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工业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工业经济
中国工业经济

金碚

月刊

1006-480X

zggyjjbjb@cass.org.cn;gjbjb@sina.com

010-68032678

100836

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中国工业经济/Journal 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CSSCI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工业经济和工商管理为主要内容,以产业及企业管理干部、经济理论作者为主要对象。发表了大量有影响、高质量、多角度、全方位反映我国产业经济和企业发展的优秀研究成果,得到政府决策部门、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经济理论工作者及高等院校师生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金融发展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来自省级—国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数据的经验证据

    谭小芬张坷坷王雅琦杨措...
    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跨境贸易本币结算是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动力.数字金融作为数字化手段与金融服务的融合,对于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2012-2019年省份—国家层面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数据,通过构建省级层面的数字金融指数,考察数字金融发展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可以显著提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规模和份额,且对金融发展禀赋较低的地区、发展中国家、非国际四大货币经济体以及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和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的国家促进作用更大.数字金融主要通过金融渠道与贸易渠道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其中,金融渠道表现为数字金融通过提升货币结算效率使得人民币交易成本降低,贸易渠道表现为数字金融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使得企业贸易市场份额增加,这两方面均能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双向开放水平的提高会显著增强数字金融发展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厘清了数字金融与对外贸易本币计价结算之间的影响机理,为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以及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数字金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人民币交易成本贸易市场份额

    多部门视角下偏向性技术进步对中国收入分布的影响

    徐少锋兰森张紫洋于泽...
    2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收入分布在1995-2018年发生了阶段性演变:2007年之前,中、底层收入份额不断转移至顶层;2007年之后,底层收入份额转移至中层.本文认为偏向性技术进步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构建了一个包含异质性个体的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系统考察了偏向性技术进步对中国收入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偏向性技术进步对收入分布的作用机制存在明显差异,并且总体上可以较好地解释这段时期中国收入分布演变的阶段性特征.具体而言,2007年之前,资本、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共同导致中、底层收入份额转移至顶层;2007年之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导致底层收入份额转移至中顶层,劳动偏向性技术进步部分抵消了前者对底层和顶层的影响,二者共同作用最终导致底层收入份额转移至中层.本文进一步考察了这段时期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背后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发现1995-2007年经济增长所引致的收入上升掩盖了分配格局的失衡,顶层群体收入增幅最大;2007-2018年收入分配格局有所改善,中层群体从增长中获益最多.本文有助于增进对中国收入分布和不平等演变的理解,也为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政策启示.

    收入分布偏向性技术进步资本收入份额技能溢价基尼系数

    人工智能背景下环境治理与社会保障的协同推进研究

    杜雯翠毛赢
    4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提升老年群体福利离不开社会保障与环境治理的协同推进.本文通过构建包含人工智能、老龄化、社会保障与环境治理支出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将税额分配内生化,分析老龄化冲击下社会保障与环境治理两项职能的关系,并讨论人工智能对社会保障与环境治理职能协同推进的"政策正外部性".研究发现,在福利最大化条件下,老龄化加速使社会保障支出比例提高,环境治理支出比例下降,进而对产出、环境质量与居民福利造成不利影响.然而,人工智能可以在提升经济增长活力的前提下进一步实现社会保障与环境治理的协同推进,带来产出水平与环境质量齐升.具体来讲,人工智能除了实现资本替代劳动、提升生产效率外,还从动态视角对社会保障与环境治理的职能履行进行了时序上的重新分配:人工智能发展初期,智能生产过程的清洁化为大幅增加的社会保障支出提供了"绿色平台期";人工智能发展后期,社会保障支出的长期持续增加使政策逐渐放松社会保障职能,加大环境治理支出,这种政策职能的时序重新分配实现了社会保障与环境治理的协同推进.本文提供了老龄化背景下解决政府多项公共服务职能冲突的新视角,对于政府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发展实现环境治理与社会保障的协同共进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人工智能老龄化政策正外部性动态一般均衡模型

