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高教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高教研究
中国高教研究

王小梅

月刊

1004-3667

gaoyanbianjibu@163.com

010-59893297;59893298;59893299

100082

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中教仪楼

中国高教研究/Journal Chin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国家教育部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总结我国办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经验,交流高等教育学术研究成果的主要阵地。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下,积极组织研究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本刊及时介绍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主要读者是:各类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干部,高教行政部门、高教科研机构、学会、研究会的干部和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提升高等教育支撑国家全链条创新的整体效能

    马陆亭
    11-12页

    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雷朝滋刘怡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深化以企业为主导的校企协同创新是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基于大学治理视角,高校科研职责具有促进教学水平提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学科建设发展等作用.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重视程度需要加强、指导思想有待调整、专利制度亟待改进、产学研合作仍需深化、中介机构专业化水平尚待提升等问题.应以有组织科研为抓手,培养高水平人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优化专利制度;以创新文化为引导,改进激励机制,深化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科研职能企业主导产学研融合落地转化

    数字化赋能一流大学建设的后发优势

    任少波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发国家的高等教育在发展意识、资源网络和制度创新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后发优势.在新科技革命浪潮之中,中国现代大学的建设与发展既具有普遍性的后发优势,又在组织与制度、社会与生态、文化与学统上展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如何因应数字化时代,以数字思维和数字技术抢占未来先发契机、革新中国大学办学治学模式、延展和重构跨越式发展的后发优势是重要的时代课题.近年来,浙江大学将数字化改革作为主线,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的质效、科研创新的活力、文化传承创新的深度以及大学智治的水平,为中国大学以更大的后发优势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提供实践案例.

    数字化一流大学后发优势发展新路

    从"数字孤岛"迈向拓展型"数据生态":师范教育协同提质的数字化转型

    李阳杰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师范教育协同发展对提升薄弱院校的师范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和行动者网络探讨师范教育协同发展的理想样态,发现异质性主体、利益协商等因素必不可少.相较之下,近来采用的"组团模式"则指向主体的同质性、利益输出的单向性,这与协同发展的应然状态存在距离,或将限制帮扶主体范围、影响帮扶者持续参与的意愿.为转变现状,提出以"拓展型数据生态"扩大主体范围、促进主体间高效互动,且其能够适应"新师范建设"对教师素养的更高要求.为落实"拓展型数据生态"这一新设想,可基于动态匹配、条件性互惠扩展数据网络;依据协作追踪数据促进认知的持续拓展;基于协同提质的实时数据不断更新保障体系.

    师范教育协同提质创新路径数据生态

    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的理论意蕴与现实启示

    付丽莎姜汶君夏菊萍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在人才培养理念、授课过程实践、教育教学精神等维度融汇中西、贯通古今,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在理论、实践和目标上具有内核共通性、逻辑一致性与价值关联性,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新时代可以参照"大成智慧教育思想"的理论精髓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坚定育人价值取向、引导教师立德修身,进一步推进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教育思想课程思政

    读研还是就业——基于重点高校农村家庭第一代本科生的实证分析

    杨素红范皑皑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推进,农村家庭第一代大学生规模可观,为深入探讨大学生发展状况带来新的议题和挑战.基于江苏省重点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采用嵌套logit模型和多元logit模型,研究发现农村家庭第一代本科生毕业后的路径选择不仅受原生家庭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还受读研机会、教育质量、就业机会等宏观因素制约.对宏观因素变化影响本科毕业生发展路径进行反事实模拟发现,与其他群体相比,农村家庭第一代本科生对读研机会、教育质量、就业机会和家庭经济支付能力等因素变化的反应更为敏感.

    重点高校农村家庭第一代本科生路径选择反事实模拟

    新高考生源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第二批高考改革试点省份A省为例

    南晓鹏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良好的学习适应性是大学生顺利完成角色转变、高效学习的重要保证.新高考实施选择性考试科目,给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专业匹配度带来挑战,有必要对新高考生源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进而提出提升的对策.研究发现新高考生源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总体较好,五个维度的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认知与学习能力、专业认同、学习投入、学习策略、课程与教学安排;改革前后及不同年级、不同选考科目组合的新高考生源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存在差异.学生家庭背景、学生发展指导、高考改革成效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新高考生源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选考科目影响因素家庭背景

    《学位法》正当程序制度的价值意蕴、问题识别与规范进路

    刘旭东
    5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位法》正当程序制度扭转了学位立法"重实体、轻程序"的格局,得以从程序角度为学生的学位权益提供兜底保障,助益于规范高校学位管理权力,并为司法机关提供合法性裁判指引.但客观上,这一制度的流程内容尚不健全,没有充分关照不授予学位和撤销学位实践逻辑的差异性并作出区别处理,部分规则的明确性亦有待提升.《学位法》正当程序制度的规范进路包含三项内容:首先,引入听证、回避、专家评阅等机制,健全正当程序的流程内容;其次,为撤销学位设定更为严格的多数表决标准和撤销期间,规避违法的学位撤销可能给当事人及社会关系带来的巨大负面冲击;最后,提升正当程序规则的明确性,包括学术复核与学位复核的受理应采用形式审查或无条件受理的标准,将学位评定委员会与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作为学术复核与学位复核的处理部门,明确两类复核决定"校内最终决定"的效力,并将复核程序作为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前置环节.

    《学位法》正当程序不授予学位撤销学位学术复核学位复核

    学位档案条款的法理检视与规范解释——基于《学位法》第三十条的分析

    刘玖林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位档案治理法治化是学位授予全过程管理的关键环节和档案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具有存史资政育人之益,对于建设教育强国、服务社会发展、培养新生力量均有重要效能.就内部体系而言,学位档案条款蕴含分级分类管理、完整与安全相统一、保护和利用相均衡等法律原则;就外部体系来看,学位档案条款主要是从档案管理主体、归档义务主体、涉密学位档案认定等维度就其形式逻辑加以展开.未来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实施条例"宜进一步对其责任配置、密级认定、保存期限等迫切问题予以细化.

    学位档案学位法档案治理档案法法治化

    当前我国科教融合育人的问题与对策

    刘继安徐艳茹
    69-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