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半月刊

1005-8478

jxwk1994@sina.com,jiaoxingtougao@163.com

0538-6213228

271000

山东省泰安市环山路217-1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Journal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现代综合骨科学术期刊。坚持面向临床、面向基层、普及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方针,并强调信息权威性、理论前沿性、实践创新性。重点介绍脊柱四肢骨创伤、骨疾病、骨肿瘤、先后天畸形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残疾矫治与康复的新成果、新进展、新经验。现已被十余种数据库及权威性文摘期刊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髂骨间固定与骶髂螺钉治疗B型骨盆骨折疗效比较

    陈宝王振山许田恩范恒恺...
    2209-2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髂骨间固定(transiliac internal fixator,TIFI)和骶髂螺钉(sacroiliac screw,SIS)结合前环固定治疗B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21年7月本院手术治疗47例Tile B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23例采用TIFI结合微创前环钢板治疗(髂间组),24例采用SIS结合前环钢板固定(骶髂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学结果.[结果]髂间组手术时间[(262.4±33.2)min vs(316.9±46.9)min,P<0.001]、术中出血量[(107.6±13.0)ml vs(128.8±13.3)ml,P<0.001]、透视次数[(13.0±3.1)次 vs(27.9±5.6)次,P<0.001]均显著少于骶髂组,但切口总长度[(13.3±1.1)cm vs(10.7±1.2)cm,P<0.001]显著大于骶髂组.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两组患者下地行走时间、完全负重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Majeed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相同时间点,两组VAS评分、Ma-jeed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Matta评级显著改善(P<0.05),相同时间点,两组间Matta评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FI结合微创前环固定治疗B型骨盆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透视次数少及骨折复位满意等优点.

    骨盆骨折髂骨间内固定骶髂螺钉微创手术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小切口与开放复位内固定比较

    朱剑津潘勇卫赵喆
    2215-2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前瞻性研究小切口与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本院骨科收治的87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放组(44例)和小切口组(43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小切口组的手术时间[(94.3±9.2)min vs(79.1±10.8)min,P<0.001]显著长于开放组,但切口长度[(7.4±0.9)cm vs(10.8±1.5)cm,P<0.001]、术中失血量[(138.6±8.9)ml vs(190.2±13.7)ml,P<0.001]、主动活动时间[(6.4±1.8)d vs(8.9±1.5)d,P<0.001]和住院时间[(8.5±0.7)d vs(9.7±1.1)d,P<0.001]均显著少于开放组.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前屈上举及外展上举ROM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小切口组 VAS 评分[(1.3±0.5)vs(1.6±0.7),P=0.024;(0.8±0.4)vs(1.0±0.5),P=0.042]均显著优于开放组.术后 1、3 个月,小切口组 Con-stant-Murley 评分[(70.3±3.2)vs(68.3±3.9),P=0.011;(82.5±5.7)vs(80.1±4.5),P=0.032]均显著优于开放组.术后相应时间点,小切口组的前屈上举与外展上举ROM均显著优于开放组(P<0.05).影像方面,两组骨折复位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小切口组骨折愈合率[例(%),34(77.3)vs 25(58.1)P=0.028]显著高于开放组.相应时间点,两组间肩峰下间隙(subacromi-nalinterval,SA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微创复位内固定和传统开放切口均可用于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但小切口微创技术能够有效保护骨折端微循环系统,有利于骨折早期愈合和康复.

