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海上油气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海上油气
中国海上油气

姜伟

双月刊

1673-1506

coog@cnooc.com.cn

010-84522635

100027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外小街6号海油大厦21层

中国海上油气/Journal China Offshore Oil and Ga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海上油气》是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主管、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主办的石油及天然气科学综合性技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CN 11-5339/TE),重点报道我国海洋石油和天然气科学的重大研究成果,主要栏目有油气勘探、油气田开发、钻采工程及海洋石油工程。《中国海上油气》的前身为《中国海上油气(地质)》和《中国海上油气(工程)》,分别创刊于1987年和1989年。《中国海上油气》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核心期刊,已被“联合国《水科学与渔业文摘》”、《中国海洋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石油文摘》、《中国地质文摘》等近20个数据库或刊物收录。《中国海上油气》的前身为《中国海上油气(地质)》与《中国海上油气(工程)》。《中国海上油气(地质)》与《中国海上油气(工程)》分别创刊于1987年和1989年。《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2年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曾多次被评为河北省优秀科技期刊:2002年获全国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中国海上油气(工程)》曾被评为天津市一级期刊。两刊于2001年同时进入“中国期刊方阵”,位于“双百”和“双效”层面。《中国海上油气(地质)》与《中国海上油气(工程)》己被“联合国《水科学与渔业文摘》”、《中国海洋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石油文摘》、《中国地质文摘》等近20个数据库或刊物收录或列为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渤中19-6凝析气藏注干气扩散规律实验研究

    张雷王博吴浩君黄磊...
    1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渤中19-6凝析气藏储层裂缝发育,凝析油含量高,注气可以提高采收率,但注入气与凝析油气之间存在扩散,或会影响注气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基于Fick定律,对渤中19-6凝析气藏不同类型岩石样品(0.41 mD基岩岩心和22 mD裂缝岩心),在地层温度172 ℃、最大反凝析压力24 MPa条件下,分别开展了干气-凝析气和干气-凝析油扩散实验测试,研究了不同储层介质干气与凝析油气传质扩散规律.研究表明:多孔介质中干气-凝析气扩散和干气-凝析油扩散系数均较小,干气-凝析气扩散系数在10-8m2/s数量级,而干气-凝析油扩散系数在10-11~10-10m2/s数量级;对于不同储层类型,裂缝岩心中扩散系数均大于基岩中扩散系数;针对渤中19-6凝析气田区块,注入干气与凝析油气间主要在注气早期发生扩散抽提作用,且扩散能力均较小.

    凝析气藏多孔介质扩散系数干气-凝析气扩散干气-凝析油扩散

    四川盆地SZ页岩气藏气井产量变化规律及递减预测新模型

    赵康陈民锋王艺文袁道财...
    129-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页岩气井生产特征和常规油气井相比有明显区别,研究页岩气藏产量变化规律及递减预测,对指导页岩气田开发现场措施调整、提高最终可采储量与采出程度等具有重要意义.以四川盆地SZ页岩气藏为例,基于其页岩气井在不同生产阶段日产气量、累积产气量变化特点,开展了不同类型页岩气井产量递减变化规律研究.提出了无因次产量递减率指标,来统一定量描述不同类型页岩气井产量递减率的变化规律;利用产量与递减率之间的定量变化,构建出一种新型的页岩气产量递减预测模型,进而推导出累积产量的数学表达式,考虑新模型中关键参数的取值变化,计算得到了不同初始递减率、产量递减幅度下的日产气量变化规律;结合目前已有的常用产量递减模型,对比分析新模型在不同类型井产量历史拟合及动态预测中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新模型相比于已有模型,对SZ页岩气藏不同类型页岩气井产量变化的拟合程度更高、预测效果更好.本文研究可以对页岩气藏有效地进行产量预测和储量动用效果评价提供借鉴.

