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罗荣杰

双月刊

1004-9770

gjwsjy@sina.com;gjwsjy@tom.com

010-59194058

100026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2号楼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Frontier Health and Quarant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宗旨是防止传染病的传入传出,保护人体健康,为维护口岸食品安全促进国际贸易与友好往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肺结核患者视黄醇结合蛋白4、降钙素原水平及其对耐药性的预测价值

    苏锐马佳丽夏迎龙田静...
    484-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肺结核患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及对耐药性的预测价值,为肺结核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386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2个月后依据痰液抗酸杆菌培养及抗结核药药敏试验结果将患者分为耐药组和非耐药组,统计两组患者入院时RBP4、PCT水平,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结核患者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BP4、PCT对肺结核患者耐药性的预测价值.结果 386例肺结核患者中有40例(10.36%)耐药.耐药组的肺内空洞发生率及PCT水平高于非耐药组,维生素A、RBP4水平低于非耐药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维生素A、RBP4水平升高为肺结核耐药的保护因素(OR=0.331、0.258,P<0.05),肺内空洞、PCT水平升高为肺结核耐药的危险因素(OR=3.367、10.444,P<0.05);ROC曲线分析得出RBP4联合PCT预测的AUC明显高于单一预测(P<0.05).结论 与非耐药肺结核相比,耐药肺结核患者的RBP4水平降低、PCT水平升高,且两者联合检测对肺结核耐药性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肺结核视黄醇结合蛋白4降钙素原耐药性预测

    NG-test Carba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及其药物敏感性和同源性分析

    刘建晓薛云刘向芹白现英...
    488-491,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NG-test Carba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并分析其药物敏感性及同源性.方法 选取邢台市第三医院分离的50株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CRE)菌株,分别采用NG-test Carba、mCIM/eCIM试验进行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金属β-内酰胺酶(IMP)、维罗纳整合子编码的金属β-内酰胺酶(VIM)、苯唑西林酶和碳青霉烯酶(OXA-48)表型分析,并以PCR鉴定结果为标准,评价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采用VITEK2试验检测其药物敏感性,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ERIC)PCR法检测其同源性.结果 PCR扩增显示有40株CRE菌株携带产碳青霉烯基因,NG-test Carba试验检测KPC的灵敏度为100.00%(35/35),检测NDM的灵敏度为100.00%(4/4);mCIM/eCIM检测KPC的灵敏度为91.42%(32/35),检测NDM的灵敏度为100.00%(4/4).两种方法与PCR结果一致性较高,且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94,P>0.05).50株CRE菌株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78.00%),其次是左氧氟沙星、头孢唑林、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头孢吡肟、阿莫西林、阿米卡星、替加环素.ERIC-PCR共检测出5种类型,其中Ⅰ型7株,Ⅱ型23株,Ⅲ型2株,Ⅳ1株、Ⅴ型1株,6株未扩增出有效条带.结论 本院CRE菌株产碳青霉烯酶表型主要是KPC和NDM基因,且具有多重耐药性和高度遗传多样性.NG-test Carba试验和mCIM/eCIM可快速、准确、简便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可用于临床和流行病学的监测.

    碳青霉烯酶基因表型药物敏感性同源性

    dnmt3b基因多态性与小儿HBV易感性及持续性感染的关系

    曾媛媛龚艳红周莹张鹏程...
    492-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DNA甲基转移酶3B(dnmt3b)基因多态性与小儿乙型肝炎病毒(HBV)易感性及持续性感染的关系,为预防和治疗乙肝提供新的依据和策略.方法 选取中大惠亚医院2020年6月-2023年2月收治的HBV感染患儿104例,另选取院内同期健康体检儿童104名作为健康对照,采用PCR和DNA测序技术检测dnmt3b基因多态性.根据患儿治疗6个月内结局分为持续性感染组和感染后转阴组,分析持续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04例HBV感染患儿经抗HBV治疗后78例患儿HBsAg转阴,余26例患儿HBsAg持续阳性.持续性感染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76.51±19.35)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72.34±20.06)U/L、血清 HBV DNA 载量(124.61±11.07) ×103/ml,均高于转阴组(P<0.05),持续性感染组dnmt3b基因rs1550117位点中GG基因频率(73.08%)高于转阴组(39.74%)(P<0.05);ALT、AST、血清HBV DNA载量、dnmt3b rs1550117 GG基因型是小儿HBV持续性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HBV感染组dnmt3b rs1550117位点中GG基因频率(40.08%)高于健康对照组(20.19%)(P<0.05).结论 dnmt3b rs1550117基因与HBV患儿的易感性及持续性感染有关,且GG基因型HBV患儿易感性的风险更高.