    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

    轻中度腰椎滑脱症UBE-TLIF与MIS-TLIF对比

    冯胜凯赵广辉徐启飞
    2221-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TLIF)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轻中度腰椎滑脱症(L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106例LS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50例采用UBE-TLIF,另外56例采用MIS-TLIF.对比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指标.[结果]UBE-TLIF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 MIS-TLIF 组[(145.0±31.2)min vs(124.8±20.5)min,P<0.001],但是 UBE-TLIF 组在切口总长度[(3.4±0.5)cm vs(6.2±0.8)cm,P<0.001]、术中失血量[(113.54±30.8)ml vs(125.3±22.6)ml,P=0.026]、术中透视次数[(5.0±1.7)次 vs(7.0±2.5)次,P<0.001]、下地行走时间[(1.8±0.7.2)d vs(3±0.6)d,P<0.001]与住院时间[(6.2±1.8)d vs(7.5±2.6)d,P=0.004]均显著优于 MIS-TLIF 组.随访时间(16.5±3.1)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腰痛和腿痛VAS以及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UBE-TLIF组术后1周腰痛VAS评分[(3.4±0.9)vs(4.0±1.0),P=0.002]显著优于MIS-TLIF组.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椎间盘高度(disc height,DH)、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椎间孔面积(foraminal area,A)、椎体滑脱率均显著改善(P<0.05);UBE-TLIF 组术后 1 周 DH[(11.8±2.0)mm vs(11.0±1.8)mm,P=0.033]、FA[(13.4±2.0)mm2 vs(12.5±2.1)mm2,P=0.026]均显著大于MIS-TLIF组.[结论]UBE-TLIF治疗单节段轻中度LS可取得与MIS-TLIF类似的效果,但UBE-TLIF相对切口更小、出血量更少、术后早期恢复更快.

    腰椎滑脱症单侧双通道内镜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微创手术

    如何检索引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及文献格式

    2227页

    单侧双通道与椎间孔内镜椎间盘切除比较

    周全高延征吕东波张敬乙...
    2228-2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下髓核摘除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UBED)与经皮椎间孔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1年12月应用内镜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118患者.依据术前医患沟通,58例采用UBED,另外60例采用PTED.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UBED组在术中透视次数[(1.4±0.5)次 vs(7.4±1.5)次,P<0.001]显著少于 PTED 组,但两组手术时间[(60.6±0.9)min vs(62.0±9.4)min,P=0.470]、下床行走时间[(1.7±0.5)d vs(1.6±0.6)d,P=0.705]及住院时间[(4.4±1.0)d vs(4.4±0.9)d,P=0.86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UBED 组治疗费[(30.5±0.8)千元vs(26.4±1.6)千元,P<0.001]显著高于PTED组.随时间推移,两组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腰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椎管占位面积率均显著下降(P<0.05),而椎间隙高度和腰椎前凸角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UB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与PTED相似,虽然UBED透视辐射更少,但住院花费相对更多.

    腰椎间盘突出症单侧双通道内镜椎间盘切除经皮椎间孔内镜椎间盘切除

    髋发育不良全髋置换术后跛行相关因素与预测

    吴磊张广源李克文
    2234-2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全髋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 A)后跛行步态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接受THA治疗的DDH患者106例.根据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分为跛行组和步态正常组.采用单因素比较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探索DDH患者THA后跛行步态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106例DDH患者中跛行的发生率为34.0%(36/106).跛行组患者的股骨假体置入深度[(134.7±21.1)mm vs(156.7±23.9)mm,P<0.001]、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9.6±5.8)mm vs(31.0±4.2)mm,P<0.001]均显著小于正常组,股骨距长度[(18.7±3.3)mm vs(15.1±2.1)mm,P<0.001]及股骨偏心距[(36.9±2.5)mm vs(34.8±2.8)mm,P<0.001]均显著大于正常组.逻辑回归表明,术后股骨假体置入深度大(OR=0.259,95%CI0.089~0.759)是DDH患者THA后发生跛行步态的保护因素;而股骨偏心距大(OR=4.084,95%CI1.395~11.947)、术后保留股骨距长度(OR=3.050,95%CI 1.042~8.922)、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OR=2.998,95%CI1.025~8.772)是DDH患者THA后发生跛行步态的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预测DDH患者THA后发生跛行步态的灵敏度为 0.791(95%CI 0.653~0.872),特异度为 0.847(95%CI0.752~0.936),AUC 为 0.839(95%CI0.791~0.927)o[结论]术后股骨假体置入深度、术后保留股骨距长度、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及股骨偏心距是DDH患者THA后发生跛行步态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模型有助于预测术后跛行.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置换术步态预测模型