    页岩气藏产量递减无因次递减率递减幅度预测模型储量动用效果

    南海东部底水油藏水平井控水完井技术研究进展

    谭吕张宁曹波波安永生...
    137-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海东部底水油藏分布广泛,水平井开发方式可大幅度降低底水锥进速度,但由于水平段距离长,储层非均质性和水平井跟趾效应造成的点状见水易导致油井含水率大幅上升,降低生产效益.针对上述问题,南海东部油田采用ICD、AICD、C-AICD等控水工具,结合控水颗粒充填、智能分段分流等控水工艺,开展了底水油藏水平井控水完井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显著效果.围绕南海东部底水油藏水平井控水完井技术研究进展,综合分析了不同控水方式的控水原理、技术特点和不同控水完井工具的特性曲线数学模型,总结了不同生产预测技术的应用规模和不同控水完井技术的应用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底水油藏水平井控水完井技术挑战和发展趋势,可为南海东部底水油藏水平井控水完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南海东部底水油藏水平井控水完井

    海上加密调整井隔水导管定向打桩模型构建与应用

    饶志华张伟国严德徐聪...
    14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隔水导管定向打桩可有效解决海上加密调整井浅层防碰问题,但目前隔水导管定向打桩缺乏理论模型,作业存在安全风险.根据钻井设计及现场作业需求,首先通过导管鞋受力分析和历史作业数据反演,构建和优化了隔水导管定向打桩井斜角、偏移距离理论模型,然后通过导管与地层的承载力分析,构建了隔水导管定向打桩入泥深度设计模型.研究表明:导管鞋坡口角度是影响定向打桩效果的关键因素,坡口角度合理范围为20°~45°,具体角度需要根据井场地质条件和导管参数进行计算.构建的理论模型在南海东部海上隔水导管定向打桩作业中进行了应用,成功规避了加密调整井浅层碰撞风险,保证了海上作业安全.本研究成果可为海上加密调整井隔水导管定向打桩作业提供理论支撑.

    隔水导管定向打桩加密调整井防碰

    海上油田低渗储层岩石扩容低效原因及储层改造工艺

    孙林熊培祺朱海涛林伯韬...
    151-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岩石扩容技术在低渗储层作业时间长、易损坏井下工具及应用低效等问题,提出将岩石力学领域的碎胀扩容机理用于石油工程储层改造的新思路.开展了岩石扩容工艺数值模拟敏感性及作业井例分析,分析了岩石碎胀微观机理,提出了前置简易水力压裂和岩石扩容、爆燃压裂和岩石扩容联作等实现岩石碎胀扩容工艺路径,并指出了下一步数值模拟、物理模拟、裂缝监测等技术研究方向.结果表明:物性越差扩容效果逐渐变差,是低渗储层岩石扩容低效的主因;岩石碎胀扩容储层改造工艺可利用多种工艺技术组合形成复杂缝网,从而提高现有改造技术实施效果.本文研究成果可对海上低渗储层改造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和优选提供参考.

    海上油田低渗储层岩石扩容储层改造

    深水表层PDC钻头喷射钻井技术研究与应用

    陈彬刘书海肖夏陈香琴...
    159-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水钻井二开表层套管入泥深度增加,地层可钻性降低,φ660.4 mm牙轮钻头钻井存在机械钻速低、牙轮钻头耐久性差等挑战,亟需设计专用PDC喷射钻头进行深水表层喷射钻井.在分析φ444.5 mm PDC钻头喷射φ914.4 mm表层导管技术优势基础上,针对PDC喷射作业风险、作业难点,通过钻头选型与改进、喷射水力优化、钻具优化、井身结构优化等措施构建了深水表层PDC钻头喷射钻井技术,并在南海流花、白云、荔湾等区块6 口深水井取得成功应用.应用效果表明,深水表层PDC钻头喷射钻井表层二开机械钻速较常规牙轮钻头可提升2倍,可为深水表层钻井作业提供参考.

    南海深水PDC钻头导管喷射钻井

    渤海海上疏松砂岩油田大通径分层注水一体化工艺管柱设计

    陈华兴周玉刚代磊阳潘定成...
    16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渤海海上疏松砂岩油田注水井采用机械筛管防砂,造成井眼内通径小,易出现管柱拔不动、拔断等复杂情况,导致注水井大修费用高、工期长、工序复杂等问题.通过分析机械防砂注水管柱问题,设计了大通径分层注水一体化工艺管柱,该工艺管柱关键工具包括穿线缆顶部封隔器、穿线缆隔离封隔器、缆控智能配水器、伸缩短节、液压油管锚,并对管柱进行了安全校核.所设计的大通径分层注水一体化工艺管柱可通过一次打压实现所有封隔器坐封、上提管柱,实现整体管柱逐级解封,井筒内无需留防砂工具,提高了完井时效,扩展了井筒内通径,降低了水井后续大修风险和大修难度.大通径分层注水一体化工艺管柱在渤海P油田成功应用,实现了 φ177.8 mm套管大通径分6层有缆智能测调注水,完井工期提效21.8%,有效避免机械防砂管柱后期复杂情况处理尺寸受限的问题,应用效果良好,可作为配合瘦身后小井眼注水井的首选工艺技术推广应用.

