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马旭

月刊

1004-8189

zjx1992@163.com

010-62185784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12号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Family Plann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由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创办、主管,国家人口计生委科研所主办,是全国惟一集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技管理与专业技术于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指导类科技期刊。该刊创办于1992年,主要读者群为全国各级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技管理、科研和临床技术服务人员,以及相关技术与产品研制营销人员。读者可从中了解计划生育科技工作重点和思路,掌握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最新科技成果,交流计划生育科技管理和临床工作经验,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新知识,是广大计划生育科技工作者和相关学科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HDP产妇产后发生慢性肾脏病风险因素

    赵志新王瑞霞侯志飞李媛...
    396-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发生产后慢性肾脏病(CKD)风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7月-2021年6月于本院建档产前检查的孕产妇病例记录共3185例,其中HDP产妇726例纳入观察组,非HDP产妇2459例纳入对照组.收集两组孕前情况、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孕产史等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及产后发生CK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HDP产妇发生CKD的风险及相关风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年龄和孕前体质指数高于对照组,初次妊娠、剖宫产及发生分娩并发症的比例高于对照组,CKD发病率(5.0%)高于对照组(1.4%)(均P<0.05).经分析,观察组发生CKD的风险是对照组的5.54倍(95%CI 3.43~10.65);HDP产妇矫正干扰因素后,分娩年龄≥35岁仍是CKD发生的风险因素(OR=2.31,95%CI 1.30~3.89),分娩≥2次的HDP产妇发生CKD的风险低于初产妇(OR=0.34,95%CI 0.14~0.74)(均P<0.05).结论:HDP产妇发生CKD的风险较高,特别是年龄≥35岁的高龄产妇,提示临床在分娩后应嘱产妇定期检查肾功能,以便及时干预治疗.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慢性高血压子痫前期慢性肾脏病风险因素

    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患者行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妊娠情况及影响因素

    蒋婷张增强
    401-404,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患者行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妊娠情况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6月-2022年2月本院164例行输卵管介入再通术的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术后1年自然妊娠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行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自然妊娠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排除失访病例,纳入研究的155例患者术后1年自然妊娠74例,占比4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OR=2.41,95%CI 1.20~4.85)、不孕类型为原发性不孕(OR=2.79,95%CI 1.38~5.62)、不孕年限>5年(OR=2.19,95%CI 1.17~4.08)、输卵管梗阻部位为远端(OR=3.10,95%CI 1.36~7.06)、有盆腔手术史(OR=3.87,95%CI 1.83~8.19)、术中盆腔造影剂弥散不均匀(OR=2.75,95%CI 1.30~5.79)均为术后未自然妊娠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患者行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自然妊娠影响因素多样,继发性不孕、不孕年限短、输卵管近端梗阻、无盆腔手术史的年轻患者更适用于行输卵管介入再通术.

    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输卵管介入再通术自然妊娠影响因素

    基于TEG参数构建妊娠期高血压不良妊娠结局的Nomogram预测模型

    潘燕
    405-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血栓弹力图(TEG)参数构建妊娠期高血压(HDCP)不良妊娠结局的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2月于本院进行分娩的110例HDCP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统计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根据妊娠结局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HDCP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因素,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对Nomogram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本研究中HDC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37.3%(41/110);不良组年龄、病情程度、分娩孕周、孕早期规律补充叶酸、24 h尿蛋白(24 h PRO)、胱抑素C(CysC)、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VEGFR-1)、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微小RNA-124-3p(miR-124-3p)、血小板计数(PLT)、R值(R)、最大振幅MA值(MA)、凝血综合指数CI值(CI)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使模型性能优良且影响因素最少λ对应的预测因素有10个,分别为病情程度、D-D、hs-CRP、sVEGFR-1、PAF、PLT、miR-124-3p、R、MA、CI,且均为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影响因素构建HDCP不良妊娠结局的Nomogram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1(95%CI 0.805~0.962),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5.3%、97.3%,具有良好预测效能,决策曲线(DCA)显示该模型在预测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方面具有良好临床效用.结论:TEG参数中R、MA、CI是HDCP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基于TEG参数构建HDCP不良妊娠结局的Nomogram预测模型在预测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方面具有良好预测效能和临床效用.

