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肛肠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黄乃健

月刊

1000-1174

0531-82913309 82950414-6287

250011

济南市文化西路42号

中国肛肠病杂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急性肠梗阻急诊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及危险因素分析

    王倩王秋平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肠梗阻急诊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以及影响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21年4月至2023年8月于我院急诊手术治疗的14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切口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感染组均取患者切口脓性分泌物进行病原菌检测,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应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40例急性肠梗阻急诊手术者中,术后切口感染27例(19.29%);病原菌检测共检出菌株36株,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年龄≥60岁、BMI≥28 kg/m2、合并糖尿病、夏季实施手术、手术时间≥120 min、Ⅲ类切口、血运性肠梗阻是导致急性肠梗阻急诊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肠梗阻急诊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影响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很多,对于年龄大、肥胖、合并糖尿病、夏季实施手术、手术时间长、Ⅲ类切口、血运性肠梗阻者临床应积极予以干预.

    急性肠梗阻急诊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病原菌

    麻醉结肠镜检查前单次和分次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肠道准备的效果及胃液残留量比较

    杨莹张雪冯磊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麻醉结肠镜检查前单次和分次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肠道准备的效果及胃液残留量.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本院接受麻醉结肠镜检查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选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进行肠道准备,一组于检查当日早上一次性服用2盒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A组),另一组于检查前一日晚和检查当日早上分别服用1盒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B组).比较2组肠道准备效果、检查依从性、肠道气泡、胃液残余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肠道准备总优良率、结肠镜检查总依从率高于A组(P<0.05);2组肠道气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胃液残余量明显少于A组(P<0.05);B组肠道检查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与单次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肠道准备相比,麻醉结肠镜检查前分次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肠道准备效果更好,患者检查依从性更高,胃液残留量及不良反应更少.

    结肠镜检查麻醉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肠道准备胃液残留量

    老年住院结肠镜检查者肠道准备不良风险因素分析

    李晓燕贾春岭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住院结肠镜检查者肠道准备不良的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23年1月1日至10月31日于我院住院行结肠镜检查的95例老年患者,以Boston肠道准备量表(BBPS)评分评估肠道准备质量,得分总分≥6分且任意一节段肠道(左半结肠、横结肠、右半结肠)评分均≥2分者为肠道准备合格,得分总分<6分或具有任意一节段肠道评分<2分者为肠道准备不良.分析不同特征患者肠道准备情况,并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导致肠道准备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在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文化程度、合并糖尿病、合并便秘、结肠手术史、腹部/盆腔手术史、是否为首次结肠镜检查、行走能力方面,不同分组患者肠道准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分析发现,年龄≥70岁、BMI≥24 kg/m2、合并糖尿病、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有结直肠手术史、有便秘史、首次结肠镜检查是导致肠道准备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住院老年患者接受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质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临床上应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以提高肠道准备质量.

    老年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质量风险因素

    儿童轮状病毒肠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

    陈敬王松江李玉凤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轮状病毒肠炎的危险因素并总结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3例腹泻患儿,依据是否有轮状病毒感染分为感染组(35例)和无感染组(48例),比较2组患儿临床相关资料,对于P<0.05的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儿童轮状病毒肠炎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干预措施.结果:2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喂养方式、维生素A补充、维生素D补充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居住农村、老年人看护、每天户外活动时间<1 h、患儿及其家属手卫生较差、有轮状病毒肠炎接触史、营养不良患儿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农村、老年人看护、每天户外活动时间<1 h、患儿及其家属手卫生较差、轮状病毒肠炎接触史、营养不良是轮状病毒肠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居住农村、老年人看护、每天户外活动时间<1 h、患儿及其家属手卫生较差、轮状病毒肠炎接触史、营养不良是导致儿童轮状病毒肠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具有独立危险因素的患儿应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降低轮状病毒肠炎发生率.

    儿童轮状病毒肠炎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快速康复理念在结直肠癌围术期的应用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马静汤玉梅侯梦晓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结直肠癌围术期的应用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5月至2023年2月于我科拟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快速康复理念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应激反应指标[血清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2(IL-2)]、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情绪状态[汉密尔顿焦虑评分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评分表(HAMD)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最早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比对照组早(P<0.05).术前一天,2组Cor、CRP、IL-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2组Cor、CRP、IL-2水平均升高,观察组升高幅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患者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HAMD、HAMA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围术期基于快速康复理念进行护理干预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轻机体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结直肠癌快速康复理念胃肠功能应激反应

    肛周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1例

    张静陶佳李敏
    61页

    1例直肠癌患者行全盆腔脏器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

    李洋王晓冉马宏文龙裕...
    62-63页

    补充与替代疗法治疗帕金森病相关便秘的研究进展

    倪嘉淳陶美樊文彬江琼...
    64-68页

    帕金森病相关便秘补充与替代疗法治疗

    结肠癌相关miRNA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陈奕铭蒲永平巫加袁学刚...
    69-72页

    结肠癌miRNA诊断治疗

    罢极之本论治便秘理论浅析

    余佼林周愉郭振川宫毅...
    73-76页

    慢传输型便秘肝-大肠罢极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