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马旭

月刊

1004-8189

zjx1992@163.com

010-62185784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12号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Family Plann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由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创办、主管,国家人口计生委科研所主办,是全国惟一集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技管理与专业技术于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指导类科技期刊。该刊创办于1992年,主要读者群为全国各级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技管理、科研和临床技术服务人员,以及相关技术与产品研制营销人员。读者可从中了解计划生育科技工作重点和思路,掌握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最新科技成果,交流计划生育科技管理和临床工作经验,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新知识,是广大计划生育科技工作者和相关学科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谷胱甘肽转移酶M1基因多态性与亚洲人群宫颈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

    周青刘帅妹林宁张瑞金...
    1720-1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转移酶M1(GSTM1)基因多态性与亚洲人群宫颈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关于GSTM1基因多态性与亚洲人群宫颈癌易感性相关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5月,对纳入的研究,运用Stata11.0软件计算OR值和95%CI,评价其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9项研究,宫颈癌病例组2324例和对照组261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亚洲人群中GSTM1纯合缺失型与宫颈癌易感性存在明显正相关(OR=1.74,95%CI 1.41~2.14),亚组分析发现,东亚人群(OR=1.54,95%CI 1.21~1.97)、中亚人群(OR=8.32,95%CI 2.84~24.36)、南亚人群(OR=2.11,95%CI 1.48~3.02)、中国人群(OR=2.03,95%CI 1.46~2.82)、印度人群(OR=1.89,95%CI 1.39~2.57)、哈萨克斯坦人群(OR=8.32,95%CI 2.84~24.36)和巴基斯坦人群(OR=5.52,95%CI 2.34~13.07)的GSTM1纯合缺失型均与宫颈癌易感性存在显著关联.结论:GSTM1纯合缺失型可能会增加亚洲人群宫颈癌发生风险.

    宫颈癌亚洲女性谷胱甘肽转移酶M1基因多态性meta分析

    我国计划妊娠女性妊娠间隔及其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

    王龙黄佳欣谢文璐吴思昱...
    1727-1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描述我国计划妊娠女性妊娠间隔(IPI)的分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8年12月两次参加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育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时IPI同时作为定量变量和定性变量,定性变量包括短IPI(<18个月)、适宜IPI(18~59个月)及长IPI(≥60个月)3组,以适宜IPI为对照.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研究IPI的分布,并采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s回归模型探索IPI的影响因素并估计其关联强度指标β与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计划妊娠女性的IPI中位数为21.3个月,短IPI和长IPI分别占40.7%与1.6%.≥35岁者短IPI风险比20~24岁者降低87.0%(95%CI 86.0~88.0);相对于汉族、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正常体重及前次分娩无不良妊娠结局史者,少数民族、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低体重与有不良妊娠结局史者短 IPI 风险分别增加 21.0%(95%CI 16.0~26.0)、3.0%(95%CI 1.0~5.0)、5.0%(95%CI 2.0~9.0)与 11.0%(95%CI 8.0~13.0);而与农村户籍、农民、正常体重、不饮酒及前次妊娠分娩方式为阴道分娩者相比,城市户籍、非农民、超重、饮酒及剖宫产者短 IPI 风险分别降低 24.0%(95%CI 19.0~28.0)、11.0(95%CI 9.0%~16.0%)、8.0%(95%CI 6.0~10.0)、25.0%(95%CI 16.0~33.0)与53.0%(95%CI 52.0~55.0);与华北地区相比,其他各地区的短IPI风险均增加(P均<0.05).结论:我国近50%的计划妊娠女性存在IPI过短或过长问题,未来应加强对有低龄、少数民族、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低体重、农村户籍、农民、以及前次分娩为阴道分娩和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等短IPI易发特征女性的宣传教育,帮助其选择适宜的IPI.

