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经济问题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经济问题
中国经济问题

胡培兆

双月刊

1000-4181

0592-2181474

361005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中国经济问题/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办刊宗旨:世间 阐述党和社会主义经济方针、政策,理论联系实际,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银行业务地理扩张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恶化——基于中国上市银行的证据

    马传慧方军雄
    135-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首次系统探讨了银行业务跨区域扩张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的研究发现,银行业务地理扩张与银行系统性风险显著呈正相关关系,即存在明显的"地理扩张系统性风险"效应.在使用"城市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政策的调整意见"的政策冲击作为准自然实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上市银行业务地理扩张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主要通过银行间资产相似性的渠道展开.此外,"地理扩张系统性风险"效应主要存在于总部位于中心城市、中心城市高分布度和低股权集中度的银行中.

    地理扩张银行系统性风险资产相似性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特征成因与优化路径

    吴振磊张瀚禹程旭翀
    151-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的现实逻辑出发,基于二者耦合协调机理,运用2012-2021年黄河流域9省区的有关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子系统综合水平呈现上升态势,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总体弱于生态保护水平,耦合协调度呈现"缓慢增长—平稳波动—稳定增长"的变化特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发展的动力因素由强到弱依次是发展驱动、政府调控、禀赋推动.最后,本文运用灰度预测法进行分析,发现"十四五"期间耦合协调度将保持平稳上升趋势,但在"十四五"末仍未能达到高水平协调.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

    区域重大战略与国土空间协同——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证研究

    周玉龙张珂涵
    167-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使用土地交易和工商企业数据,从供需双重维度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国土空间协同的影响.研究发现:北京从供需两端引领国土空间协同;河北与北京功能互补性强,但发展短板导致协同阻塞;天津协同动力有限,存在角色"失位".供给端,三地在交界地带布局公共服务用地带动空间协同,但存在向内部转移高技术用地的倾向;需求端,协同战略实施抑制了区外购地,促进了交界购地行为,其中国有企业空间协同作用明显,但市场力量有待提升.未来应立足区域重大战略,找准功能定位推动国土空间协同深化,发挥政府与市场作用,推动协同水平提升.

    区域重大战略空间协同土地供应京津冀协同发展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供需协同机制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傅芳宁李胜兰
    182-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调整的国际背景下,从实践层面探讨供需协同机制以实现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产业转型变得更加迫切."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本文以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东省为例,从供需视角厘清新发展格局构建中的驱动力及现实困境.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一直充当着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先行先试"的领头羊和探路人角色,经济发展动力逐步从依赖外资驱动和出口需求向依赖创新驱动和国内需求转变.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广东省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供需协同机制框架,探讨了广东省在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优势,指出其面临着"两头在外"发展模式和要素支撑持续弱化的供给侧困境,以及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和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需求侧困境,进而提出了广东省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供需协同进路取向.这对我国实现供需结构转型、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资本循环理论供需协同广东经济

    《中国经济问题》稿约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