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局解手术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局解手术学杂志
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
局解手术学杂志

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

张绍祥

双月刊

1672-5042

jjssxzz@yahoo.com.cn,guogjin@yahoo.com.cn

023-68752649

400038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30号

局解手术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Regional Anatomy and Operative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管,重庆市解剖学会及第三军医大学主办,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会局解手术学学组协办,是全国唯一的局部解剖学与临床外科手术学相结合的杂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珍宝丸介导NF-κB/p65通路对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王兴李斯琴张葆鑫阿日奔吉日嘎拉...
    887-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珍宝丸对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珍宝丸组,对照组大鼠仅暴露脊髓,模型组和珍宝丸组大鼠均构建脊髓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珍宝丸组大鼠给予口服0.6 g/kg珍宝丸干预治疗,间隔24 h给药1次,持续给药28 d,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则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采用巴索·比蒂·布雷斯纳汉(BBB)评分法评估干预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各组大鼠运动行为学变化;实验结束取大鼠脊髓组织标本,通过HE染色和TUNEL染色法观察评估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及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通过qRT-PCR法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0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p65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干预治疗后4周,模型组大鼠BBB评分低于对照组,珍宝丸组大鼠BBB评分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大鼠脊髓组织结构、形态正常;模型组大鼠脊髓组织结构紊乱,有明显出血、坏死、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珍宝丸组大鼠脊髓组织病变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珍宝丸组脊髓组织细胞凋亡数较模型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脊髓组织中TNF-α和IL-6表达升高,IL-10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珍宝丸组脊髓组织中TNF-α和IL-6表达显著降低,IL-10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脊髓组织中NF-κB/p65和p-NF-κB/p65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珍宝丸组大鼠脊髓组织中NF-κB/p65和p-NF-κB/p65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珍宝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大鼠行为学症状,减轻其病理变化,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NF-κB/p65通路、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珍宝丸脊髓损伤神经损伤NF-κB/p65通路

    miR-519e-5p靶向ANXA5对脊索瘤U-CH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李轶黄小平王玮
    892-8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iR-519e-5p靶向膜联蛋白A5(ANXA5)对脊索瘤U-CH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以qRT-PCR测定人脊索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519e-5p和ANXA5的表达.体外培养U-CH1细胞,并分为miR-519e-5p mimics组、miR-519e-5p mimics阴性对照+空载组、miR-519e-5p mimics+ANXA5过表达组、对照组.平板集落形成实验、MTT实验检测各组U-CH1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U-CH1细胞凋亡;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各组U-CH1细胞迁移与侵袭;Western blot检测各组U-CH1细胞ANXA5蛋白、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及迁移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蛋白(Claudin-1、Vimentin、E-cadherin)表达;qRT-PCR法检测各组U-CH1细胞miR-519e-5p及ANXA5 mRNA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验miR-519e-5p与ANXA5在U-CH1细胞中的相互作用.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脊索瘤组织miR-519e-5p表达降低(P<0.05),ANXA5 mRNA表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miR-519e-5p mimics组细胞增殖率、集落生成率、迁移率、侵袭数、ANXA5 mRNA及ANXA5、Bcl-2、Claudin-1、Vimentin蛋白表达降低(P<0.05),miR-519e-5p mRNA表达、凋亡率及Bax、E-cadherin蛋白表达增高(P<0.05).与miR-519e-5p mimics组相比,miR-519e-5p mimics+ANXA5过表达组细胞集落生成率、增殖率、侵袭数、迁移率、ANXA5 mRNA及ANXA5、Bcl-2、Vimentin、Claudin-1蛋白表达升高(P<0.05),凋亡率及Bax、E-cadherin蛋白表达下降(P<0.05).miR-519e-5p可靶向下调U-CH1细胞中ANXA5表达.结论 miR-519e-5p通过靶向抑制ANXA5表达降低脊索瘤U-CH1细胞迁移、增殖和侵袭活力,促进其凋亡.

