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马旭

月刊

1004-8189

zjx1992@163.com

010-62185784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12号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Family Plann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由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创办、主管,国家人口计生委科研所主办,是全国惟一集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技管理与专业技术于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指导类科技期刊。该刊创办于1992年,主要读者群为全国各级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技管理、科研和临床技术服务人员,以及相关技术与产品研制营销人员。读者可从中了解计划生育科技工作重点和思路,掌握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最新科技成果,交流计划生育科技管理和临床工作经验,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新知识,是广大计划生育科技工作者和相关学科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VDR基因FOKI位点多态性与子痫前期关系的meta分析

    李孟兰刘帅妹林宁周青...
    484-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FOKI位点多态性与子痫前期(PE)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中关于VDR基因FOKI位点多态性与PE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5月.在等位基因模型(f比F)、纯合比较模型(ff比FF)、杂合比较模型(Ff比FF)、显性比较模型(Ff+ff比FF)和隐性比较模型(ff比FF+Ff)5种遗传模型下,采用Sta-ta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用OR值及95%可信区间(95%CI)评价VDR基因FOKI位点多态性与PE易感性之间的关联.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3446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等位基因模型(f比F,OR=1.49,95%CI 1.08~2.05)、纯合比较模型(ff 比 FF,OR=1.80,95%CI 1.11~2.93)、隐性比较模型(ff 比 FF+Ff,OR=1.95,95%CI 1.39~2.73)下,VDR基因FOKI位点多态性与PE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而在杂合比较模型(Ff比FF)和显性比较模型(Ff+ff比FF)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DR基因FOKI位点可能与PE易感性有关,f等位基因和ff基因型可能是PE发生的危险因素.

    子痫前期维生素D受体FOKI位点基因多态性文献荟萃分析

    过氧化物酶体生物发生因子5(PEX5)缺失导致小鼠精子发生失败和不育

    李瑞英李沁怡刘敏
    490-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过氧化物酶体生物发生因子5(PEX5)对雄性小鼠精子发生及生育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CRISPR/Cas9及LoxP/Cre技术构建睾丸特异性Pex5基因敲除(Pex5 cKO)小鼠模型,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HE)、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IF)染色分析评估雄性小鼠的生殖器官及精子发生的情况.结果:Pex5 cKO雄性小鼠正常成熟交配窝仔数为0,与野生型(WT)雄性小鼠窝仔数(6.32±0.2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6,P<0.0001),且HE染色结果发现,Pex5cKO小鼠附睾中无精子发生.结论:PEX5在小鼠精子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精子发生过氧化物酶体生物发生因子5CRISPR/Cas9

    河南省农村地区育龄女性孕前低体重、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分析

    张璀璨柴健孙盼盼董玮...
    494-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河南省农村地区育龄女性孕前低体重、超重和肥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13-2018年河南省农村地区参加"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3 686 404名育龄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河南省育龄女性低体重、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结果:受教育程度高(大专/大本及以上,OR=1.34,95%CI 1.28~1.40)、素食(OR=1.06,95%CI 1.01~1.10)和被动吸烟(OR=1.22,95%CI 1.20~1.24)是低体重的危险因素;有孕产史、少数民族(OR=1.06,95%CI 1.03~1.10)、素食(OR=1.16,95%CI 1.13~1.20)、吸烟(OR=1.28,95%CI 1.17~1.41)、被动吸烟(OR=1.04,95%CI 1.03~1.06)是超重的危险因素;有孕产史、素食(OR=1.15,95%CI 1.09~1.22)、吸烟(OR=1.69,95%CI 1.47~1.93)是肥胖的危险因素.其中,年龄每增加1岁,超重的发生风险增加3%,肥胖的发生风险增加2%;根据地理位置,河南省西部地区是育龄女性低体重的危险因素(OR=1.65,95%CI 1.63~1.68),北部地区是育龄女性超重(OR=1.09,95%CI 1.08~1.10)和肥胖(OR=1.26,95%CI 1.24~1.28)的危险因素.结论:应关注河南省农村地区的育龄女性体重异常问题,加强体重管理,合理进行孕前体重干预,规避可能造成低体重、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提高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育龄女性孕前体质指数低体重超重肥胖危险因素

