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月刊

2095-252X

1022gk@sina.com

010-66848868/9

100048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51号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原304医院)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骨肿瘤骨病》杂志基本情况介绍  《中国骨肿瘤骨病》杂志为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和北京鹏博骨肿瘤研究所主办,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原304医院)承办的骨肿瘤骨病医学类学术期刊。以广大骨科临床医师及相关专业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者、医学院校教师和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骨肿瘤骨病的临床诊治经验及领先的科研成果,以及对骨肿瘤骨病临床有指导作用并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及成果。本刊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临床与基础密切结合的方针,反映国内外的骨肿瘤骨病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骨肿瘤骨病的学术交流。投稿内容:骨肿瘤、骨质疏松症、各种骨与软组织疾病的临床诊疗的实践经验及科研的新进展、新理论、新技术及与此有关的基础研究的文稿。本刊采用临床论著、专题、讲座、综述、进展、经验交流、临床病理讨论、疑难病例析评、短篇报道、案例报道等形式,报道国内外最新学术动态。                   Brief introduction                 ZHONGGUO GUZHONGLIU GUBING  ‘The Journal of Bone Tumor and Disease of China’ is a medical periodical authorised by the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t is supported by the Chinese Medical Doctors’ Association and Beijing Pengbo Institute of Bone Tumor, and undertaken by the First Affliated Hospital of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The target readers are orthopedic doctors and surgeons, basic science researchers engaging in related areas, and the faculty and students in medical colleges. This journal acquaints readers with clinical working experience, advanced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and relevant basic theories and findings which can provide guidance to clinical work on bone diseases. It integrates theory and practice, combines popularization and improvement, and unites clinical work and basic science. It also reports the significant progress made in clinical research on bone tumors and diseases at home and abroad, therefore promoting communication among doctors.   Contributions are requested in the following fields: bone tumor, osteoporos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bone and soft tissue disease of all kinds; new developments,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concerning orthopedic and related basic research. This journal supplies information to readers through treatise, special topics, lectures, summaries, exchange of experience, discussion on clinical pathology, analysis of and comments on difficult cases, reports of cases etc.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节镜辅助治疗腕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郑宇棋刘波王新宏朱瑾...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关节镜辅助治疗腕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PVNS)的疗效进行评价,并对这一少见疾患的诊治经验进行总结.方法 报告并分析 2018 至 2019 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经腕关节镜辅助治疗的 2 例腕关节 PVNS 病变累及情况及手术治疗结果.通过术前和术后的腕关节屈伸活动度、握力、改良 Mayo 腕关节评分、快速上肢功能(quick DASH)评分和患者主观腕关节评价(patient rated wrist evaluation,PRWE)问卷对患者腕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评估.通过术前与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手术前后腕关节疼痛情况进行对比评估.同时记录手术并发症情况和随访时复发情况.结果 本组 2 例的 PVNS 病变均同时累及关节内和关节外,均采用腕关节镜手术进行关节内病变切除,切开手术进行关节外病变切除.例 1 术后随访 22 个月,末次随访时患侧腕关节屈伸总活动度从术前 100 度提高到 105 度,握力从 25 kg 提高到 44 kg,改良 Mayo 腕关节评分由术前的 45 分改善到95 分,PRWE 评分由术前的 72 分改善到 2 分,quick DASH 评分由术前的 82 分改善到 0 分,疼痛 VAS 评分由术前的 5 分降至术后的 0 分.例 2 术后随访 12 个月,末次随访时患侧腕关节屈伸总活动度从术前 110 度提高到 130 度,握力从 40 kg 提高到 45 kg,改良 Mayo 评分由术前的 65 分改善到 95 分,PRWE 评分由术前的 70 分改善到 8 分,quick DASH 评分由术前的 59 分改善到 16 分,疼痛 VAS 评分由术前的 5 分降至术后的1 分.本组 2 例,术中、术后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末次复查时临床未见复发.结论 关节镜辅助治疗腕关节PVNS 是一种可行的微创治疗方法,术后可获得较好的症状缓解与功能改善.

