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环境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王文兴

月刊

1000-6923

zghj@chinajournal.net.cn;zghjkx1981@126.com

010-62215145

100082

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

中国环境科学/Journal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学报级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的宗旨是紧密围绕我国重大的环境问题开展学术研究与讨论,包括环境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环境战略思想、环境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区域性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等。《中国环境科学》近年来对环境科学研究领域中的诸多学科如环境地学、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医学、环境工程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各种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分析及其防治;对区域环境的综合整治与规划;以及对全球环境问题等多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综合报道,反映了中国环境科学的发展方向、研究水平、最新成就与突破性进展。《中国环境科学》2002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并荣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奖一等奖。目前《中国环境科学》在国内外环境界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氯生和双酚A对斑马鱼神经毒性的比较研究

    韩晓雯徐婕妤王伟伟钱秋慧...
    1111-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选择常见的两种典型内分泌干扰物三氯生(TCS)和双酚A(BPA)为对象,以斑马鱼作为脊椎模式生物,分析比较了 TCS和BPA对斑马鱼神经发育和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TCS和BPA均会诱导斑马鱼胚胎产生表观畸形,如心包水肿、卵黄囊肿、游囊关闭等;TCS和BPA暴露会抑制幼鱼的运动活性,对运动相关神经元有损伤作用,并影响幼鱼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进而造成神经行为的失调。此外,TCS和BPA均会导致斑马鱼幼鱼新生神经元细胞的数量下降,幼鱼的脑部凋亡细胞明显增加,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产生影响。药靶预测结合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本体(GO)分析比较了 TCS和BPA作用的代谢通路及其致毒机制存在不同。本研究为TCS和BPA环境暴露的健康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提供了重要参考。

    三氯生双酚A斑马鱼神经毒性致毒机制新污染物

    尿液中药物与耐药污染及削减技术研究进展

    徐国韬周晓琴李子富赵美娟...
    1122-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尿液回用有助于构建"人体-土壤-植物-人体"之间的可持续物质循环。然而尿液中残留的药物、耐药菌和耐药基因也会随着这一循环在环境中富集并最终回到人体,存在潜在健康风险。本文总结了源分离尿液中的药物及耐药污染特性,研究表明,尿液中已检测出34种药物,平均浓度在0。07~2。7×103μg/L之间,检出频率在0。7%~100%之间,尿液中已检出的耐药基因有12种。针对此类污染物去除,主要有自然储存法、吸附法、膜分离技术、电化学法、生物方法,其中电化学技术显示出对于尿液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良好去除效率,最多可去除尿液中4。1 8log的blaκPC,但是应用于实际现场处理时还需要通过设计更合理的电极材料来提高使用寿命、降低能耗。此外,大多削减技术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对已有技术进行优化或使用多种技术联合处理尿液以削减药物及相关耐药性污染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源分离尿液耐药微生物抗生素抗性基因削减技术

    环境微塑料呼吸道暴露及其健康效应研究进展

    朱令楠李艳博郭彩霞
    1134-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文献报道,首先着眼于大气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及其进入人类呼吸系统的证据,重点介绍大气微塑料的丰度、成分、形状和大小等分布特征;其次归纳总结微塑料呼吸道暴露对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最后对今后研究中需重视并完善微塑料或更小尺寸纳塑料的潜在危害、进一步加强大气微塑料的呼吸道暴露特征分析、健康风险评估、毒性机理研究等问题进行分析与展望。

    微塑料毒性效应呼吸道暴露分布特征健康危害

    中国经济增长与煤炭消费脱钩及影响因素分析

    庞军梁宇超孙可可石媛昌...
    1144-1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中国各省(区、市)2005~2019年的煤炭消费数据及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借助Tapio脱钩模型分析了各省(区、市)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情况及时空演变。结果表明:各省(区、市)煤炭消费脱钩状态总体呈现出从增长负脱钩、增长联结向弱脱钩、强脱钩转变的较好趋势,大部分地区处于弱脱钩状态。从空间分布来看,东部地区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脱钩情况明显优于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强脱钩省(区、市)呈现出由北京市、上海市和四川省这3个省(区、市)向外扩张的趋势,而宁夏与新疆的脱钩状态尚不理想,在增长联结与增长负脱钩之间波动。在此基础上,通过拓展的STIRPAT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影响各省(区、市)脱钩情况的主要因素,并发现能源结构、能源强度、R&D强度、人口密度、对外开放水平、新造林面积、产业结构因素对煤炭消费脱钩指数具有显著影响。未来应加强减煤工作的顶层设计、技术投入与研发和调整能源结构来促进煤炭消费脱钩。

    碳达峰碳中和煤炭消费脱钩Tapio脱钩分析STIRPAT模型空间杜宾模型

    中国农业净碳汇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演进分析

    贯君张少鹏任月盛春光...
    1158-1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测算和分析2002~2021年中国省域农业净碳汇的时空格局变化基础上,利用随机森林模型识别关键影响因素及其非线性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呈持续增长的碳盈余状态,净碳汇总量由2002年的22965。13万t增至2021年的49992。53万t,增幅达117。69%。多数省份实现碳中和并逐渐偏向高碳盈状态,净碳汇总量呈由东向西依次递减的分布格局,并存在高值集聚增多、低值集聚减少的向好趋势,20a间黑龙江、内蒙古、河南和山东净碳汇增加量超过2000万t,仅浙江、福建、海南、上海和北京净碳汇量下降。净碳汇强度的空间集聚和非均衡趋势明显,东北、中部和西南地区净碳汇强度较高,大部分省份的净碳汇强度处于0~1。5tC/万元间,仅黑龙江和吉林始终高于1。5tC/万元,而西藏和青海则为负值。灌溉条件、机械化秸秆还田、机械化免耕播种、粮食单产等因素的影响均具有非线性,受教育程度与净碳汇间呈"倒U型",机械化水平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他因素呈波动的正向影响。

    农业净碳汇时空分异影响因素随机森林模型中国

    中国省域交通碳排放空间关联格局的驱动特征

    杨青郭露刘星星赵坤强...
    1171-1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我国2003~2020年省级交通碳排放数据,基于模体结构分析和指数随机图模型对中国交通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的宏观格局、微观连通和驱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交通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呈现周期波动特征,等级均衡化发展和核心虹吸的空间分布,演化出少核心—多半核心—边缘新格局,碳转移路径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惰性与时间惯性以及区域集中性;经纪属性在推动跨区域交通协同减排的经济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内生网络的互惠性、连通性、集聚性对交通碳排放网络形成具有重要驱动作用,行为者属性中发出、接收、抑制、互惠的驱动关系明显,外部网络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理邻近效应,呈现出地理距离衰减规律特征。由此提出短期重大项目驱动,推动绿色交通转型联动;中期提升协同水平,加强跨区域交通碳减排协调机制;长期顶层零碳设计,工业化-产业化-市场化全面协同等政策建议。

    交通碳排放模体结构分析指数随机图模型驱动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