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月刊

2095-252X

1022gk@sina.com

010-66848868/9

100048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51号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原304医院)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骨肿瘤骨病》杂志基本情况介绍  《中国骨肿瘤骨病》杂志为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和北京鹏博骨肿瘤研究所主办,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原304医院)承办的骨肿瘤骨病医学类学术期刊。以广大骨科临床医师及相关专业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者、医学院校教师和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骨肿瘤骨病的临床诊治经验及领先的科研成果,以及对骨肿瘤骨病临床有指导作用并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及成果。本刊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临床与基础密切结合的方针,反映国内外的骨肿瘤骨病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骨肿瘤骨病的学术交流。投稿内容:骨肿瘤、骨质疏松症、各种骨与软组织疾病的临床诊疗的实践经验及科研的新进展、新理论、新技术及与此有关的基础研究的文稿。本刊采用临床论著、专题、讲座、综述、进展、经验交流、临床病理讨论、疑难病例析评、短篇报道、案例报道等形式,报道国内外最新学术动态。                   Brief introduction                 ZHONGGUO GUZHONGLIU GUBING  ‘The Journal of Bone Tumor and Disease of China’ is a medical periodical authorised by the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t is supported by the Chinese Medical Doctors’ Association and Beijing Pengbo Institute of Bone Tumor, and undertaken by the First Affliated Hospital of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The target readers are orthopedic doctors and surgeons, basic science researchers engaging in related areas, and the faculty and students in medical colleges. This journal acquaints readers with clinical working experience, advanced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and relevant basic theories and findings which can provide guidance to clinical work on bone diseases. It integrates theory and practice, combines popularization and improvement, and unites clinical work and basic science. It also reports the significant progress made in clinical research on bone tumors and diseases at home and abroad, therefore promoting communication among doctors.   Contributions are requested in the following fields: bone tumor, osteoporos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bone and soft tissue disease of all kinds; new developments,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concerning orthopedic and related basic research. This journal supplies information to readers through treatise, special topics, lectures, summaries, exchange of experience, discussion on clinical pathology, analysis of and comments on difficult cases, reports of cases etc.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胫骨平台后倾角与运动性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梁锋费宇翔孙恒陈东阳...
    430-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损伤患者及无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之间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是否存在差异,并探索易造成 ACL、PCL 损伤的 PTS 的临界值.方法 回顾分析 2018 年 1 月至 2023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 34 例 PCL 损伤患者(男 27 例,女 7 例)、53 例 ACL 损伤患者(男 43 例,女 10 例)以及 51 例无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男 41 例,女 10 例)的资料,在 MRI 影像矢状位上测量内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medial and lateral posterior tibial slope,MPTS/LPTS),比较各组后倾角大小差异,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预测 PTS 临界值.结果 ACL 损伤组的 MPTS[(7.79±2.61)°]及 LPTS[(8.98±3.28)°]均大于对照组[(5.82±2.42)°,(5.21±3.45)°;P<0.05),PCL 损伤组的 MPTS[(3.94±2.60)°]及LPTS[(2.56±2.64)°]均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绘制 ROC 曲线,得到 ACL 损伤组与对照组 PTS 的截断值为 6.15°(MPTS)及 5.85°(LPTS);PCL 损伤组与对照组 PTS 的截断值为 4.00°(MPTS)及 3.30°(LPTS).通过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得到:MPTS<4.00°[OR=7.544,P=0.003]和 LPTS<3.30°[OR=6.255,P=0.003]是 PCL 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MPTS>6.15°[OR=4.405,P=0.014]和 LPTS>5.85°[OR=10.284,P<0.001]是 ACL 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胫骨平台内外侧后倾角大小与 ACL 及 PCL 损伤相关,PTS 过大是 ACL 损伤的危险因素,而 PTS 过小是 PCL 损伤的危险因素.MPTS>4.00°~<6.15°;LPTS>3.30°~<5.85°可能是对于前后交叉韧带损伤风险较小的 PTS范围.

    前交叉韧带损伤后交叉韧带损伤胫骨平台后倾角

    T形接骨板与定制式Y形接骨板治疗内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任晓萌杜隆博马睿姜钰...
    436-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定制式内侧 Y 形接骨板与传统 T 形接骨板在治疗 Wahlquist 不同亚型内侧胫骨平台骨折中的生物力学效益.方法 采集 1 名健康成年女性膝关节 CT 断层扫描数据,重建胫骨几何形态,基于 Wahlquist 分型建立内侧胫骨平台骨折模型,矢状骨折线分别位于髁间内侧(A 型)、经髁间嵴(B 型)、髁间嵴外侧(C 型),代表 3 种骨折亚型,分别使用定制 Y 形接骨板与传统 T 形接骨板固定.使用 Ansys 2021 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输出两种固定方式下各成分所有节点的应力与位移.基于 Mann-Whitney 非参数检验对输出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于 A、B、C 3 种骨折类型,无论使用 T 形接骨板或 Y 形接骨板固定,最大应力点均位于最远端钉孔处;Y 形接骨板固定组的骨应力均显著高于 T 形接骨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Y形接骨板组内侧骨折块的内-外方向位移显著高于 T形接骨板组,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位移显著低于 T形接骨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 定制式内侧 Y形接骨板较 T形接骨板显著降低应力屏蔽效应,同时能够为内侧骨折块提供更强的抗轴向、抗前后方向滑移能力,在治疗 Wahlquist 不同亚型内侧胫骨平台骨折时具有更佳的综合力学表现.