    滑膜炎,色素绒毛结节性腱鞘巨细胞瘤腕关节关节镜

    肩胛下肌撕裂患者的关节镜下治疗的早中期临床疗效报告

    张伟朱新辉崔胜宇成冬冬...
    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肩关节镜治疗肩胛下肌撕裂的早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 2017 年 10 月至2021 年 12 月,我科关节镜治疗 86 例肩胛下肌撕裂患者,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肩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nstant 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Shoulder-Elbow Surgery,ASES)评分以及 Belly-press 试验和 Bear-hug 试验阳性率.末次随访时 Bear-hug 试验测量肩胛下肌肌力.术后至少 6 个月复查 MRI 评估肌腱修复完整性.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9.8±8.2)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平均前屈上举(149.8±19.1)°、体侧外旋(53.2±8.6)°、VAS 评分(1.2±0.9)分、Constant 评分(80.8±7.5)分、ASES 评分(81.7±7.3)分,较术前改善;末次随访时 Belly-press 试验和 Bear-hug 试验阳性率分别为 15.1%和 19.8%,较术前减低(P 均<0.001).术后肩胛下肌平均肌力恢复到对侧 88.0%.术后肩胛下肌再撕裂率 9.3%.肌腱清创术和修复术均能有效治疗 Lafosse Ⅰ 型撕裂,清创术组有 1 例进展至 Lafosse Ⅲ 型撕裂.Lafosse Ⅲ 型以上撕裂采取单排和双排修复术后再撕裂率分别为 22.2%和 15.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683).结论 肩关节镜治疗肩胛下肌撕裂早中期临床效果满意,Lafosse Ⅰ 型撕裂更倾向采取修复术,Lafosse Ⅲ~Ⅳ 撕裂采取单排和双排修复能取得较高肌腱愈合率,Lafosse Ⅴ 型撕裂手术治疗需谨慎.

    回旋套撕裂性关节病撕裂伤关节镜肩关节

    欢迎订阅2024年《中国骨与关节杂志》(月刊)

    92页

    距下关节镜结合术中X线透视微创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闫荣亮高岩曹立海王良...
    9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距下关节镜结合术中 X 线透视微创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 Sanders Ⅱ、Ⅲ 型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2019 年 1 月至 2022 年 4 月,本院足踝外科收治的 128 例跟骨 Sanders Ⅱ、Ⅲ 型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关节镜组(距下关节镜辅助结合术中 X 线透视微创复位螺钉内固定)58 例,对照组(传统 L 形切口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70 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出血量、伤口并发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 1 年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Association,AOF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结果 切口长度:关节镜组(3.05±0.91)cm 小于对照组(11.63±1.64)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关节镜组(20.69±7.34)ml 小于对照组(227.07±92.3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关节镜组(99.31±14.70)min 长于对照组(63.29±8.5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关节镜组(5.97%)小于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关节镜组(8.72±1.10)周短于对照组(11.06±1.3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年 AOFAS 评分:关节镜组(89.07±4.045)分,高于对照组(81.09±12.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年 VAS 评分:关节镜组(1.74±1.26)分,低于对照组(2.91±1.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距下关节镜结合术中 X 线透视微创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 SandersⅡ、Ⅲ 型跟骨骨折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及伤口并发症少,愈合快等优点,可达到良好的复位固定,治疗效果满意.

    距下关节关节镜跟骨骨折固定术,内

    本刊被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收录的公告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编辑委员会
    99页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对肩袖撕裂伴骨质疏松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和肱骨大结节骨密度的影响

    李磊吴良绍刘行吴昊...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对肩袖撕裂(rotator cuff tear,RCT)伴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患者肩关节功能和肱骨大结节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我院收治的 100 例RCT 伴 OP 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成开放手术组(n = 49)、肩关节镜组(n = 51).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 6 个月肩关节功能[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Shoulder-Elbow Surgery,ASES)评分、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肱骨大结节骨密度、术前及术后 3 天创伤定量指标[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肩关节镜组术中失血量较开放手术组少(27.88±5.36)vs.(52.49±6.95),肩关节镜组住院时间较开放手术组短(7.67±1.30)vs.(12.52±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6 个月,肩关节镜组 ASES 评分较开放手术组高(78.21±8.34)vs.(67.08±7.69),肩关节镜组 Constant 评分较开放手术组高(76.59±8.17)vs.(68.23±7.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 6 个月肱骨大结节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 天,肩关节镜组血清 IL-6 水平低于开放手术组(13.55±5.18)vs.(19.72±6.47),肩关节镜组血清 CRP 水平低于开放手术组(12.64±3.51)vs.(17.22±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镜组 3 例发生并发症(5.88%),开放手术组 8 例发生并发症(20.41%),肩关节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应用于 RCT 伴 OP 患者,在减少术中失血量、减轻手术创伤、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肩关节功能方面有优势,对肱骨大结节密度影响较小.

    肩关节关节镜骨质疏松骨密度肱骨

    基于多准则决策模型评价缝合锚钉修复三角韧带Ⅲ度损伤在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中的效益-风险