    计划妊娠女性妊娠间隔影响因素

    首次辅助生殖女性患者抑郁焦虑情绪与家庭功能、病耻感关系及对助孕结局的影响

    蔡杨何玉萍康旭丽赵丽敏...
    1734-1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首次辅助生殖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状况及与家庭功能、病耻感关系及对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本院首次接受辅助生殖助孕的女性患者162例,于进入治疗周期第1天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不孕症患者羞辱感量表(ISS)调查患者基线资料、焦虑、抑郁、家庭功能、病耻感情况,比较有无抑郁焦虑症状患者基线资料、家庭功能、病耻感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调整混杂因素后分析家庭功能、病耻感与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关系.观察抑郁焦虑症状与助孕结局.结果:本次共发放162份问卷,回收152份有效问卷,有效率93.8%.APGAR评分7.68±0.82分,ISS评分70.44±16.13分.SDS评分43.71±8.53分,抑郁检出率为30.9%;SAS评分47.94±9.05分,焦虑检出率为38.8%.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不孕年限、流产史、APGAR、ISS评分与助孕患者抑郁症状有关,居住地、家庭月收入、不孕年限、流产史、APGAR、ISS评分与助孕患者焦虑有关(均P<0.05).经分析APGAR与ISS评分之间存在显著共线性,故将两者分别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调整了抑郁、焦虑混杂影响因素后显示,高APGAR评分为助孕患者抑郁、焦虑的独立保护因素(OR=0.405、0.427),高ISS评分为独立危险因素(OR=1.299、1.271),存在抑郁焦虑症状患者助孕临床妊娠率(48.9%、45.8%)低于无抑郁焦虑患者(67.6%、72.0%)(均P<0.05).结论:首次辅助生殖患者易出现抑郁焦虑症状,可对助孕结局造成不良影响,通过系统家庭及心理干预可能是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状况的潜在途径.

    辅助生殖抑郁焦虑家庭功能病耻感助孕结局

    人工流产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1年停用影响因素分析

    吴秋静张晓丽丁枝珠王晓艺...
    1740-1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者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停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2年1-12月本院收治的人工流产者1035例,均流产术后应用IUD避孕措施,随访1年,观察IUD使用情况并分为停用组(189例)、续用组(846例).调查IUD停用原因,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人工流产者术后落实避孕措施1年内停用危险因素.结果:随访1年,人工流产术后IUD停用189例(18.4%),原因包括不良反应83例、社会心理因素100例、其他原因6例.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低、无生育史、无重复流产、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为人工流产者术后放置IUD停用的危险因素(OR=1.657、1.669、2.442、1.790,P<0.05).结论: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者术后放置IUD仍存在一定比例的停用情况,影响因素较多,临床需加强术前咨询、术后管理,针对性采取干预对策以提高流产后长效避孕措施的落实使用率.

    流产后避孕宫内节育器停用影响因素

    剖宫产产妇术前焦虑抑郁、睡眠状况对其术后疼痛灾难化水平影响

    任贇虹李美玲何玲黄雪梅...
    1744-1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剖宫产产妇的疼痛灾难化水平现状,分析剖宫产产妇术前睡眠、心理状况对其术后疼痛灾难化水平的影响,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镇痛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1月1日—2023年6月30日于本院住院的778名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匹兹堡睡眠量表、疼痛灾难化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剖宫产产妇的疼痛灾难化得分为(43.49±11.04)分,疼痛灾难化发生率77.76%,疼痛灾难化水平与睡眠、焦虑、抑郁呈正相关(r=0.624,P<0.001;r=0.471,P<0.001;r=0.510,P<0.001),多因素 logistics 回归分析显示焦虑(OR=1.67,95%CI 1.78~16.54)、睡眠质量评分高(OR=1.52,95%CI 1.16~15.55)是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灾难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剖宫产产妇的疼痛灾难化水平较高,制定改善剖宫产产妇术前睡眠、焦虑状况的措施对降低其术后疼痛灾难化水平,提高镇痛效果,促进产后舒适化水平有重要意义.

