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局解手术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局解手术学杂志
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
局解手术学杂志

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

张绍祥

双月刊

1672-5042

jjssxzz@yahoo.com.cn,guogjin@yahoo.com.cn

023-68752649

400038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30号

局解手术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Regional Anatomy and Operative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管,重庆市解剖学会及第三军医大学主办,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会局解手术学学组协办,是全国唯一的局部解剖学与临床外科手术学相结合的杂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感染性心内膜炎细胞因子和降钙素原的表达

    王若昕付亮赵金龙陈宗辉...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中12项细胞因子(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IFN-α、IFN-γ、TNF-α)及降钙素原的表达.方法 纳入我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IE患者10例为IE组,随机选择同期入院手术的非感染性、非风湿性瓣膜病的心内膜炎患者10例为对照组,患者均于入院时采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2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及血常规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降钙素原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IE患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间的相关性,Spearman法分析IE患者IL-8水平、白细胞计数与降钙素原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E组患者中细胞因子IL-1β、IL-2、IL-6、IL-10、TNF-α、IFN-α、IFN-γ、IL-12p70显著升高(P<0.05),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水平显著升高(P<0.05).2组患者单核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E组患者中的IFN-α与IL-2、TNF-α、IL-1β、IL-12p70呈正相关;IL-2与TNF-α、IL-1β呈正相关;IL-12p70与IFN-γ呈正相关;降钙素原与IL-8、白细胞计数呈显著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E患者中IL-1β、IL-2、IL-6、IL-10、TNF-α、IFN-α、IFN-γ、IL-12p70、降钙素原等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这些指标的检测对于IE的早期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感染性心内膜炎细胞因子降钙素原心脏瓣膜病血常规检查

    小探头超声内镜在小直径低级别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内镜手术中的应用

    李建军樊超强杨歆彭学...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小探头超声内镜(EUS)指导小直径(最大直径小于1 cm)低级别(G1级)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治疗的应用价值,为其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和线索.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中心行内镜治疗的85例小直径低级别(G1级)R-NE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镜治疗前是否行EUS检查将患者分为EUS组(37例)和对照组(48例).比较2组患者内镜治疗后的切缘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内镜治疗方式等指标.结果 EUS组患者切缘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内镜治疗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直径低级别(G1级)R-NEN术前进行小探头EUS检查评估病变深度,并根据其结果选择内镜手术方式,可明显降低切缘肿瘤的残留风险.

    小探头超声内镜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精准治疗

    不同矫正方式对青少年单眼中低度近视的疗效观察

    陈利刘波杨微何敏...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单眼中低度近视的青少年分别采用角膜塑形镜或者框架眼镜矫正后双眼近视防控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46例单眼近视青少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矫正方式将患者分为角膜塑形镜组和框架眼镜组,每组23例.分别对角膜塑形镜或框架眼镜矫正单眼近视,以及角膜塑形镜矫正单眼及双眼近视时近视眼和对照眼眼轴长度(AL)、球镜(SD)变化及屈光参差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近视眼和对照眼的基线AL、SD及屈光参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眼近视矫正1年后,角膜塑形镜组患者近视眼SD近视增长少于框架眼镜组(P<0.05),但AL增长与框架眼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眼AL增长角膜塑形镜组患者多于框架眼镜组(P<0.05);角膜塑形镜组患者近视眼SD增长少于框架眼镜组(P<0.05),2组患者对照眼SD增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塑形镜组患者屈光参差小于框架眼镜组(P<0.05).对比角膜塑形镜组患者单眼及双眼近视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眼部生物参数,单眼戴镜近视眼AL增长少于双眼戴镜(P<0.05),对照眼AL增长多于双眼戴镜(P<0.05),近视眼及对照眼SD近视增长多于双眼戴镜(P<0.05),屈光参差大于双眼戴镜(P<0.05).结论 角膜塑形镜控制中低度近视眼近视增长优于框架眼镜,并可缩小双眼屈光参差;但角膜塑形镜矫正单眼近视时正视眼的AL增长较快,待进展为双眼近视后配戴角膜塑形镜仍能明显延缓近视进展.

    单眼中低度近视角膜塑形镜

    示踪剂盐酸米托蒽醌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刘晓明武宜雷刘学键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示踪剂盐酸米托蒽醌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对淋巴结染色率、淋巴结示踪率及甲状旁腺误切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8月于我院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记录患者淋巴结染色率、示踪持续成功率.比较2组患者淋巴结清除数目、甲状旁腺误切率,及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3天血钙和甲状旁腺激素(PTH).结果 观察组患者淋巴结染色率为90.1%,示踪持续成功率为100%.2组患者淋巴结清除数目,甲状旁腺误切率,术后第1天、第3天血钙和PT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示踪剂盐酸米托蒽醌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淋巴结示踪性,能降低甲状旁腺误切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示踪剂盐酸米托蒽醌甲状腺癌淋巴结甲状旁腺

