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高校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高校科技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中国高校科技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月刊

2095-2333

zggxkj@126.com

010-62511446 62510226

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5号1103室

中国高校科技/Journal Chinese University Science & Technology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立足高校、面向社会、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科技发展政策,服务全国高校科技和产业化工作计划,指导全国高校科技和产业化工作,推介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团队和高校最新科技成果,辅导高校科技人员申报国家科技及产业化计划、基金、传播科技创业知识、总结、交流科技管理和校企管理工作经验,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架起科技、资本、产业联姻的桥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国家公共数据管理的视角探索大学校务数据治理的机制建设——以北京大学为例

    蒋广学刘福东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标国家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的原则和手段,大力推进和规范高校的校务数据治理共享,提升办学质量,改善治理能力,是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趋势、紧跟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潮流、努力提升自身办学水平的重要内容.在解读国家重要政策的基础上,以北京大学校务数据治理共享实践为例,从数据治理机制价值解析和制度化建设的角度,分析校务数据治理的重要作用,探讨校务数据共享的机制建设路径,并提供若干工作建议.

    公共数据校务数据数据共享机制建设

    高校整体性协同治理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进路

    余尚蔚张川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整体性治理理念起源于为解决管理的"零碎化"现象和政府职能"空洞化"等问题的探究,在公共管理领域应用广泛.而在教育领域,高校内部治理体系还一定程度存在部门间的壁垒、学科间的隔阂和要素间的梗阻,对推进高质量发展形成了掣肘.新型举国体制作为新时代的重要制度安排,有着丰富的内涵,极具方法论意义.映照于高等教育领域,就是要运用蕴含在其中的整体性思维、体系化方式和协同性方法,以整体性协同治理来履行好高校学科建设、科技创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时代使命.具体地,要从战略谋划、统筹要素、聚焦重点到优化体系等方面入手,以机制改革与创新形成高质量发展合力,促进一流成效产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推动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

    协同治理整体性理论内涵特征实践进路

    基于组织、权力、资源三维度的高等教育项目制治理实践问题研究

    戴笑笑段雪辉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项目制作为国家治理高等教育的新型治理机制,在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事项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该背景下,为保证高等教育项目制的顺利实施,从组织、权力、资源三个维度出发,深入探讨高等教育项目制治理实践的关键问题.高等教育采用项目制治理模式时,将项目作为独立的个体,项目实践与项目管理人员、项目供给与项目竞争、项目整体均存在碎片化的问题.基于组织维度,从团队、项目计划、资源和风险四个方面提出解决策略;基于权力维度,需要明确高校权力与政府权力、明确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并着力推进政府有序放权;基于资源维度,提出平衡和整合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策略.以期通过完善高等教育项目制治理模式,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高等教育项目制治理实践组织维度权力维度资源维度

    高职教师教学跨越发展的多重变迁与若干特征分析

    徐巧宁陆国栋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40余年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我国高职教师教学经历了初步探索、巩固提高、改革发展、内涵建设、提质培优5个阶段,一个发展周期约10年,且呈现加速跨越的态势.高职教师教学发展的内涵不断丰富,类型特点和中国特色增强,发展维度由"点""线""面"再到"体"立体化拓展,建设主体也从单一院校向政、行、企、校多元主体转变.当前各区域高职教师教学发展水平差异明显,东部领先,但区域差距在近10年来逐步缩小.而省域高职教师教学发展主要存在头部断层、尾部堆积的问题,各省份在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地区贡献、经济协调性上各具特色也存在各自的问题.统计结果显示,高职教师教学发展与地区经济显著相关,其中产教融合与地区经济相关度最高,其次为专业与课程以及教学成效,而教师教学团队、教学组织等对地区经济表现为强有力的保障作用,因此需推进高职教师教学多维有序发展.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变迁特征

    不同地区高校科技竞争力的差异分析——基于2011-2021年发展指数均值的比较

    张九鼎杨慧慧解光穆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科技竞争力的差异分析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位处不同地区高校科技水平的实际情况与发展态势.以位处东部、中部、西部不同地区的普通高校为研究对象,对2011-2021年期间不同地区高校的"R&D人员""科研经费内部支出""科技课题数""科技论文发表数""发明专利数"等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均值计算、变异系数测算.研究发现:位处东部、中部、西部不同地区高校的科技竞争力都有发展提高,但也在较多方面存在着一定差距.要解决不同地区高校科技竞争力不平衡问题,应在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等战略实施中,确保各项支持政策的落地落实落细,加快提高中西部地区高校科技竞争力.

    不同地区普通高校科技竞争力指数均值

    基于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研究生协同培养理念、路径与实践——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为例

    陈翠荣方一楠胡成玉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学研深度融合为研究生协同培养机制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在分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研究生协同培养理念、路径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在这方面的实践,从完善顶层设计、夯实"三融三跨"培养模式、开发一体化实践平台、打造复合型导师团队等方面探讨了其实践经验与成果.

    产学研深度融合研究生协同培养一体化平台"双师型"

    安全视域下飞行技术专业学生胜任力培养模式探索

    羊钊刘力铭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航空安全研究视角,构建了民航典型不安全事件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对各影响因素与事故之间的关联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依据所获取的强关联规则项集,通过贝叶斯网络建立了不安全事件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从安全视域出发,结合飞行技术人才培养及关键影响因素特点,构建飞行技术专业学生胜任力模型,该模型涵盖知识、心理和作风三大核心特质.最后,进一步探讨了安全视域下飞行技术专业学生胜任力培养模式及其实践意义和推广应用.

    飞行技术专业学生贝叶斯网络关联规则胜任力模型

    面向"信息+汽车"的产教融合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陈宇峰魏亮黄海波向郑涛...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激发了"信息+汽车"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旺盛需求.围绕国家和湖北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需求,结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产业链"办学特色,强化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突出学科交叉与融合,从凝练方向、师资建设、人才培养、条件保障等方面构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简称专硕)的培养模式.通过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效果.

    "信息+汽车"产教融合电子信息专硕学科交叉培养模式

    基于专利图谱和企业画像的企业技术推荐

    许侃陈玲张昊男于广辉...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专利数据库构建的基础上,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完成专利属性识别和相似关系抽取,实现专利结构化表示,构建专利知识图谱;整合企业所有专利资源,构建企业技术画像.基于专利图谱和企业画像,融合专利价值度指标,探究企业潜在专利技术偏好;分别实现基于矩阵分解、基于图卷积网络和基于图对比学习的专利推荐方法,比较结果,为企业用户推荐满足其需求的专利技术.研究可为企业和科研工作人员在技术发现过程中提供助益.

    专利图谱企业画像技术推荐

    结构失衡视角下大学生"慢就业"现象成因及调适策略

    问清泓胡浩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就业环境下,大学生"慢就业"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从结构失衡视角看,大学生"慢就业"受到教育结构、就业结构、产业结构、信息结构以及价值观结构等多方失衡的影响.结构失衡亟待调试,通过完善教育改革与课程设置、改进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破除就业信息壁垒以及引导形成正确价值观,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缩短就业等待时间,提高就业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结构失衡大学生就业慢就业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