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环境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王文兴

月刊

1000-6923

zghj@chinajournal.net.cn;zghjkx1981@126.com

010-62215145

100082

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

中国环境科学/Journal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学报级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的宗旨是紧密围绕我国重大的环境问题开展学术研究与讨论,包括环境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环境战略思想、环境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区域性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等。《中国环境科学》近年来对环境科学研究领域中的诸多学科如环境地学、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医学、环境工程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各种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分析及其防治;对区域环境的综合整治与规划;以及对全球环境问题等多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综合报道,反映了中国环境科学的发展方向、研究水平、最新成就与突破性进展。《中国环境科学》2002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并荣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奖一等奖。目前《中国环境科学》在国内外环境界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氨基羧酸类配体强化Fe2+活化分子氧降解对硝基酚

    辛思怡张成武王瑛琪王德玉...
    5630-5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构建了 Fe2+/O2/乙二胺四乙酸钠(EDTA)、Fe2+/O2/次氮基三乙酸钠(NTA)、Fe2+/O2/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高级氧化体系,选取对硝基酚(PNP)为目标污染物,探究3种体系降解PNP的性能,着重分析Fe2+/O2/EDTA、Fe2+/O2/NTA体系的ROS产生过程及对污染物的降解贡献,阐明氨基羧酸类配体的强化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Fe2+/O2/EDTA、Fe2+/O2/NTA体系的最佳降解条件均为pH=3、Fe2+与配体物质的量比为1∶1,PNP降解率分别为50。8%、81。2%。Fe2+/O2/EDTA体系生成的ROS为HO·与O2·-,ROS产生途径存在单电子转移(O2→O2·-→H2O2→HO·)、双电子转移(O2→H2O2→HO·)途径,部分PNP被O2·-还原为对氨基酚,大多数PNP及其还原产物被HO·氧化生成对苯二酚和对苯醌,之后氧化开环;Fe2+/O2/NTA体系生成的ROS主要是HO·,体系ROS产生途径主要为双电子转移途径,PNP被HO·直接氧化,生成对苯二酚和对苯醌,之后氧化开环。此外探究了两种配体活化能力的差异及机制。

    分子氧活化活性自由基乙二胺四乙酸钠次氮基三乙酸钠二价铁对硝基酚

    船舶污水及压载水中PFASs及其新型替代品的含量及赋存特征

    王宇萌陈虹洪宛婷徐雪梅...
    5639-5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船舶压载水以及生活污水中的全氟/多氟化合物(PFASs)及其新型替代品对海洋环境中PFASs污染的影响,针对16个港口,46艘船舶的黑水、灰水、黑灰混合水和压载水系统采集了 56个样品,并对其中17种传统PFASs及2种新型替代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船舶压载水中∑PFASs浓度范围为45。6~97。4ng/L;船舶生活污水中∑PFASs浓度范围为24~14681 ng/L,∑PFASs浓度最高值出现在灰水样品中。不同类型船舶之间PFASs含量及赋存情况没有明显差异。传统PFASs中,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丁烷磺酸(PFBS)是大部分样品中占比较高的化合物;新型替代品中,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酸钠(OBS)浓度相对较高,6∶2氯代多氟醚磺酸(6∶2Cl-PFESA)检出频率较低。经过处理的船舶生活污水∑ PFASs浓度高于未处理的,归因于船舶生活污水的处理过程中有前体物质发生了向PFASs的转化。

    多氟/全氟化合物(PFASs)船舶压载水船舶生活污水赋存特征

    CaO2/Fe2+协同控制污水管道硫化物的效能

    张志强刘雨欣孙逸帆赵磊...
    5649-5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污水管道硫化物的生成和积累导致管道腐蚀、臭味逸散问题,提出CaO2/Fe2+协同控制方法。研究了不同CaO2和Fe2+投加量条件下硫化物氧化动力学和作用机制,分析了 pH值、温度、无机离子对硫化物氧化去除效能的影响,通过连续流反应评估了 CaO2/Fe2+协同控制方法对污水管道硫化物控制效能。结果表明CaO2/Fe2+协同氧化去除硫化物符合伪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过程中生成的HO·是氧化硫化物的主要活性物种,当CaO2和Fe2+物质的量比为4∶1时,氧化速率最优;硫化物氧化速率与pH值呈现负相关,与温度呈现正相关,水中常见阴离子和铵离子对氧化速率无显著影响;CaO2/Fe2+协同投加可有效控制硫化物生成,当药剂投加量与污水比例(W/V)为0。30%时,硫化物50%生成率恢复周期达8。34d。