    渤海疏松砂岩大通径分层注水一体化工艺

    海上超千米水平井射孔关键技术

    万宏春李艳飞葛俊瑞吴健...
    174-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上超千米水平井射孔作业难度大,作业安全性面临巨大挑战.以东海某平台底水气藏水平调整井A3H射孔跨度1 066.2 m为例,通过分析其射孔作业在传暴失败、射孔冲击载荷大、射孔后管柱遇卡、射孔枪连接密封失效、超长非均质底水气藏控水等方面存在的难点,提出了超千米水平井射孔作业关键技术:射孔参数优选技术,如89 mm厚壁内定向射孔枪、后效复合射孔弹、变孔密、水平向上夹角60°四方位相位;管柱结构优化技术,如减振管柱、防沉砂缓冲装置、大直径防退扣传爆接头、管柱上提下放悬重敏感性计算;射孔点火工艺优选技术,如分段传爆、错峰设置延时点火和瞬间爆轰力计算.现场实践应用表明,本文提出的超千米水平井射孔作业关键技术明显降低了 A3H井超长水平井射孔作业风险,实现了初期含水率20%以下、初期产量超配产2倍的效果.本文研究可为超千米底水低渗气藏井开发提供借鉴.

    海上超千米跨度射孔水平井射孔定向射孔变孔密

    南海流花11-1油田二次开发工程方案及关键技术

    王春升陈国龙孙友义张艺...
    181-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花11-1油田区域水深约300~330 m,油田于1996年投产,采用水下设施+半潜式平台+FPSO方式开发,但由于设施老化,面临进入退役状态.考虑该油田还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以经济有效开发为目标,对流花11-1油田二次开发方案开展了详细研究,确定了深水导管架平台+圆筒型FPSO的开发模式;针对南海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首次应用的圆筒型FPSO("海葵一号")设计建造面临的问题展开了系统研究,形成了深水导管架平台设计、420 MPa级高强钢应用与平台建造安装以及圆筒型FPSO的主尺度确定、舱室设计、系泊方案、外输方案等多项关键技术;为进一步降低投资,对流花4-1油田回接管缆利旧可行性及方案进行了研究.新技术应用推动了流花11-1油田的二次开发,对南海深水油田开发,尤其是边际油田开发具有较强借鉴意义.

    流花11-1油田油田二次开发方案关键技术深水导管架平台圆筒型FPSO420MPa级高强钢管缆利旧

    基于现场监测的"深海一号"能源站在役动力响应状态评估

    徐化奎吕柏呈李达
    190-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浮式平台面临台风等复杂的海洋环境条件,准确掌握浮式平台在役动力学状态,对保障平台在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半潜式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为例,开展了环境特征和平台服役动力响应状态评估.基于现场风、浪、流环境监测数据,发现实测风速极值在0~5年回归周期内大于设计条件,5年及以上回归周期则小于设计条件;实测波高频率成分变化显著,固定波浪参数的设计环境条件难以反映波浪的时变特征;实测海流剖面各层流向不同,与传统均匀流、剪切流或梯度流的设计环境条件形式均不一致.进一步通过波浪荷载时频拟合方法,建立了在役浮式平台完整环境荷载矢量时程,通过全耦合动力学计算发现,相同环境条件下设计数值模型的平台运动幅值大于平台真实运动,其原因在于上部设施变动等因素导致了浮式平台的物理参数发生了改变.研究实现了对半潜式平台服役状态的有效评估,证明了"深海一号"能源站设计的安全性和合理性.研究结果为在役浮式平台现场安全保障运维提供了依据,并为未来浮式平台设计优化提供了参考.

    半潜式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现场监测环境评估动力响应状态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