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魏丽惠

双月刊

1672-1861

zgog@163.net

010-88324270;88324179

100044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11号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2000年5月,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的妇产科专业学术期刊。办刊的方针:以临床实用性为主,主要面向临床应用及其相关基础研究,力求及时、准确地反映我国妇产科疾病诊治水平及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果,同时介绍国内外最新进展,促进学术交流,提高妇产科医师的专业理论及临床经验,提高我国妇女疾病的诊治、预防及保健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靶向测序技术检测下生殖道细胞学标本确认子宫内膜癌基因突变的潜在价值

    王轶男杜辉戴文魁张文勇...
    517-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下生殖道细胞学标本用于检测子宫内膜癌突变的可行性及适用于中国女性的靶向基因集。方法 本研究纳入子宫内膜癌患者34例,采用靶向测序检测下生殖道脱落细胞标本(脱落细胞组)和子宫内膜癌组织(肿瘤组织组)中的突变。脱落细胞组包括患者经阴道自取和医生在宫颈取样的标本。比较不同采样方法检出突变的一致性。根据致病突变频率结合文献调研选取靶向基因集。结果 脱落细胞组和肿瘤组织组突变检出率分别为93。55%(29/31)和100%(34/34),突变检出的Kappa 一致性为0。860。脱落细胞组致病突变检出率(54。84%,17/31)低于肿瘤组织组(85。29%,2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医生取样的标本合格率(85。29%,29/34)高于阴道自取(52。94%,1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两者的突变检出率和致病突变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31和P=0。474)。PIK3CA、PETN、TP53、ARID1A、CTNNB1、KRAS、MTOR和NF1这8个基因累计在医生取样和阴道自取样的致病突变率分别为93。75%和100。00%。结论 下生殖道细胞学标本可用于检测子宫内膜癌突变,其中PIK3C4、PETN、TP53、ARID1A、CTNNB1、KRAS、MTOR和NF1可构建在中国女性中具有高突变检出率的靶向基因集。

    子宫内膜癌自取样医生取样靶向测序阴道宫颈脱落细胞

    早期子宫内膜癌合并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保育治疗8例临床分析

    崔夏夏何翊姣王益勤李晓伟...
    521-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子宫内膜癌(EC)合并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疗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8例EC合并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情况及生殖结局。结果 ①8例患者EC病理均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其中5例病理分级G1,3例G2,盆腔磁共振成像(MRI)均无子宫深肌层浸润(浅肌层浸润4例)。其中EC合并卵巢癌患者6例,病理类型为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合并卵巢交界性肿瘤2例。卵巢肿物均为单侧卵巢受累,其中右侧卵巢7例,左侧卵巢1例;②6例EC合并卵巢癌患者中经保育治疗完全缓解4例,其中分子分型为POLE超突变型2例、CNL1例,中位治疗完全缓解时间8。5个月(3~10个月),自然妊娠并足月分娩1例;2例EC合并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中完全缓解1例,完全缓解时间11个月,经人工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并足月分娩;③8例患者中无浅肌层浸润EC 4例,完全缓解1例;合并浅肌层浸润EC 4例,完全缓解3例。8例患者中,EC病理类型POLE超突变2例,CNL5例;2例POLE超突变型的子宫内膜癌完全缓解,5例CNL型缓解3例。结论 EC合并卵巢恶性肿瘤病理类型以低级别、早期、上皮性肿瘤为主,预后较好,在谨慎评估并严密随访中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是可行的。

    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和卵巢双原发癌卵巢癌卵巢交界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

    超声造影联合CA125、阻力指数在诊断交界性卵巢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刘雅歆王绒莉刘慧萍耿京...
    526-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联合血清学CA125、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在诊断交界性卵巢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BOT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3年11月本院常规超声检查诊断的交界性卵巢肿物55例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CEUS及CA125,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55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良性21例、交界性34例。CA125 ≥ 35 U/mL患者19例,其中良性组1例,交界组18例(P<0。05);良性组RI为0。55±0。13,而交界组为0。45±0。10(P<0。05);交界组CEUS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的造影剂消退时间早于良性组(P<0。05),两组间到达时间及增强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US诊断BOTs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4。1%、47。6%和76。4%,CEUS联合CA125、RI诊断BOTs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和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5。3%、81。0%、83。6%和0。889,高于单一检测技术(均P<0。05)。结论 超声造影联合CA125、阻力指数明显提高交界性卵巢肿瘤的诊断效能。

    超声造影交界性卵巢肿瘤CA125阻力指数

    早期妊娠丢失的超声表现与遗传学检测结果关系的分析

    赵小秋崔婉婷
    530-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妊娠丢失(early pregnancy loss,EPL)的超声表现与胚胎遗传学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1 279例EPL的遗传学检测结果和超声影像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818例流产组织中,检出908个染色体畸变,包括非整倍体(772个,85。02%)、致病性基因组拷贝数变异(pathogenic copy number variations,pCNVs)(97 个,10。68%)和三倍体(39 个,4。30%)等,其中 16-三体(163个,17。95%)、X单体(143个,15。75%)及22-三体(117个,12。89%)等频率较高。超声表现为"空囊"的占比在染色体异常检测结果阴性组(164/461,35。57%)、多个畸变组(31/79,39。24%)、pCNVs组(28/56,50。00%)和嵌合型单一畸变(single aberration,SA)组(36/89,40。45%)中相对较高(P<0。05)。妊娠囊直径和顶臀长均值在SA组、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组和纯合型SA组中相对较高(P<0。05)。妊娠5~8周时妊娠囊直径<50th与染色体异常相关(P<0。05)。不同孕周超声测量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444、0。401、0。485、0。494和0。498。结论 胚胎的超声测量值对染色体异常的预测能力有限,不同的染色体构成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