    剖宫产睡眠焦虑抑郁疼痛灾难化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网上投稿

    编辑部
    1749页

    GDM患者心理压力状况及与应对方式、自护能力的相关性

    吴书培袁元李蓉
    1750-1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及自护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GDM患者108例,应用基线资料调查量表、妊娠压力量表(PP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调查患者基本特征、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及自护能力.比较不同基线特征GDM患者PPS评分差异,Pearson相关系数模型分析GDM患者SCSQ、ESCA评分与PPS评分关系,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模型探讨GDM患者心理压力影响因素.结果:本次共发放问卷108份,回收有效问卷105份,有效率97.2%.105例GDM患者PPS评分(54.02±14.37)分(39~74分),各因子条目均分最高的均是确保母子健康和安全而引发的压力感.不同年龄、是否计划妊娠、家庭月收入、产妇类型、流产史GDM患者PPS评分有差异(P<0.05).SCSQ量表中积极应对评分23.57±4.92分,消极应对评分11.93±1.68分,ESCA评分84.26±13.80分.Pearson相关系数模型分析显示,GDM患者SCSQ量表中积极应对评分、ESCA评分与PPS评分呈负相关,消极应对评分与PPS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由于SCSQ评分、ESCA评分存在明显共线性,因此将两者分别纳入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中分析显示,纳入SCSQ评分的模型中,非计划妊娠、初产、流产史、SCSQ量表积极应对评分低、消极应对评分高均为GDM患者心理压力主要影响因素;纳入ESCA评分的模型中,非计划妊娠、初产、流产史、ESCA评分低均为GDM患者心理压力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本次调查的GDM患者心理压力明显,且与应对方式、自护能力密切相关,改善应对方式及自护能力可能是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的潜在途径.

    妊娠期糖尿病心理压力应对方式自护能力相关性影响因素

    PCOS不孕患者生育压力调查及与生活质量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宋红霞韩易辰赵亮
    1756-1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生育压力及与生活质量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PCOS不孕患者92例,对其生育压力[生育相关压力量表(FPI)]、生活质量[生育生活质量问卷(FertiQol)]、应对方式[特质应对问卷(CSQ)]进行评估,并研究其相关性,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生育压力的影响因素.结果:92例PCOS不孕患者的FPI量表总分36.67±7.29分,FertiQol问卷总分89.37±11.48分,CSQ问卷中消极应对得分34.34±3.73分,积极应对得分33.27±4.62分,生育压力呈中上等水平,生活质量呈中等水平,且倾向于消极应对;年龄越大、确诊PCOS不孕时间越长、家庭月收入越低、有不良情绪及夫妻关系越差的患者生育压力得分越高(P<0.05);年龄≥30岁、确诊PCOS不孕时间>3年、家庭月收入≤3000元、有不良情绪、夫妻关系一般或较差、低生活质量及消极应对方式是PCOS不孕患者生育压力的影响因素,且生育压力得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呈正相关,与生活质量得分及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PCOS不孕患者生育压力受年龄、确诊PCOS不孕时间、家庭月收入、有无负性情绪及夫妻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且患者的生育压力与生活质量及应对方式均存在相关性.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生育压力生活质量应对方式相关性

    产妇个人生活掌控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丁红花袁雪雯
    1762-1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分析产妇个人生活掌控感水平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月2月本院产科顺利分娩产妇,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个人生活掌控感量表(7个条目总分7~35分)、一般自我效能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187份,回收185份,有效率98.9%.产妇个人生活掌控感总得分25.01±5.04分,个人生活掌控感总分及各条目得分均与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评分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文化程度低、自我效能低、领悟社会支持低是产妇个人生活掌控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本次调查的产妇个人生活掌控感属处于中等水平;提示临床可从影响因素入手,给予产妇更多的信息支持,增强产后恢复信心,帮助其在应对压力时建立积极思维模式,以提高个人生活掌控感水平,改善产妇产后恢复效果.

    产妇个人生活掌控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影响因素

    高龄经产妇产后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陈熠明陈桂儿
    1767-1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高龄(≥35岁)经产妇产后抑郁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6-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高龄经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信息及分娩资料、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调查产妇产后抑郁状况及社会支持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龄经产妇产后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84例高龄经产妇筛查出产后抑郁(EPDS评分≥13分)88例(占3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4000元(OR=2.61,95%CI 1.27~5.36)、非计划妊娠(OR=3.21,95%CI 1.43~7.22)、新生儿低体重(OR=5.11,95%CI 2.01~12.97)、产前抑郁(OR=4.03,95%CI 1.76~9.19)、睡眠障碍(OR=2.07,95%CI 1.15~3.71)、人工喂养(OR=3.06,95%CI 1.37~6.83)是高龄产妇产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社会支持水平(OR=0.26,95%CI 0.11~0.66)是高龄经产妇产后抑郁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高龄经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主要与家庭经济状况差、非计划妊娠、新生儿低体重、人工喂养、产前抑郁、睡眠障碍、社会支持不足等因素有关.

    产后抑郁高龄经产妇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