasso回归分析构建风险预后模型。利用K-M生存分析、ROC曲线分析测试集和验证集中预后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基于AFs相关基因预后模型和临床特征因素建立诺莫图。结果 构建并验证了基于7个AFs相关基因(NR3C1、TNFRSF18、MAL、CDKN2A、PROS1、ASB2和GRB14)的EC预后模型。K-M曲线分析显示,高风险评分患者较低风险评分患者预后更差(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在测试集、验证集及整个队列入群中该预后模型的5年生存预测AUC值分别为0。829、0。756和0。790。GESA富集分析显示,与低风险患者相比,高风险患者在细胞周期、DNA复制、ERBB信号通路等有显著富集(P<0。05)。基于AFs相关基因和临床特征因素构建了诺莫图,校准曲线评估其预测准确性较好。结论 本研究构建并验证了一种基于AFs相关基因的EC患者预后模型,该模型可以用于精准预测EC患者的预后,并基于独立预后因素构建诺莫图,有助于协助临床医生判断患者预后并做出最佳临床决策。

    子宫内膜癌血管生成因子风险预后模型诺莫图

    SOX1和PAX1甲基化检测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者的分流作用

    吴盼盼何玉胡晓文许驰...
    12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脱落细胞中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1(sex determining region Y box protein 1,SOX1)和配对盒家族基因1(paired box gene 1,PAX1)甲基化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阳性者的分流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本院宫颈癌筛查中临床资料完整的HR-HPV阳性者243例,同时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TCT)和SOX1和PAX1甲基化检测,并转诊阴道镜和宫颈活体组织检查。比较PAX1和SOX1甲基化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癌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在243例患者中,病理检查结果阴性(包括宫颈正常和宫颈炎患者)126例、CIN1 67例、CIN2 28例、CIN3 15例及鳞状细胞癌7例。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SOX1和PAX1甲基化检出率与宫颈病变等级呈正相关(r=0。577,P<0。001)。在HR-HPV阳性患者中,SOX1和PAX1甲基化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ROC曲线下面积(AUC)为82。0%、89。6%、67。2%、95。1%及0。858,均高于TCT(68。0%、69。9%、37。0%、89。4%及0。690,P<0。001),且SOX1和PAX1甲基化检测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Kappa=0。662)优于TCT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Kappa=0。289)。在非HPV 16/18型高危型HPV患者中,SOX1和PAX1甲基化检测的效能也高于TCT,SOX1和PAX1甲基化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Kappa=0。586)也优于TCT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Kappa=0。242)。结论 在HR-HPV阳性者中,SOX1和PAX1甲基化率与CIN级别呈正相关,较TCT而言,HR-HPV检测联合甲基化检测可提高对CIN及宫颈癌的诊断率,降低阴道镜的转诊率。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1配对盒家族基因1甲基化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远处转移模式与预后:基于SEER数据库的回顾性研究

    姚丽红朱丽红
    127-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mall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SCNEC)的远转模式与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2000年1月至2018年12月确诊为宫颈SCNEC 285例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log-rank检验组间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以评估原发肿瘤(T)、区域淋巴结(N)和远处转移(M)等不同变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在描述了特定转移部位的35例SCNEC中,肝脏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n=7,20。0%)。有远处器官转移(M1)组患者的中位OS明显低于无远处转移(M0)组(27个月vs 10个月,P<0。001)。年龄>40岁、黑色人种、T4、N1、M1、原发部位未手术和未化疗是O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P均<0。05)。与未接受原发部位手术(化疗)相比,接受原发部位手术(化疗)的中位OS显著延长(手术:M0:41 个月 vs 24个月,P<0。001;M1:14个月 vs 8个月,P=0。016;化疗:M0:29个月 vs 11 个月,P=0。0069;M1:13个月vs3个月,P<0。001)。是否接受放疗对OS无影响(M0:P=0。63;M1:P=0。69)。结论 原发部位手术和化疗可同时明显改善M0和M1宫颈SCNEC的OS。年龄、种族和TNM临床分期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肿瘤转移放射疗法化疗预后

    妇科门诊1 582例高雄激素血症患者病因分析

    杨蕾杨欣
    13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妇科门诊女性高雄激素血症患者病因及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门诊高雄激素血症患者的病因及临床资料。对纳入患者按目前公认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结果 ①高雄激素血症1 582例患者中,病因占比依次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1 277例(80。72%)、甲状腺疾病30例(1。90%)、使用雄激素药物29例(1。83%)、卵巢肿瘤20例(1。26%)、高泌乳素血症14例(0。89%)、肾上腺因素3例(0。22%);病因不明209例(13。21%)。②按年龄病因分层(排除不明病因),排前 3 位:<25岁组:PCOS(20。73%,328/1 582)、高泌乳素血症(0。38%,6/1 582)、甲状腺疾病(0。32%,5/1 582);25~35 岁组:PCOS(51。42%,706/1 582)、甲状腺疾病(1。17%,16/1 582);36~40 岁组:PCOS(10。85%,149/1 582),甲状腺疾病和使用雄激素均为(0。32%,5/1 582),共 155 例;>40 岁组:PCOS(5。94%,94/1 582)、甲状腺疾病、使用雄激素药物和卵巢肿瘤均为(0。25%,4/1 582),共106例。结论 高雄激素血症就诊病因前3位是PCOS、甲状腺疾病和使用雄激素药物,肾上腺疾病及雄激素分泌肿瘤少见;PCOS在各年龄段发病率均居首位,且多发于40岁前;应结合病因进行进一步治疗。

    高雄激素血症PCOS肾上腺皮质增生病因

    上皮膜蛋白1在上皮性卵巢癌顺铂耐药中的作用及意义

    曾庆松彭笑何文容王晓雯...
    136-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上皮膜蛋白1(epithelial membrane protein 1,EMP1)在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顺铂耐药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共收集56例EOC复发再次手术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OC组织中EMP1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积分光密度(IOD)描述其表达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EMP1 mRNA及蛋白在SKOV3及SKOV3/DDP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其对预后影响。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顺铂敏感组中EMP1蛋白的IOD值为9。45±3。42,顺铂耐药组为17。70±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qRT-PCR结果显示,EMP1 mRNA在SKOV3/DDP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SKOV3细胞(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KOV3/DDP细胞中EMP1蛋白的表达高于SKOV3细胞(P=0。002)。ROC曲线显示,EMP1表达高、低水平的截断值,IOD的截断值为11。37,ROC曲线下面积为8。821,灵敏度为80。65%,特异度为80。00%。所有患者均已随访到生命终点,EMP1高表达组患者总生存时间(OS)的中位数为14。0个月,而低表达组为23。0个月。Cox回归分析显示,EMP1表达水平与OS显著相关(HR=5。936,P<0。001)。结论 EMP1可作为顺铂耐药的标志物,是EOC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上皮膜蛋白1上皮性卵巢癌顺铂耐药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