    管道腐蚀恶臭气体协同效应反应动力学控制效能

    市政污泥生物干化系统酶强化影响

    李志坚李宁陈磊朱兵...
    5658-5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复合酶(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添加,探究酶强化对市政污泥生物干化系统有机质降解和高温持续时间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酶的添加提高了腐殖质前体及醌基官能团的含量,增强系统的电子转移能力,最终促进了堆体中蛋白质和总糖的高效降解。生物干化系统达到高温期的速率提升3。75倍,最高温由59。2℃提升至72。8℃,高温持续时间(>50℃)提升5。56倍。微生物分析结果发现酶的添加使得厚壁菌门(地芽孢杆菌、脲芽孢杆菌、芽孢杆菌)、Caldibaciuus(热杆菌属)等好氧嗜热微生物的丰度增加。结合代谢途径分析结果,复合酶的添加提升了生物干化系统高温期革兰氏阳性菌的丰度,强化了三磷酸腺苷结合盒(ATP-binding cassette)转运蛋白途径,加快了小分子有机质(氨基酸、多肽、碳水化合物等)的膜转运过程和微生物可代谢物质的供给,为市政污泥生物干化系统微生物效率提升提供了更为充分的基质保障。

    市政污泥生物干化电子转移能力群落结构代谢途径

    热驱动煤矸石碳氧化过程及产物土壤性能研究

    胡寒张清谢迩嫚张鑫广...
    5670-5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煤矸石本身所含的碳基矿物,本研究对煤矸石进行中低温微氧化,研究温度、时间对碳基矿物转化效率的影响,阐明煤矸石所含碳基组分向腐殖质转化的过程机理。研究表明,中低温(150~180℃)氧化1~3h后,煤矸石热氧化产物中溶解性有机碳含量提升20倍以上,由8。76mg/L提升至176。72mg/L,有机碳比例可提升5倍,由1。2%提升至6%以上,有机质养分水平类似土壤普查养分分级中的1级土。有机碳提升的原因是热氧化过程使碳基矿物的C-C、C=C键向C=O键转变形成羧基、羟基等官能团,碳基矿物发生氧解向富里酸等腐殖类物质转化。腐殖酸含量的提升可有效改良煤矸石风化产物的保墒及团聚性能,使产物持水率超过砂质土壤标准,从而显著提升冬牧70的生物量。

    热驱动煤矸石碳基矿物腐殖化土壤性能提升

    脱碱赤泥对餐厨垃圾催化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刘亮曾宏亮卿梦霞贺梓航...
    5678-5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固定床反应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荧光分光光度计(UV-F)和原位红外(In-situ DRIFTS)等方法探究了不同热解温度下脱碱赤泥对餐厨垃圾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热解温度下,脱碱赤泥能够抑制热解气的生成,促进热解油的生成且在450℃时产率最高为39。46%。热解油主要以脂肪酸、N化合物和酯类为主。由于脱碱赤泥不仅能促进甘油三酯的分解产生长链羧酸,还能促进子蛋白质裂解产生芳香蛋白类物质,使得热解油中的酸类含量增加和芳构化程度加深。同时热解焦中的羧酸官能团和C≡N吸收峰显著升高进一步验证了脱碱赤泥能够促进热解油中酸类和N化合物的生成。

