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高教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高教研究
中国高教研究

王小梅

月刊

1004-3667

gaoyanbianjibu@163.com

010-59893297;59893298;59893299

100082

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中教仪楼

中国高教研究/Journal Chin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国家教育部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总结我国办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经验,交流高等教育学术研究成果的主要阵地。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下,积极组织研究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本刊及时介绍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主要读者是:各类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干部,高教行政部门、高教科研机构、学会、研究会的干部和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关键、难点与方法论

    管培俊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的任务和历史方位决定了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决定了综合改革的目标任务、改革攻坚的核心关键与突破口。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点在体制机制,从"放管服"改革、科教融合体制改革、高校人事人才体制机制改革、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教学科研组织方式变革、评价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着手,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关键在"立"。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中国式现代化先立后破

    高等教育学如何走向"成熟"

    邬大光李君筱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教育学是我国独有的学科,作为学科建制在我国已有40年的学科史。在建设教育强国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和内涵式发展亟需高等教育学的理论支持。基于高等教育学走向"成熟"的视角来看,高等教育学还是一门"不成熟"的学科。高等教育学"成熟"的特征包括能够解释实践中的高等教育现象,指导高等教育改革和引领高等教育未来。影响高等教育学"不成熟"有内外部原因,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命运与其成熟度紧密相关。

    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实践自主知识体系

    蒋南翔德育思想研究与探讨

    江宇辉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蒋南翔德育思想是蒋南翔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华优秀德育传统和老清华办学经验的总结继承,对新中国成立后高校德育工作探索实践的理论升华。蒋南翔德育思想的科学内涵体现在坚持"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坚持和发展"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坚持多措并举点面结合推进德育工作等方面。新的历史时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挖掘和研究蒋南翔德育思想的基本内核,助推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树立系统观念,把德育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整体视阈中考量;创新形式载体,强化新时代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继承优良传统,推动"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创新发展;涵养体育文化,构建美育和劳动教育新格局。

    蒋南翔德育思想又红又专"双肩挑"集体主义五育融合

    自控力对高校学生学业成就的驱动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鲍威何元皓张高飞
    2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控力是高校学生学业成就增值、取得人生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石。在系统梳理自控力多维理论概念内涵、我国高校学生自控力匮乏行为表征的基础上,构建本土化自控力观测指标体系,利用全国大学生追踪数据,分析自控力对学业成就的驱动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自控力匮乏构成我国高校学生的群体性危机,在学习、生活、网络场域呈现努力控制失败、延迟满足失败、不良作息惯习和数字分心症候特征。自控力通过学业参与的中介作用,对学生当期与长期学业成就形成显著驱动效应。研究为高校提升学生自控力、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科学支撑。

    自控力学业成就学业参与高校学生工具变量

    非课堂经历对大学生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313所高校学生的证据

    苟斐斐周信杉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课堂活动对能力发展的影响是院校持续改进和学生抉择活动参与的基石。通过对139971份调查数据和17份文本资料分析发现:非课堂经历对综合能力、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均产生显著正向预测作用,预测力为0。235、0。157、0。313;各种非课堂经历对大学生能力发展的预测力依次排序为学术活动经历、社会实践活动经历、体育活动经历、社团活动经历,其中体育活动效能突显,社团活动效能不佳;非课堂经历主要以"显性"的方式影响认知能力发展,以"隐性"的方式影响非认知能力发展。院校应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非课堂活动,规范与引导社团组织良性发展;学生应有取舍地参与非课堂活动,完善能力结构;学界应关注农村籍大学生非课堂经历,为实现高等教育过程公平奠定基础。

    大学生非课堂经历能力发展过程公平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中央教育组织的法治保障

    刘舟祺姚金菊
    4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及其他国家机关)、国家教育行政机关等四个层面的中央教育组织法制已经得到长足发展,但仍存在议事协调机制有待健全、不同组织间关系有待理顺等问题。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有必要结合历史经验、观照现实需求,充分重视教育组织法尤其是中央教育组织法,为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机制和教育行政组织运行机制提供法治保障,进一步明确党对教育的领导、政府领导管理以及教育行政机关主管等不同层次的组织科学设置、职能合理配置。

    中央教育组织行政机关国家机关党的领导议事协调

    高等教育推进"三融"的路径依赖与改革路向

    史秋衡陈琼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既是高等教育勇担强国使命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对高等教育推进"三融"进行客观审视后发现,实践中面临着制度性、资源性、主体性上的三重路径依赖。联动融通中"通而不畅""合而不深""融而不创"等梗阻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未来,可从完善面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人才供需联动机制、加速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共生衔接、构建以技术进步为核心的高等教育创新生态系统等方面出发,积极探索高等教育推进"三融"的改革路向。

    高等教育高职教育联动三融

    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化改革之路

    李兴伟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是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地方高校作为区域内知识积累、创造与传播的主体,是原始性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与平台。传统的转让和许可等方式已面临现实困境,因此,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亟待进行股权化改革,进一步探讨和优化作价投资入股这一方式。通过文献整理、数据分析以及案例研究等方法,对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化改革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总结我国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常见模式。在借鉴国内外实践案例基础上,探索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化改革的有效路径,为推动科技创新、优化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提供参考,促进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良性发展。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股权化改革

    大学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基于哈佛大学的案例研究

    马佳妮孙国瑶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候变化已成为全人类的重要挑战,大学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可以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生活实验室"。哈佛大学有应对气候变化丰富的实践和卓越的成效。基于"全机构方法"框架,对哈佛大学应对气候变化的探索性举措进行分析,发现哈佛大学在五个领域全方面应对气候变化,包括建立高校气候管理机制、形成绿色校园运行模式、培养气候变化应对人才、开展多维气候科学研究、提供多样气候社会服务。哈佛大学应对气候变化具有全面整体性、理论和实践结合、学校领导和学生参与相结合、跨学科跨校跨国合作的特点,同时,也面临许多挑战。

    气候变化哈佛大学案例研究全机构方法可持续发展

    上移抑或稳定: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影响中美区域创新的实证研究

    田浩然李清煜
    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教育的层次重心会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和经济增长而上移,为加快建设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调整高等教育"区域-层次"的矩阵结构势在必行。基于我国省域和美国州域面板数据发现:相比于美国,我国主要创新区域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和占比均存在明显差距,省域高等教育层次重心普遍偏低;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对区域创新具有"扁N型"影响,即正效应随着研究生教育占比升高先减弱,经拐点后再增强;拐点集中于30%附近,美国多数州域已接近拐点,层次结构趋于稳定,而我国多数省域仍有较大的层次抬升潜力。为此,不同地区需要科学定位,合理调控高等教育结构;多数地区均应稳步抬升高等教育层次;应在创新优势地区优先布局研究生教育增量以支撑创新高地建设。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区域创新省域州域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