    河南省大气细颗粒物暴露与小于胎龄儿的发病风险关系

    陈勤政蔡婧花琳琳蒋丽芳...
    500-5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大气细颗粒物(PM2.5)及其组分与小于胎龄儿(SGA)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基于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数据库2013年河南省的母婴数据进行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妇妊娠各时期PM2.5及其组分暴露对SGA的影响.结果:在调整一般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妊娠情况和环境温度变量后,以第一分位数PM2.5浓度为参照,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和全孕期暴露于第四分位数PM2.5浓度分娩SGA的风险分别增加58.2%(OR=1.582,95%CI 1.44~1.738)、35.4%(OR=1.354,95%CI 1.235~1.483)、30.1%(OR=1.301,95%CI 1.189~1.423)和45.9%(OR=1.459,95%CI 1.363~1.561).以第一分位数浓度暴露为参照,全孕期黑炭、有机物、铵盐、硝酸盐和硫酸盐第四分位数浓度暴露与分娩SGA风险增加均有关(P<0.05).结论:妊娠各时期孕妇避免PM 2.5暴露均能降低SGA发生风险.

    小于胎龄儿大气细颗粒物相关性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网上投稿

    编辑部
    507页

    备孕女性HPV筛查及其疫苗接种状况调查

    谢艳朱晓琴项媛媛
    508-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备孕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并分析HPV疫苗接种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健康检查的211例备孕女性宫颈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反向点杂交法进行HPV感染亚型分型,通过问卷调查备孕女性HPV疫苗接种情况,分析影响备孕女性HPV疫苗接种影响因素.结果:备孕女性HPV感染率为22.7%,其中高危型HPV感染率为81.25%,主要HPV感染亚型为HPV52(18.8%)、HPV16(10.4%).HPV单一型感染率为20.6%,多重感染率为14.6%.211例HPV疫苗接种率为14.7%,文化水平低、不知道HPV疫苗是影响备孕女性HPV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本次调查的备孕女性HPV感染率为22.7%,以HPV52、HPV16为主要感染亚型;HPV疫苗接种率较低,应加强对备孕女性相关知识宣传,提高HPV疫苗接种率.

    备孕女性人乳头瘤病毒筛查疫苗接种影响因素

    胎儿先天畸形超声监测结果分析

    张静江明张燕岳家伊...
    512-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2020-2023年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胎儿先天畸形(CM)监测结果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产前检查的孕妇5852例,根据超声筛查结果并分成畸形组和无畸形组.对孕妇相关资料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多因素分析确定胎儿CM的影响因素.结果:5852例孕妇中胎儿存在CM有56例,CM发生率为0.96%;在畸形部位上,以心血管系统为主(30.4%),其次为神经系统畸形(23.2%);畸形组和无畸形组在妊娠年龄≥35岁、异常妊娠史、孕期毒物接触史、孕期用药史、孕期感染病原体、孕期补充叶酸、孕期患糖尿病或高血压、配偶吸烟间存在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儿CM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妊娠年龄≥35岁(OR=2.289)、孕期有毒物接触史(OR=3.152)、孕期有用药史(OR=2.516)、孕期感染病原体(OR=2.449)、孕期患糖尿病或高血压(OR=2.792)、配偶吸烟(OR=2.584),保护因素为孕期补充叶酸(OR=0.478).结论:本次调查妊娠年龄≥35岁、孕期有毒物接触史、孕期有用药史、孕期感染病原体、孕期患糖尿病或高血压、配偶吸烟与胎儿CM发生有关,补充叶酸可减少胎儿CM发生.提示对上述高危因素予以精准干预,并指导孕妇有效补充叶酸,以降低胎儿CM发生风险.

    胎儿先天畸形超声监测影响因素

    子宫内膜癌患者灵性需求与自我感受负担、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性

    孙洪芳左学骞赵海波李丹...
    517-521,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患者灵性需求与自我感受负担、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22年2月-2023年10月收治11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调查患者灵性需求、自我感受负担及疾病不确定感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灵性需求与自我感受负担、疾病不确定感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患者灵性需求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灵性需求评分39.81±8.29分,其中存在需求、内心平和、主动给予及宗教需求评分分别为15.22±2.63分、12.87±2.56分、9.36±1.79分、5.13±1.29分;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评分为24.62±4.71分,情感因素、经济因素、身体因素等维度评分分别为9.86±2.34分、2.52±1.46分、12.53±3.88分,灵性需求评分与疾病自我感受负担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为59.23±9.65分,缺乏澄清、不可预测及模糊等维度评分分别为18.64±8.33分、10.86±3.57分、25.75±5.62分,灵性需求评分与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治疗费用支付方式、自我感受负担、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评分是患者灵性需求影响因素(P<0.05).结论:本次调查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灵性需求处于中等水平,且评分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疾病不确定感关系密切,临床可从改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疾病不确定感方面着手改善患者灵性需求.