    脱碱赤泥餐厨垃圾催化热解热解油产物分布

    微塑料对城市生活垃圾有机组分降解产甲烷的影响

    倪仁杰洪文清郑子豪孙安逸...
    5687-5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实验室反应器模拟实验分析了不同化学组分(聚乙烯和聚丙烯)和浓度(20,40,80个/g聚乙烯)的微塑料暴露水平对填埋场生活垃圾有机组分降解产甲烷(CH4)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塑料暴露会显著(P<0。01)影响降解过程中总有机碳含量,其变化范围为-18。03%~22。65%;微塑料暴露会显著(P<0。01)促进降解过程水解酸化阶段乙酸的积累,平均增加了 19。09%;微塑料暴露显著(P<0。01)抑制CH4的产生和积累,累积产量减少21。38%~46。56%;不同化学组分的微塑料暴露均显著(P<0。01)影响CH4的产量,聚乙烯微塑料浓度对CH4的产量无显著影响。

    微塑料生活垃圾填埋场甲烷影响

    聚合物改性钙基膨润土制备工艺对水力性能的影响

    刘骏逸仝杉李育超李静静...
    5696-57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钙基膨润土为原土,聚丙烯酸钠为聚合物添加剂,采用干混、湿混、物理捏合和原位聚合法制备改性膨润土。通过自由膨胀和改进滤失试验,评估了酸性矿山废水作用下制备工艺对改性膨润土水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性矿山废水作用下,干混、湿混和物理捏合法制备的改性膨润土膨胀指数较原土增大1。1~4倍,滤失量、渗透系数增大2。7~5。3倍和1。4~2。4倍,原位聚合法制备的改性膨润土膨胀指数较原土增大4倍,滤失量、渗透系数下降30%和97%。改性膨润土在酸性矿山废水中的水力性能如下:原位聚合>物理捏合>湿混>干混。场地污染较轻、材料应用成本有限时,可采用干混制备工艺;场地污染严重、污染物管控严格时,可采用原位聚合制备工艺。

    聚合物改性膨润土制备工艺土工合成黏土衬垫酸性矿山废水水力性能

    双酚A在消落带土壤中的吸附/解吸及降解行为

    胡莺孙姣霞秦燕
    5705-5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双酚A(BPA)在消落带的环境行为,于涪陵清溪消落带采集不同高程土壤样品(SL:155m,SM:160m,SH:165m),开展批量吸附/解吸和模拟降解实验,研究了 BPA在消落带土壤中的吸附、解吸及降解行为。15℃、25℃、35℃条件下,各高程土壤对BPA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能力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并表现出一定吸附非线性。各实验温度下,消落带土壤对BPA的吸附能力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趋势一致,随采样高程降低而增加(SL>SM>SH)吸附热力学参数△G、△H和△S均小于0,BPA在消落带土壤中的吸附为自发、放热的熵减过程,受物理吸附主导。解吸迟滞系数HI(0。853-0。981)接近1,BPA在消落带土壤中的解吸迟滞性不明显,易于解吸释放。25℃实验条件下,BPA在消落带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SL(4。88d)<SM(6。68d)<SH(10。07d),落干期较长区域的土壤中BPA降解速率更低。10℃条件下,BPA在土壤SH中的降解半衰期延长至12。01d,分别为25℃的1。19倍和35℃的1。20倍,低温条件抑制BPA的降解。

    双酚A消落带吸附解吸降解

    间歇搅拌对沼渣协同硫酸亚铁修复含铬土壤的影响

    咸瑛卓沙福建钱玉龙李小彩...
    5714-5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间歇搅拌强化沼渣协同硫酸亚铁修复法,首先对间歇搅拌与静置堆放处理下沼渣协同硫酸亚铁修复含铬土壤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随后采用XPS对过程中Cr、S、Fe、的形态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微生物群落测试,综合对相关机制进行阐述。结果表明,相比较静置堆放,间歇搅拌可大大加快反应速率,最快可在2d内将含铬土壤Cr(Ⅵ)浓度从3000mg/kg降低至未检出。间歇搅拌体系内SO42-还原速率显著高于静置堆放体系,且体系内S2-比例上升。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间歇搅拌提高了土壤样品内具有Cr(Ⅵ)耐受性的菌种的活性,间歇搅拌土壤内铬还原菌、硫酸盐还原菌的相对丰度较高。本研究证明了间歇搅拌作用强化了 Cr(Ⅵ)还原效率、促进了硫酸盐还原、改善了微生物群落结构。

    沼渣土壤间歇搅拌Cr(Ⅵ)还原微生物群落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