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频次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对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近红外脑功能成像(fNRIS)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7月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抑郁障碍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与治疗3组,每组20例,三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其中治疗1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6次MECT治疗,治疗2组为8次MECT治疗,治疗3组为10次MECT治疗,三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4周.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D-24)、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14)、临床疗效(CGI)评分、简易智力状态(MMSE)评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分、连线测验A(TMTA)评分、连线测验B(TMTB)评分、数字符号转换测验(DSST)评分,统计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并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另外于治疗前后采用fNRIS在言语流畅性任务(VFT)下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 治疗1周、2周及4周,治疗2组与治疗3组HAMD-24、HAMA-14及CGI评分均低于治疗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32.09,F时间=54.27,F 交互=7.53,均 P<0.05),(F组间=38.14,F 时间=69.33,F 交互=8.59,均 P<0.05),(F组间=11.22,F 时间=28.29,F交互=9.14,均P<0.05);治疗1组与治疗2组MMSE、WCST及DSST评分均高于治疗3组,TMTA、TMTB评分均低于治疗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4.20,F时间=44.27,F交互=6.24,均P<0.05),(F 组间=18.23,F时间=67.15,F交互=8.54,均 P<0.05),(F组间=9.30,F 时间=75.16,F交互=9.41,均 P<0.05),(F 组间=19.47,F时间=85.76,F交互=9.33,均P<0.05),(F组间=22.26,F 时间=46.37,F 交互=6.52,均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组间=3.03,F时间=8.36,F交互=1.25,均P>0.05).治疗4周后治疗2组患者VFT下组词个数及oxy-Hb水平均高于治疗1组与治疗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71,198.57,均P<0.05).结论 MECT应用于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肯定,安全性较高,其中4周内接受8次MECT的抑郁障碍患者临床疗效较好,且认知功能及fNRIS改善情况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