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高等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高等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

陈浩李石纯

半月刊

1002-4417

010-62243806

100082

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

中国高等教育/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专业理论刊物。宣传党和国家关于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探讨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交流各类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研和后勤管理工作经验,介绍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的事迹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面提升校企合作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能级

    杨振斌
    1页

    教育科技人才事业一体推进的政策演进与高等教育改革策略

    吴正国
    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规律,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谋划,探索出了一条坚持高位推动、系统集成、聚势赋能的教育科技人才事业一体发展之路.在教育科技人才事业一体推进逻辑中,高教系统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构建以高质量教育体系牵引人才赋能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力的崭新格局;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强化以高水平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对接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战略支点;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以高素质人才队伍支撑科教融汇与产教融合优化联通的适配系统,最终实现服务高质量发展"1+1+1>3"的聚合突破效能.

    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事业一体统筹推进的规律性认识

    段从宇胡礼群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科技人才领域的相关资料剖析表明,三者的一体统筹推进具有内在的关系性规律、发展性规律和实践性规律.主要包括:教育科技人才在支撑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具有双重叠加效应;强制实施高位统筹的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是贯通三者一体化推进的关键动力阀门;三者一体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效能发挥更多有赖于政府积极引导而非市场自发调节;"世界教育中心、科技中心、人才中心"在发展演进上的耦合支撑性和一体同构性是三者一体统筹推进的逻辑根由;尊重并顺应教育科技人才事项各自地位及特性是更好统筹三者一体化推进的基本方法论;"新质生产力"是三者一体统筹推进的落脚点和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作用点.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资源配置效能发挥新质生产力规律性认识

    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必须牢牢把握教育的三重属性

    潘玉腾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就要深刻领会、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坚持从国家利益的政治高度谋划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政治原则不动摇,将讲政治的要求贯穿于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全过程;把握教育的战略属性,坚持从教育科技人才事业一体推进的战略上布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职能,协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把握教育的民生属性,坚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民生上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要下大力气填补高等教育的区域"鸿沟",推进高校分类改革,兜住高等教育质量底线.

    教育属性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十大着力点

    于发友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高等教育战线要紧密结合高校职能定位,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着力点,提高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推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突破性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人才智力支撑.

    综合改革立德树人创新机制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超学科、重思维、智能化

    钱旭红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变革与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大学教育的革新之路在于超学科、重思维、智能化.以超学科打破学科专业壁垒,突破知识和学科的界限,开展未来大学形态的前瞻性探索;以重思维体现思维导向,用全面而多样的思维能力超越知识无限的人工智能;以智能化携手并驾驭人工智能,将智能教育体现在学、教、评、治等各方面.未来将出现以"超限"教育为特色优势的大学,用"最大的原则性+最大的灵活性"培养人才、推动创新.

    教育变革超限超学科重思维智能化

    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三重维度

    白刚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具有三重维度:其理论维度是凝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让世界知道"理论中的中国";其实践维度是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让世界知道"现代化中的中国";其文明维度是实现文明观的变革,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让世界知道"文明中的中国".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中国理论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的基本途径

    肖贵清叶新璐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的基本遵循.坚持"同步推进",核心是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引领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实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学生.坚持"同步推进"的关键,是通过思政课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教师队伍各个环节,进一步全面系统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在同步推进过程中,要注意突出重点、强化支撑和系统集成,不断增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党的创新理论同步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四维向度

    徐礼平刘珊珊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体系完备、内涵丰富,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既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迫切需要,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树牢学生立志报国强国兴国的有力举措.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从把握根本点、注重基本点、找准切入点和夯实落脚点四维向度着力,以提升融入实效.

    科技自立自强高校思政课科技创新报国强国兴国

    高校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关键瓶颈与突破思路

    吴伟周翔宇冯家浩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迭出,促成高校层面形成了工作体系、制度体系和平台体系,有力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到"向新质生产力转化"转型,是新阶段科技成果转化的必然要求,关乎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和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局.目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供需失配、服务失专、协同失调等关键性瓶颈,亟需从加强重大需求前置、推动人才跨界流动、强化优质服务供给、创新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予以突破,最终打通从重大创新成果策源到新质生产力提升的良性循环.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新质生产力重大需求导向国有资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