    工业机器人应用与OFDI模式下的对外产业转移——兼论缓解产业链"二元悖论"的冲击

    綦建红张志彤赵伟康
    6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维护产业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面对日益攀升的对外产业转移压力,中国有必要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寻求应对方略及全球经验.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121个母国和186个东道国的国别—行业数据,实证考察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产业转移的影响和作用渠道,并进一步讨论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产业链"二元悖论"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抑制了对外产业转移.究其作用机制,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对外产业转移抑制作用既源于降低相对工资、增加出口替代、加剧利益博弈等拉力渠道,也源于提升相对产能和增加行业竞争等推力渠道,且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拉力作用明显高于推力作用,拉力渠道中相对工资渠道占据主导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在抑制对外产业转移的同时,有助于提高产业影响力,降低产业脆弱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产业链"二元悖论"的冲击,这再次彰显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于维护产业链安全稳定、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意义.

    机器人应用对外产业转移推力渠道拉力渠道"二元悖论"

    供应链技术规制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马野青王冠宇
    8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贸易网络不断深化、贸易格局不断演变,供应链问题已成为关乎企业以高质量产品出口为表现的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理论上,本文基于新新贸易理论,将以中间品投入为代表的供应链行为纳入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决定方程中,发现对供应链施加技术规制会通过中间品投入质量和中间品投入成本两个渠道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实证中,本文借助中国对中间品进口发起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供应链技术规制的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并使用2000-2014年中国企业出口数据进行检验后发现,供应链技术规制会引起企业最终品出口产品质量的上升.从影响机制看,一方面,供应链技术规制会导致企业中间品进口质量上升,进而连带最终品质量升级;另一方面,供应链技术规制并未明显增加企业中间品进口成本,原因在于,由其引致的合规成本被中间品出口商吸收,未转嫁到中间品价格中去.进一步分析发现,供应链技术规制所产生的出口产品质量效应会随着技术规制类别的变化以及企业类型的变化而呈现异质性,这种异质性源于不同类别技术规制所产生的规制效果的差别,以及不同类型企业在产成品与供应链之间的敏感程度、弹性空间、质量转化能力上的差异.本文结论表明,从供应端提高规制要求是提升产品质量以及竞争力的有效方式.

    供应链技术规制出口产品质量中间品进口

    工业机器人如何影响出口竞争:"价格竞争"还是"质量竞争"

    初晓张丹蕾赵勇
    99-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生产领域中的广泛应用驱动全球贸易分工格局演变.厘清工业机器人影响出口的竞争机制,对于一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至关重要.与以往文献主要关注机器人在供给侧的影响不同,本文同时在供给侧与需求侧两端考察出口竞争机制.实证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通过"价格竞争"和"质量竞争"共同促进企业出口,但"价格竞争"占主导地位,这一结论在进行工具变量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拓展分析发现,工业机器人使用缩短了出口产品的"价格阶梯"和"质量阶梯",降低了产品价格和质量差异.此外,本文还发现,产品替代弹性和贸易成本的增加强化了工业机器人影响出口的"价格竞争"机制,而出口目的地市场竞争的加剧则强化了"质量竞争"机制.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工业机器人在推动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为可能出现的全球贸易分工格局调整提供有效的应对之策.

    工业机器人出口贸易价格竞争质量竞争

    商业数字平台租金、垄断规制与个人消费数据确权——一个基于政治经济学的双边市场模型

    乔晓楠冯天异瞿王城
    117-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政治经济学原理,针对个人消费数据所有权属于商业数字平台和消费者(劳动者)个人两种情况,区分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三种市场结构,构建体现双边市场特征的数理模型,讨论商业数字平台利润与租金的性质及其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进而为商业数字平台垄断规制与个人消费数据确权提供原则性建议.研究发现:①商业数字平台所实现的流通效率与平均利润率提升是生产部门使用平台服务的前提,级差租金是一种基于流通效率改进的超额利润转移机制,垄断租金则是一种基于垄断地位与权力的平均利润转移机制,因此,平台规制可以允许级差租金存在,但应限制垄断租金收取,避免平台过度挤压平均利润.②个人消费数据的确权应当在促进社会再生产持续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兼顾流通效率提升与个人隐私保护.由于数据确权可以改变平台与消费者之间的分配关系以及总需求的规模及结构,可以结合特定时期"工资主导型经济"或"利润主导型经济"的特征来考虑数据确权的分配倾向.③平台规制的缺失将导致平台通过收取垄断租金转移向消费者支付的数据使用费,使得数据确权所形成的收益分配机制在实质上失效,因此应当统筹设计平台规制与数据确权.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厘清商业数字平台不同性质的收益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影响,为完善商业数字平台的监管以及优化个人消费数据的确权提供了政策启示.