    子宫内膜癌灵性需求自我感受负担疾病不确定感相关性

    阿芬太尼复合瑞马唑仑对宫腔镜无痛诊疗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

    林大艳尹泓刘波涛姜敏...
    522-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阿芬太尼复合瑞马唑仑对宫腔镜无痛诊疗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1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宫腔镜无痛诊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分别予以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丙泊酚组)、阿芬太尼复合瑞马唑仑麻醉(瑞马唑仑组),其余麻醉方法相同.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心率)、苏醒质量(呼吸恢复、定向力恢复以及睁眼的时间)、疼痛程度(VAS评分)、氧化应激反应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不良反应(低血压、呼吸抑制、低氧血症、术中体动).结果:瑞马唑仑组不同手术麻醉时点平均动脉压、心率均高于丙泊酚组,呼吸恢复(4.99±0.87 min)、定向力恢复(12.36±1.67 min)以及睁眼的时间(12.00±1.13 min)均短于丙泊酚组(7.87±1.01 min、15.25±2.16 min、15.74±1.58 min),术后 1、3h 的 VAS 评分(3.01±0.37 分、3.32±0.65分)均低于丙泊酚组(3.37±0.56分、4.05±0.81分),术后MDA(18.73±2.12 mmol/L)低于丙泊酚组(24.82±2.55 mmol/L),SOD(320.85±29.61 U/ml)高于丙泊酚组(275.37±27.97 U/ml),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7%)低于丙泊酚组(26.7%)(均P<0.05).结论:阿芬太尼复合瑞马唑仑在宫腔镜无痛诊疗麻醉应用效果较好,可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提高苏醒质量,减轻术后疼痛及氧化应激反应,且能减少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提高了麻醉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宫腔镜无痛诊疗阿芬太尼瑞马唑仑血流动力学苏醒质量疼痛程度氧化应激反应不良反应

    基于Cite Space文献分析并观察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在无痛人工流产术应用效果

    薛孟任应斌田瑞丽
    527-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Cite Space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主题词"无痛人工流产"和"艾司氯胺酮"的文献进行分析,寻找无痛人工流产研究热点,探讨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应用效果.方法:分别以"无痛人工流产""艾司氯胺酮"为主题词,检索CNKI数据库,将检索得到文献导入CiteSpace软件,荟聚分析2012年1月—2023年1月国内外无痛人工流产研究的前沿热点.选取2023年3-6月本院门诊行无痛人工流产者160例,采用队列分组,艾司氯胺酮(0.1mg/kg)+丙泊酚(E1组),艾司氯胺酮(0.2mg/kg)+丙泊酚(E2组),艾司氯胺酮(0.3mg/kg)+丙泊酚(E3组),芬太尼(1ug/kg)+丙泊酚(F组).观察各组诱导前(T1)、宫口扩张时(T2)及手术结束(T3)时的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受术者术后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苏醒后15minVAS评分、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纳入分析的中文文献2210篇,热点变迁分析显示艾司氯胺酮关临床研究文献增多,为无痛人工流产研究热点.临床观察显示,E1组、E2组、E3组T2、T3时MAP和SPO2均高于F组,T2时HR均高于F组(均P<0.05),T3时各组HR无差异(P>0.05).E2和E3组VAS评分均低于E1组和F组,E1、E2、F组苏醒时间和嗜睡发生率均优于E3组,E1组、E2组、E3组麻醉效果优良率(95.0%、97.5%、97.5%)均优于F组(80.0%),呼吸抑制发生率(5.0%、7.5%、5.0%)均低于F组(27.5%)(均P<0.05).各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注射痛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基于CNKI数据库文献荟萃分析发现艾司氯胺酮是目前无痛人工流产领域研究热点,本文临床观察0.2mg/kg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效果及安全性最佳.

    无痛人工流产艾司氯胺酮芬太尼丙泊酚文献荟萃研究热点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