    Pilon骨折数字规划开放复位内固定

    董美淇李南王明绪孟祥启...
    2240-2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骨科技术在Pilon骨折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接诊的Pi-lon骨折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规划组51例术前采用数字化骨科技术模拟骨折复位,常规组51例接受常规后Pilon骨折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学结果.[结果]规划组手术时间[(93.6±18.0)min vs(107.6±20.3)min,P<0.001]、切口总长度[(14.6±2.9)cm vs(17.2±3.4)cm,P<0.001]、术中失血量[(72.6±19.4)ml vs(87.2±20.5)ml,P<0.001]、术中透视次数[(4.8±1.4)次 vs(6.9±1.7)次,P<0.001]、切口愈合等级[例,甲/乙,(50/1)vs(44/7),P=0.027]、住院时间[(18.3±5.9)d vs(21.7±4.3)d,P<0.001]显著优于常规组.两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踝背伸-跖屈ROM、VAS评分及AOFAS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相同时间点,两组上述指标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骨折复位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骨科技术应用于后Pilon骨折内固定术中,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促进下肢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后Pilon骨折数字化骨科技术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

    上颈椎骨折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

    曲新田管华鹏李念虎
    2246-2250,2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颈椎解剖位置特殊、结构复杂,上接颅脑、下连脊柱,周围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组织,头颈部的致伤暴力容易导致此处骨折脱位甚至脊髓损伤.在治疗上,常规开放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多数患者难以接受,而保守治疗适应证又很局限.微创手术以其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逐渐成为一项新的选择.本文将上颈椎骨折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上颈椎骨折微创手术手术技术经皮术

    全膝关节置换后关节线高度的研究进展

    李亚楠赵建伟贾庆卫
    2251-2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关节线高度改变可能造成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过度上移可导致膝关节屈曲过程中胫骨平台或垫片与髌骨下缘撞击,影响伸膝装置,增加髌股关节应力,引起屈曲受限及髌骨疼痛,甚至引起伸肌机制失效.目前关于关节线高度改变后的研究大多局限于理论,而有关临床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知网、Pubmed、SCI检索库,回顾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从关节线高度的测量、生物力学研究、对临床功能的影响及其预防策略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为临床外科医师提供理论参考,以改善临床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节线高度全膝关节置换术生物力学临床功能综述

    冻结肩与正常人IL-1和受体拮抗剂的基因多态性

    申成凯臧业峰刘坤吕成昱...
    2257-2263,2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冻结肩(frozen shoulder,FS)与IL-1β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IL-1Ra)的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在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就诊的225例原发性或有该病病史的患者为冻结肩组,另275名正常人为正常组.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两组IL-1β基因位点的基因型,分析其单倍体与冻结肩患病风险率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IL-1受体拮抗剂等位基因2(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 allele*2,IL-1RN)不同基因型与冻结肩患病易感性的相关性.[结果]与野生型CC(未发生基因突变的基因型)相比,杂合子CT基因型(发生基因突变)的患者发生FS的风险显著升高(OR=1.952,95%CI1.142~3.320,P=0.014),同时,IL-1B+3954位点的C基因可能是保护基因,IL-1B+3954位点具有C基因发生FS的风险显著降低(OR=0.577,95%CI0.309~0.987,P=0.049).IL-1B-31C/T位点CT基因型发生FS的风险显著高于TT型(OR=1.791,95%CI1.171~2.742,P=0.004).单倍体型分析发现,与最常见的CCT单体型相比较,单体型TTT与FS高风险发病率具有更强的相关性(OR=7.100,95%CI1.492~33.870,P=0.014).经非条件逻辑回归分析发现,IL-1RN(VNTR)的4种基因在两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1),IL-1RN基因变异型组(1/2和2/2)发生FS的风险是非变异组(1/1、1/3、1/4)的1.895倍,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冻结肩组中IL-1β基因rs1143627与rs1143634位点的CT基因型与冻结肩的易感性相关;由3个基因位点形成的单倍体型TTT可能会增加罹患冻结肩的风险,在IL-1RN中未发现冻结肩的易感基因型.

    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冻结肩