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魏丽惠

双月刊

1672-1861

zgog@163.net

010-88324270;88324179

100044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11号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2000年5月,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的妇产科专业学术期刊。办刊的方针:以临床实用性为主,主要面向临床应用及其相关基础研究,力求及时、准确地反映我国妇产科疾病诊治水平及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果,同时介绍国内外最新进展,促进学术交流,提高妇产科医师的专业理论及临床经验,提高我国妇女疾病的诊治、预防及保健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欢迎订阅《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140页

    二维超声与静脉超声造影在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姚惠敏刘慧萍乔磊唐军...
    14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静脉超声造影对瘢痕妊娠(ca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诊断价值及在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就诊于我院妇科临床疑似瘢痕妊娠并决定终止妊娠的患者64例,术前均行二维超声检查。其中30例患者同时术前行静脉超声造影检查,以正常宫壁做对照,根据妊娠囊滋养血管部位、造影剂到达时间及峰值强度等进行评估。以宫腔镜手术及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二维超声与静脉超声造影对CSP的诊断效能,并辅助判断术前是否需行子宫动脉栓塞。结果 64例患者中,确诊为CSP患者46例,非CSP患者18例。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瘢痕妊娠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率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93。48%、61。11%、86。00%、78。57%、84。38%、0。773;超声造影分别是95。45%、87。50%、95。45%、87。50%、93。33%和0。915。同时,静脉超声造影与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CSP诊断一致有23例(76。67%),不一致7例(23。33%);分型一致14例(60。87%),不一致9例(39。13%),为术前是否行子宫动脉栓塞提供依据。结论 超声造影与二维超声相互补充,弥补单一采用二维超声的不足。二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可提高瘢痕妊娠诊断的准确率,对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及应用价值。

    瘢痕妊娠超声彩色多普勒静脉超声造影动脉栓塞

    初产妇阴道试产结局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陈美文葛莉娜
    145-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初产妇阴道试产结局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构建初产妇阴道试产预测模型。方法 按1:1选取同期经阴道试产,试产结局为异常分娩(包括阴道手术助产和中转剖宫产)和正常分娩足月单胎初产妇的临床资料共626例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可能影响试产结局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回归结果构建预测模型。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膜早破、分娩镇痛、临产前体质指数、宫高、脐带绕颈、胎儿头围、胎儿腹围为异常分娩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孕妇身高和宫颈Bishop评分为异常分娩的独立保护性因素(OR<1,P<0。05)。依据偏回归系数构建模型方程,ROC曲线下面积为0。839(95%CI:0。8018~0。8754),模型通过Homer-Lemeshow检验,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x2=0。212,P=0。121)。结论 影响初产妇异常分娩发生的因素较多,根据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对初产妇异常分娩的发生有一定预测能力,可对孕妇进行产前评估。

    初产妇试产结局危险因素预测模型

    基于液质联合技术对妊娠期糖尿病母儿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及子代相关性研究

    蔡小桃潘石蕾李敏仪卢沛超...
    150-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液质联合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进行母儿非靶向代谢组学及与子代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1月本院足月择期剖宫产手术的GDM及健康妊娠者,分别作为GDM组(n=30)及对照组(n=30)。两组均取外周血和脐血,采用LC-MS法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并比较两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血糖、血气分析、1分钟Apgar评分及不同时间胆红素。结果 ①GDM组和对照组母血、脐血的代谢中,负离子模式下,母血增加的代谢物有溶血磷脂酰胆碱18:2代谢物、聚乙烯等,减少的代谢物有3-氨基-1H-吡唑并[4,3-c]吡啶-4,6-二醇、N-二乙基十二胺等,脐血增加的代谢物有甘氨胆酸、十八烷酸等,减少的代谢物有1β-二甲基尿酸、3-羟基-2-辛基戊二酸等;②经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显示,模型稳定可靠;③GDM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出生血糖、24 h胆红素和48 h胆红素分别为(3 165。82±210。88)g、(4。56±0。36)mmol/L、(93。08±34。31)μmol/L 和(154。80±39。89)μmol/L,对 照 组 分 别 为(2 763。24±212。57)g、(4。06±0。40)mmol/L、(73。40±24。27)μmol/L 和(132。83±29。57)μmol/L,GDM 组新生儿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GDM母体血和脐血增加的代谢物可能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并推测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出生血糖、24 h胆红素和48 h胆红素有关。

    液质联合技术妊娠期糖尿病代谢组学新生儿

    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治疗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伴或不伴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临床疗效的前瞻性研究

