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高教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高教研究
中国高教研究

王小梅

月刊

1004-3667

gaoyanbianjibu@163.com

010-59893297;59893298;59893299

100082

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中教仪楼

中国高教研究/Journal Chin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国家教育部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总结我国办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经验,交流高等教育学术研究成果的主要阵地。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下,积极组织研究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本刊及时介绍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主要读者是:各类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干部,高教行政部门、高教科研机构、学会、研究会的干部和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科教融合育人存在的问题、挑战与改革路径(笔谈)

    69页

    以课程变革推进科教融合走向深入

    吴洪富
    70-71页

    博士生教育中的科教融合育人

    沈文钦
    71-72页

    科教融合育人的日本方略

    黄福涛
    72-73页

    科教融合育人的加拿大经验

    查强
    73-74页

    走出师德评价困境: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综合评价指标研究

    阚维施克灿杜瑞军
    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高校师德师风评价的主要困境在于评价指标缺乏整体性、过程简单化和人文性不足.其原因包括对师德师风内涵的研究不够充分、对综合评价指标的研究有待提高等.基于一系列有关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文件,确定高校师德师风综合评价指标.该综合评价指标提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需要具备的"要素"性指标,即包括"结构性要素""能动性要素""连接性要素"和"文化性要素",弥补以往高校师德评价指标借用政策性文件内容未能起到价值引领和科学评价的不足.

    师德师风综合评价指标要素性指标

    中国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改革15年:历程、现状与展望

    王坦梁传杰
    8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设置15周年之际,全面认识其改革的历史进程、内在机制与发展方向等问题,对促进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制度变迁理论构建中国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改革的分析框架,认为中国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经历了酝酿奠基、试点实施和全面推广三个时期.在这过程中,它遵循着特定的改革机制.这种机制固然有其优势,但现阶段遇到了困境:三个主体的位置有待进一步理顺,强制力和诱导力的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路径依赖的窠臼有待进一步突破.展望未来,教育行政部门、教指委和培养单位三主体需各就其位,凝聚改革最大合力;既要增强强制性改革的强制力,又要提升诱致性改革的诱导力;坚持连续性渐进式改革,推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历程现状展望

    需求导向与实践创新:美国校企联合博士生培养项目的类型、模式与特征

    魏丽娜武建鑫
    92-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校企联合培养是高校与产业界强化合作关系的重要方式,在国家创新体系和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回顾美国合作教育历史、分析产业发展需求及梳理其政产学研体系的基础上,从培养主体角度提炼出美国校企联合博士生培养项目的三种类型,即政府主导、高校主导和企业(行业)协会主导,从培养方案角度归纳出三类培养模式,即协同式、合作式和分段式.总体而言,美国聚焦关键产业领域,依托产业研究中心和重大科技平台,通过多渠道且可持续的资金来源,出台政策规范并保障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的有效运行.借鉴美国校企联合博士生培养项目经验,建议推动校企联合培养项目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强化校企联合培养项目的灵活性与规范性、激发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项目的积极性,进而全面提升我国博士生联合培养的质量和有效性.

    博士生培养校企联培项目培养模式核心特征

    高技能形成因何失灵与如何规避——职业本科教育高技能形成的新制度主义视角

    潘海生张玉凤
    101-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本科教育是国家技能形成制度的一种补充与创新,高技能形成是其本体功能与核心要义.基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理性行动者"脱域"与"契约化"合作受阻的集体行动困境、探究型学术与高技能形成范式的路径依赖障碍、制度性同形导致职业本科教育高技能形成失灵.为规避高技能形成失灵,要协调联动,促使行动主体再嵌入与再造高技能形成场域,建立现代契约机制与打造高技能形成新生态;要创新驱动,锁定职业属性与发展应用型学术,找准生态定位与革新高技能形成范式;要特色引领,坚持评价牵引与分类指导、功能锚定与优势发展、印象再塑与文化重构.

    职业本科教育技能形成制度高技能形成失灵新制度主义

    学会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分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浙江召开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