    miR-519e-5pANXA5脊索瘤U-CH1细胞生物学行为

    FOXM1上调ELK1介导铁死亡促进宫颈癌细胞顺铂耐药性

    陆美荣孙亮亮王彤
    898-9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FOXM1通过ELK1对宫颈癌细胞顺铂(DDP)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生物信息学分析FOXM1和ELK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qPCR检测FOXM1和ELK1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ChIP实验验证二者结合情况.GSEA分析ELK1富集通路;Pearson相关性分析ELK1和抑制铁死亡关键基因的相关性.CCK-8检测细胞活力;PI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变化;Lipid Peroxidation(MDA)Assay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含量;Werstern blot检测GPX4、SLC7A11、ACSL4蛋白表达.结果 ELK1与FOXM1在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显著高表达,且二者存在结合位点.与oe-NC组相比,oe-ELK1组细胞存活率和IC50值显著提高;而与si-NC组相比,si-ELK1组细胞存活率和IC50值显著降低.与oe-NC+DMSO组相比,oe-ELK1+DMSO组线粒体没有出现萎缩、线粒体脊减少情况;而与oe-ELK1+DMSO组相比,oe-ELK1+erastin组线粒体出现了明显的萎缩、线粒体脊减少甚至消失现象.与oe-NC+DMSO组相比,oe-ELK1+DMSO组细胞内MDA含量显著降低,GPX4、SLC7A11蛋白表达增加,ACSL4蛋白表达降低,进一步用erastin处理则逆转了这一现象.与oe-NC+DMSO组相比,oe-ELK1+DMSO组CaSki/DDP细胞的IC50 值显著提高,而erastin处理能够减弱这一促进作用.此外,与si-NC+oe-NC组相比,si-FOXM1+oe-NC组线粒体出现了明显的萎缩、线粒体脊减少甚至消失现象;而与si-FOXM1+oe-NC组相比,si-FOXM1+oe-ELK1组线粒体形态得到恢复.与si-NC+oe-NC组相比,si-FOXM1+oe-NC组细胞内MDA含量显著提高,GPX4、SLC7A1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ACSL4蛋白表达显著提高;而与si-FOXM1+oe-NC组相比,si-FOXM1+oe-ELK1组细胞内MDA含量显著降低,GPX4、SLC7A11蛋白表达显著提高,ACSL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与si-NC+oe-NC组相比,si-FOXM1+oe-NC转染抑制了不同浓度DDP处理CaSki/DDP细胞的IC50值,而同时oe-ELK1转染能够逆转这一抑制作用.结论 FOXM1通过上调ELK1的表达介导铁死亡,进而促进宫颈癌细胞DDP耐药.

    FOXM1ELK1宫颈癌铁死亡顺铂耐药

    F4.8可视化穿刺辅助微通道经皮肾镜治疗肾盏憩室结石的应用

    孙铖张超李清华王钰...
    905-9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F4.8可视化穿刺辅助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治疗肾盏憩室结石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肾盏憩室结石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43例.常规组患者行mPCNL,观察组患者行F4.8可视化穿刺辅助mPCNL.比较2组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4周的结石清除率、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及手术前后创伤应激指标[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肾叶间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峰流速(Vmax)、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肾功能指标[尿液中肾损伤分子-1(KIM-1)、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o)、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结石清除率高于常规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常规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留置肾造瘘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d、3 d的血清Cor、NE、CRP、IL-6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1 d、3 d的血清Cor、NE、CRP、IL-6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的肾叶间动脉Vmax、EDV较术前降低(P<0.05),RI较术前升高(P<0.05);常规组患者术后1 d、3 d的肾叶间动脉Vmax、EDV较术前降低(P<0.05),RI较术前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1 d、3 d的肾叶间动脉Vmax、EDV高于常规组,RI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7 d尿液中KIM-1、24 h Upro、BUN、Scr水平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4.8可视化穿刺辅助mPCNL治疗肾盏憩室结石能提高手术效果,减轻手术创伤应激,促进肾功能恢复.

    肾盏憩室结石微通道经皮肾镜手术F4.8可视化穿刺创伤应激术后康复

    心脏磁共振心肌延迟强化对肥厚型心肌病心源性猝死发生风险预测价值研究

    刘力榛陈家飞罗俊
    910-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心脏磁共振(CMR)心肌延迟强化(LGE)对肥厚型心肌病(HCM)心源性猝死(SCD)长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20年6月接受CMR-LGE的HCM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统计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5年HCM-SCD风险评分、LGE值及SCD发生率.Pearson相关性分析HCM患者LGE值与5年HCM-SCD风险评分的相关性,同时绘制ROC曲线计算LGE值对HCM患者SCD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 HCM患者的LGE值随着5年HCM-SCD风险评分增加而明显升高(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CM患者LGE值与5年HCM-SCD风险评分呈正相关(r=0.704,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LGE值预测HCM患者SCD发生风险的AUC为0.892,同时LGE≥5.47是最佳阈值,其诊断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66.67%;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LGE≥5.47组的存活率明显低于LGE<5.47组(P<0.01).结论 HCM患者LGE值能够有效预测患者SCD的发生风险,当HCM患者LGE≥5.47%时,应考虑提前给予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进行一级预防,以完善HCM患者的SCD风险分层.