    殷广明王卫粮刘凯
    105-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多准则决策模型评价缝合锚钉修复三角韧带 Ⅲ 度损伤在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中的效益-风险.方法 选取 2020 年 7 月至 2022 年 7 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 120 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 Ⅲ 度损伤患者,缝合锚钉修复联合 ORIF 治疗的 60 例作为观察组,单纯 ORIF 治疗的 6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多准则决策模型并评价其稳定性.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72±2.28)天、(11.39±2.46)周、96.67%(58/60)和 6.67%(4/60),对照组分别为(18.65±2.38)天、(13.62±2.74)周、75.00%(45/60)和 21.67%(13/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踝间隙、距骨倾斜角、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Association,AOFAS)评分、β 胶原降解产物(β-isomerized C-telopeptide,β-CTX)、骨钙素(bone glaprotein,BGP)、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治疗前分别为(6.89±1.21)mm、(12.69±3.08)°、(6.72±1.59)分、(56.85±8.14)分、(0.88±0.25)μg/L、(3.46±1.01)μg/L、(79.49±9.52)U/L;治疗后分别为(2.12±0.95)mm、(4.36±1.11)°、(1.08±0.25)分、(85.96±9.28)分、(0.29±0.14)μg/L、(7.50±1.39)μg/L、(140.82±15.79)U/L.对照组内踝间隙、距骨倾斜角、VAS 评分、AOFAS 评分、β-CTX、BGP、BALP 治疗前分别为(6.82±1.18)mm、(12.54±3.21)°、(6.65±1.64)分、(57.42±7.67)分、(0.85±0.21)μg/L、(3.61±0.92)μg/L、(80.73±10.64)U/L;治疗后分别为(3.72±1.03)mm、(5.72±1.39)°、(2.31±0.32)分、(78.36±9.06)分、(0.51±0.18)μg/L、(6.11±1.28)μg/L、(109.25±13.61)U/L.两组治疗前的内踝间隙、距骨倾斜角、VAS 评分、AOFAS 评分、β-CTX、BGP、BALP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效益值分别为 63、77,风险值分别为 29、55,效益-风险值分别为 46、66,模型的稳定性较好.结论 缝合锚钉修复三角韧带 Ⅲ 度损伤在 ORIF 治疗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效益,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踝关节踝骨折缝合锚钉修复三角韧带韧带损伤骨折固定术,内

    本刊被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收录的公告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编辑委员会
    112页

    定量CT测量不同层面腰部椎后肌群体质成分的差异及相关性研究

    李新彤姚宁蔡韦王玲...
    113-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腰部椎后肌群体质成分在 L3 及 L5 椎体层面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对 659 名 21~60 岁的志愿者进行腰椎 CT 检查,包括 276 名男性及 383 名女性.使用定量 CT 获得 L3 及 L5 椎体层面椎后肌群的肌肉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muscle area,CSMA)、肌间隙脂肪面积(intra-muscular adipose area,IMAA)及肌肉脂肪浸润程度(muscle fat infiltration,MFI).使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比较男女间椎后肌群的差异.使用配对样本 t 检验比较两个层面椎后肌群的差异.使用 person 相关及线性回归分析 L3、L5 层面椎后肌群体质成分的相关关系.结果 男性 L3 及 L5 层面椎后肌群 CSMA 大于女性(t = 27.905、7.450,P<0.001),而 MFI 小于女性(t =-9.091、-11.755,P<0.001).L3 层面椎后肌群 CSMA 大于 L5 层面(t = 55.850,P<0.001),而 IMAA及 MFI 小于 L5 层面(t =-34.788、-57.774,P<0.001).L3 及 L5 层面的 CSMA(r男性 = 0.459、r女性 = 0.365,P<0.01)、IMAA(r男性 = 0.336、r女性 = 0.325,P<0.01)、MFI(r男性 = 0.421、r女性 = 0.455,P<0.01)分别呈正相关,且回归方程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L3 及 L5 层面椎后肌群体质成分存在差异及相关性,测量层面在必要时可以进行替代.

    肌减少症腰椎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综合征

    带线锚钉穿骨张力带与高强线环扎双重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孔嘉琛柳直王猛姚五平...
    118-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带线锚钉穿骨张力带与高强线环扎双重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该术式对于治疗髌骨骨折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 2021 年 4 月 1 日至 2021 年 12 月 1 日在甘肃省中医院门、急诊确诊为髌骨骨折并使用带线锚钉穿骨张力带与高强线环扎双重固定治疗的 20 例患者的资料.其中男 12 例,女 8 例,平均年龄(46.7±11.8)岁,均为新鲜的单纯髌骨骨折且无其它部位复合伤及内科严重疾患,于我院行带线锚钉穿骨张力带与高强线环扎双重固定治疗.记录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于术后、术后 12 周常规拍摄膝关节正侧位 X 线片、观察记录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有无并发症及是否需要二次手术.并在术后 12 周对患者进行膝关节 Lysholm 评分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良好,内固定无松动或再骨折.患者术后 12 周 Lysholm 评分优 12 例,良 8 例,平均(94.95±3.87)分;HSS 评分优 19 例,良 1 例,平均(90.80±3.87)分.结论 带线锚钉穿骨张力带与高强线环扎双重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可获得较好的疗效,能够准确复位骨折端,促进骨折愈合,尤其是粉碎性骨折块,减轻术后疼痛,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植物.

    骨折髌骨骨折固定术,内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