    胫骨骨折骨板生物力学现象有限元分析

    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与闭合复位半螺纹空心螺钉固定治疗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疗效比较

    刘建鹏田鹏李雪峰范嘉文...
    44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PFLCP)与半螺纹空心钉治疗中青年 Pauwels Ⅲ 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1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我科收治的Pauwels Ⅲ 型股骨颈骨折患者 62 例,其中男 42 例,女 2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A、B 两组,A 组为 3 枚半螺纹空心螺钉固定(n=31),其中男 20 例、女 11 例;B 组为 PFLCP 固定(n=31),男 22 例,女 9 例.术后进行 12 个月随访,观察记录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愈后情况.对比 A、B 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骨折不愈合发生率,分析骨折复位质量并测量患侧股骨颈短缩等数据;进行髋关节 Harris 评分.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和股骨头坏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钉松动共 10 例,A 组 9 例,B 组 1 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股骨颈短缩共 9 例,A 组 8 例,B 组 1 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共 11 例,A 组 9 例,B 组 2 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术后 12 个月 Harris 评分,A 组平均(60.37±4.82)分,B 组平均(75.57±9.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 相比于使用 3 枚半螺纹空心螺钉,使用 PFLCP可显著提高骨折改善治疗效果,可为 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股骨颈骨折骨折固定术,内骨螺丝骨板

    关于投稿提供伦理委员会批准文件及受试对象知情同意书的通知

    448页

    撬拨复位与有限切开复位治疗难复型儿童前臂骨折的疗效比较

    陈金仁翁启文颜卓杰龙海泉...
    449-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对照撬拨复位与有限切开复位治疗难复型儿童前臂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2018 年 3 月至 2022 年 12 月符合条件的 68 例难复型儿童前臂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 38 例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有限切开复位组),30 例采用克氏针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撬拨复位组),术后随访 6~15 个月,对比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部位切口长度、进针点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等,术后 6 个月拆除弹性髓内钉后,通过 Anderson 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患肢功能及前臂旋转功能.结果 两组患儿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骨折不愈合、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撬拨复位组手术出血量(7.25±2.92)ml、骨折部位切口长度(0.50±0.18)cm 和骨折愈合时间(6.79±0.78)周均少于有限切开组(19.76±7.15)ml、(3.74±0.56)cm、(9.81±0.93)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 6 个月前臂旋转功能、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难复型儿童前臂骨折,采用撬拨复位与有限切开复位术后患肢功能均恢复,但撬拨复位造成的创伤小,患肢术后外观较好,家属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儿童骨折前臂骨钉骨折固定术,髓内

    本刊被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收录的公告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编辑委员会
    454页

    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药物治疗方案复杂性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张福阳杨凡朋卢勇徐涛...
    45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腰椎融合术治疗的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LDD)患者入院药物治疗方案复杂性与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 2019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于我院接受腰椎融合术治疗的 130 例老年 LDD 患者.通过药物治疗方案复杂性指数(medication regimen complexity index,MRCI)评价老年 LDD 患者入院药物治疗方案复杂性.记录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postoperative length of stay,PLOS).采用 Pearson 检验评估 MRCI 评分与 PLOS 间相关性.结果 130 例患者中,32 例(24.6%)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尿路感染最常见,其次是肺炎和深静脉血栓.PLOS 为(11.11±6.37)天,P75(75 分位值)=15 天,36 例(27.7%)患者为延长 PLOS.MRCI 评分总分为(7.62±2.80)分.MRCI 评分 A 部分、B 部分、C 部分及总分预测术后并发症的 AUC 分别为 0.609(0.520~0.694)、0.743(0.659~0.816)、0.698(0.612~0.776)、0.741(0.657~0.814);预测延长 PLOS 的 AUC 分别为 0.824(0.747~0.885)、0.851(0.778~0.9071)、0.849(0.776~0.906)、0.960(0.910~0.986).MRCI 评分总分是术后并发症及延长 PLOS 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 LDD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存在较长 PLOS.进一步评估药物治疗方案复杂性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诊疗成本.

    老年人腰椎脊柱融合术住院时间手术后并发症

    高低剂量阿司匹林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储诚翰穆文博郭子玉杨汝清...
    461-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 Meta 分析评价低剂量阿司匹林与高剂量阿司匹林在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 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 2023 年 4 月有关低剂量阿司匹林与高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关节置换术后 VTE 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对照研究,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使用数据提取表收集相关数据,采用RevMan 5.4 软件行 Meta 分析.结果 本 Meta 分析共纳入 10 篇文献,59 106 例,其中低剂量组(81 mg 每日2 次)22 591 例,高剂量组(325 mg 每日 2 次)36 515 例.Meta 分析结果示相较于高剂量组,低剂量组中的术后 VTE 发生率(OR=0.65,95%CI:0.48~0.88,P=0.006)、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率(OR=0.61,95%CI:0.42~0.89,P=0.01)及感染率(OR=0.37,95%CI:0.21~0.66,P=0.0006)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结果提示在初次关节置换术中,低剂量组 VTE 发生风险(OR=0.68,95%CI:0.50~0.93,I2=0%,P=0.02)、DVT 发生风险(OR=0.59,95%CI:0.40~0.87,I2=41%,P=0.007)及感染风险(OR=0.33,95%CI:0.17~0.63,I2=0%,P=0.0008)均低于高剂量组;在关节翻修术中,低剂量组术后各并发症发生风险均与高剂量组类似.结论 与高剂量阿司匹林相比,低剂量阿司匹林可以有效减少关节置换术后 VTE、DVT 及感染的发生,但两种剂量在预防 PE、出血事件及死亡方面无明显差异.低剂量阿司匹林的作用,在接受关节翻修术的患者中可能受到一定限制.

    静脉血栓栓塞阿司匹林剂量效应关系,药物关节成形术,置换

    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格式

    470页

    富血小板血浆在创面修复的研究进展

    杨昆周游梁朝鑫袁炜庆...
    471-475页

    富血小板血浆创伤和损伤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