    心脏磁共振心肌延迟强化肥厚型心肌病心源性猝死风险预测价值

    多模态监测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介入术后评估中的应用

    穆珊珊李弘刘泽民王洋...
    915-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模态监测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介入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唐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神经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介入患者86例,采用1∶1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多模态组,每组43例.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监测.多模态组患者在常规监测基础上,给予无创颅内压监测、经颅多普勒监测以及脑电图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相应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90 d预后情况,并记录24 h内颅内出血的发生率、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去骨瓣减压手术率以及病死率以评价预后.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房颤史、吸烟史、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mRS评分、静脉溶栓比例、发病至血管开通时间、术后血流分级情况、闭塞部位及TOAST分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模态组患者90 d mR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多模态组90 d mRS评分4~6分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多模态组患者NIHSS评分自基线至14 d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2组患者24 h内颅内出血的发生率、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行去骨瓣减压手术率以及90 d病死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90 d mRS评分与NIHSS评分自基线至14 d的变化呈正相关(r=0.419,P<0.05).结论 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介入患者进行多模态监测,结合多模态监测指标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

    多模态监测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介入术术后评估

    自制神经束两端间距3mm空间在腕部正中神经断裂修复中的应用

    郑辉郝义伟江起庭谢凌寒...
    919-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自制神经束两端间距3 mm空间在腕部正中神经断裂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14年7月至2020年8月腕部正中神经断裂患者24例,采用自制神经束两端间距3 mm空间,然后外膜连续吻合,无神经束外露.术后石膏外固定4周,逐步加强功能锻炼.参照Burchiel疗效评价标准对正中神经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末次随访时患者中指感觉恢复均达S4级,拇指对掌、对指功能均恢复,大鱼际肌饱满,未见萎缩.末次随访时正中神经恢复情况:优18例,良6例,优良率100%.结论 自制神经束两端间距3 mm的神经外膜吻合,可实现精准对位,防止瘢痕压迫,避免神经瘤的发生,能有效恢复正中神经功能.

    正中神经神经损伤神经外膜缝合自制空间

    诱导膜技术治疗下肢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徐皓月杨明辉黄飞罗刚...
    922-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缺损是指骨感染、骨肿瘤、先天性疾病或严重创伤导致的骨结构缺失.由于高能量损伤发生率增加和自身解剖结构特点,下肢骨缺损尤其常见,成为创伤骨科领域的研究难点.传统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带血管蒂的腓骨移植技术、开放植骨技术和骨搬运技术等,但这些技术都存在固有的不足.近年来,诱导膜技术因其操作步骤标准化、简单高效而逐渐用于重建节段性骨缺损.诱导膜技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生成具有生物效应的诱导膜,第二阶段是将骨填充物(自体骨、异体骨、人工骨或生物活性物质等)填充到缺损区域,填充后,使用特定的固定方法将骨填充物固定在原有的骨骼结构中.本文对诱导膜技术的基础研究以及国内外治疗下肢骨缺损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讨论其潜在的基础和临床发展方向.

    诱导膜下肢骨缺损骨移植研究进展

    胫骨骨折髓内针术后骨不愈合的影响因素

    陈少伟李文波石杰杨伟铎...
    927-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髓内针(IMN)治疗胫骨骨折具有愈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已成为治疗胫骨骨折最常用的固定方式之一.但受患者自身因素、骨折部位及骨折类型、感染和手术治疗方式等因素的影响,IMN术后骨不愈合在临床中仍有发生.骨不愈合导致患者的医疗费用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同时也给骨科医生的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本文对胫骨骨折IMN术后骨不愈合的影响因素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骨不愈合胫骨骨折髓内针骨折固定术影响因素综述

    臀小肌、上孖肌、下孖肌、梨状肌变异1例

    吴磊符庆琳武志兵魏凤阳...
    931-932页

    遗传变异臀小肌上孖肌下孖肌梨状肌局部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