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重庆市荣昌区HIV/AIDS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死亡风险因素,并构建预测其死亡风险的列线图模型,为识别、干预高危预后人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05-2022年在重庆市荣昌区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且年龄≥15岁的1 984例HIV/AIDS患者,利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生存时间的差异,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治疗患者死亡风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结果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死亡风险是女性的1.915倍(95%CI:1.142~3.211,P=0.014),开始治疗时≥50岁死亡风险是<50 岁的 2.185 倍(95%CI:1.367~3.493,P=0.001),注射吸毒死亡风险是异性性传播的2.834倍(95%CI:1.395~5.755,P=0.004)、被动检测死亡风险是主动检测的1.909倍(95%CI:1.009~3.613,P=0.047);确诊至开始治疗时间间隔≥1月死亡风险是<1月的1.683倍(95%CI:1,063~2.667,P=0.027),基线 CD4+T 淋巴细胞计数<200 个/μl 死亡风险是≥200 个/μl 的 4.163 倍(95%CI:2.569~6.746,P<0.001);初始治疗方案中,含奈韦拉平死亡风险是含依非伟伦的1.806倍(95%CI:1.124~2.903,P=0.015),含克力芝死亡风险是含依非伟伦的3.293倍(95%CI:1.727~6.280,P<0.001);漏服药物死亡风险是没有漏服药物的2.333倍(95%CI:1.474~3.693,P<0.001).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校验C-index为0.797(95%CI:0.753~0.84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5年、10年死亡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6、0.663.5年、10年存活率的校准曲线均与标准曲线贴合.在预测5年存活率时,阈概率0.04~0.42或预测10年存活率时,阈概率0.05~0.75,预测模型的临床获益率更高.结论 初步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能力良好,可为治疗预后高危人群的精准早识别、早干预提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