    乙肝病毒儿童易感性持续性感染DNA甲基转移酶3B基因多态性

    张家港市2021年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21190例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包德锋朱敏孙宁邵海枫...
    496-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张家港市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狂犬病暴露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暴露后处置情况,为更好地提高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服务质量和狂犬病综合防治提供建议.方法 收集2021年张家港市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收治的21 190例病例的流行病学监测资料,利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张家港市共有15家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分布在全市9个片区.2021年全市共有21 190例狂犬病暴露后就诊病例,暴露率为1.48%;虽然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5-8月呈明显上升趋势,8-11月呈明显下降趋势;男女比例1∶1.17,男性病例数9 758(46.05%),女性病例数11432(53.95%).涉及年龄范围广泛,就诊年龄最小8月龄,最大97岁;致伤动物类型以犬和猫为主;暴露部位集中在四肢.21 190例狂犬病暴露病例中,20569例(97.07%)在暴露后24h内就诊,20961例(98.92%)对伤口进行了规范处理;暴露后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种率(85.14%)和被动免疫制剂接种率(27.55%)较低.结论 需加强犬和猫的管理,开展狂犬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规范开展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疫苗接种

    2023年云南省登革热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邓淑珍刘肖钰常利涛张海林...
    500-5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新冠病毒感染大流行后2023年云南省登革热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云南省登革热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用Excel 2019和ArcGIS V10.8.2软件建立病例数据库并制图.结果 2023年云南省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3 483例,发病率28.73/10万,其中输入性病例3 297例,包括境外输入1 180例(缅甸1069例、老挝100例、其他5国11例)和境内输入2 117例(省外2例、省内2 115例).全省所有16州(市)均有病例报告,其中西双版纳州、德宏州和临沧市发生本地流行,发病数(发病率)分别为7 136例(545.64/10万)、4025例(304.74/10万)和1 102例(49.20/10万),这3个州(市)发病数占全省病例总数的90.95%(12 263/13483).主要流行期为6-12月,高峰在9月.所有年龄组均有发病,最小为1日龄,最大97岁,以20~59岁组为主,占71.69%(9 666/13 483);男女性别比为1.22∶1;职业主要为农民,占35.82%,其次为家务及待业者(12.90%)、商业服务者(8.37%)和学生(7.73%).结论 2023年云南省发生了该省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登革热暴发疫情,本地流行主要发生在滇西南中国-缅甸和中国-老挝边境地区.本次疫情与新冠病毒感染大流行后边境重新开放、人员流动性增加,登革热输入性病例大幅上升密切相关,仍需加强登革热跨境传播防控和防蚊灭蚊工作.

    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跨境传播本地流行

    沧州市2022-2023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特点及首起聚集性疫情分析

    郑炎吴秉伦张晓彤吕恒熹...
    505-5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22-2023年沧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对2023年首起聚集性疫情开展调查,为SFTS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22-2023年报告现住址为沧州市的SFTS病例数据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SFTS的流行情况和分布特征.结果 2022-2023年沧州市累计报告SFTS确诊病例18例,均为本地病例,其中死亡3例,病死率为16.67%,男女比例为1∶0.64,发病季节集中在4-10月,发病年龄50~75岁,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3.33%.2023年聚集性疫情共涉及4例确诊病例,主要通过血液及其他体液密切接触传播.结论 沧州市SFTS病例以散发为主,高危人群为中老年农民,应在重点地区加强宣传教育,做好监测预警工作.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特征聚集性疫情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家庭内密切接触者结核感染情况调查

    李红永冯冬梅倪阵
    509-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家庭内密切接触者感染结核情况,为制定结核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3年6月于西部战区总医院确诊的188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家庭内密切接触者(接触时间均大于3个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试验(PPD)和胸部X线检查筛查结核感染,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家庭关系、户籍及是否伴有可疑肺结核症状等与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PPD阳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188例确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家庭内密切接触者405人,检出活动性肺结核9例(2.22%);208例接受PPD试验,其中阳性90例(43.27%),强阳性31例(14.90%).年龄41~60岁和>60岁的家庭内密切接触者的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高于<15和15~40岁(P<0.05),且41~60岁的家庭内密切接触者PPD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不同性别的家庭内密切接触者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PPD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的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高于子女、配偶及其他关系人群(P<0.05),且不同家庭关系接触者的PPD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地户籍、伴有可疑肺结核症状的家庭内密切接触者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和PPD阳性率高于本地户籍和无可疑症状者(P<0.05).结论 肺结核患者家庭内密切接触者活动性肺结核发生率与结核潜伏感染风险较高,其中40岁以上、外地户籍、家庭关系为父母及伴有可疑肺结核症状的家庭内密切接触者是高危群体.