    商业数字平台租金垄断规制个人消费数据确权双边市场

    用户潜在创造力对数字产品创新的影响——基于动机—机会—能力理论视角

    谢康李晓东夏正豪邹波...
    136-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模型本质是一种数字产品创新,突破大模型等人工智能通用性、可靠性和泛化性瓶颈,需要用户广泛参与.用户的潜在创造力能否提升数字产品创新绩效,以及新兴数字技术对用户潜在创造力与数字产品创新的关系具有哪些影响,探讨并应对以上问题对于充分发挥中国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以全球最大的3D打印平台Thingverse的数字产品为研究对象,基于动机—机会—能力(MOA)理论视角展开研究,发现:①用户潜在创造力构成数字产品创新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是内在动机领先用户的潜在创造力具有更显著的影响;②数字技术使用方式在其中发挥调节效应,探索式使用会增强用户内在动机对数字产品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本文区别于既有问卷方法测量用户创造力的研究,通过平台客观数据测量用户内在动机和领先性来构造用户潜在创造力这一潜变量,从创新机会视角区分数字技术利用式与探索式使用的调节效应,刻画用户动机、机会和能力在数字产品创新中的关系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规律而形成理论创新.本文结论为中国开展"人工智能+"等数字产品创新行动提供了用户行为管理视角的理论依据,对数字产品创新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用户参与潜在创造力数字产品创新MOA理论数字技术使用

    人工智能可供性、智能制造平台价值共创与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绩效

    马鸿佳林樾苏中锋王亚婧...
    155-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技术可供性实现理论,本文尝试探索人工智能可供性对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绩效的影响,并研究智能制造平台价值共创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具体而言,本文在开发智能制造平台价值共创量表的基础上,遵循技术可供性实现理论的"技术可供性—可供性实现—绩效提升"研究逻辑,明确人工智能可供性、智能制造平台价值共创和数字化转型绩效之间的关系,据此提出研究假说,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智能制造平台价值共创包含互补企业价值共创和用户价值共创两个关键维度;人工智能自主可供性和交互可供性对数字化转型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智能制造平台价值共创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本文研究了人工智能可供性、智能制造平台价值共创和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绩效之间的关系,丰富了技术可供性实现理论、价值共创理论和数字化转型理论的相关研究,在实践层面上对中国制造企业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启示.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技术可供性实现理论人工智能可供性智能制造平台价值共创

    信息流平台的营销曝光效果研究——基于关键意见领袖营销沟通的分析

    曾伏娥曾怡萱王雪莹张天祐...
    174-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流平台的快速发展,关键意见领袖(KOL)已成为营销沟通的主导力量.KOL作为一种与消费者在线沟通的有效媒介,鲜有研究深入分析其数量如何影响他们在信息流平台的曝光效果.本文基于一个信息流平台的面板数据,利用Poisson模型探索KOL数量对营销曝光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KOL数量对首位曝光效果具有正向影响,对多重曝光效果存在非线性影响.此外,信息流平台高效的推荐算法加剧了多重曝光的负面影响.通过深入探讨信息流平台KOL营销曝光效果的影响机制,本文挑战了以往的管理直觉,为KOL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发现与更多的KOL合作不一定会带来更好的营销曝光效果.本文对于优化信息流平台的沟通策略从而提高企业与消费者的营销沟通效果、实现品牌最终效益最大化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意见领袖曝光效果首位曝光多重曝光说服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