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高校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高校科技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中国高校科技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月刊

2095-2333

zggxkj@126.com

010-62511446 62510226

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5号1103室

中国高校科技/Journal Chinese University Science & Technology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立足高校、面向社会、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科技发展政策,服务全国高校科技和产业化工作计划,指导全国高校科技和产业化工作,推介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团队和高校最新科技成果,辅导高校科技人员申报国家科技及产业化计划、基金、传播科技创业知识、总结、交流科技管理和校企管理工作经验,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架起科技、资本、产业联姻的桥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美国校企科技合作对大学治理的影响与借鉴

    张炜郑烨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内学界关于校企合作已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对美国校企科技合作及其与大学治理关系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文章基于校企科技合作的概念,从企业影响增强、政府干预增加、大学行政扩权、教师力量分化四个方面,介绍了美国校企科技合作对大学治理的影响;从高校研发经费来源、企业研发经费结构和大学基础研究经费比重三个维度,比较分析中美两国校企科技合作的特点,强调我国校企科技合作经费的额度更大、占比更高,但基础研究有待加强,建议进一步健全制度、深化改革、分类指导和因校制宜.

    大学与企业科技合作大学治理中国与美国比较分析

    整体性治理与高校有组织科研协同创新能力研究

    朱才朝张发栋黄琼刘一钉...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推进高校有组织科研,加快强化协同创新能力对于落实新型举国体制要求、实现科技发展新突破至关重要.然而,当前有组织科研面临着协同创新机制不够完善、协同创新能力弱小、跨部门协同攻关乏力等主要问题.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协同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文章引入整体性治理理论,基于整合、协调、网络三维度,提出党建引领、制度统一、资源均衡、信息共享、网络关系等影响有组织科研的五大关键变量,并探究其与协同创新能力的作用关系;通过问卷调查,获取重庆市各高校有组织科研的273份有效数据.通过多重中介模型分析发现,党建引领通过加强统一制度建设推动构建多主体合作网络关系;合作网络共同体以推动资源均衡分配、加强信息共享的方式为中介,为有组织科研提供各类充足的资源保障和关键的信息赋能,从而对协同创新能力施加影响.文章为完善协同创新机制提供了实证证据,并提出对策建议.

    有组织科研整体性治理理论协同创新能力影响机制

    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文本的高校学科交叉管理研究

    徐洪罗玮琳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学科交叉模式研究不仅能为高校科研管理提供有益借鉴,更可以为如何通过学科交叉解决复杂科学问题并培育普适性的科技创新生态提供有效支撑.文章采用人工智能自然语言理解技术对一所"双一流"综合性大学B校2017-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文本进行了语义分析,探讨综合性大学学科交叉的模式样态与可能动因.研究表明:学科交叉已成为普遍趋势,但不同主题、领域、院系的学科交叉强度和均匀度有所差异,优势学科更多以院系内交叉的模式开展,而相对弱势学科更多呈现跨院系交叉的模式.针对这一特征,提出通过加强高校对本校交叉学科模式认识、优化科研评估、促进交叉领域研究、科教融合发展和导入优势资源推动合作等路径强化科研管理.

    学科交叉科研管理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文本语义分析

    公共财政、课题机制与中国高水平大学创新

    张煜陈瑞飞史冬梅褚旭龙...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2008-2020年111所中国高水平大学的数据,实证研究公共财政支持中国高水平大学创新的机制,揭示科研课题在高校创新中的重要性.研究发现:公共财政能直接促进高水平大学创新,也能通过竞争性课题经费投入间接促进高水平大学创新;人员投入总规模对高水平大学创新的影响显著为负,但竞争性课题中的研发人员投入对高水平大学创新的影响却显著为正.因此,政府应增加公共财政投资,通过竞争性研究课题渠道向高水平大学提供更多的财政经费支持;高水平大学应适当精简人员投入规模,同时调整人员结构,积极申报课题,增加竞争性研究课题中的研发人力投入.

    公共财政课题机制高水平大学科技创新

    我国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马永红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需要有效嵌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着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培育战略科技人才力量.当前,我国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人才培养面临人才储备不足、高端领军人才缺乏、产学研协同培养有待加强诸多困境.面向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攻关需求和人才困境,应通过探索构建人才选拔机制、多主体协同机制、分类培育机制、人才分类评价机制等多元机制,加强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人才培养,形成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可持续的人才成长梯队.

    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培养机制科技

    导师变革型领导对研究生工匠精神的影响:一个意义建构的视角

    杨治梁潇
    3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培养造就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高校进行工匠精神培养既是一种时代责任,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文章基于意义建构理论,探讨了导师变革型领导对研究生工匠精神的影响作用以及研究生的科研意义感和科研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通过对303名学术型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实证结果表明:导师变革型领导显著正向影响研究生的工匠精神;科研意义感和科研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体认知在导师变革型领导和研究生工匠精神之间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研究生工匠精神的形成机制,为高校培养和提升研究生工匠精神提供新思路.

    导师变革型领导研究生工匠精神科研意义感科研自我效能感意义建构理论

    长三角地区非部属研究型大学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使用的困境与出路

    卜谦祥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型大学是自主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主阵地,加强研究型大学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使用是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战略交汇点,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长三角地区非部属研究型大学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科研初期稳定性支持难以保证、自由式探索很难形成持续突破、"挤出效应"与"虹吸效应"并存等困难和挑战.通过加强党建引领、团队支持、平台聚势、制度赋能、生态活化等,一定程度破解了难题,但形成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长效机制,还需要在加强研究型大学体系建设、推进一体化科创体系建设以及建立健全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体系方面下功夫.

    非部属研究型大学青年科技人才自主培养

    省级行政区域高等教育"放管服"政策创新扩散的动力机制研究

    万亚文张端鸿宋博文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与彰显权力结构变化的关键举措.文章聚焦政府职能转变的特殊属性,借助政策创新扩散理论,运用政策文本分析法,考察处于相同宏观环境中的24份省级行政区域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政策文件.在行政权力精简、服务责任扩大的前提下,发现高等教育领域的"放管服"改革政策创新扩散呈现出不同的规律性:(1)按缓慢初探期、快速响应期、平稳趋同期呈阶段性稳步推进的态势;(2)强制机制发挥主导作用但实际效应存在弱化;(3)基层首创及其再扩散现象和作用显著.

    "放管服"政策创新扩散动力机制政府职能转变

    高校生物医药专利转移速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韩朦王诗嘉董璨夏馨羽...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高校生物医药专利转移速度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以期提高专利交易效率,加大高校专利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贡献度.首先通过对南京市高校生物医药专利的转移速度进行描述性统计,其次从专利知识特性、专利转移方和专利接收方三个层面设计解释变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解释变量的相关性进行初步筛选,利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高校生物医药专利转移速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4年为南京高校生物医药专利转移的黄金期,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医药专利转移速度最快;权利要求数量、专利转移类型、专利类型、高校类型和接收方类型会影响专利转移速度.对此,建议提升高校生物医药专利质量,加速建设基于专利价值和生物医药领域的专利分级分类管理体系,探索开放许可模式,多渠道完善产学研合作平台,以实现专利由高校向企业的精准、高效转移.

    生物医药产业专利转移速度Cox回归模型

    基于t-SNE算法的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探索

    陈辉柯金龙夏承鹏吴合槟...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是提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质量的关键一环.文章构建了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入选《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名单》的试点单位广东工业大学为例,基于t-SNE算法进行实例论证.通过评价结果分析,提出一系列相关建议,为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

    高校职务科技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t-SNE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