    妊娠期高血压血栓弹力图不良妊娠结局Nomogram预测模型

    高龄GDM孕妇母婴结局及风险因素分析

    陶雪陶冬梅鄢琴
    412-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高龄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母婴结局及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183例GDM高龄孕妇为GDM组,健康高龄孕妇1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母婴结局;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GDM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GDM组剖宫产(53.0%)、羊水过多(10.4%)、子痫前期(18.6%)、产后出血(9.3%)、妊娠期高血压(13.1%)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38.7%、3.3%、6.7%、1.3%、2.7%),早产儿(9.29%)、巨大儿(9.8%)、新生儿窒息(10.4%)、胎儿窘迫(19.1%)率均高于对照组(2.0%、3.3%、4.0%、7.3%)(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孕前体质指数(BMI)≥24kg/m2、日常运动量<2h/d、糖尿病家族史是高龄孕妇GD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是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高龄GDM孕妇会增加母婴不良结局风险,且发病与孕前BMI高、日常运动量少、糖尿病家族史密切相关,临床应予以关注并采取干预措施,以改善母婴结局.

    高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母婴结局风险因素

    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子宫肌层厚度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

    胡慧颖丁永霞
    417-420,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肌层厚度与瘢痕子宫再妊娠不良结局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20年5月-2022年6月诊治的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84例临床资料,孕中期检测肌层厚度并统计孕妇妊娠结局,比较不同肌层厚度孕妇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结局,分析肌层厚度与妊娠不良结局的相关性.结果:子宫肌层厚度≥4mm组剖宫产术中出血量、不完全子宫破裂率、产后出血率、子宫收缩乏力率、新生儿低体重率以及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率均低于子宫肌层厚度1~4mm组和<1mm组(P<0.05),三组新生儿体重和新生儿转科率无差异(P>0.05);结局不良组孕妇年龄>30岁、子宫肌层厚度<4mm、产前体质指数(BMI)≥30kg/m2以及分娩孕周>38周占比均高于妊娠结局良好组(P<0.05),两组文化程度、距前次剖宫产间隔时间无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妇年龄>30岁、子宫肌层厚度<4mm、产前BMI≥30kg/m2以及分娩孕周>38周均是影响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子宫肌层厚度预测妊娠不良结局的曲线下面积为0.807(95%CI 0.718~0.897).结论: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孕中期子宫肌层厚度较薄是导致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有预测价值.

    瘢痕子宫再妊娠孕中期肌层厚度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因素预测

    孕早期GDM患者血清25-OH-D、Hcy、HbA1c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关系

    付朝霞王朝虎
    421-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早期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关系.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GDM患者134例为GDM组,同期年龄相近孕周匹配的76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8~12周时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5-OH-D、Hcy、HbA1c,胰岛素抵抗指标[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GDM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25-OH-D、Hcy、HbA1c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结果:GDM组TG、TC、LDL-C 高于对照组,HDL-C 低于对照组,25(OH)D(25.89±2.67 nmmol/L)低于对照组(34.26±3.19 nmmol/L),Hcy(20.96±3.48μmol/L)、HbA1c(6.19%±0.31%)高于对照组(11.03±2.56μmol/L、5.67%±0.97%),FINS、HOMA-IR高于对照组,HOMA-β低于对照组;多因素分析显示,25(OH)D降低和Hcy、HbA1c、FINS、HOMA-IR上升为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GDM患者25-OH-D与FINS、HOMA-IR呈负相关,与HOMA-β呈正相关;Hcy及HbA1c与FINS、HOMA-IR均呈正相关,与HOMA-β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GDM患者血清25-OH-D、Hcy、HbA1c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临床监测25-OH-D、Hcy、HbA1c及胰岛素抵抗情况有利于孕早期GDM防治.

    孕早期妊娠期糖尿病25-羟维生素D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相关性影响因素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合并HDP患者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母婴结局分析

    吴克乐肖文雅
    427-430,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患者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母婴结局.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ICP产妇(ICP组)、ICP合并HDP产妇(ICP合并HDP组)、健康产妇(对照组)各60例临床资料,分析各组凝血指标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统计其母婴结局.结果:对照组、ICP组、ICP合并HDP组血清凝血酶原时间(12.19±1.39s、11.18±1.05s、10.62±1.22s),凝血酶时间(16.15±0.72s、15.24±0.66s、13.12±0.62s)、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35.37±4.18s、32.05±3.27s、30.40±3.04s)依次降低,纤维蛋白原(4.15±0.45 g/L、4.58±0.52 g/L、4.98±0.61 g/L)、脐动脉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及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值依次升高,分娩孕周(39.3±1.6周、38.4±1.7周、38.0±1.4周)依次降低,剖宫产及羊水污染Ⅱ度以上发生率依次升高,早产(1.7%、15.0%、18.3%)、低体重儿(0、6.7%、10.0%)、新生儿窒息(0、10.0%、13.3%)发生率依次升高(均P<0.05),但3组胎死宫内发生率未见差异(P>0.05).结论:ICP合并HDP患者凝血功能与血流动力学变化显著,可影响母婴结局,密切监测相关指标对临床改善母婴结局等具有重要意义.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高血压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母婴结局

