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检察官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检察官
中国检察官

周洪波

半月刊

1008-6676

zhjcg@vip.163.com

010-67089313

100144

北京市石景山香山南路111号

中国检察官/Journal ZHONGGUO JIANCHAGUA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涉案企业合规行刑双向衔接完善路径

    孙晋张亚张晓蓉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涉案企业合规行刑双向衔接目前存在启动阶段衔接不畅、实施阶段标准不明、验收阶段互认障碍和处罚阶段激励不足等问题.探究问题的成因需从法律、实施、监管三个层面进行全面分析,进而提出完善涉案企业合规行刑双向衔接的方案.要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企业合规激励的协调整改模式,健全涉案企业合规的标准体系构建,优化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融入合规监管事前协议实现处罚上配合与互认.

    涉案企业行刑衔接企业合规全链条合规激励

    客观归责理论视角下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犯罪的认定

    郭宁任美宁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案件要"立得准、查得实、诉得出、判得了",实现法律监督、公平正义、司法权威的有机统一.在认定这类犯罪中,传统因果关系理论存在适用困境.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犯罪属于"结果犯",且危害结果往往并非渎职行为直接导致.在渎职行为仅仅为介入因素提供机会或者条件造成损害结果时,危害结果是否溯因到渎职行为上,成为是否构成渎职罪的关键因素.司法实践中应当坚持客观归责理论,从价值评价的层面进行行为、过程、结果"三步走"分析结果归属问题.

    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犯罪客观归责理论结果归属因果关系

    民事支持起诉优化路径探究

    刘慎争朱慧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由检察机关主导的民事支持起诉在司法实践中的重要性不断加强.民事支持起诉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事诉讼制度,是中国化社会干预的制度体现.由检察机关行使民事支持起诉职权,具有明确的法理依据.目前,民事支持起诉制度还存在现行法律规范粗疏、检察官定位把握不准、做法地域差异较大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应从优化受案范围、严格限制启动程序、进一步明确工作细则等方面进行完善,以更好发挥制度效用,维护弱势群体利益.

    支持起诉检察机关社会干预民事检察

    民事支持起诉保障特殊群体权益问题思考

    闫利国胡晓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事支持起诉在经历近几年的探索、尝试之后,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工作模式,案件量呈现较快增长趋势,但依然存在知晓度不高、线索来源渠道不畅、案件类型较为单一、职能定位不够清晰等问题.为做实做优民事支持起诉工作,检察机关还需要在加强宣传引导、丰富案件类型、强化内外联动、推动多元共治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尤其是加强与相关特殊群体权益保障部门的沟通协作,对打开支持起诉工作局面将大有裨益.

    民事支持起诉特殊群体权益保障协作配合

    检察机关开展行刑反向衔接范围探讨

    杨宽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行刑反向衔接是行政检察承担的一项新的职能,实践中对其范围存在难以把握的情形,需要从行刑反向衔接的本质出发予以精准界定.行刑反向衔接是一个多元共治的体系,检察机关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在刑事司法机关之间划分行刑反向衔接职能的标准是由作出实体终局决定的机关承担行刑反向衔接职能.检察机关开展行刑反向衔接是将案件移送行政机关并表达法律观点,并无对行政机关的责难.对于不起诉案件中的关联违法行为,不应纳入行刑反向衔接范围.对于不起诉的涉嫌犯罪行为损害公益符合检察行政公益诉讼范围的情形,应作为行刑反向衔接案件办理.

    行刑反向衔接范围检察意见可责性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中行政检察的履职维度和角色定位

    李美广杨沧海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行政检察作为法律监督体系中的一支力量,应当发挥"一手托两家"的职能优势,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贡献独特的司法价值.然而对法治化营商环境及有关主体等概念不清,导致行政检察在履职维度方面出现混乱.应在厘清前述概念基础上,准确界定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清理市场环境、监督政府行为、监督司法环境四方面履职维度.行政检察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中出现履职偏差,就要准确把握执法司法监督者、防范风险参与者、"枫桥经验"践行者、法治政府护航者"四位一体"有机统一的角色定位.同时,也要做到对更广泛市场主体的全面保护,建立一系列有效机制和保障举措,为新时代营商环境高质量建设提供优质法治产品.

    行政检察法治化营商环境市场主体监督维度角色定位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不依法履行职责"的认定

    陈磊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是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重要前提.H省相关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例反映当前司法实践中存在职责性质及主体认定不够精准、对行政机关的履职期限考虑不足、对行政机关是否"不依法履行职责"的判断标准尚不统一等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办案质效,有必要精准确定职责主体,弹性确定行政机关的履职期限,并且制定科学可行的判断标准,以期为行政公益诉讼的持续完善提供实践助力.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依法履职行为标准行政行为

    从"署"改"院"看检察制度发展演进的历史逻辑

    闵钐张福坤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将检察署改为检察院,正式确立了共和国"一府两院"的国家机构体制.通过"署""部""司""厅""局""处""科"在官制文化中的解读,比较"院"在中国官制文化中的定位,可认识到"人民检察署"改"人民检察院"体现了人民检察院与人民法院平行设置的司法体制渊源及历史逻辑.

    人民检察署人民检察院名称演化文化解读

    征稿启事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