    肺癌术后胸膜腔不同浓度利多卡因浸润镇痛对患者康复的影响

    李成林鲜正睿张乐梁静...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肺癌术后胸膜腔不同浓度利多卡因浸润镇痛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浓度组(43例)与低浓度组(43例).高浓度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经硬膜外导管于胸膜腔内注入2.0%盐酸利多卡因,低浓度组患者于胸膜腔内注入1.5%盐酸利多卡因,2组患者术后均采取静脉自控镇痛.比较2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并比较术后6 h、12 h、24 h、48 h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和术后24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药物用量.术后24 h,记录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估患者恢复质量.结果 高浓度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低浓度组(P<0.05).2组患者术后12 h、24 h时VAS评分均高于术后6 h(P<0.05),术后24 h、48 h时VAS评分低于术后12 h(P<0.05),术后48 h时VAS评分均低于术后24 h(P<0.05);高浓度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时VAS评分均低于低浓度组(P<0.05).高浓度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术后24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药物用量均低/少于低浓度组(P<0.05).2组患者术后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组患者QoR-40总分高于低浓度组(P<0.05).结论 肺癌患者术后采用2.0%利多卡因胸膜腔浸润镇痛可减少患者苏醒期躁动,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术后恢复质量,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肺癌利多卡因胸膜腔浸润麻醉康复

    射波刀治疗肝癌对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

    傅华魏莹李莎占海莉...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射波刀治疗的不同分割剂量、分割方式等相关参数对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使用射波刀治疗的9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射波刀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分析射波刀不同处方剂量、分割剂量、分割次数对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结果 与治疗前1周比较,不同处方剂量、分割剂量及分割方式的患者在射波刀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出现不同程度下降(P<0.05).治疗后1周、1个月,分割次数≤5次组和分割剂量>7 Gy组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分别显著高于分割次数>5次组和分割剂量≤7 Gy组(P<0.05).不同处方剂量的患者在射波刀治疗前后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波刀治疗肝癌时给予分割次数≤5次、分割剂量>7 Gy的治疗方案,更有利于减轻射波刀治疗所导致的淋巴细胞数量下降.

    肝癌射波刀淋巴细胞计数免疫治疗

    马来酸噻吗洛尔联合冷冻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张均秀齐帅高磊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马来酸噻吗洛尔联合冷冻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40例皮肤血管瘤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和联合组(12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联合组患儿给予马来酸噻吗洛尔联合冷冻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瘤体直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2组患儿瘤体直径均逐渐减小(P<0.05),且联合组患儿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瘤体直径减小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2组患儿血清MMP-9及VEGF水平均逐渐降低(P<0.05),且联合组患儿治疗后3个月、6个月MMP-9及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湿疹、溃疡、糜烂及红肿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马来酸噻吗洛尔联合冷冻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MMP-9、VEGF水平,缩小瘤体,安全有效.

    婴幼儿皮肤血管瘤冷冻疗法马来酸噻吗洛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术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付增彬秦立鹏李尧李普阳...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术(STA-MCA)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的74例闭塞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STA-MCA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天、1个月、3个月的脑血流指标(大脑前动脉脑血流量、达峰时间),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天、1个月改良Rankin评分,统计治疗后血管重建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大脑前动脉脑血流量均提高,达峰时间均缩短,且观察组患者大脑前动脉脑血流量高于对照组,达峰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改良Rankin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血管重建为0级、1级的比例低于对照组,2级、3级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血管重建为0级、1级比例低于对照组,3级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A-MCA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良好,有利于改善脑血流指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血管重建,安全可靠.

    闭塞性脑血管疾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术脑血流量改良Rankin评分并发症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组织miR-205、miR-367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张丽君严伟恒黄国庆孙充洲...
    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组织中miR-205、miR-367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5例CMM患者术中切除的肿瘤组织作为CMM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治疗的80例皮肤良性色素痣患者的痣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qRT-PCR法检测miR-205、miR-367的表达水平.收集CM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miR-205、miR-36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术后3年的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生存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CMM组患者miR-205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miR-367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miR-205低表达组患者溃疡、临床分期高、肿瘤侵袭、KPS评分低、原发灶厚、Clark分级高、淋巴结转移的比例高于miR-205高表达组(P<0.05),miR-367高表达组患者以上指标比例高于miR-367低表达组(P<0.05).随访3年,中位时间为28.3个月,失访1例.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miR-205高表达组患者3年生存率高于miR-205低表达组(P<0.05);miR-367低表达组患者3年生存率高于miR-367高表达组(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高、KPS评分低、Clark分级高、淋巴结转移及miR-367表达升高为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miR-205表达升高为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CMM组织中miR-205低表达,miR-367高表达,且均与患者溃疡、临床分期高、肿瘤侵袭、KPS评分低、原发灶厚、Clark分级高、淋巴结转移和预后不良有关,可作为CMM患者预后评估的潜在标志物.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miR-205miR-367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骨盆后环损伤致骶髂关节脱位的内固定手术入路研究进展

    孙波古源楷杨向群赵良瑜...
    8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能量冲击易导致骨盆后环损伤,并以骶髂关节脱位最为常见.骶髂关节作为躯干与下肢传递负荷的枢纽,对维持骨盆后环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一旦发生损伤脱位,需及时开展手术恢复骨盆后环的稳定性.目前针对骶髂关节内固定的手术入路主要分为前入路及后入路,手术入路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术野暴露、内固定稳定性以及患者预后,因此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固定方式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围绕骶髂关节手术固定点的选择、手术入路以及术后并发症展开简要综述.

    骨盆损伤骶髂关节脱位复位固定手术入路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