    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筛查活动性肺结核纯蛋白衍化物

    儿童病毒性肺炎的病原体及临床症状分析

    田雨飞左力李道醒申陈...
    513-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常见病毒性肺炎分布,并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与病原学分布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北京友谊医院治疗的病毒性肺炎患儿200例,用酶联免疫法(ELISA)定量检测5种呼吸道病毒,比较病原学分布差异,并分析不同感染类型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的差异.结果 经检测,单一感染156例,占78.00%,混合感染44例,占22.00%;单一感染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为主,占单一感染的37.18%;混合感染以流感病毒(IFV)+副流感病毒(PIV)为主,占混合感染的47.73%.年龄≤3岁患儿混合感染率为43.94%,明显高于3~7岁和>7岁患儿(P<0.05);年龄≤3岁患儿RSV感染率为59.09%,明显高于3~7岁和>7岁患儿(P<0.05);年龄>7岁患儿IFV感染率为20.00%,明显低于年龄≤3岁和3~7岁患儿(P<0.05);年龄>7岁患儿PIV感染率为47.27%,明显高于年龄≤3岁和3~7岁患儿(P<0.05).不同年龄患儿腺病毒(ADV)和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患儿感染类型及RSV、IFV、PIV、ADV和CM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感染患儿发热、湿啰音比例分别为95.45%和93.18%,明显高于单一感染患者(P<0.05),单一感染和混合感染患儿咳嗽、气喘、哮鸣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 RSV、IFV、PIV、ADV和CMV感染引起的临床症状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病毒性肺炎以RSV、IFV感染等为主,单一感染和混合感染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差异,有助于及早诊断.

    儿童病毒性肺炎病原学临床症状体征

    2018-2022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吴卫星张丽张晓煜党秀敏...
    517-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8-2022年深圳肿瘤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变迁.方法 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指南选取35种抗生素,采用纸片扩散法和E-test重点测定肿瘤患者感染中常见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药敏结果参考CLSI 2022版指南解读,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2022年,共分离到5582株临床非重复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 945株(34.8%),革兰阴性菌3637株(65.2%).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比率分别为70.1%~84.1%和9.6%~23.9%,屎肠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低于粪肠球菌,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均未表现出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替加环素耐药;在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率分别是18.3%~28.3%和50.6%~58.1%,ESBLs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比非ESBLs株高,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目(CRE)阳性率为1.1%,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是2.6%~12.6%和3.4%~15.6%;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低于12.7%.结论 深圳医院肿瘤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处于高位,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仍需警惕,应继续加强肿瘤患者耐药菌的监测.

    肿瘤患者细菌耐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郑州市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分布特点

    翟亚奇
    525-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常见呼吸道传染疾病的特点及预防策略,为传染病防控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郑州市2013年1月-2022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第一、第二、第三医院确诊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4 16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各类呼吸道传染病的年度发病率、不同季节及不同人群的发病特征.结果 郑州市2013-2022年上报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4 166例患者中,肺结核的发病率最高,达到38.00/10万;其次为流行性腮腺炎19.00/10万、流行性感冒18.00/10万.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猩红热患者中男性分别占58.05%、71.26%、57.00%、60.00%、62.86%,均高于女性;流行性感冒、百日咳患者中女性占比分别为55.78%、64.52%,高于男性;肺结核患者多为18~59岁(41.42%)和≥60岁(57.00%)人群,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感冒、麻疹、猩红热、百日咳患者多为1~13岁,分别占80.74%、50.22%、56.00%、70.00%、43.75%.2020-2022年流行性感冒发病率依次为2.54%、3.32%、3.04%.结论 郑州市2013-2022年医院确诊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较高的是肺结核,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和婴幼儿人群,且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应针对性予以防控.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策略防控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