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高新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高新科技
中国高新科技

010-52165441/5456;010-52165556;010-52165449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37号院2号楼501

中国高新科技/Journal ZHONG GUO GAO XIN KE J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研究

    于波
    14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城市发展的理念也有了更加新颖的思想,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当中可以使得城市的水弹性更好,一个拥有良好水弹性的城市,可以使得城市的抗洪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应当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注重城市多方面的综合设计,使城市的这种状态能够进一步促进城市多元化发展,打造更加舒适宜居的城市环境。

    海绵城市城市规划规划设计雨水资源化利用雨水调蓄

    新型材料在乡村供水处理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马浩
    14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研究了新型可再生材料在农村安全饮水深度过滤处理工艺环节中的应用。通过分析传统材料如活性炭的局限性,并对比新型材料如纳米材料和高分子膜的性能,探讨了这些材料在提高过滤效率、增强环境可持续性方面的优势。研究采用了案例分析方法,特别是以国外典型安全饮水工程的应用案例为例,展示了新型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结果显示,这些新型材料能够有效处理复杂的水质问题,如高氟化物含量,同时降低成本和提高系统的环境可持续性。

    可再生材料饮用水过滤高分子膜

    河道清淤及污水治理的基本措施分析

    杨坤谢建状王婷张衡...
    147-148,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道清淤是维持河道通畅、保证水资源质量、整治环境污染的重要环节;污水处理是城市建设和水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和必要性工作。二者对防止洪涝灾害发生、维护水环境健康都至关重要。但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生活和工业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提高了河道治理的难度,河道污染日益加剧,严重影响社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保持。基于此,有必要开展河道清淤与污水治理研究,积极开展河道整治,通过加强污水处理、提高污水排放标准、加强水质监测等措施,保障河道整治工作顺利落实,打造河道生态科学性、完整性,保障城市水环境的质量,为城市水环境保驾护航。

    河道清淤污水治理

    LID措施在海绵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王晶
    149-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影响开发(LID)理念是海绵城市的核心要素之一,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措施包括生态植草沟、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绿色屋顶、地下蓄渗、透水路面等。文章主要从透水铺装、植草沟、雨水花园 3 方面提出LID措施在市政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并对这些措施下植物的选择提出一定思考。通过实际项目的测试对比得出,当滞留带标准低于 10。0mm/min时,道路不存在溢流情况,最大溢流量仅为 4。95mm/min,对应的入渗量始终稳定在 5。0mm/min以上,可以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LID措施市政道路景观透水铺装植草沟雨水花园

    基于边缘计算的无人机生态环境智能检测技术模拟分析

    李立伟李鑫鑫
    152-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环境检测是一个复杂且长效的系统工程,利用无人机系统能够实现动态跟踪与动态监管,而无人机平台的使用需要配套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基于此,文章以边缘计算为技术核心,以对异常点位边缘特征的提取作为技术手段,设计并开发了一套有效的图像识别与模拟系统。通过研究对主要模块的实现方式进行梳理,并对其模拟效果进行评估,得出结论:利用无人机进行航拍对生态环境进行持续动态检测成为可能,在数据处理上引入边缘计算,可以对更多的生态环境扰动因素进行监控,从而达到智能检测的目的。

    边缘计算无人机生态环境智能检测

    新生态环境体系中的绿色实验室构建

    黄秋萍葛文卿
    15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改革赋予环境监测的职能和重点任务出发,分析了环境监测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提出了"3 体系+1 机制"的现代环境监测实验室构建理念,"3 体系"即实验室必须具备的"功能体系""硬件体系""计量认证体系";"1 机制"即与社会监测机构的"联动机制",全方位论述了新型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要素构成体系及运行模式。

    体系联动环境监测构建

    天津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

    姚瑞娟王尹超蒋雨竹王江平...
    158-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天津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视角,结合天津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实践,分析了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中强化顶层设计、强化创新驱动、促进企业研发、加强人才聚力等方面的探索。从园区融合发展、主导产业集聚、创新服务体系等方面探讨其成效,从完善政策扶持、提升园区管理、优化产业环境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助力天津市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高新技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