    王晓楠郭瑞霞邱海峰付翰林...
    15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Nocardia rubra cell wall skeleton,Nr-CWS)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持续感染伴或不伴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伴或不伴LSIL的患者108例,按照3∶1的比例随机分为研究组(81例)和对照组(27例),完成随访94例,其中研究组68例,对照组26例。研究组给予宫颈局部应用Nr-CWS,对照组给予不含Nr-CWS的安慰剂。比较两组治疗后的1、4、8、12个月HPV转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1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19。12%(13/68)和3。85%(1/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12个月研究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4。41%(37/68)、72。06%(49/68)和 82。35%(56/68),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 23。08%(6/26)、38。46%(10/26)和 38。46%(10/2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研究组中,治疗后12个月,HPV16、HPV18和非HPV16/18的有效率分别为 82。61%(19/23)、62。50%(5/8)和 84。21%(32/38),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 LSIL的HR-HPV持续感染和不伴LSIL的HR-HPV持续感染组有效率[85。19%(23/27)和80。49%(33/4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中分泌物增多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8。82%(6/68)和7。69%(2/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用Nr-CWS治疗HR-HPV持续感染或伴LSIL的HR-HPV 持续感染者有一定的疗效。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产前超声诊断胎盘绒毛膜血管瘤19例及妊娠结局分析

    曹淑娜李全琳张耀月苏晓荣...
    160-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胎盘绒毛膜血管瘤(placental chorioangioma,PCA)超声声像图特点及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经超声诊断、分娩后经病理诊断的19例PCA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点、胎儿合并症、妊娠结局。结果 19例PCA患者中,超声声像图表现为胎盘实质内边界清晰,回声低于胎盘实质的典型均质低回声团块9例,不典型的有低回声团块伴周边及内部点线样强回声3例,非均质回声4例,囊实混合性3例;合并羊水过多5例,心血管异常5例;引产1例,剖宫产14例,阴道分娩4例;足月产10例,早产9例;新生儿体重1 430~4 090g,因早产伴低出生体重儿或新生儿呼吸窘迫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5例;除1例因孕周过小家属放弃治疗引产外,余新生儿均结局良好。结论 PCA超声声像图为胎盘内轮廓规整,边界清晰的富血供占位为主,产前较易诊断;PCA径线大于10cm或位于脐带胎盘插入点时需密切监测胎儿心血管异常;PCA胎儿若无其他结构畸形,可继续妊娠。

    胎盘绒毛膜血管瘤产前超声胎儿合并症妊娠结局

    COL4A5基因新发突变致Alport综合征的患者行胚胎植入前单基因遗传学检测1例

    闫爱琴胡瑞马晓玲李瑞云...
    162-163页

    分子分型在早期子宫内膜癌保育治疗的应用现状

    孙明军马海燕张萌郭钰珍...
    164-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长,伴随着发病年龄的年轻化及初次生育年龄的推迟,EC患者的生育需求越来越迫切。各指南相继提出了EC患者的保育治疗,虽在细枝末节上稍有差别,但总体内容上大同小异。分子分型自2013年提出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外对其在EC预后和保育治疗方面的意义展开了深入研究,本文就分子分型在早期子宫内膜癌保育治疗的应用进行综述。

    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保育治疗

    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能力治疗决策中的应用及发展

    程瑾周蓉王建六洪楠...
    167-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保留生育能力是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临床决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手术切除为主的治疗方案相比,其存在较高的疾病进展风险。因此,有保留生育能力需求的患者,需要满足严格的适应证选择标准。除了符合病理相关指标外,通过影像学获得侵犯深度、范围以及转移信息,对于非手术治疗决策的制定至关重要。其中,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以其高软组织分辨力、多参数、多平面成像特点,能够准确且客观评估上述信息,并已成为EC患者保育治疗决策前的标准检查方法。同时,随着影像组学的发展,能够通过对无创图像进行数据挖掘,从而扩大了磁共振成像的评估范围。因此,本文针对MRI在EC保育治疗决策中的应用和发展予以综述。

    子宫内膜癌磁共振成像保留生育能力

    子宫间叶性肿瘤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

    张琪松沈丹华
    170-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病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子宫间叶性肿瘤新的分子遗传学特征不断被发现。本文总结子宫间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特别总结了近年来其分子病理进展及相关临床治疗,包括FH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PGR及PLAG1基因重排、SMARCA4缺失型未分化子宫肉瘤、伴NTRK基因融合子宫肉瘤等子宫间叶性肿瘤的形态学、分子病理学改变,帮助临床医师提供患者合适的分子遗传学检测及治疗方案。

    子宫间叶性肿瘤子宫平滑肌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分子遗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