    早期妊娠丢失超声染色体异常

    双胎妊娠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和妊娠结局分析

    鲍引娣张珺范翠芳杨菁...
    534-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合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383例双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GDM组(研究组)82例和糖耐量正常组(对照组)301例。分析两组一般临床特征、母婴妊娠结局和GDM发病危险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高龄41。5%(34/82)、孕前超重/肥胖35。4%(29/82)、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病史13。4%(11/82)、辅助生殖技术受孕75。6%(62/82)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 17。9%(54/301)、19。9%(60/301)、6。3%(19/301)、59。1%(178/301)](P<0。05);研究组胎膜早破发生率15。9%(13/82)、产后出血3。7%(3/82)、妊娠期高血压7。3%(6/82)、子痫前期20。7%(17/82)、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7。1%(14/82)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3%(10/301)、0。7%(2/301)、0。7%(2/301)、1。0%(3/301)、2。7%(8/301)](P<0。05);研究组平均新生儿出生体重[(2 385。5±504。4)g]和任一大于胎龄儿(LGA)发生率 30。5%(25/82)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 278。8±535。4)g、17。9%(54/301)](P<0。05)o 高龄(P=0。022)、妊娠前体质指数(BMI)(P=0。008)、辅助生殖受孕(P=0。009)、PCOS病史(P=0。032)和妊娠期体重增长(P=0。001)均为双胎妊娠合并GD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双胎妊娠合并GDM增加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产后出血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但对新生儿结局影响有限;高龄、妊娠前BMI、辅助生殖受孕、PCOS病史及妊娠期体重增长均会增加双胎妊娠合并GDM的风险。

    双胎妊娠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危险因素

    妊娠期阴道内镜宫颈息肉切除术与妊娠结局分析

    张露平张生澎郭蕾边茜...
    538-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阴道内镜宫颈息肉切除术后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3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妊娠合并宫颈息肉伴有反复阴道流血,并接受阴道内镜宫颈息肉切除术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蜕膜息肉组(15例)和宫颈息肉组(37例)。结果 52例患者中,蜕膜息肉组手术的孕周及分娩孕周明显早于宫颈息肉组(P<0。05),蜕膜息肉组术后的阴道流血率(26。67%)、自然流产率(26。67%)、早产率(26。67%)及胎膜早破率(33。33%)明显高于宫颈息肉组术后的阴道流血率(5。40%)、自然流产率(0)、早产率(5。40%)及胎膜早破率(16。22%),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病理为蜕膜息肉及术后阴道流血率是早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与妊娠期宫颈息肉相比,蜕膜息肉术后更容易发生不良的产科结局,蜕膜息肉及术后再次阴道流血是发生早产的高危因素。

    阴道内镜妊娠期宫颈息肉蜕膜息肉宫颈息肉切除术早产

    妊娠期缺铁、镉暴露与子痫前期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谭虹丁爱玲李飞董旭东...
    542-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孕妇体内铁(Fe)与镉(Cd)含量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筛选并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期间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135例孕妇入组,按照是否发生PE,将其分为正常组(60例)和PE组(75例)。分别测定两组母血、脐带血及胎盘组织样本中的Fe与Cd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E组孕妇的年龄明显偏大,产前体重和产前体质指数(BMI)均高于正常组(P<0。05)。而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身长、5分钟Apgar评分及胎龄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PE组母血Fe含量[(7。10±2。29)mg/L]明显低于正常组[(8。02±1。6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 PE 组中母血和胎盘的 Cd 含量[(0。08±0。07)mg/L、(0。80±1。58)mg/L]均高于正常组[(0。06±0。04)mg/L、(0。30±0。1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正常组中母血和脐血Fe和Cd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4882,P<0。0001;r=0。2943,P<0。05),PE组中母血、胎盘和脐血中Fe和Cd均显著正相关(r=0。3367,P<0。01;r=0。2910,P<0。05;r=0。2313,P<0。01)。此外,正常组与 PE 组中母血 Cd 与脐血 Cd均存在高相关性(r=0。95,P<0。0001;r=0。91,P<0。0001)。结论 孕妇体内Fe和Cd含量可能与PE有关,同时PE患者体内Cd与Fe含量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关系。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胎盘屏障氧化应激

    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第三次抗尿失禁手术1例

    陈美辰龙熙翠苗娅莉周江洪...
    546-547页

    卵巢低级别浆液性癌内分泌治疗研究进展

    辛雪焕邱春萍姜洁
    548-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卵巢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居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首位,卵巢低级别浆液性癌(low-grade serous carcinoma,LGSC)是一种少见的上皮性卵巢癌,约占浆液性卵巢癌的5%~10%,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化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LGSC多见于年轻女性,肿瘤呈惰性,对化疗反应率低,激素受体表达水平较高,在初治及复发性LGSC患者中内分泌治疗效果良好,NCCN指南将内分泌治疗纳入LGSC维持治疗的方式之一,内分泌治疗可能成为LGSC研究和发展方向。

    卵巢低级别浆液性癌激素受体内分泌治疗

    光动力疗法治疗阴道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刘昱吴瑞芳李瑞珍李长忠...
    551-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阴道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有癌变潜能,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持续感染、年龄、宫颈上皮内瘤变、子宫颈癌病史、放疗史等密切相关。近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传统治疗方法如药物、激光、手术、放疗均为无选择性组织去除性治疗。寻找一种安全、有效、无创及靶向的治疗方法有很大的临床需求。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通过一系列光化学发应选择性破坏病变组织,在妇科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本文就PDT治疗阴道HSIL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光动力疗法阴道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阴道上皮内瘤变人乳头瘤状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