    超声学指标预测胎儿生长受限孕妇不良妊娠结局价值

    葛莉萍潘健伍朝夏
    431-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学指标预测胎儿生长受限孕产不良结局价值.方法:以2020年1月-2022年11月在本院诊断并分娩的胎儿生长受限孕产妇160例为观察组,同期产前检查健康孕产妇1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及观察组不同妊娠结局患者脐动脉、胎儿大脑中动脉以及子宫动脉超声指标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预测胎儿生长受限不良妊娠结局效能.结果:观察组脐动脉以及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以及S/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胎儿大脑中动脉RI、PI以及S/D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不良妊娠患者脐动脉以及子宫动脉RI、PI以及S/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胎儿大脑中动脉RI、PI以及S/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脐动脉、胎儿大脑中动脉以及子宫动脉RI、PI、S/D联合检测预测胎儿生长受限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灵敏度(98.1&)高于各单独指标检测,ROC分析预测曲线下面积(0.882)高于单独检测.结论:超声学指标联合检测可有效提升胎儿生长受限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效能,检测灵敏度较高.

    胎儿生长受限超声学指标不良妊娠结局预测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回归预测模型建立及评价

    邱文娟张敏王美
    436-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因素,确定下肢DVT风险指标,建立回归预测模型并对进行评价.方法:应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2月医院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292例临床资料,统计术后下肢DVT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出现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回归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H-L)检验评估模型拟合优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检验模型预测效能.结果:292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DVT 21例(7.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手术时间长、术中气腹压高、术后1 d血D-二聚体和凝血因子Ⅷ水平升高均为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后出现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依据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H-L检验显示P=0.847,提示模型构建有效.ROC曲线显示,模型预测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后出现下肢DVT的曲线下面积为0.764,预测效能中等.约登指数取最大值0.448时,模型预测的敏感度76.2%,特异度为68.6%.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回归预测模型可为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后下肢DVT识别提供参考依据,可能有助于患者术后个性化DVT预防管理.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预测模型

    胎盘早剥患者血清抗氧化物水平与病情、产后出血关系

    高珊珊张珂张玉苓许艇...
    441-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早剥患者血清抗氧化物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性、产后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3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胎盘早剥患者104例作为观察组,产前体检健康孕妇120例为对照组.入院后均检测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尿酸(UA)、白蛋白(ALB)浓度并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及Spearman相关法分析血清抗氧化物水平与胎盘早剥病情、产后出血量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抗氧化物对产后出血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TSOD(78.66±6.69 U/ml)、UA(358.62±35.62μmol/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65.47±5.10 U/ml、265.69±25.64μmol/L),ALB(34.20±3.36 g/L)水平低于对照组(56.65±5.62 g/L).Ⅱ 度胎盘早剥孕妇血清TSOD、UA水平均高于0~Ⅰ度胎盘早剥孕妇,ALB水平均低于0~Ⅰ度胎盘早剥孕妇;产后出血量>300 ml孕妇血清TSOD、UA水平均高于产后出血量≤300 ml孕妇,ALB水平低于产后出血量≤300 ml孕妇(均P<0.05).胎盘早剥孕妇的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TSOD、UA水平均呈正相关,与血清ALB水平呈负相关;胎盘早剥孕妇产后出血量与血清TSOD、UA水平均呈正相关,与血清ALB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诊断患者产后大出血的ALB曲线下面积为0.710,截断值32.24g/L,敏感度72.2%、特异度80.63%;UA曲线下面积为0.721,截断值360.30μmol/L,敏感度75.6%、特异度85.6%;TSOD曲线下面积为0.730,截断值为80.66U/ml,敏感度76.7%、特异度89.0%.结论:胎盘早剥患者血清TSOD、UA水平升高,ALB水平降低与胎盘早剥病情严重程度及产后出血量有一定相关.

    胎盘早剥抗氧化物病情程度产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